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赞家乡散文

时间:2017-03-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赞家乡散文

    小时候回老家

  小时候我迷恋一种游戏:用粉笔在水泥地上画上一条长长的弯曲的线,这条线不能断,但是尽我所能画得弯曲一点。我一边画还要一边嘀咕:“要到了要到了,坚持哈,要到了。”我妈觉得奇怪,问我在干啥,我说:“我在画回老家的路。”

  我说不清为什么那么迷恋老家。我的老家是外婆家,在川北腹地的一片丘陵地带,世代农耕之地,出产红苕。小时候,看什么都大,于是那些并不高的丘陵被我叫做山。在成都的家旁边有个建筑工地,因为挖地

赞家乡散文

而堆起来一座小土坡,久了没人管,也长了些野草,看上去很像老家的那些山。我实在想念老家了,就去那座“山”去玩,想象这就是老家。我还秘密地给这座小土丘取了一个名字:望家山坡。

  真正的老家有什么呢?有外婆、外公、舅舅、舅妈、表姐、表哥,有山、水、柏树、竹林、茅草、胡豆苗(开紫色小花),有架子上的番茄、蚂蚱、竹节虫、灶火、炊烟、猪圈、刚出生的小猫……每当春天的时候,我在城市里尽量寻找一些可能生长野花的空地,看见那些品种单一的可怜兮兮的野花,想着老家的山坡该是多么的茂盛和斑斓啊!更不要说夏天老家田野里的蜻蜓、草地里的蚂蚱、竹林里的竹节虫了。记得有一次我把一只色彩斑斓的甲虫做成标本之后带回城市,上生物课的时候带到学校里,真是让老师都觉得稀奇,一时让我在学校里风光无限。那一段时间我的外号都是:“那个三班的甲壳虫”。

  终于熬到能回老家了,一般是春节或者是暑假。我启动了“回老家”的兴奋程序。首先是准备礼物。给外公外婆的是我用枕巾上抽出来的各种彩线挽成的吊坠,有流苏,制作耗费了我将近两个月时间,遍抽我睡过的各种枕巾。这事不但靠工艺还要靠智慧—不能让我妈发现了,否则她将无法理解我抽线的用途,中途就强行阻止。给表哥何强的是一把塑料枪,可以用豌豆来当子弹,上在枪膛里可以发射,高级得很。我是和班上的男同学打了一架才获得这个玩意儿的,靠体力和智慧为表哥挣来的,他一定会相当高兴。表哥何强会带我去坡上砍粑茅杆来给我做红缨枪,长长的还泛着清香的枪杆,暗红色的茅须是缨子,那叫一个神气。所以,我也要回馈一把城市里的枪给表哥。给表姐的是一朵头花,那样式在城市里都算是时髦的:镂空的蝴蝶结里面有彩色的珠子滚动,戴在头上哗啦哗啦的,好像是有活物在头上为你的美丽随时给力。这个不需我花费什么力气,只需我舍得—这是我生日时得到的礼物。

  然后是和我妈何安秀同志一起去买票。她总是在一个私营运输公司的窗口去买票—因为我家那么偏僻,很少有班车直接到,但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车能将我们直接送到外婆家门口。我还没有窗口高,但是看见我妈把准备好的一沓钱递进那个窗口,说:“到遂宁兴隆。”那个人居然对于这个神奇的地名无动于衷,让我很不满意。

  我小时候晕车,别说坐车,远远看一眼长途班车都恶心。但是我小时候就懂得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执意从坐车开始就要穿着过年的新衣服,安安静静坐在肮脏而充满汽油味的班车上等待呕吐,等待能看见山,等待能看见老家。车子驶出车站,慢慢从环线驶出城市,看见城乡结合部了,看见田野了,看见山峦的曲线了。终于,那可怕的晕车的感觉来了,我紧紧闭上双眼,不停问妈妈:“还有好久?还有好久?”妈妈就说:“快了,快了。”

 

  现在回老家

  外公外婆都去世了。不必给他们带礼物,这是遗憾的事情。我那独家手工吊坠多少年也不做了,现在也没有可以抽出彩线的枕巾,都是包住整个枕头的棉枕套。他们的坟头在小镇高速公路的一旁。我外公懂得看风水,他自己看的坟地是背山面水的—背靠着这座小镇最大的大坡,面对乡水库,好风光好地方。可是他怎么会预料到十几年后的发展,会有一条高速公路把完整的田野一劈两半呢?他和他的老伴—我的外婆,双双长眠在这条繁忙的高速公路的边上,一定不胜其吵。想到这里我就觉得不好过,于是在挂青的时候就多给他们烧点纸钱,请他们自己去购买些减噪装置。

  高速公路改变的还有小镇的入口。原来的省级公路失去了唯一的显耀地位,变得落魄了—两旁的泥土和垃圾让这条记忆中宽大油亮的柏油马路窄了好多。那时候这条路有道班维修,承担着很重要的运输功能,轧出的坑洞很快就会被修好。现在没人管了。说起道班,那又是一群多么具有活力的小伙子啊!他们那时候算是乡镇上少有的吃供应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一个个又正当盛年,真是惹得场镇上的姑娘们都要多看两眼。我表姐何老三,那是街上有名的侠女,当年也是兴隆街上花一朵,不过这朵花是带刺的—她性格豪爽、生性大胆,个别道班上觉得条件可以够得上的小伙子就要来惹她—也许现在还有人记得何三妖怪举着菜刀追着某小伙子砍了半条街的事件吧?那可真是当年宁静的兴隆街上不多见的景色。

  很多班车都到老家所在的城市,但是都以高速公路能直达的路线来设计,能直接到乡下外婆家的车更少了。我选择包车回家。进入老家的地界的时候,最奇怪的就是两边山坡上的粑茅怎么这么深?就是小时候表哥给我做红缨枪的那种粑茅。表哥说是这几年乡村也通天然气了,没有人上山砍柴,以前这些粑茅是最好的引火材料,现在没有人再需要了,所以就漫山遍野地恣意生长了。

  进入这个小镇的时候,镇里混得好的人家修了簇新的楼房—贴瓷砖面的二三层小楼。讲究的是整栋楼都贴瓷砖,白色的瓷砖、银色的铝合金窗子,加上绿色玻璃。大部分就是房屋正面贴瓷砖,两边和后面就裸露着砖。这样的房子在中国的乡下很多,我老家也不例外,我看着就心生陌生和冰冷。原来的房子是竹泥白墙、木梁黑瓦,颜色朴素得就像从山水里自然化来的,再有个篱笆围墙,种上几棵树和大丽菊,有鸡啄地有狗护家—不单像我的外婆家,好像可以是所有人的外婆家。对了,外婆家门前是有棵橘子树的,橘子还没有完全熟的时候,表哥表姐就要去摘,酸的又吃不得,就扔来扔去打仗耍。外婆气得很,但是又斗不过矫健又狡猾的孙儿孙女,干脆把熟的没熟的橘子全部摘下来藏在阁楼上。今年已经35岁的表姐说,后来外婆去世的时候,收拾她的东西,在阁楼上发现这些橘子都还在,早就干成壳壳了。

  回来的第一天,街上正在赶场,每三天就赶一次场—这个还是没有变。街上的人几乎都不认识了,偶尔看见面熟的人,对方是一个衣着颇为时髦的女孩,问起来原来是小时候一起玩耍过的小伙伴。我心虚地问人家:“小时候我没有打过你吧?”对面的女孩兴高采烈地回答:“咋没有呢!你小时候最爱打人了!”……还是那个乡音,没有变。

  很多景物都不同了,但是你又确定这就是自己的家乡。虽然很多年没有回来,但是在潜意识中你也默认它不会是原来的那个样子。是什么样子?一定是改变之后的样子,但是仔细看,还有些许从前的痕迹。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啊!

  站在依稀还认识的坡头抽支烟吧。这里原来是舅舅家的田地,很多年前种过芦笋,长得绿油油一片,细密的枝干滴着露水,像是太绿了滴出来的绿水。一抬头,门前的一棵树杈上居然用麻绳拴着一只兔子脚!谁家送灾或者招财?毛茸茸的,吓我一跳。我饶有兴味地仔细辨认着兔子脚,突然觉得开心起来。地里种着牛皮菜,边上花边一样镶着葱和豌豆尖,冬天露水大,菜在露水里嫩得好像可以生吃。一只小狗脏兮兮地在土里穿梭,眼神婉转可怜。深深呼吸一口冰冷的空气,闻到了稻草燃烧和猪圈的味道,嗯,是回来了啊!

赞家乡散文

乡情是东港的山,风风雨雨中永远微笑着,卓立着。大孤山的千年古刹静穆庄严,佛.儒.道三教,慰藉着祈祷者的虔诚。

乡情是东港的海,浩浩荡荡的鸭绿江注入其中,孕育出鲜美的海中生灵。放眼南望,甲午风云硝烟散尽,在岁月之岸,用历史教诲后人。

乡情是东港的泉,那清澈透明的咸水,用温暖濯洗疲惫的身心,浇灌游子的梦田。

乡情是东港的岛,岛与岛相依,岛与岛相望,似一颗颗撒落在大海里的珍珠,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看云起云飞,潮涨潮落,听海鸟呢喃,鱼虾击水,沐海风,踏海浪,铺陈着海岛之恋的美丽画卷。

乡情是东港的河,纵横交错间收藏着我的童年记忆,当微风由北向南,吹响黄海的涛声,有一支遥远的童谣飘来,唤醒多少无邪的笑靥。

乡情是我们的大东港,潮汐是你的脉搏,天然不冻是你的气节,一望无际的泥滩是你的妆容,百年风雨,世纪沧桑,一部港口演变史就是一个城市发展史的重要组成。

踏着一万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前阳人”的足迹,让我们一同倾听来自远古的音符,奏起奋进的乐章,山.海.泉.岛.河.港汇聚成迷人的交响,萦绕在每个东港人的血脉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赞颂祖国的诗歌三★:

我的祖国

长江、黄河横越的山川

神洲处处呈现出灿烂

辉煌的征程

如金色的灯盏

光芒照亮了远航的船帆

我的祖国

您用睿智的灵魂

带领普天大众

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使祖国鲜花般娇艳

描绘出东方的璀璨

我的祖国

鲜花般美丽的祖国

从你的精神里

从你的蓝图中

读懂了燃烧的灵魂

开拓辉煌明天的艰辛

我的祖国

从边疆到海岸

有你的娇娆美丽

我怀揣质朴的情感

将满腔的深情遥寄

愿祖国更加繁荣璀璨

我的祖国

黄河、长江、长城

铸就了亘古的河山

改革、开放、发展

点亮世界的眼光

我自豪于祖国的辉煌

我的祖国

黎明般的太阳

怀抱着坚定的信念

将澎湃的斗志

化作永恒的执著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伟大的祖国

东方文明的摇篮

犹如奔驰的列车

迎着世纪的曙光

擎起燃烧的信念

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赞颂祖国的诗歌四★:

祖国颂歌

———————

———————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

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

走在世纪之初的我

想到祖国,满怀激情

祖国——

在这里

我为您放歌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千年历史的积淀

文明源泉的汇合

您是黄河壶口的飞瀑

铺满天山的白雪

您凝重而深邃

宽广而博大

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

沸腾海洋是您的血液

您是世界的主题

是我生命的一切

祖国啊,祖国——

您是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呐喊

社会主义熊熊燃烧的火焰

您是人民革命的一声号角

乘风破浪的一张风帆

您坚强而自信

进步而前卫

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活跃着您的智慧

东方蒸腾的旭日喷薄着您的活力

您是世界的创作者

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南海之滨的一缕春风

罗湖小村的一抹朝阳

您是青藏高原的一道铁轨

塔里木油田的一组井架

您远见卓识

艺高胆大

小渔村的翻天巨变证明了您的胆识

人民满脸的微笑写的是你的伟大

祖国——

您创造了生活

改造着世界

祖国啊,祖国——

您是世界和平飘扬的旗帜

人类文明进步的使者

您是捍卫真理的勇士

哺育子女的妈妈

您正直而博爱

坚强而慈祥

世界人民叹服您的胸怀

华夏儿女感激您的母爱

祖国——

您抚慰了战火中人类的伤痛

送来了和平的黎明

祖国啊,祖国——

您走过千年历史,跨越了世界文明

您明晰千古,坚定为英特纳雄耐尔生生不息

您仁慈博爱,捍卫着绿色与和平

我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

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

祖国——

我们与您同心

我们拥您前进

您的儿女们坚信

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人类的明天更美好

★赞颂祖国的诗歌五★:

祖国啊!这诗意的名字

弥漫着您的每一个季节

那是羽白色的鸽子 在蓝天下

唤醒了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啊!祖国 我爱您爱得太深太久……

赞家乡散文

家乡赞歌_散文网欢迎光临散文网 家乡赞歌家乡赞歌2015-02-09 08:39 作者: 0人读过 | 12条评论  |

许成光

在的东山上俯瞰小镇全貌,映入眼帘的仿佛是世外桃源的。在远山的衬托下,额木尔河宛如银色的玉带,弯弯曲曲缓缓地流向西北方向;鳞次栉比的楼群和宽敞笔直的街道在薄薄的晨雾下若隐若现;生态植物园内回廊、凉亭、假山、人工湖、白色的小桥和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蓝莓广场上彩旗飘扬,象征家乡的高大标志性建筑物“奋飞”,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我的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感到无比的愉悦和自豪!

在历史的长河中,4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这段历程的苦乐兴衰,却在家乡人的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家乡志上清晰记载着的辉煌,还有1987年遭遇“五六”特大森林火灾的劫难和“两危”困扰的窘境。勤劳智慧的家乡人,以“吃三睡五干十六”的干劲,从废墟上重建家园,也摆脱了“两危”的困境,艰难地走出了低谷。

我的家乡开发建设40年来,从杳无人烟的原始森林,发展建设成为化新林区,回眸四十载风历程,创业人的功绩可歌可泣。

我们不能忘记建局初期曾在这里工作过的3200多名支边知青,当时只有十七八岁的他们,响应毛主席“知识上山下乡”的号召,从上海、温州、嘉兴等地来到环境恶劣的原始森林,大部分知青在这里一干就是10多年,把青和汗水留在了这片热土,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他们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家乡人民心中永远铭记着他们的功勋。返城后的知青们仍时刻着这里,他们或是组团或是携亲带友,不远万里多次回到魂牵萦的第二,看到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目睹家乡的变化惊叹不已,赞不绝口,表达了对第二故乡的无限热和眷恋之情。

我的家乡在二十一世纪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天保工程”的惠泽下,森林覆盖率每年递增,现在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环境更了,真正实现了生态和谐。在产业发展上推进项目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北极冰”蓝莓酒庄建设、板业项目、境外采伐及特色产业均有较快发展。“北极冰”蓝莓系列酒受到中外客商的青睐,板业公司生产的落叶松实木地板和桦木水性着色实木地板远销海内外,境外采伐每年销售收入达千万元,种植黑木耳、蓝莓、北药,使职工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家乡的领路人还以“中国野生蓝莓之乡”为名片,因地制宜地扩大旅游景点和覆盖面,确定了“旅游带产业、产业促旅游、旅游促经济”的发展思路,不断改善生态旅游发展环境,从而不断拓宽旅游景点,提升旅游品味和知名度。( 网: )

碧波荡漾的额木尔河,巍峨壮观的白卡鲁山见证了家乡辉煌的过去。我,在不远的将来,我的家乡会建设得更加!

首发散文网:

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10-0902-2502-0902-0502-0302-0302-0302-0302-0202-02家乡赞歌的评论 (共 12 条) 审核通过并说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建局初期曾在这里工作过的3200多名支边知青,当时只有十七八岁的他们,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从上海、温州、嘉兴等地来到环境恶劣的原始森林,大部分知青在这里一干就是10多年,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这片热土,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15-02-09

:推荐阅读!问好作者,大赞!

2015-02-10

:欣赏佳作,喜欢,赞!!

2015-02-10

:赞

2015-02-10

:欣赏,问好。

2015-02-10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2007-2015

标签:思念家乡的散文 关于家乡的散文 赞家乡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