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我是我散文

时间:2017-03-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名人素材的文化散文(二)

xt">——名人素材的文化散文写作例话(二)

模板解说

上期我们探讨了以名人的经历为主要素材的文化散文,本期我们将探讨以名人的思想(名篇、名句)为主要素材的文化散文。

本模板以名人思想(名篇、名句)为栏杆,分为三个操作环节:情节开篇——思想/名篇(句)演绎——情境收篇。

(1)情境开篇。以名人的某种思想、某个名篇的意境、某人名句的意境开篇,注意内容上要切合主题,形式上要点题。

(2)思想/名篇(句)演绎。将“我”融入,具体演绎名人的某种思想、某个名篇的意境、某个名句的意境。融“我”的策略有三种:一是直接化身为该名人,主要通过描写的手法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二是以该名人身边见证人的身份,通过与其交往、对话,营造生活场景,抒发感情;三是以今天自己真实的身份,采用倾诉的办法来传达自己的感情。

(3)情境收篇。承续开篇的情境,或者重新营造一个情境,来收束全篇,注意点题。 这一模板在高考写作中备受青睐,主要展示了以情动人这一写作的核心力量,且富有文化气息,效果与众不同。

模板导图

成败关键

本模板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三处。

(1)作者情感的融入是核心。写这种类型的文章,要做到以情动人,必须将作者的感情真切地融入文中。因为无论是时空还是名人都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因此,作者是否真的从内心深处对所写名人有感情是文章成败的核心。

(2)名人思想/名篇(句)是基础。写作过程中如果缺少对这位名人思想、感情的整体把握,缺少对该名人生活中最能体现其思想、情感的事件的具体了解,缺少对该名人名篇名句的精确理解和恰当运用,文章必是无限的浮萍。

(3)情境描摹是保障。有了充沛的感情,有了具体的思想、情感、篇章等素材,再需要的就是营造情境了。这类文化散文追求的就是一个“境”字,“境”中含情,“境”中寓理。因此,写这类散文一定要学会营造切题的情境,尤其是开头和结尾。

模板范本

人与路

我带着你的梦,牵着你的遗愿回到了你离开时的小巷,立在你走过的路的一头。【开篇便是一个特写镜头】

这条路好深,深得令我心中略含凄凉;这条路好长,长得令我看不到另一头。有些胆怯,有些犹豫,更有些徘徊。

我不清楚,是否因为你的走过,才有了这巷子的深长,也可能因为我的到来使这条曾经的路又重现,我觉定为自己,也为你,走下去,踏上这条寻梦路。【冷色调的感情渲染,为下文作者的思想转变伏笔。】

一切照旧,江南依旧鸟语花香,江南雨巷照样迷人。我竟信了你,撑着油纸伞走了进去,踏上你来时的路,带着迷惘,四处寻觅。【《雨巷》情境再现】

希望替你寻到那位从雨巷深处走来的丁香一样的女子,告诉她你的梦与愿望。而后,依然从我身边走过,来不回头,丁香一样的女子早已消逝在雨巷的尽头,可我仍站在走过的小路上,重温着当初你的遗憾。【《雨巷》情感再品】

我踏着你的路,带着你的梦回来了,一切仍是远样。他们大概看出了我与你的相似,同样青涩的脸庞与深邃的眼神,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惊愕,可他们又摇头了:“你不是他,与他不一样。”

是啊,我怎么可能会是你呢?你永远是一位多情的诗人,为了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抱憾终生。我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因为了解你,深知你,所以愿意替你追寻,走上你的路。【否定的不仅仅是“我”。】

即使我有着与你一样的性情,一样的性格,或许眉宇间也有你的气息,终究,你是你,我是我。你的路,我有何资格重踏?我的路,仍在等着铺平。【理性思考,是文章重要的一转。】

我决定离开,离开你的路,你的江南雨巷,不想看到你的故人看我时那种惊愕而又失望的眼神。

你和我都要明白:路过的人只是一阵路过的风。

该放下的我们都应该放下,你我的路不会有交点,我们永远都是两条平行线,两条孤立的路。【点题句,关键句】

我将你放下,放在你来时的路上。我和你都只是平凡人,各人有各人的路途,我又何必非要踏着你的旧路,重温你的气息,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情境描摹,回应前文。】

我离开了你的路,回头张望,这条路好深,哪里有你的心酸,可那是你的历程;向前张望,那儿不见尽头,那是我的路,它等着我去创造与铺设。【一句写出“我”“你”之别,高出完全沉浸其中之作。】

我带着自己的梦,踏上自己的路,转身,浪迹天涯??

模板分析

本文是一篇成功运用本模板的模考写作。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紧紧围绕“情境开篇——思想/名篇(句)演绎——情境收篇”这个关键表达逻辑展开。

(1)情境开篇。文章开篇便推出一个场景:“我”伫立在戴望舒咏叹过的雨巷的一头。开头一句“我带着你的梦,牵着你离开时的小巷”包含三个重要信息:其一,暗示本文依托戴望舒名作《雨巷》抒情;其二,扣合文题“人与路”,暗示“我”要思考关于《雨巷》的人与路;其三,展示抒情方式,是跨时空的心灵倾诉。

(2)思想/名篇(句)演绎。文章主体部分2~13自然段具体演绎对《雨巷》实体之路和诗中情感的感悟。其中形式上以踏上“路”起,以离开“路”终,内部回环,浑然一体;内容上则不是平面回环,而是情感递进,由“寻梦”起,由“离开”终,实现理性的飞跃。

(3)情境收篇。最后一段以“转身“为核心,表达“我”的情感的转变,营造一个“浪迹天涯”的设想情境,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郁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吗?”马克·吐温道:“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思路举例】

(1)情境开篇

以描述苏轼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诗意情境开篇。

(2)思想/名篇(句)演绎

想象当时情景,描写人物活动与对话,穿插人物遭遇和作者的评价。

(3)情境收篇

回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诗意情境,描写人物神情,揭示文章主题。

雨过天会晴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毫无征兆地下了许久。半山腰上地一座庙里,一个正在屋檐下避雨地瘦削身影依稀可辨。

是你,苏轼!

原本纠集了三五好友共同踏青,孰知半路突遇骤雨。你将雨具让给同行者,自己滞留在这山间。你凝望着灰青色的天,一语不发。

雨点似乎小了些,却依然如蚕丝般连绵不绝,丝毫没有要停的样子。

“走,我们上山去。”你忽然开口,不顾侍从的惊讶,大步踏入雨中。雨水将土地冲刷得泥泞不堪,草鞋踩下去,得费很大劲才能拔出。

雨,肆虐的下着,不一会儿你便浑身湿透,料峭春风微微吹醒了略带酒意的你。

是的,你喝醉了,方才在庙中,满腹愁绪的你将一壶温热的酒几乎一饮而尽,人们都明白你的愁绪从何而来,却苦于开口而无从劝慰。

这已是你第三次被贬谪了。“乌台诗案”层层牵连,你明明清白无辜,却硬生生被诬陷至如此凄楚境地。黄州的山水尚未尽收眼底,你又来到了另一个陌生之地。在这里,你曾自嘲总结自己的一生,“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虽是自嘲,足见这三次贬谪对你的影响很大。诗仙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你咀嚼着满满的苦难,只能痛恨自己没有诗仙太白的洒脱与潇洒。

“一蓑烟雨任平生”,你轻声吟诵着,无意中望见远处,一位女子正与夫君依偎在同一把绢伞下欣赏雨景。那浓情蜜意刺痛了你的双眼。透过朦胧的雨丝,你仿佛看见了一幅娇好的容颜,笑靥如花。那是你的结发妻子王弗,你一生的挚爱。可惜她英年早逝,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种丧妻之痛,可是一般人能体会的吗?

雨依然不断打在你的身上。快到山顶了,你从痛苦中挣脱,稳了稳情绪,不顾泥泞大步迈去。终于,你立在山崖边,放眼望去,春意在眼前铺展开来,处处充满了生机。那一瞬间,你忽然想起了杭州、黄州、惠州的百姓,想起他们安居乐业的生活,想起他们成群结队为你送行,想起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波澜壮阔,想起爱妻的音容笑貌,想起自己挥毫写就的不朽诗篇??你顿悟。遍布阴霾的眉间随着天空一起渐渐放晴。

不知何时,雨竟停了。天边悬着一抹彩虹,你不由得吟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阳光铺满了洁净的大地。你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雨过天会晴。我想,你最懂!

【点评】作者的智慧体现在立意的独特,选取了历史人物苏轼作为写作的切入点,以苏轼

我是我散文

写作的词《定风波》作为写作的核心,通过大胆的想象,编写了一个历史故事,让苏轼心理感情的变化,来演绎对题目“雨过天会晴”这一主题。从行文来看,作者具有较强的编制故事的能力,把苏轼放在一个特定的客观环境——雨中,借助登山这一事件,通过细节的描写,把苏轼从痛苦到坦然的心态流程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种对文章题目的深刻解读,是一篇很有创意的考场佳作。

篇二:散文最难风雨故人来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不知孙星衍怎样的才情,竟然写出如此绝妙的句子,隔了千年万年,字里行间所传递的那份感动,仍能紧紧抓住你心扉。

想来这句话应该落笔于萧杀的深秋,抑或是就在一个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傍晚,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辰,人最容易陡生悲感。如果在阳春三月,乘着和风细雨拜访故人固然浪漫温馨,但也多了份“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试想,在秋风秋雨之夕,不得不困伏斗室,听阴风怒号,看雨脚如麻,天地间混沌一片,周遭一切也杂乱无序,内心之焦灼可想而知。如果耳畔突然响起叩门声,启户视之,门外竟是“青箸笠,绿蓑衣”,不避风雨登门造访的故人,则内心之惊喜,可想而知。

当然,这里的风雨不仅仅指自然界的阴晴变换。从童年时代的幼稚到青年的懵懂,从一腔豪情走天下的激扬到坐观风起云涌的沉静,生活在不经意间改变了许多,经历的挫折和磨难也非一日而语,脸上的笑容不再纯真,说话的语气不再果断,举手投足之间不再坚定,整个身心慢慢浸染上一种叫做市侩的东西,而身边,再也找寻不到纯静的友谊,那些少时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伙伴,求学时情投意合、共勉互砺的同学,人生路上曾经惺惺相惜、秉烛长谈的挚友,一个个渐行渐远,伴随着每一轮日出,是又一分更深的孤单和寂寥。在繁琐的世事中,在日复一日的风雨中,我是我,我又非我。

但茫茫红尘中,谁没有心软的时刻?在某一个孤寂彷徨的日子,突然,故人不期而至,一句“七月流火,赤日炎炎,来看看你是守在衙门坐堂审案,还是逍遥山水参禅悟道?”怎不让人顿生暖意?

迢迢光阴,茫茫人海,再次聚首,仿佛中间的岁月并不存在,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和一抹熟悉的眼神,一切便还原成了从前的样子,我依然这般柔美沉静,你还是那样儒雅风趣,不需要任何的铺垫和伏笔,历经七千多个时日,这份年少的情谊依然醇香如昨。

多少次在梦里出现过那个时刻?好像就在昨天,我们还在为赢得的荣誉欢呼雀跃,为一场球赛狂呼呐喊,为备考在盛夏挥汗如雨,为懵懂的初恋激动得泪流满面,为拥挤的宿舍容不下二十个少女的烦躁而郁闷不已,甚至为奖学金的多寡找你理论不休??那宽敞的图书馆里书页翻动的声音犹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谆谆教诲犹在,食堂里长长队伍合奏的锅碗瓢勺交响曲犹在,曾经无数次给过我们遐思的校园星空犹在,但奔跑的队伍里,怎么就不见了我们的身影?那迎接校园第一支晨曲的不再是你我,那月光下草地上欢歌笑语的不再是你我,那床头灯彻夜照亮的读书人不再是你我,那拥有满怀抱负满腔豪情的莘莘学子不再是你我??缠绵的毕业歌似乎还在耳畔回荡,告别的双手还在长长的站台上挥动,留恋的目光还在你高大的身影上顾盼,怎么一眨眼的功夫,我们就成了满脸苍桑的中年人?

在经历所有的风霜雪剑之后,这份年少时的友情倍加珍贵,不管你我在别后的日子里是否编织出了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在经过同一段时间长廊之后,我们依然完美地对接在一起,回到了最初相逢的地方。不是吗?在桂萍搭建的“梦回88”平台上,偶尔的闲聊,握一下手,送上一杯咖啡或者清茶,甚至来一个情真意切的拥抱,都可以再次品味到当初那至真至纯的情怀。

篇三:纪伯伦经典散文诗之婚姻

">让天堂的风在你们中间舞动。

彼此相爱,但不要制造爱的枷锁,

在你们灵魂的两岸之间,让爱成为涌动的海洋。 倒满彼此的酒杯,但不要只从一个杯子啜饮, 分享你们的面包,但不可只把同一块面包享用。 一起欢笑,载歌载舞,

但容许对方的独处,

就像琵琶的弦,

虽然在同一首音乐中颤动,

然而你是你,我是我,彼此独立。

交出你的心灵,但不是由对方保管, 因为惟有生命之手,才能容纳你的心灵。 站在一起,却不可太过接近,

君不见,寺庙的梁柱各自耸立,

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中成长。

标签:我是 散文 我的母亲散文 我的老师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