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转变教学方法,提高C语言教学质量] 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基础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首要课程,但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和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恰当,使大多数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仍然觉得很难自己动手编程。因此应转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C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它既有高级语言的可移植性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效率高、可直接针对硬件编程的功能。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越来越多地成为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学习计算机语言的一门重要课程。但由于课程信息量大与教学时数有限的矛盾,使得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必须要改革教学方法,加强C语言的教学效果。
   1、改革教学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一门计算机语言,注重由设计算法到书写程序并调试,整个过程显得抽象、复杂。对于初次涉及程序,对程序设计没有完整概念的学生,显得太难、太深奥,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失去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所以在第一节课上,教师应先介绍C语言的用途,使学生明白学习C语言的目的、重要性;然后向学生介绍C语言的上机步骤,告诉学生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给以学生指导,告诉学生如何自学,如何听课,如何动手实践,明确一点:“C语言不是看会的,也不是听会的,而是亲自动手实践练会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认识C语言的编译环境,并且调试一些程序,甚至是一些小游戏,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产生对设计程序的兴趣。
   2、合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板书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能紧密结合,能充分体现教育思想,能使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影响,达到互动的目的,但是C语言教学中主要介绍语句的语法规则,比较死板,枯燥,学生学起来兴趣不大,调动不起积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还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使课堂讲解时间相对增加,增大课堂信息量。
   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合理制作教学课件。制作课件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课件制作不合理,就达不到预期效果。首先课件在形式上要朴实大方,适当的音频和视觉效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在内容上要充分利用课件的优点,化抽象为具体。C语言中有些语句和算法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制作这部分内容的课件时,可以利用图形或动画效果模拟程序执行时计算机内存单元数据状态和变化过程,增强学生对程序的直观感觉,加深理解与记忆。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适时地给学生演示程序。课件讲授,可以让学生明白语句的一般格式,以及语句的功能,然后通过典型例题,结合具体算法介绍语句的实现过程;而这些内容不够直观,学生不好理解,因此讲解完例题后要现场调试程序,得出结果,加强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直观感受。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好的编程风格
   算法是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算法就是解决一个问题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可以说,程序设计的灵魂是算法,而语言只是形式,算法不正确,计算机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此,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除了演示课件向学生介绍语法和语句格式外,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介绍课程内容时,遇到相关的算法,要精讲算法,也就是程序中的“功能实现”部分,然后,再以该部分为中心向上――说明部分、赋值部分和向下――“结果输出”部分扩展,最后根据程序的结构将其补充完整,从而培养学生灵活编程的思路。对于“功能实现”部分精讲时,可以用恰当的例子,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算法思想。例如,在讲“交换两个变量的值”的例题时,为引出临时变量的概念,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如何交换两杯水,当学生说可以再找一个杯子时,由此可以告诉学生,交换两个变量时,所引进的临时变量的作用就相当于第三个杯子。
   3.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C语言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简单,比如运算符,学生自己看书就可以学会。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留出一些时间,给出问题,例如每种运算符都包含哪些具体的运算符,运算规则,以及它们之间的优先级是咋样的等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看书,找出答案,然后提问几个学生,就设置的问题,给出答案。教师最后再以总结的方式进行讲解,达到与学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目的,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3合理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组织学生系统的学习,也要按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重点施教。这样不仅能系统的学好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增加师生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地设置问题,问题设置包括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要求,在每次上新课之前,就前面课程的知识点向学生提问,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点评,以此促使学生课后温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新课讲授后,针对所讲授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每章结束后,集中讲解,并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给出不同的做法,锻炼编程能力,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4、重视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学生只听不练根本达不到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因此,在C语言教学中要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1合理设置课程,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C语言教学应该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每次理论知识教授后,都应该安排一节实践课,用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能力,在实践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设计程序,调试程序,并优化程序,使理论和实践达到紧密结合。例如,在学习循环结构时,需要学生理解循环变量、循环条件以及循环体的概念,课堂的讲授只能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实践编程以及调试程序,学生就会对这三个概念有深刻理解,也能很好地利用这部分知识解决问题。
   4.2明确上机任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课不能让学生照抄照搬,调试例题。必须给学生思考、创新的启迪,训练其实践能力,实验内容要生动活泼,使学生既掌握书中的重点算法,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对于学生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提示、讲解、演示,以增加学生的印象。需要强调的是,在实践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养成上机前分析题目,决定算法,并编写出程序源代码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上机时间来调试程序。
   5、结束语
   良好的C语言教学效果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做好准备,还能为学生学习其他高级语言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C语言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秀芳.浅论C语言教学方法.计算机教育
  [2]唐建国.浅谈C语言的教学[J].福建电脑.2006.

标签: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语言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