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求职 > 正文

让数学学习富有挑战性: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心理学上有一个通俗的解释:跳一跳,够得着。我想这就是一种挑战,一种适合人发展的挑战。记得有一个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学生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至今我记忆犹新:“我们玩游戏,有关卡才刺激!”这大概也算是一个另类的解释吧,但是它却提出挑战的本质就是在困难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学中真正的挑战应当是学生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应当是学生经过努力基本上可以体验到成功的任务,而这一点要基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如此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体现挑战性,就要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感觉到困难的时候给学生挑战的权利,在学生需要得到支持与帮助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教给学生完成挑战的方法,在学生完成挑战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同时将挑战的精神引向更广、更多的范围。
  现在有些老师,总是担心这些或那些学生在学习中、在放手时会遇到困难,可能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和学习的效果,非要等到感觉学生没有问题才会作出放手的姿态,给学生所谓的“放手”,殊不知这时学生根本没有探求的欲望,哪来参与的动力呢?也有的教师,一味图新,不管学生的水平,不管知识的难度,一味放手,不管不问,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这是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要给学生提供一种“经历”,使他们在这种“经历”中、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能够协调发展。在教学中,我除了注意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外,更注重问题的设计,启迪学生思维的闸门、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使学生经历要学――能学―一会学――乐学的过程。我想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要有针对性地出题,使学生要学变为能学的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能不分轻重、漫无目的,也不能一点而过, 一定要针对教学要求的问题提问,做到有的防矢,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传统的教学要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做的学习习惯,而新课程观念突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就是由数学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索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新知识前,注意创设情境,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要学。在教学中,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相信学生能学好。
  例如:“利息”这一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利息标准是前几年的,这离生活实际,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教学时,我直接让同学们看一张前几天存入银行的1000元定期存款单,让学生尝试计算利息。由于内容的生活化,直观化,一下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刺激了学生的思维,随之同学们的好奇、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有了要学变为能学、学好的兴趣,随之完成了学习任务,可见学习内容生活化,有针对性,具有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二、 针对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富有挑战性,使学生会学变为乐学的潜能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指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和疑难情境,在教学中要创设能够激起学生探索、唤起学生思考欲望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在充满竞争,欲罢不能的氛围中解决问题的矛盾和疑难,问题富有挑战性,巧妙的设置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会学、乐学,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发现问题,并诱发研究。
  例如学习“分数除以整数”时,学生根据题意,举例:4/5÷2我们试用两种不 同的方法解决。(1) 4/5÷2=4/2÷5;(2) 4/5÷?2=4/5×1/2解题后,我没有马上归纳法则,而是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题目:3/5÷2 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信心十足,经过努力,出现了一个有创意的解法,(1) 3/5÷2=6/10÷2=6/2÷10=3/10;(2) 3/5÷2=3/5×1/2?=3/10。可见富有挑战性有利于创造思维的问题,习能 打开学生思路,取得奇特的收获。
  三、 突出教材新知识的形成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大纲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课堂上要注意通过一些刺激的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将操作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学生在学完了“角的分类”以后,也许就会问“180度”的角是什么角?又如学完乘法分配率后,也可能会问:1.85×12-1.85×8可以简便为 1.85×(12-8)吗?对于这样的形成问题,我们应该持赞赏的态度,并激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猜测、质疑、肯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做为课程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做为教师,要准确把握和运用好教学教材精神,恰当地、有针性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的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肖秀英 甘肃省皋兰县蔡河小学 730030)

标签:挑战性 富有 数学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