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求职 > 正文

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动力评价探讨 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

时间:2019-03-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基于现代化的本质,对流域水利现代化评价要涉及动力、质量、公平三个方面。其中,动力因素表征了流域水利持续发展的能力,决定流域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动力内涵涉及四个方面的能力:流域水力发展需要的资源、技术、制度和创新能力。结合区域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可以通过对动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来具体评价一个流域的现代化发展的持续能力。
  [关键词] 流域水利现代化动力评价
  没有客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现代化就容易成为一个空洞的概念。科学构建流域水利现代化动力评价体系,才能准确判断流域水利现代化进程以及相应的工作内容,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对此大力推进。
  
  一、对流域水利现代化评价的基本认识
  
  1.水利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子系统,流域水利现代化支撑区域社会现代化的实现
  在对水利现代化的认识上,由于当前中国的水利事业正处在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的起步阶段,在认识上也处在探索时期。审视各流域及各省水利管理机构纷纷推出的现代化建设规划,可以看出,人们对什么是水利现代化的认识并不统一,由于对其本质认识含糊,所以在如何建设水利现代化、怎样才算建成现代化等问题上,语焉不详。
  在诸多对水利现代化的理解与定义中,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在2003年所提交的《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报告》对水利现代化的界定较有权威性,认为水利现代化涉及四个方面:
  (1)水利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2)水利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3)水利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历史过程。
  (4)水利现代化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根据上述界定,流域水利现代化也是国家现代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系统角度看,流域水利现代化应以流域为尺度,结合与流域相对应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考虑流域整体内水利现代化的需求,对其进行建设。
  因此,我们在对流域水利现代化的评价上必须强调以下两点:
  (1)流域水利现代化是区域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战略性地位已受到普遍认同。所以,流域水利现代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水利是国民经济基础性事业,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流域水利现代化是区域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支撑区域现代化。
  (2)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内容与进程评判要与所在区域的现代化相联系。流域水利现代化支撑区域现代化的发展,其评价要以区域现代化对水利的需求为评判依据。
  2.动力评价是把握现代化本质的基本手段
  评价现代化,要立足于对现代化本质的把握。由中国科学院何传启主持的“中国现代化研究”引领了当前中国对社会现代化研究的最前沿,最全面,具有权威性。《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指出,现代化的本质度量,包括三个最基础的内涵识别:动力表征、质量表征和公平表征。其中,现代化的动力表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现实能力”、“发展推动能力”、“发展竞争潜力”及其可持续性,构成了推进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动力表征。动力的内容包括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和,以及对上述四种资本的合理协调、优化配置、结构升级及对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积极培育。
  落实到流域水利现代化上,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动力就是指流域水利的持续发展能力。
  在对水利现代化进行评价时,要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水利现代化的进程评价――从静态结果反映水利现代化的水平;二是水利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从动态过程反映水利现代化的水平。而后者就是对水利现代化的动力评价。
  
  二、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动力内涵
  
  结合上述认识,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动力内涵可以表征为流域水利的持续发展能力。由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由其各类资源、先进的技术、制度和创新的水平决定的,所以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动力内容应涉及资源、技术、制度、创新四个方面。在这每一个方面的考量上都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
  动力内涵之一:流域水利发展需要的各类资源及其合理构成。
  流域水利现代化的资源包括水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基础设施、水利资产、人才、区域的文化、流域的影响力、凝聚力。这些资源为流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推动了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定和制约了现代化的进程,尤其是其中一些资源也有自身发展的要求(如人才、影响力),以上这些共同组成了流域水利现代化的推动力。
  资源决定了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可能性,提供了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在流域水利现代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资源构成会有所差异,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
  动力内涵之二:流域水利发展需要的先进的技术。包括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决策技术等,这些为区域水利现代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可以大大提高水利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现代化的流域水利,需要高精尖的水利科技推动其发展。优化配置、科学合理与高效利用水资源,就要求水文预报、水利通信、重大决策、防汛指挥调度等多元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运用先进的工程、信息、管理决策技术等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水文水情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进而实现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资源调度与水工设计自动化、水环境监测网络化、防洪抢险机动化、工程施工机械化。
  动力内涵之三:流域水利发展需要的先进的制度。包括管理体制、组织体系、法律法规等,涉及到流域的水利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先进的制度规范了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各主体的行为,决定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制度是水利现代化进程顺利与持久的保障,制度的好与坏、完善与否决定水利现代化的动力大小与持久。如果制度不健全、管理能力低下,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没有后劲,不能够随着社会文明的进程不断发展。流域水利现代化要不断发展,必须建立与流域社会经济和自然各方面环境相匹配的流域水利管理体制、与流域水利现代化战略相匹配的组织体系和完善的流域水利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动力内涵之四:流域水利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具体包括水利观念、水利科技、管理制度等的创新。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的,水利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创新。水利现代化需要通过观念创新改变落后的治水思路,需要通过科技创新解决水资源危机,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所以创新是推动流域水利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
  
  三、流域水利现代化动力评价的原则、方法与标准
  
  1.原则
  由于流域水利现代化涉及经济、社会、技术、资源、生态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涵十分丰富。反映流域水利现代化每个侧面的指标比较多,有些指标之间相关性很强,全部予以考虑十分复杂,也不便于操作;有些指标虽然重要,但不易取得准确数据。因此,为了能够客观、准确而且比较全面地反映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发展水平,在确立流域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时,应该根据流域的具体情况,立足于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水利现代化。因此,流域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确立必须坚持以下一些原则:
  (1)系统性:指标体系设立既要反映流域水利现代化与区域社会现代化的相互关系,也要反映水利及水利现代化自身的特点,使其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全面地反映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其水平、目标及方向。
  (2)代表性:指标要能够反映未来流域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性与目标性,能够尽量剔除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为因素的差异导致定量指标计算结果的较大差异,便于进行国内外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
  (3)综合性: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与程度,设置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4)可操作性:水利现代化的指标确定要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定量指标要简明、综合,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际测算和制定发展目标;数据易得,指标易算。
  (5)动态持续性: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单调函数的特征,必须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连续性,以有效反映现状及不同发展阶段的水利现代化进程。
  (6)可比性:包括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
  (7)规范性:对定量指标的计算及其涵义的解释应规范,资料来源规范。
  2.标准
  现代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动态渐进的过程。由于我们在考虑流域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时,是将这一进程放在区域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之中提出的,因此流域水利现代化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只有相对的标准。
  在流域水利现代化战略研究的层面,要强调应该在流域水利现代化满足区域现代化的质量、公平及自身动力的需求框架中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因此,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动力标准同样应根据区域现代化对其能力的要求而确定,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尺。
  3.方法
  根据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并将以往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对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力表征,我们选取了资源水平、技术水平、制度水平和创新水平4个2级评价准则,围绕这些2级准则广泛选取群体指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较全面的层次性强的原始指标群,再对指标群进行聚类合并,于是得到评价的指标体系。当然、这些群体指标即有定量指标也包含了定性指标。
  
  四、以太湖流域为例的水利现代化的动力评价体系构建
  
  太湖流域湖水利的“发展现实能力”、“发展推动能力”、“发展竞争潜力”及其可持续性,构成了推进该地区或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动力表征,用于对太湖流域水利业务、水利管理和水利发展,以及对上述三种能力的合理协调、优化配置等方面进行评价。
  1.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动力评价的基本思路
  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动力是太湖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因来源”和促进未来继续增长与发展的“潜在准备”。没有动力体系,就不可能产生并维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就不存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也就不可能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建设进行动态比较、评价和有效度量。
  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能力由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制度条件和创新四个方面构成,太湖流域的资源、技术、制度条件及相应的创新能力构成了水利发展的动力,决定了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由于能力条件的综合性特征,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动力评价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在具体指标选取方法上可采用。目前,关于水利现代化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大多数研究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省份特点,运用相关系法或者直接是专家的头脑风暴法,从原始指标中筛选出若干个作为我国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至今还没有研究者将代表性和全面性完美的综合起来,以构建一套能准确评价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动态指标筛选方法是将专家意见、理论内涵分析和多层次筛选结合起来。先对以往各研究者关于水利现代化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然后围绕水利现代化动力的具体内涵,依据太湖流域自身的特点,广泛选取群体指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较全面的层次性强的原始指标群,再对指标群按照聚类方法进行筛选。
  2.动力评价水平指数层设置的基本思路
  由于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的能力表征为四个方面,即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制度条件和创新能力,所以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动力水平可以表达为资源水平、技术水平、制度水平和创新水平等四个水平指数。
  资源水平:一般意义上,流域水利管理中谈到资源条件往往指流域的水资源,然而,当我们将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作为一项事业并放在国家及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环境,并与区域的社会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看待时,就会发现我们必须超越对水利发展资源条件的狭义认识。这里的“资源条件”是指保障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并可以使之服务于区域现代化发展的各种内外部资源。
  技术水平:技术可分为物化形态的和智能形态的两类,根据这一分类标准,结合太湖流域水利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的技术条件包括工程技术、管理决策技术、公共服务技术和信息技术。
  制度水平: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制度条件是指在太湖流域水利活动中围绕太湖流域的水利事业形成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保证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有秩序地、正常地进行。
  创新水平: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创新主要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及学习等四个方面,由此形成相应四个方面的创新能力。
  3.动力评价基本要素层设置的思路
  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动力评价的基本要素如表所示。
  资源水平要素: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的资源条件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具体涉及水系及空间资源、工程设施资源、人才资源、财务资源;无形资源包括只知识资源、声誉、凝聚力、外部关系。
  无论是有形资源还是无形资源,它都是为保障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服务,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优化资源的配置,是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发展不竭的动力。
  因此,我们可以用可利用水量模数(反映太湖流域水资源存量),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反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体合理覆盖指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分配状况)、水资源GDP承载力(反映财务资源与水资源的平衡),人均固定水利资产投资(表示了当代人为后代人投资了多少)。
  表 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动力评价的要素层设置
  技术水平要素:结合太湖流域水利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的技术条件包括工程技术、管理决策技术、公共服务技术和信息技术。
  拥有流域水利现代化技术,同时要有一定的技术人才来运用技术,才能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流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相适应。所以,我们通过机械化施工率、水利信息化指数、节水普及率、水利实用技术推广率、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来反映技术对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制度水平要素: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制度条件是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制度条件的认识可以从长三角区域的宏观制度环境和太湖流域本身的水利制度体系两个方面来考虑。
  组织与管理体制、水利法规和政策、水利战略与规划及水利建设管理技术性规范等制度是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事业顺利开展的前提,对这些制度、法规的执行,是建立制度的根本。
  所以,我们可以从现有的制度本身配套情况、执行情况和制度的管理人员三个方面来评述。具体的指标可以设为:水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达标率、大专以上管理人员比重、水事纠纷案件结案率、法律法规配套率。
  创新水平要素:创新是一切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的基本动力是人类或人民的需求,一个新的理念必将带动一次创新的浪潮,新的理念也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实现。水利现代化事业也不例外。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创新主要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及学习等四个方面,由此形成相应四个方面的创新能力。
  由于创新涉及人才资源、物质资源、社会文化认同、尤其是精神支持等方面,因此,我们通过人才结构及比例(学习能力的体现)、科研投入增长率(创新的资金保障)、创新倾向(创新的主观动力)、创新的社会支持力(创新的客观动力)、水利科技创新达标率(创新成果水平)来对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创新潜力进行评测。
  总之,对于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动力评价的探讨是要构建一个客观的、具有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只有这样,现代化才不会成为一个好看但不知所谓的空洞概念,现代化建设也才有了依据。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流域 水利 现代化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