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喝茶的散文

时间:2017-03-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散文(一)

学目的

1了解“五四”散文的总体状况。

2掌握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冰心等作家散文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

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冰心等作家散文的主要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关于“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状况,鲁迅在30年代曾经这样回顾: 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这时期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散文大家以及冰心、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起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稍后有许多杂志开辟“随感录”专栏以及其他“杂感”专栏。它们各自拥有一批撰稿人,形成了颇有声势的杂文创作浪潮,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他们大多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一)称周作人散文为言志派散文的原因: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以后又形成了一整套的散文理论,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小品文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现在的小品文因内容的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

小品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小品文中的讽刺小品,就是用幽默讽刺笔调,批判错误思想,抨击腐朽事物的杂文。

(二)周作人的散文的类型:

有“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意义显然更加积极;但真正显示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现代文学艺术独特贡献,而且实际影响更大的,确是后者。周作人的散文多做闲话体,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话题轻松随便,日本的草饼、东京的点心、绍兴的米酒、南京的茶干小酒店的“盐豆”、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等,都信笔写来;一是风格亲切平和。

(三)周作人的艺术情趣:

涩味与简单味相融

1、涩味:①文词之涩,文言入文,在顺畅的白话文中加入一些“磕绊” ②心绪之涩,淡淡的惆怅、落寞的甚或颓废的。如“喝酒的趣味在什么地方?这个我恐怕有点说不明白。有人说,酒的乐趣是在醉后的陶然的境界,但我不很了解这个境界是怎样的,因为我自饮酒以来似乎不大陶然过,不知怎的我的醉大抵都只是生理的,而不是精神的陶醉。所以职我说来,酒的趣味只是在饮的时候,我想悦乐大抵在做的这一刹那,倘若说是陶然那也当是杯在口的一刻吧。醉了,困倦了,或者应当休息一会儿,也是很安舒的,却未必能说酒的真趣是在此间。昏迷,梦魇,呓语,或是忘却现世忧患之一法门;其实这也是有限的,倒还不如把宇宙性命都投在一口美酒里的耽溺之力还要强大。我喝着酒,一面也怀着?杞天之虑?,生恐强硬的礼教反动之后将引起颓废的风气,结果是借醇酒妇人以避礼教的迫害,沙宁(Sanin)时代的出现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或者在中国什么运动都未必彻底成功,青年的反拨力也未必怎么强盛,那么杞天终于只是杞天,仍旧能够让我们喝一口非耽溺的酒也未可知。倘若如此,那时喝酒又一定另外觉得很有意思了吧??(《谈酒》)

③文章的“隔”

2、简单味:不肯修饰太过,不故作高深,语言以白话口语为主,写来简练无华。如“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故乡的野菜》)

3、趣味:

①文人趣味、名士趣味。如“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 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苦雨》)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北京的茶食》)比如喝茶,应当“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雨天的书·自序一》)

②雅趣,“明净的感情”与“清澈的理智”调和之美。如《苍蝇》《入厕读书》

4、节奏:“舒徐自在”可说是周作人散文的节奏感。如“般若堂里住着几个和尚们,买了许多香椿干,摊在芦席上晾着,这两天的雨不但使它不能干燥,反使它更加潮湿。每从玻璃窗望去,看见廊下摊着湿漉漉的深绿的香椿干,总觉得对于这班和尚们心里很是抱歉似的──虽然下雨并不是我的缘故。

般若堂里早晚都有和尚做功课,但我觉得并不烦扰,而且于我似乎还有一种清醒的力量。清早和黄昏时候的清澈的磬声,仿佛催促我们无所信仰,无所归依的人,拣定一条道路精进向前。?(《山中杂信》)《厂甸》

欣赏《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

“闲适”风格:人们一常用闲适来概括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其间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一方面是淡而且深的寂寞之苦,另方面又别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可以说是苦中作乐,忧患中的洒脱,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

三四十年代“文抄公体”的散文:笔记体散文之一种,文章主干是精心挑

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期间的周作人的评点,则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两者有机糅合,互相调剂,长兼两种文体之美,而总体风格则如郁达夫所说:“一变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了”。如《游山日记》、《关于傅清主》、《无声老母的信息》等。

(四)言志派的其他成员:

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这一流派的主要散文作家。

三、冰心、朱自清的抒情散文 (二者同属于缜密漂亮型)

(一)冰心

冰心体风靡一时的原因:

①所关注的内容及采用的相关的情感表达方式。内容: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表达方式:“婉约的倾诉”

欣赏《山中札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气的话》。

②行云流水的语体特征:她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散文的词汇句式既保留某些文言文的典雅、凝练,又适当的欧化,使句子更能灵活、婉转、流动,有自然跳荡的韵律感。

③适合五四时期的阅读时尚,包括当时的主要读者是涉世未深(刚从封建思想中摆脱出来,处于过渡期中)的青年学生等的阅读。

《往事》其二中的一段描写:

船身微微地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喝茶的散文)如接引,如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

张爱玲公开宣称不喜欢冰心的散文,说她有太浓的“新文艺腔”。“新文艺腔”主要指一种做作、不自然的文风,以及与现实和现实语言都有一定距离的、书面化的语言方式。

(二)朱自清

1、朱自清:他擅长写一种漂亮精致的抒情散文,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的思绪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文字全用口语,清秀、朴素而又精到,在二十年代就被看作是娴熟使用白话文字的典范。许多研究者认为无论是人格还是文风,朱自清都秉承了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表现出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用“三美”来概括就是:人情美;意境美;语言美。主要集子《温州的足迹》、《欧游杂记》等。

欣赏:《背影》 《荷塘月色》 《绿》

2、“文学研究会”其他作家

丰子恺 :染有佛理 。梁遇春 :耽于沉思。许地山 :渗入宗教气氛。叶圣陶、郑振铎、茅盾 :写实风格最强。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郁达夫率真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无所隐饰暴露赤裸裸的自己,是一个独树一帜的散文家。

郁达夫散文充满现代才子恣肆的性情。

郁达夫的游记一般不计较结构,平铺直叙,走哪写哪,仿佛一篇流水帐;但由于处处都有才气点缀,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有人形容他的笔致游走如电影镜头,推、摇、拉,一个个镜头将美景逐一展开。

他的散文书卷气也很浓郁,行文之中常信手拈来一句古诗,一个典故,一段传说,才气寓于趣味之中,当知识小品读亦无不可。

他散文的主要成就是30年代的小品游记。

欣赏《钓台的春昼》、《感伤的旅行》

五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1、“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作为一个散文流派,与《新青年》有较明显的渊源关系。鲁迅、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在坚持思想革命这一点,语丝派是比较执著的。

主要成就:短小犀利的杂感。

语丝文体: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当然这只是大致情形,除了议论性的杂感外,也有不少抒情小品佳作。

林语堂(1895——1976)语丝时期,介绍过许多西方幽默理论,主张以幽默的艺术去揭示生活矛盾,针砭社会文明病。《剪拂集》。

2、“现代评论”派——20年代中期出现,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倾向与鲁迅和部分语丝派成员对立,这自然也影响到散文创作的思想取向。代表作家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

徐志摩:文体自由华丽。多属冥想小品。《北戴河海滨的幻想》、《裴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等是名篇。

陈西滢《西滢闲话》。

篇二:关于茶文化的文章

。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关键词】茶 起源中国 茶俗艺术

【正文】

茶的起源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1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湖南的茶陵是茶叶的最古老的故乡。炎帝最先教茶陵人采茶喝茶,茶陵是茶叶最古老的故乡,其岁月之久远几乎无可追溯。《史记》上讲到的炎帝陵寝所在的茶山,便是茶陵那广袤的茗茶之山。清嘉庆《茶陵州志》则说得更为详细,它说《史记》所载“茶山”,就是茶陵毗邻江西的景阳山,因“林谷间多生茶茗故名”。陆羽的《茶经》里也讲到茶陵,说此地因“陵谷生茶茗焉”。

中国茶学

茶学是研究茶树、茶叶、茶饮和茶文化的学科,中国为茶的故乡,对茶的研究相当深入。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历代的茶学专著不下五六百部,流传至今的也有百余部,这是中国茶文化特 2

有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記有茶博士一詞:“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指的是会煎茶、精通茶艺之人。陆羽被唐德宗当面尊称为“茶博士”。

由于各代备茶、饮茶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要求不同,各代茶书的内容也大不相同。各代茶书是各代茶文化的缩影,由唐代到明代,大体反映一个由繁到简,反归自然的过程。唐代“對花飲茶”一事被認為是煞風景之事。唐、宋盛行“茶团”、“茶饼”(茶砖),制造、备茶、饮茶的程序最复杂,茶团还中常常添加龙脑等香料。宋代的特点是从皇帝到士大夫大兴斗茶之风,追求茶汤表面变幻的图形,享受竞赛的热闹,增設贡茶院。明代是一个大转折点,社会崇尚天人合一,崇尚返归自然,徐渭《密集致品》:“茶宜精舍、宜雲林、宜幽人雅士 、宜衲子仙朋、宜松月下、宜花鳥間……”。茶不再讲究添加贵重的香料,也不斗茶,把茶的真香提到第一位,创造了泡散茶的风气,一路延续到今天。而宋代讲究茶的泡沫,又在今天结合西式奶茶的“泡沫奶茶”中重生。

茶风茶俗

中国人饮茶的习惯,从唐、宋、明、清到现代,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也留下了很多的茶风茶俗。其中茶在民间的婚礼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

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

3

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坚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白头偕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即成为合法婚姻。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所不齿。

喝新娘茶:我国南方地区历来有喝新娘茶的习俗。新娘成婚后的第二天清晨,洗漱、穿戴后,由媒人搀引至客厅,拜见已正襟危坐的公公、婆婆,并向公婆敬茶。公婆饮毕,要给新娘红包,接着由婆婆引领新娘去向族中亲属及远道而来的亲戚敬茶,再在婆婆引领下挨门挨户拜叩邻里,并敬茶。敬茶毕,新娘向敬茶者招呼后,即用双手端茶盘承接茶盏,这时众亲友或邻里乡亲饮完茶,要随着放回杯子的同时,在新娘托盘中放置红包,而新娘则略一蹲身,以示道谢。在喝新娘茶时,无论向谁敬茶,都不能有意回避,否则被认为不通情理。

茶与艺术

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 于是。历朝历代涌现出了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

4

唐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 》。大画家阎立本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所作。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第子袁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在喝茶,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失神落魄;旁有二仆在茶炉上备茶;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

苏东坡深研佛理,亦精通茶道,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词。东坡对饮茶一道,更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其中 《水调歌头》:“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此词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描述得极为生动传神。

由古至今。饮茶除了品茗外,在喝茶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喝茶的规矩。因此我们还需学习一些饮茶的小规矩。

清朝之時,官场的迎来送往为客人送上一杯茶只是一种形式,客人并不真正喝茶。尤其是当下属拜见上司时,即使面前有茶亦不敢喝。当正事说完后,主人会举起茶杯说:“请喝茶”。这时客人会识趣的赶快告辞,因此端茶成为一种送客的暗示。

当一个人的茶杯倒满以后,他可以弯曲手指轻敲桌面来表达他对斟茶者的感谢。

5

篇三:中国最美的生活散文

间:2013年7月 喝茶 周作人

·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 林语堂 ·我与酒 莫言

·关于家务 王安忆

·想飞 徐志摩

·养花 老舍

·请客 王了一

·喝茶 梁实秋

·散步与健康 钱歌川

·炉火 臧克家

·十分钟的享受 马国亮

·八十自省 萧乾

·寿则多辱 张中行

·吃菜根 孙犁

·潇洒人生 曾敏之

·豆腐颂 林海音

·谈静 张秀亚

·书痴 黄裳

·随遇而安 汪曾棋

·浮生小趣 墨人

·爱石趣谈 海笑

·倚墙为生的人 陈泽群

·离别 林非

·耆年说老 王愚

·悲喜人生 谢冕

·小小的篝火 潘旭澜

·独饮 从维熙

·节假光阴诗卷里 王充闾

·把苦闷放逐 小思

·鸟巢 肖凤

·生活比小说精彩 冯日乾

·白发 冯骥才

·滇绿 刘增人

·我家的木头与石头 陈祖芬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淡泊中的真味 杨闻宇

·中年人最怕的是失去方寸 余秋雨 ·邮情 肖复兴

·放下与执着 史铁生

·妈妈花 臧小平

·生活一种——答友人书 贾平凹 ·我很重要 毕淑敏

·平凡的境界 林清玄

·网上对弈与人性表现 杨新雨 ·男人的消极 陈村

·给…… 韩小蕙

·生死之夕 马力

·这就是生活 星竹

·路遥的生活观 刘元举 ·三十三年父女情 孙丽华 ·友谊 张炜

·人生至乐 郑雪云

·一双三十年没握过的手 蒋新 ·您的微笑使我年轻 铁凝 ·把日子过好 冯秋子

·淡淡诗意,悠悠中年 黄帅 ·为了一本书 朱鸿

·灰色的价值 陈染

·对坐 彭程

·黔中酒趣 张清华

·二胡 高维生

·我的第一块藏石 王兆胜 ·人淡如菊 郭春燕

·味道 徐怀谦

·我的理发馆 李一鸣

·好的东西,都是不变的 潘向黎 ·你的赐与比索取多 杜丽 ·生活的某种时刻 郭红

·在岁月的呼吸里醒着 刁利欣 ·怎样走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王冰 ·洗尘 王月鹏

·布衣味道 桂苓

·日常生活的剪贴 李颖

标签:喝茶 散文 雨天喝茶的散文 乡下喝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