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求职 > 正文

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对策【辽宁产业结构调整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9-03-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本文获科研基金资助情况:辽宁省社科联立项课题《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06lnsklktjjx-254-219);   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适应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完善我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对策研究》。
  [摘要] 以1995年~200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辽宁省1995年~2004年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从产值结构的比较、就业结构的比较以及辽宁产业结构的的技术经济分析等三大方面对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对我省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技术经济分析
  
  近年来,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1995年~200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十五”以来,辽宁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已呈现第二产业逐年上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逐年下降的趋势,从数字上看,辽宁已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作为传统的工业大省,虽然目前产业替代速度在全国同类省份中相对较快,但其发展水平和结构布局与国际上和国内一些省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在辽宁的发展过程中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下本文将对辽宁省产业结构的总体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对辽宁省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一、产值结构的比较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1995年~2004年间辽宁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状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辽宁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在同一时期,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呈现很严重的劣势。虽与江苏省相比并无太大区别,但产业构成的优化程度却明显低于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从1995年~2004年十年间辽宁各产业产值的变动来看,辽宁第一产业产值的变动趋势是呈下降态势,第二产业的变动在1995年~1998年呈现下降趋势,但在“十五”期间,第二产业比重又逐渐上升,这无疑是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针对东北尤其是辽宁的许多重化工业项目支持发展的结果。与中国平均水平以及其他省市第三产业比重发展趋势相反,辽宁的第三产业比重十年来的变化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虽然略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和广东、江苏、浙江等省水平,但与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差距则很大,表现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够,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缓慢。仅从产值构成可见,辽宁虽仍处于工业化时期,但从产值的产业变动来看,辽宁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表1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辽宁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
  
  二、就业结构的比较
  
  十年来,辽宁与全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的差别状况可从表2来分析:
  表2 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构成 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辽宁省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就业的产业构成来看,辽宁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三产业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上海、北京、广东和浙江等发达省市相比劣势明显,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
  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全国平均水平变化比较缓慢外,辽宁从业人员的三次产业构成的变动水平明显低于上海、北京、广东和浙江等发达省市。在1995年~2004年间,辽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渐减少,这与其他城市的发展趋势一致,但十年间辽宁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增加了近6%,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十年仅变化了13%,这与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的情况正好相反,这些发达地区均是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渐降低,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幅度提高。辽宁的这种变化反映了虽然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在大幅下降,但从业人员不是向容量大的第三产业转移,反而向第二产业转移,这种现象与我国部分发达地区的变化和国际经验是不同的,反映了辽宁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弱。上述状况表明,辽宁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意义重大。
  
  三、辽宁产业结构的的技术经济分析
  
  1.产业结构变动度分析。为衡量产业结构的变动程度,现引入产业结构变动度指标。它表示一地区一段时期内三次产业构成变化值的绝对值之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为产业结构变化值,Qij为报告期i次产业构成百分比,Qi0为基期同次产业构成百分比。经计算的辽宁1995年~2004年间产业结构变动值如表3所示:
  表3产业结构变动度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辽宁省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产业结构变动度的对比可以看出,辽宁从1995年~1999年这5年间的产业结构变动度为13%,虽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却远远低于表中北京、浙江等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度水平,表明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很多地区都在抓住机遇迅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辽宁调整产业结构的速度缓慢。从2000年到2004年,辽宁产业结构变动度为5.32%,虽然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仍然低于表中上海、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度水平。而1995到2004年间,辽宁产业结构变动度为10.76%,不仅远远低于表中除上海外所有省市的产业结构变动度水平,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4%。
  以上分析表明,辽宁为了适应变化的市场需要,,以提高全省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但是,从1995年~2004年,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和采取的措施已经走到全国的后面,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我省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2.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产业结构偏离度是当前测度产业结构效益的一种有效的、较直接的方法,其含义为劳动力结构与产值结构(本文指GDP的百分比构成)之间的一种不对称状态,偏离度越大,说明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越不对称,说明产业结构的效益越低。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为产业结构偏离度,Li为i产业从业人数比重,Ci为i产业产值比重。
  经计算,从表4可以看出,2004年辽宁产业结构偏离度最低,说明辽宁产业结构的效益比较高,这种情况表明辽宁整体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组合状况调整的比较适宜,各个产业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比较合理。从三次产业的偏离度看,辽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偏离度均为负值,反映了辽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比较低,产值比较高,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第三产业的偏离度为正,表明这个产业的产值比重低于就业比重,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将会对辽宁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表42004年辽宁与全国部分省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辽宁省统计年鉴2005》整理得出。
  
  四、促进辽宁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1.针对辽宁的实际情况,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着力提高产业结构效益寻找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从各国与各地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提高产业结构效益,辽宁重点产业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拓展新的消费领域。
  (2)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经济增长的集约化水平。
  (3)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色,有利于发挥我省的综合优势。
  (4)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较快收回投资,扩大就业。
  2.改变第三产业发展迟滞的状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吸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向产业结构高级化推进
  辽宁应该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制定适合自身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贸易、旅游、会展、交通等行业,引导劳动力向其转移。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尤其是增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促使辽宁省的开放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重点扶持适用性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发展“三高”农业、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等)、新兴服务业(主要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租赁服务、法律服务、社会调查服务、物流、审计服务、广告服务等)、商贸旅游业、建筑与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五大领域。
  3.建立适合辽宁产业结构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提高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调整教育结构,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辽宁省地区功能提升,对新一代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这需要加大教育投入,调整教育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快培养新兴产业、支柱产业所需的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力求使专业结构、人才规模、人才质量与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武少俊:国家发展计划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周振华:产业结构优化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曲世民刘立:注重推进大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宏观经济管理.2006(1):70~7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辽宁 实证 产业结构调整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