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早安的散文

时间:2017-03-2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张晓风 散文

文是近半个世纪来台湾地区拥有最出色成就的文学门类。在大陆文学因强调意识形态的公共性,而忽略文学的汉语气质和文化个性, 流行着“社论体”和“汇报体”的颂歌写作模式的时候。 从50年代开始 , 张秀亚、 钟梅音、 林海音等老一辈台湾闺秀作家以擅长人情抒写性灵见长。60年代琦君、 罗兰、 胡品清, 七、 八十年代的王鼎钧、张晓风、 林文同等散文家承续感性散文一脉 ,鲜明地体现出浓厚持久的传统文化。

2.作者简介

? 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8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1966年起出版散文集,是华人世界首屈一指的散文大家,曾获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早在 1977 年,台湾评论界就推其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 称赞她“笔如太阳之热 , 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余光中先生更称她是“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柔宛中带刚劲,是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 出版有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 1966)、《给你,莹莹》( 1968)、《愁乡石》( 1971)、《步下红毯之后》( 1979)、《你还没有爱过》( 1981)、《再生缘》( 1982)、《我在》( 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 1988)和《玉想》( 1990)、《我知道你是谁》( 1994)、《“ 你的侧影好美”》( 1997) 等。

? 有多篇散文名作入选大陆及台湾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如《我喜欢》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有些人》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行道树》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语文课本第七课;《只因为年轻啊》(节选)被选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4课本.

? 《不朽的失眠》在这篇文章里,张晓风根据唐朝诗人张继的遭遇及其诗歌《枫桥夜

泊》的产生为线索,以一个当代作家的想像力,为我们栩栩如生的展示了一千多年前的一幕。当然很多文字只不过是今天人们的想像。重要的不是这个想像真不真实,而是作者怎样由一首唐诗演绎出一段故事。

2. 除散文之外,张晓风也创作小说,1968年发表于《中国时报》的《潘渡娜》是台湾科幻界公认的第一篇华文科幻小说。

3. 张晓风在戏剧领域亦有杰出作品,1969年戏剧《画》获“李圣质先生夫人剧本奖”首奖,1971年《第五墙》获台湾新闻局金鼎奖剧本奖。

张晓风的散文

现实中的张晓风

台湾作家张晓风带来的展品:其父在黄埔军校获颁的勋章。

,现场设有专柜—“《你还没有爱过》—作家张晓风及父亲单柜”,展出张晓风专程从台湾携来的其父亲黄埔相关物品,包括勋章、皮靴等,以及自己本人的手书文字。

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日,台湾散文家张晓风做客“黄埔讲堂”,作主题为《破晓长河起大风—你,还没有爱过》的讲座

作品主题:

对故土的思念

张晓风父亲为黄埔七期,而她的舅舅也同样出身黄埔军校。虽然有着军人家庭背景,但在张晓风看来,其实家庭氛围弥漫着文人气息。“我父亲参与战争,但不是那种带兵的官,他多半做的是参谋工作,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智囊’,所以他还是比较接近文人气质的。”《你还没有爱过》是张晓风为黄埔而作的文章。在炮火连天的 1949年 ,他让妻子带着幼小的女儿先去台湾,而自己跟随部队继续征战, 他说 : “守土有责, 我会熬到最后五分钟。”这样撕心裂肺的时刻 , 张晓风至今记忆犹新 。九死一生的父亲终于侥幸归来了, 但是作为军人 ,他没有带回凯旋的荣耀。惨败的经历对于张晓风的父亲来说绝不仅仅是一种难堪; 因为与此同时 ,他还丢掉了生养他的热土, 丢掉了那些情同手足的乡亲。

在 《何厝的番薯田 》里,那个驻守金门的军人每天都在望远镜里痴望对岸的家乡。 “

看到那个红砖房吗 ? 那是我的家 。我的妈妈还活着,每天早上她出来喂鸡 ,在那棵老树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 , 张晓风渐渐懂得了这不是一两个家庭的悲剧, 而是时代和民族的劫难。在《十月的阳光 》中, 张晓风深情而凝重的写道 :

“中山陵上的落叶已深 , 我们的手臂因渴望一个扫墓的动作而疼痛。”

在台湾,这篇散文不仅引起了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而且还获了大奖 。很多年之后 ,张晓风还提到自己的这段经历 : “只有那一次 , 是我真正激动的一次,朱桥告诉我 ,评审委员读着 ,竟哭了 。

她长久渴望着能有归乡的一日 ,好使自己能够亲近养育自己的山山水水 。但是 , 白云苍狗 , 当张晓风终于如愿回到家乡的时候 ,却发现自己竟然无法融入她日思夜念的那块土地 。这当然不是张晓风一个人的悲哀 , 不少 “归来者 ”都曾有过类似的感受 。 “我在台湾 , 他们叫我`外省人 ' , 来到大陆 , 你们又叫我 `台胞 , 我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人 ' !”

在 《请不要对我说欢迎 》中 ,张晓风也记叙了这样的情景 , 但面对这种令人尴尬的境地 ,张晓风在将这种离情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的同时 ,也写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襟怀与见识 。

“我走上我自己的土地 , 我来依傍着母亲般的后土 ,你 , 我亲爱的朋友 , 请真的不要对我说 : `欢迎 ! ”“我是先你而至的人 , 我在此地处处逢故旧 ,该说欢迎的其实是我啊 !” “我们既然在自己的田庄上相遇 ,就请不必对我说欢迎两个字吧 !”

2014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日,台湾散文家张晓风来深圳做客“黄埔讲堂”,作主题为《破晓长河起大风—你,还没有爱过》的讲座。

父亲的经历:

? “两人在战场上困得不得了,但不能睡觉,因为必须保持清醒。结果他们俩就各自拿着一把枪,然后站着,背对着背,不敢躺下去睡,就这么休息一下,以防万一有状况可以马上叫醒对方。虽然这个站着背对着背的姿势是一个有点可笑的姿态,可是令我非常感动。他们那一代的生活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 怎们爱国

? “我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个神学家,他讲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大意是殉道者有两种,一种是活的殉道者,一种是死的殉道者。‘死的殉道者’就是为了一个真理去死,可有些人是活着,一年365天在做殉道者。可是活着怎么做殉道者?我觉得活着就是为所爱而受苦。”

? ?

今天我们怎么爱国,其实有点像爱父母,我们要替他们设想周到,也要在各方面去照顾好。国家是一个很大的组织,就像父母一样,有时候想得不周到,并不是各方面都很厉害,所以这时我们应该利用做子女的特长来帮助父母,帮助国家。”在张

篇二:散文阅读练习 [1000字]

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英格堡小镇上的猫

陈蔚文

那只猫,那么曼妙,那么憨肥,仪态从容,我想它是只女猫。在瑞士铁力士山的英格堡小镇上,小镇笼着薄薄的寒雾,木屋、草地、鲜花??各种雅致的庭院摆设,女主人从二楼窗口探身打理那些姹紫嫣红的花儿,冲我微笑——她的人也像其中盛放的一朵。

有户院子,木门扉装饰得像童话里的那样,我正举着相机左拍右拍,就见那只白猫悠闲地从马路对门的院子踱了出来,它兴许刚用过早餐,或许还有小片干酪,它的神态表明它对它的早餐以及生活的满意程度。

隔壁出来一家子,夫妻俩和两个漂亮孩子,他们正要去车库,高大的男主人微笑着先向猫走去,兴许,他想向它问声早安?我的第一反应是那只猫当然要跳闪开,像我通常见到的那样,那些猫们,无论是小街巷院的杂种平民猫,还是朋友家中据说是贵族种的蓝眼睛波斯猫,它们无一例外见到人都如人见到鬼,弓背,一蹿老远,像缕风一样不见。它们总是习惯在暗处打量世界,在树丛,灶台下或床底,在它们自以为安全的一切幽暗旮旯,目光警惕,随时准备像道闪电逃避它们感知的人带来的危险。

然而,这只白猫,它从容地立在那儿,接受男人亲热地抚摸,像仁爱的皇上允许子民吻他的鞋。是因为男人和它很熟吗?阳光下,它闲适地穿过马路向这边走来,我走近,做好它逃开的准备,小心翼翼地伸手,手触到它丰满的背脊,温顺皮毛,我抚摸它,它看来似乎很放松、享受,毫无抗拒之意。

一会儿,它又向几步外我的同伴走去,在她白裤子边趴伏下来,把她吓一跳,不敢相信自己对一只猫会有如此的亲和力!倘若它是只男猫,那就是吸引力。总之,这是她在自己的祖国无论如何不可能遇上的猫的礼遇。

在她记忆中的猫,同样紧张恐慌。背脊紧绷,如随时要离弦的箭,它们总是为恐怖片中一桩诡异事件作铺垫:静寂瘆人的黑暗(伴着坏水龙头的滴水声),一只猫的身影猝然闪过,它们碰翻花瓶或一盏瓷器,尔后骇人的事件悄然登场。

这只铁力士山脚小镇上的猫,它看起来和夜晚毫无瓜葛,它那么兴之所至,毫无设防,像邀宠的婴孩要占尽人们的抚爱。它对世界的认识仿佛从来只有爱,良善,它理所当然地以为全世界都该是爱它的!爱它的憨肥,爱它的白色皮毛。

它的主人、邻居,那些路经的游客,它应当从未从他们那里得到过粗暴,凌辱,甚至是要剥它的皮、吃它的肉的恐吓——且还不仅止于恐吓!我外婆曾养的一只肥肥的猫真被人捉去烹了,我一位朋友家养的猫也曾遭遇如此下场。有阵子,她闻见所有厨房窗口飘出的肉味都觉得可疑,都觉得和她那只叫“阿福”的可怜的猫有关。更不幸,不久后她去广东出差,一位热情

的男客户竟执意要请她吃名菜“龙虎斗”(猫蛇烩)!

从德国去往阿姆斯特丹,在途中加油站休息,正赏景吃东西,一群麻雀叽叽喳喳飞来——在欧洲,鸽子不避人原不稀奇,可它们是麻雀啊!和猫一样,也是极警惕、机敏,是随时提防着人的小东西,但加油站的这些麻雀,它们居然向人飞了过来!当有人一伸手,它们便飞啄面包屑,在人的手掌上欢快跳跃。有面包屑落在地上,它们便在人的脚前偏歪着小脑袋啄食,你差不多怀疑它们是不是叫“麻雀”的东西!不然它们怎敢靠人这么近?难道它们不怕人的脑海里立时升起“油炸麻雀”或“清蒸雀肉”的念头?说来,一只

麻雀的肉那真叫“何足挂齿”,但少也是肉吧,且滋味和营养价值在民间的口碑不坏:壮阳益精,暖腰膝。有回逛郊区公园,见远处的一伙麻雀,同行者纷纷议起雀肉的种种好,包括提了各式烹饪法子,话未完,雀儿呼啦一声飞散了,可能听着都心惊,集体暗念“罪过罪过”!

一只持怀疑态度的麻雀,要多久才能洗去被弹珠袭中,被网罩住的家族阴影,积淀出在人掌心雀跃的放松与信任?

英格堡小镇上的猫,以及加油站的麻雀,它们有着与我所熟悉的猫与麻雀全然不同的经验世界。“人”在它们的字典里和“天敌”无关,以弱小动物的一份纯洁与依赖,它们认为并相信,藏在人兜里的绝不会是乌黑汽枪口,而是友爱的面包屑。

1.本文的描述主体是猫,可开篇用不少笔墨描写小镇的环境及木屋女主人,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 为了表明猫之所以曼妙,憨肥,仪态从容,正是因为有这样雅致的环境和创造这 种环境的友爱、和善的人。

2.文章写到有猫影闪过,就会有花瓶翻倒,骇人的事情登场,还写到外婆家的猫及朋友家 的猫都曾被人烹食,这些描述对表达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是运用对比方法来反衬英格堡小镇上的人们对猫的宠爱,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 国人在对待动物生命时所表现出来的漠视甚至暴虐的态度的痛心和斥责。

3.根据文章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一只持怀疑态度的麻雀”是怎样的麻雀。

答案 一只家族成员曾经遭受过人类枪弹袭击或者罗网捕杀而丧命,久久不能解除对人 类的怀疑和不信任感,所以始终警惕并远离人类的麻雀。

4.文章后半部分用了不少文字写加油站的麻雀,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是

否跑题了?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从猫写到麻雀,运用了联想手法。没有跑题。虽然从标题上看,本文的叙述主体 是猫,但文章的主题思想是对漠视动物生命者的谴责,呼吁人们爱护动物,珍爱生命, 人类要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存。文章是以中西方对待猫与麻雀不同的感情与态度为例来表 现主题的。因此,从猫写到麻雀,有拓展主题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

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个个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而我这里,北纬50°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30 ℃。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

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早安的散文)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棵枝叶稀疏的梅树。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的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的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炸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的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断,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篇三:读林清玄散文

t">读林清玄散文

之前,并不喜欢读林清玄,总认为他的文章有着过于华美的词藻,太虚伪,太浮夸,似乎是在卖弄着他的文笔。假期无事,随手翻阅他的散文集后,我的想法便改变了,这本书是林先生用毕生情感酿就的精华。是春日里一阵拂面酥心的风,是夏日午后一朵缱绻的云,也是秋天树上那一片片自由落下的枫叶,更是那冬日里田野上的那一铺暖雪。

林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怡然自得的,它的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那是默默地潜行着的芬芳,又如细水长流,纵然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强大的身躯,但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如果把林先生的文章比作一幅画的话,那肯定就是素描了,就像它的色彩,虽然只有黑白,但那黑,那白,有深有浅,和谐交融,更像它的风格,用纤细的笔头细心的描绘,描绘出一个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

说到情感,我觉的林先生的文章已经达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境界:读似如迷雾般扑朔迷离的梦境,却在梦醒时分大彻大悟,懂得人生,命运,事途,明白现实中自己存在的目的。这种使人们清醒的深刻教诲,是远离喧器与污浊的,使人读了以后,仿佛置身于清野仙居,飘然成仙,回到过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仿佛身处小小温馨的咖啡厅,让一杯醇而不浓的咖啡滋润心间,让香气久久弥漫萦绕。

最令我感到钦佩的是林清玄先生的那种与大自然的亲和力和热

爱光明的心,在他的《走向光明的所在》中写道:“每天,起床的时刻,我都满怀感恩地与朝阳道早安,与晨光一起点燃内心的光明。内心一旦有了光亮,就想欢笑,想去爱,想手舞足蹈地唱歌,然后我轻轻唱着我内心的愿望。每天,我都与早上相遇的人道早安,因为我珍惜每一次相遇的因缘,在我心里,总有这样的盼望,和大家一起打开心内的门窗”。就是这样一颗热爱光明,平和友善的心令我改变初衷,内心的浮躁也烟消云散。

这就是林先生的人生,淡然却不颓然,自得却不自满,浪漫却不失真实。让我浸泡在美妙新清的文字里,陶醉着人性的美丽,品尝着那一丝丝感慨,那一丝丝婉转柔和的甜香。

标签:早安 散文 早安心情散文 2017早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