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飞扬的音乐] 溢彩飞扬音乐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当中,情感性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音乐 音乐情感 音乐教育 兴趣 彰显自我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西方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曾说过:“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首先是通过音响中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它的情感性。所谓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在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当中,情感性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情感虽不是音乐专有的,但是音乐却特别专注于表现情感。 音乐会扰乱内心的平静,影响人的情绪,音乐是有生命力的,它是人生阅历的再现。它或轻快、或活泼、或深沉、或清亮、或忧郁、或神秘……凡此种种,都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故事,它的经历……真正理解音乐的人,为它痴迷,为它欢笑,为它流泪。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与其他教育一样,在人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内在的情感,从中得到共鸣,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造诣。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音乐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对人类,尤其是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教他们怎样认识音乐,听音乐,听懂音乐,还要教他们如何区分好与坏的音乐。”好的音乐能使人塑造完美人格、丰富人的感情,身心健康发展等;不好的音乐却能使人脾气暴躁,身心不能得到健康发展。一方面,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改变人的运动、生理、思想,提高人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人的情感以及健康身心、肢体语言等,有教育人的功能。另一方面,音乐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协调性,增强孩子的集体责任感、合作能力及交流能力。音乐中的旋律感情控制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中的节奏却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
  音乐赋予人各种情感的体验,给予人各种不同的情感感受,那么在音乐教育当中,我们就应当着重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怎样才能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情绪呢?一是要培养学生从听觉上感知音乐中的旋律、和声、色彩、节奏等各种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掌握音乐的形式美;二是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内在的情感,在音乐当中体会到音乐家的情感,并得到感动和共鸣。
  音乐教育在婴儿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在儿童3岁后,可以开始对他们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人声是最美的声音,也是最自然最好掌握的声音,因此歌唱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音乐活动,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进行普及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除了要选择最好的歌曲作为教授内容外,更要注意教授的方法,要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时刻保持引起孩子兴趣的活动和语言,使他们容易理解、接受和喜欢。
  当孩子具备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调式调性、色彩等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音乐的形式美以及基本的审美感和欣赏能力后,就要逐步加深培养并提高他们感受音乐内在的情感。随着音乐课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要上好一节课,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不管是歌曲课还是欣赏课,我们在一节课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其中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第一,我们得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我们都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而教学也是如此,要上好一节课,也得有很好的“地基”才行,音乐课的“地基”就是“备好课”。
  一节课有了好的构思,剩下的就是如何实践,怎样上好课的问题了。老师要统观全局,用自己的“魅力”去调动学生来展现自我。“如果说音乐课是一艘船,那么老师可以说是这艘船的舵手”。得时刻掌握,船航行的平衡及方向。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自己,在学生心目中良好的形象,掌握好教学中的“度”。
  第二,我们可以把音乐课看作学生彰显自我的舞台。
  可以通过电教手段解决节奏的难点;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等简单肢体练习,培养学生的乐感;还可以通过分组练习,通过舞蹈、歌曲、表演等来再现作品。
  其实,大多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并且,他们永远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随着音乐课教学改革的深入,音乐课要成为师生展现自我魅力的舞台。而且这个舞台永远是充满诱惑力的。
  第三,是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围绕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人的本质回归到自然人的范围之中。每堂音乐课均给学生留下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音乐创造因具有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它是激活学生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的重要手段。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充分展现其个性和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就能使每个学生调整好音乐教学与自我的关系、音乐教学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第四,是情感价值新理念。即课程的追求目标将学习音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视为首要。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他人、人类,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进取精神。
  第五,是重学习过程的新理念。将课堂的重心转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模仿、体验、领悟、创新、探究、发现、合作和沟通之上。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协作。重视和拓展学生即兴自由发挥的音乐创造,并着意引导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充分利用集体歌咏、演奏和表演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群体协调能力和宽容理解、共同参与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相互尊重合作的精神。
  学音乐,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音乐趣味。 襁褓中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但是当他们听见优美舒缓的音乐时会展现出由衷的笑容,当听到刺激恐怖的音乐时会放声大哭。老师们要做的就是把孩子们这种天生的能力保护好,源源不断的注入各种养料,使其更丰满。而不是填鸭和洗脑式的灌输。
  通常我们认为什么样的人喜好什么样的音乐。一个生性豪爽的人喜爱具有英勇形象特点的音乐,这看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一个胆小谨慎的人喜爱这类形象也同样是自然的事,因为许多人在艺术中寻求他所缺少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个人说:“我不懂音乐,没有音乐细胞。”其实,只要长着耳朵的人就可以听音乐,而且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真正深入的理解音乐,确实是需要音乐资质的。这种音乐资质具体说来就是要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音乐记忆力、节奏感等一系列复杂的才能,同时更主要的是能够激情地对音乐作出反应,能够感觉音乐。绝对没有音乐才能的人是少之又少。如何让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主角呢?
  1、巧妙运用语言,激发参与欲望。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使孩子从生下来就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处于优美的声乐包围中,才能发展音乐方面的非凡能力,以语言来训练学生的乐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释,再现音乐。所以巧妙的运用语言,对激发学生参与欲望与主动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引导的语言简练、鲜明,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能让学生理解透彻,具有启发性;语言清晰自然,语调抑扬顿挫。可使学生倍感亲切,使课堂气氛愉快、轻松。如欣赏《春之歌》时,师播放音乐,随着音乐的速度深情并茂的说:“春天百花盛开,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小鸟在树林中高兴的唱着歌儿――”学生立刻为音乐所陶醉,他们的想象力也随即展开; 语言有趣,生动。趣味性的语言是一种调剂品,使人放松,给人带来欢乐,并在快乐中学习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教师只有加强课堂语言的学习与锤炼,才能让课堂上的音乐美与语言美达到统一,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美,他们才能主动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
  2、创设自由空间,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设计师”“指导师”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为此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在自信中进行,引导学生自信的去尝试、表达、探究、创造。开设开放式教学,展示学生个性。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敢于表现自己,才会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维,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终身享有音乐乐趣,是音乐教育崇高责任。那如何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发挥主体作用呢?关键在于教师创设条件进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参与讨论,建立开放性课堂模式,这样学生兴趣就会很浓,积极性也会很高,充分发展了思维的独立性,师生共同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自由飞翔。
  3、教学内容童趣化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了解与音乐相关的文字、音响、图像等多种信息,帮助学生形象、准确地感受和认识。通过欣赏各种音乐资料,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反复聆听与体味,加深对作品资料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微笑面对学生,创设轻松氛围。
  微笑是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是消除学生畏惧的良药,是开启学生对教师信任的金钥匙,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我。

标签:飞扬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