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请假条 > 正文

丽江木氏家族【丽江与木氏家族】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木府――云南三大土司府之首      大约在嘉靖二十三年,一个名叫木公的诗人,在丽江城中的制高点狮子山上,目睹脚下大片大片匍伏着炊烟的苍苍青瓦,以及家家门前流过的清清雪水,他或许想起了南宋柳永的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抑或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不觉得诗兴大发,援笔伸纸,写下一首《述怀》诗:
  丽江西迩西戎地。
  四郡齐民一姓和。
  权镇铁桥垂法远,
  兵威铜柱赐恩多。
  胸中恒运平蛮策,
  阃外长开捍虏戈。
  忧国不忘驽马志,
  赤心千古壮山河。
  这位木公并非一般的诗人,而是明嘉靖年间纳西土司。研究明代的土司制度与丽江古城的发展史,都绕不开木氏家族。据《纳西族史》记载:“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曾经元、明、清三朝,传世22代,共470年。而明代木氏土司,是其极盛时期,与蒙化、元江并称为云南三大土府。”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处理和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历朝当政者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加之生活习性所致,少数民族一般都住在远离中原的边鄙之地。或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或气候恶劣,弩愚未化;中央政权极难控制。汉之于匈奴,唐之于鲜卑、回纥,宋之于契丹、女真,皆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民族矛盾而酿成经年不息的战乱。自秦及清历经的朝代,惟有宋朝国土面积最小。其时中国的版图上有辽、西夏与赵宋王朝并存。含北京在内的燕去十六州都在辽国的控制中,大金灭辽,北宋南迁。金与宋基本以淮河为界。南宋的疆域更为局促。元朝灭金灭宋,国土的疆域再次扩大。朱明王朝成立后,少数民族问题没有唐宋那么突出。但也不是河清海晏,疆域安定。东北与西南两处,民族之间的冲突时起时伏。朱元璋处理民族问题,可谓恩威并重。凡拥护中央朝廷的,一律加封。凡是叛乱的,则重兵剿灭。
  明朝的官职,分土、流两种。所谓流官,一般在汉民地区所设置的省、府、州、县。任职者按年限升黜有律。而土官则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边鄙之地。担任土官亦即土司者,则是当地民族的头人或酋长。流官不能久任,到了年限就得迁转。而土官则可以世袭,官职代代相传。这一任职方式,到清代雍正皇帝进行“改土归流”的改革后才宣告结束。
  明朝在西南,即今天的云贵川,任命了三百余个土官,丽江纳西族的木氏家族,可谓是最为荣耀的一个了。
  
  元朝两位开国皇帝的赏赐
  
  木氏家族与明王朝的关系,至少可以追溯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
  却说朱元璋取得政权以后,曾多次招降云南境内的梁王和大理南诏国的段氏,都遭其拒绝。此情之下,朱元璋只好先礼后兵了。他于洪武十四年,派付友德、蓝玉、沐英三位大将率三十万大军到云南讨伐。第二年,当明朝大军攻破大理后,时任丽江土知府的纳西族首领阿甲阿得出境迎接大军,率众归顺。这是云南第一个归顺朝廷的土官,因此朱元璋相当重视。他给阿甲阿得赐姓为木,并颁诏旨:
  朕荷上天眷顾,海岳效灵,祖宗积德。自即位以来,十有五载,寰宇全归于版图。西南诸夷,为云南粱王所惑,恃其险远,弗遵声教。特遣征南将军颖川侯付友德、副将军永川侯蓝玉、平西侯沐英等率甲三十万,马步并进,罪彼不庭。大军既临,渠魁以获。尔丽江阿得,率众先归,为夷风望,足见摅诚!且朕念前遣使奉表,智力可嘉;今名尔木姓,从总兵官付友德以授职。建功于兹有光,永永匆忘、慎之慎之。
  从此,阿甲阿得的后裔都以木氏为姓。关于木氏家族统治丽江的情况,自阿得之后,记述甚详。此前,《木氏宦谱》虽有记载,但比较简略。族谱中记述的第一代祖先叫叶古年,是初唐时期的一个摩娑。这个纳西王是唐朝的一个军事官员,但除了名字,他的事功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值得记述的元朝纳西王家族的第三代阿琮阿良。他的父亲牟保阿宗是个传奇人物,据说他懂得各个部落的语言文字,并深谙中国古代哲学家的经典。在世就被纳西人奉为先知和圣人。由于他的努力,长期分裂的纳西族各个部落终于统一,他们联合拥戴牟保阿宗是惟一的纳西王。
  阿琮阿良是牟保阿琮的独生子,他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在南宋理宗宝?元年(公元1253年),蒙古皇帝宪宗亲命令御弟忽必烈远征大理。忽必烈自甘肃临洮出发,经过四川松藩过大渡河,一路所经二千余里,都是荒无人烟的鸟兽绝迹的雪山草地,这一次军事放在世界的军事史上考量,也无疑是一个奇迹。当忽必烈的大军在距丽江东北方向240里地的宝山乘坐吹胀了的羊皮筏渡过金沙江时,阿琮阿良就派出使者赶到江边欢迎,并表示了归顺之意。两天后,阿琮阿良又亲自来到距丽江80里地的刺巴江口欢迎蒙古大军。这一举动令忽必烈十分高兴。当他统一中国成为元朝第一位皇帝,便晋封阿琮阿良为荣罕章管民官。几年后,忽必烈又赐阿琮阿良一颗重48两的银印,授予他提调诸路统军司之职,并管理原本就是属于他统治范围的七个州府。
  作为中央朝廷的命官,阿宗阿得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129年之后,他的四代孙阿甲阿得仿效他,再次在西南土著中率先迎接明朝王师。为了纳西部落的利益以及境内民众的福祉,两人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纳西王变成了丽江府知府
  
  一个民族的兴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除了战争、灾难、文化与风俗的作用,领导人在历史转折关头的抉择也非常重要。民族的进化过程同生物的进化过程是一样的,都是优胜劣汰。这个道理虽然浅显,但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各民族之间为争夺土地、资源和人口,常常爆发激烈的战争。最近,我曾到东北及内蒙等处考察辽金王朝的遗迹,便发觉史书上记载的诸多重要城市如宁江州、塔虎城、宁潢府、会宁府等,都变成了一片废墟。特别是辽国都城,位于宁潢府的辽上京,这座在公元十世纪足以与北宋都城汴京相抗的塞北最为繁华的都会,竟然沦落为一片草场。当我徜徉其间,偶尔从草地中抠出残损的宫墙殿瓦,心中便浮漾起强烈的历史兴亡感。城市同人一样,有生有灭。但是,有的像天真浪漫的孩童,一场天花就足以摧残她的花季;有的如健康长寿的老人,虽鹤发童颜,却依然散发着令人心荡神驰的魄力。
  辽上京属于前者,而丽江则属于后者。
  丽江位于云南西北部,距昆明约1200余里。关于这座城市的建设时期,各类史书中均没有确切的记载。在唐朝时,丽江曾称丽水,但那并不是指一座城,而是指金沙江与澜沧江之间的大约六百平方公里区域。这是纳西古国的版图。那时的纳西王,显然还没有一座象样的城堡。据《云南通志》记载:古时这一片区域只有一个土官衙门,设在通安,距现在的丽江城东面三里。忽必烈革囊渡江来到这里,丽江城还不存在。《丽江府志略》记载,丽江县的设置是在阿甲阿得归顺朱明王朝的1382年。由此推断,丽江城的建造不会早于洪武十五年。两年后,朱元璋又给已更名为木德的阿甲阿德颁下了第二道圣 旨:
  朕设爵任贤,悬赏待功,黜陟予夺,俱有成宪。惟蛮夷土官,不改其旧,所以顺俗施化,因人授政。欲其上下相安也。乃者命入黔中,土官木德世守铜川,量力审势,率先来归;复能供我刍饷,从我大兵削平邓川三营之地;献岁之初,万里来贡。似兹忠款,宜加旌擢,今授中顺大夫丽江府知府。
  从这道圣旨推知,木德已完全服从了中央政权的领导,他不再是纳西王而是帝国官员系列中的一名知府,所不同的是,他的知府职位可以世袭。应该说,这一结果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方面,是朱元璋采取了比较正确的民族政策。即“惟蛮夷土官,不改其旧,所以顺俗施化,因人授政。”这短短几句话,细究起来,可谓内容丰富:不改其旧,就是给予民族自治的优惠政策;顺俗施化,就是在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施以教化,让其学习中原文明;因人授政,则表明了中央政权的原则和立场,被任命的土官,必须与朝廷同心同德,否则,给绶的官职不但可以收回,而且还必须接受处罚。这方面的例子,在明朝并不在少数。如洪武二十五年,建昌卫(今西昌)土司月鲁帖木儿造反,想脱离王朝独立,柏兴州土酋贾哈刺跟着起哄。官军立刻前往围剿,两人先后皆被诛杀。两处的世袭土官也从此革除,改任流官。
  
  羁縻与因俗施化――明朝的少数民族政策
  
  在总结前朝民族政策的得失而建立起来的明代土司制度,可谓最为完备。《明史?土司传》明载:“汉武置都尉县属,仍令自保。此即土官土吏制度之所始欤!迨有明踵元故事,大为恢拓,分别司、郡、州、县,额以赋役,听我驱调,而法始备矣。然其道在于羁縻,彼大姓相擅世积威约,而必假我爵禄,宠之名号,乃易为统摄,故奔走惟命。”
  我认为,这段论述并没有朱元璋给木德的第二道圣旨那样雍容大度。作为民族政策,“然其道在于羁縻”与“因俗施化”这两句话有着质的不同。前者立足于控,而后者着意于导。控字当头,彰显的是武力;导字当头,提倡的是文明。作为大一统的国家,中央政权没有威严不行,但一味地杀气腾腾,对反抗者只会是镇压而让其威服。恩威并济,是朱元璋民族政策的两手。朱皇帝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决不会是一手硬、一手软。
  在整个明朝,木氏家族与中央政权的关系,一直良性地发展。按《纳西族史》的说法:“明王朝依靠木氏土司加强了对滇西北的统治;木氏土司也在明王朝支持下,不但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造就了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局面。”
  朱明王朝对忠于政权的木氏家族,的确呵护有加、优渥礼遇。终明一朝,见之于记录的赏赐有28次之多。1383年,阿德刚一归顺,朱元璋就亲笔题写“诚心报国”四字,制成金腰带赐给他。阿德投桃报李,多次带领自己领导的“义兵”协助官军前往围剿反抗朝廷的另外一些少数民族部落的酋长。
  研究丽江在整个明朝的发展情况,与其说是“羁縻”手段的作用,倒不如说是“因俗施化”的政策导向的结果。
  
  按天堂的要求建造的城市
  
  今年的八月末,我曾对丽江古城有过一次短暂的访问。一出机场,便看到机场停车坪外矗立的一块巨型广告牌,上面绘有著名导演张艺谋的大幅画像。丽江市政府着力宣传张先生执导的大型山水歌舞《丽水金沙》。同样的广告牌,在丽江市内,我也见到。看来,丽江市政府希望借此来提高这座古城的知名度。这种作法虽是善意的,却不见得妥当。因为丽江已不需要作任何的宣传,古城里早已人满为患了。
  丽江古城地处滇西北高原,海拔有2400公尺,是一座典型的高原城市,或者说,它是一座高原的水城。同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北方泉城济南相比,这里水脉更旺;同河街栉比、扁舟往来的江南水乡苏州相比,这里流波更为洁静。是夜,走进古城一间“纳西人家”的餐厅吃饭,看到窗外的古树清波,闻到略含一点辣子味的潮润沁甜的空气,我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即至餐后上街漫步,看到一条条穿过明清风雨的街道,我再一次觉得木氏家族值得丽江人民永世纪念。因为,自阿得归顺朝廷并更名为木得之后,近四百余年,丽江没有遭到任何战争的蹂躏与洗劫。
  丽江在木得手上始建。他在《木氏宦谱》上被称为第七代,但改姓木后,他则成为了第一代。到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第17代土知府木兴去世,丽江在木氏家族手中完整地统治了333年。这漫长的3个多世纪,既是木氏家族的辉煌期,亦是丽江古城的发展期。
  历代木氏家族的统治者们,在保留纳西族文化风俗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先进的汉文化,不同文化的交融与演绎,使丽江古城充满了活力与魅力。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过一句话:“风俗自下而上,风气自上而下。”这自上而下,便是朱元璋所说的“因俗施化”的过程。木氏家族的统治者们,都心仪汉文化,问政之余,以吟诗作赋为胜事。前面所提到的木公,虽然生性骁勇,一生打过很多次胜仗,因军功屡受朝廷嘉奖。但他雅好吟咏,与当时流放云南的大才子、状元杨慎保持着很好的友谊。杨慎编选一本木公诗集,定名为《雪山诗存》。这本集子,即便放在同时代汉族诗人行列中,亦毫不逊色。
  在丽江逗留期间,我曾专门前往参观了被徐霞客誉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木府。这座背靠黄峰、面临玉河的庞大建筑群,不但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司府,亦是丽江古城繁华兴盛的见证。站在黄峰的楼阁上,我俯瞰十万烟灶的古城,眺望远处逶迤的玉龙雪山。心中忖度:当一个城市的命运与一个家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城市或许是幸运的。因为,建设它的人同时也是要居住它的人。你想住在天堂里,你必然就会按天堂的要求来建造这座城市。
  2007年9月2日写

标签:丽江 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