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入团申请书 > 正文

【消费文化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人文精神之重建

时间:2019-03-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经济――科技全球化浪潮已将我们卷入消费社会的潮流之中。在资本的无形而强大的作用下,消费社会中人的感觉已经变为经济功能的传载工具,人的审美感性被物化,当审美在消费社会中被各种技术手段彻底量化之后,就必然导致精神生产的自由品格的丧失和人文精神旨归的失落。因此,广大人文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在市场经济、物化的社会中重建人文精神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大众传媒 人文精神
  
  经济――科技全球化浪潮已将我们卷入消费社会的潮流之中,消费社会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式的转变,同时也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转变。”消费文化已将我们导入了一个泛审美时代。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放眼望去,“美”充溢在一切生活领域,它们不断变换的美的形式引领着一轮又一轮的时尚,令人眼花?乱。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文化不断消解着传统审美所具有的革命性和解放性的功能,审美所曾经具有的启蒙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已被资本控制的泛审美所颠覆和解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操纵的感官化形式主义原则取代或者压抑了审美活动的精神理想原则,审美与艺术活动被简化为审美――娱乐形象的生产和消费活动。
  即使在文学艺术领域中消费文化对其人文精神神圣性的颠覆也不可避免。在消费文化的操纵下,艺术的自律性被消解。杰姆逊分析说:“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无意识等等领域是无处不在的。”资本对艺术的介入,便是艺术被纳入文化产业、娱乐经济的轨道,艺术作品进入消费市场,艺术的自律性被市场规则的他律性所颠覆,传统艺术鉴赏的精神品位和神学仪式价值,让位于当下艺术消费对感官诉求和欲望满足的追逐,“艺术活动被简化为审美――娱乐形象的生产和消费活动。”
  泛审美拒斥人文精神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对文化的控制。杰姆逊在论述后现代主义时指出,晚期资本主义的扩张主要体现在文化方面。消费社会的后现代文化和审美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无意识等等领域无处不在。在资本的无形而强大的作用下,消费社会中人的感觉已经变为经济功能的传载工具,人的审美感性被物化,当审美在消费社会中被各种技术手段彻底量化之后,就必然导致精神生产的自由品格的丧失和人文精神旨归的失落,正如周小仪教授所言:“人的感性存在脱离了政治意识形态控制之后,又成为资本控制的对象。这就是审美的悖论:审美作为乌托邦从救赎到物化的历史命运。”
  消费主义时代人文精神面临的另一巨大挑战是科技理性统治地位的建立。现代传媒作为消费文化的主要生产机器,全面控制了艺术和审美领域,将其整合到传媒体系中,先天地决定了艺术文本的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方式。艺术的机械复制在取消艺术家的独创性的同时,取消了艺术品存在的自律性――艺术品作为原始手工作品的惟一性和独立存在,使艺术和审美活动丧失了超越性神学仪式价值,取而代之以纯粹的观赏价值。
  导致消费时代人文精神失落的又一重要历史语境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文化的统治,“首先表现在,它倡导并推进了反精神的世俗化欲望的全面扩张。”后现代主义文化崇尚和追逐当下直接的感性诉求与欲望满足的感官娱乐主义,这一倾向为消费主义所强化,它的表现便是各种感官刺激和纵欲享乐趣味的消费文本与载体的泛滥,在其主导下,人的生存正在走向另一种片面,即过于沉湎于当下即时的、过于轻量化的浮华的占有和享乐,从而陷入生命的不能承受之轻。
  钱中文先生认为:“人文精神就是对民族、对人的关怀,是人的生存意义、价值的追求与确认。”然而,历史进入后现代时期,人对消费的无限制的欲望遮蔽了人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消费模糊了精神和物质的界限,也模糊了存在和欲望的界限。消费文化所建立起来的泛审美,恰恰是对审美深度意蕴的削平和对主体个性精神自由的扼杀。因此,消费文化应当在自我重建中穿越物化形象的屏障,重建意义的深度模式,这当是消费文化应然的一个价值取向。消费文化的感性主义操作仍然会以强劲之势持续下去,企图以审美现代性的重建去对抗资本对文化的霸权以实现人文精神的救赎是徒劳的。而当下人文精神的重建,所面临的是主体人性在消费符号操纵下的自律性的滑落,因此,是真正意义上的救赎,任重而道远。
  弘扬“主旋律”,发挥主流文化的主导与规范作用,以消解消费文化的负面影响,是当下人文精神构建的首要前提。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主旋律”文化不仅呈现为一种强制性的规范意义,更体现为一种对人性滑落的积极救赎意义。
  以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介入消费文化,是当下人文精神建构的必由路径之一。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着丰厚的人文精神积淀,奠立了以求真、向善、尚美为取向的人文价值基座。在尚有数以千万计贫困人口的当下中国社会,重新建构当代人文精神,就更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对优秀民族文化承传和改造的视野。
  坚守精英文化的阵地,指向于对大众层面的多向度提升,则是广大人文工作者应然的道义承担。消费文化在导致精英文化、高雅艺术边缘化的同时,也为高雅艺术、精英文化与大众展开对话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无论消费文化预置的权利话语有多么势不可挡,人性的自我完善、精神境界的提升,永远是人的内在需求。知识分子代表着社会的理性和良知,其不只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人文精神的传承者。广大人文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在市场经济、物化的社会中重建人文精神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2页
  [2]F?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第147页
  [3]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248~249页
  [5]王岳川:中国后现代话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第285页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重建 文化与 人文精神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