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东方学视角下的非洲】从非洲视角看中非合作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萨义德在其著作《东方学》中探讨了东方学领域中一直存在的欧洲中心主义。西方始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审视东方,将他们看做落后愚昧的异端。这种倾向在很多作品中都有所表现,《气球上的五星期》中的环境描写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作品中描写了非洲城市的拥挤杂乱和部落的野蛮落后,无不透漏着观赏者一种自上而下的审视,以突出自身的优越。文中还描写了主人公在沙漠中的坚强与智慧,更是塑造了具有先进文明的西方人形象。异质文明的碰撞中这种现象虽很难避免,但作为学者应明确自身的定位,有意识的避免欧洲中心主义的影响。
  关键词:东方学 欧洲中心主义 非洲 环境
  美籍作家萨义德在其著作《东方学》中提到在东方学中一直存在严重的欧洲中心主义。他在书中从多方面论述了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认为尽管西方学者尽力掩盖,他们在东方学上的建构和改造也不可避免的显示出了对东方文化的轻蔑和压制。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西方始终持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东方文明,将东方看做一种落后于西方的,愚昧野蛮的异端。儒勒?凡尔纳的《气球上的五星期》描写了弗格森博士和他的伙伴跨越非洲大陆的整个过程,其中明显的表现出了对欧洲文明的赞美,以及对落后文明的厌恶与不屑。从东方学的角度看,《气球上的五星期》表现了较强的民族性与由此而生的欧洲中心主义,这些主要体现在作品对非洲的环境描写上。
  首先,对非洲城市的描写。“市场上总是闹哄哄的,一种没名堂的吵闹,里面混杂着各种挑夫的叫喊声,鼓声和号角声、骡子嘶声,驴叫声”,“那没有秩序地,甚至可以说杂乱无序的摆着耀眼的布料”。这是作品中对中非重镇卡结赫的描写。“闹哄哄”、“没名堂的吵闹”、“叫喊”,在这三个欧洲人的眼中,非洲的城市杂乱无章,人们聚集在市场上,“密密麻麻的黑脑袋”不停的摇动,就像一场表演。顺着这些词联想,当时非洲市场应该是很热闹的,人声鼎沸,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交易。但是在这三个西方人眼中,更准确的说,在凡尔纳眼中,就如同一锅粥般杂乱,让人无法忍受。他并不是在了解非洲,而是带着一种优越性来审视非洲的落后,证实自己的先进。凡尔纳还想象了非洲人看到热气球可能会有的反应,“维多利亚号刚好出现在空中,她在空中威严的飞行着,然后渐渐垂直下降。男人、女人、小孩、奴隶、商人、阿拉伯人和黑人,全部消失,躲到了腾贝和草房里。”。他们害怕热气球,因为凡尔纳大概认为非洲人从未见过这东西,在他们眼里,这恐怕要算什么天外来物或神灵了。在卡结赫,他就让当地人把维多利亚号看成月亮神,把弗格森博士一行人当成月亮神的儿子们予以膜拜。他们从天而降,带着作者赋予他们的优越感进入非洲城市,又人为的加给了非洲人对西方人,或是说对西方文明的顶礼膜拜。更为甚之的是,在第十六章,维多利亚号到达了月亮之国,一个美丽奇妙的国度,“为什么这些美好的东西总是留给这些野蛮的地方?”“谁又知道某天这个地方不会变成文明的中心呢?当欧洲的资源枯竭,无法再养育那里的居民时,未来的人类就有可能会移居到这里。”。殖民,是欧洲以自身所谓的文明和先进为武器对他国文明的殖民。《气球上的五星期》呈现出的是弗格森博士明白说出的殖民,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他们的意图。但在东方学的学科中,本质意图不变,殖民的目的却隐藏在友好之下,西方学者谈到东方都表现出应该去认识真实的东方,不应将西方的意图强加给东方,力图打破欧洲中心主义,以平等互视的方式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书中表示,无论东方学者们的说法是怎么样的,都有一个欧洲中心主义控制他们,他们对东方的言说很多时候是在为西方服务,东方学述说下的东方是满足西方需要的东方。就像在《气球上的五星期》中表述的,非洲的丰富的资源和富饶的土地是做为欧洲的备用存在,当欧洲的资源不再够用时,这里也是他们可以发展的地方。如果有一天这里成为了文明的中心,按照弗格森博士的话看,也是欧洲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而非本土文明的崛起。
  第二,对非洲部落的描写。在第二十章,“另一个更远的村庄上演了同样令人作呕的一幕,被吃掉大半的尸体、化成灰尘的骷髅,遍地都是的四肢,这些都成为了豺狼的美食。”重点不是他们描写了什么,而是怎么描写。整个描写给人一种作呕的感觉,那些词句好像是在描述一个人间地狱,充斥着令人恶心的东西。弗格森博士一行人认为这些非洲部落野蛮,残忍,可怕,将他们的行为比作绞刑架。和对待非洲城市的态度一样,他们是在和自己文明的比较下评价非洲的,并且很自然的由中生出一种优越感。但是非洲真的就如他所描写的这样么?据了解,凡尔纳一生并未真正到过非洲,他所了解的非洲大部分来自书本,这也符合萨义德在《东方学》中对欧洲东方学的批判:研究带有明显的书卷气。不论是作家,评论家还是研究者,他们中大部分人眼中的他国都是书本中的形象,是真是假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相反,只要是能显示出欧洲的优越,就被拿来。这其中的评价带有较多的主观性,就如同上文对非洲部落的描写一样,厌恶的情绪是首先占据描述者大脑的,然后才是对环境的描述。东方是西方眼中的东方,东方的好坏也是在西方的主流话语下述说的。
  当然,凡尔纳在《气球上的五星期》中所要表现的绝不仅仅是这些,他更多的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展示出本民族的优秀,要烘托这一点,作品中的典型环境是沙漠,那里意味着干渴,荒凉,孤独,和死亡,穿越沙漠就必须克服这些。弗格森一行人的成功就是作者对西方人和西方文明的肯定。但是就整部作品而言,站在东方学的角度,这种肯定也是建立在一种欧洲上,非洲下的错位之上。他们自诩为最文明的民族,居高临下审视他者,即使在后来的不断反思中,东方学也仍旧保有或多或少的欧洲中心意识。这种现象很难避免,要求其公正客观的对待东方也非一朝一夕,但在我们的分析和批评中至少应有意识的防止被带入欧洲中心主义的论说中去,在看问题时始终明确自己作为一个东方人的定位。
  
  
  参考文献:
  [1][法]凡尔纳.气球上的五星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7
  [2]马广利.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5
  [3][美]萨义德.东方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5
  
  作者简介:王畅晨(1989-),女,河南省郑州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欧美文学;马兰(1987-),女,辽宁省兴城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欧美文学。

标签:东方学 非洲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