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解读张爱玲小说《色.戒》主题思想|荤戒思想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让大家知道了张爱玲的这部小说。本文回归《色?戒》原著,结合张爱玲的创作思想,揭示张爱玲作品的价值取向和主题思想   关键词:张爱玲 《色?戒》 主题思想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杰出女作家,自从她20世纪40年代初期发表小说集《传奇》《流言》以来,她非凡的才华使她迅速成为著名作家,她的作品多以香港、上海、南京为故事背景,以复杂的男女感情纠葛为载体,辅助以时代的繁华和悲凉,向读者展示了一群苦苦追求心灵归宿而又艰辛无比的人的生存状态。其小说中的故事总能让人感觉这是一部一种纠结伤感、无比苍凉的悲剧。在这些人物凄凉的人生轨迹和心理路程中,我们能够感觉到张爱玲以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在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无情的评判。
  她创作的作品展示了她自身的世界观与主张,虽然她所写的都是一些平常男女的爱情曲折和破碎残缺的婚姻关系,描写非常细致,也很琐碎,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家庭与感情纠葛。但是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是‘海水’,它激荡在人类生命真相的汪洋大海,其间果然气象森寒,深不见底。”这就是张爱玲独特的艺术手法,用这种独特的手法展示她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以及态度。
  
  一、张爱玲的文学思想
  
  总的来说,张爱玲是位个性非常鲜明的作家,她用她独特的视角、细腻的表达手法,展现她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在小说《色?戒》中,她对感情的困惑、迷惘、无助是她内心的真实反映。在这里面,人生的荒诞无常、世界的苍凉虚无,还有女主角独特的自我选择,都蕴含着张爱玲对人性、社会的理解。
  张爱玲曾说:“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还有,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时候主题欠分明。”她自己认为:“文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一下。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许多留到现在的伟大的作品,原来的主题往往不再被读者注意,因为事过境迁之后,原来的主题已不使我们感觉兴趣,倒是随时从故事本身发现了新的启示,使那作品成为永生的。”
  任何一个人的思想和世界观、价值观都会受到个人人生经历和社会环境的重大影响,我们简单地探究一下张爱玲的生活历程,也可以从中找出一些关于她创作思想的蛛丝马迹:张爱玲虽然家世显赫,但是她出生的时候,已经家道中落;虽然还不至于到生计艰难的程度,但是生活也不是很如意;父亲娶妾之后母亲离家渡洋到国外,而且父亲对她态度不好,她在家没有很温暖的感觉,于是在父亲的打骂中离家出走。她曾在《天才梦》中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她背着汉奸老婆的名声,而且这个汉奸还在感情上背叛了她,加上童年生活的不幸,造成了她看待这个世界的目光是冷峻而残酷的。所以张爱玲以她独特的眼光和细腻的写作风格,无情地揭露这个社会中的虚伪,直到露出灵魂。在她笔下的女性,不是在社会的重压下遭到无情的摧残,就是对感情迷茫而徘徊,而其中或多或少有着自身的影子在里面。《色?戒》中的王佳芝便是如此,这部小说她写了二十八年,数次修改,而王佳芝爱上汉奸这个过程中的心理转变,便和张爱玲当初颇为相似,而易先生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张爱玲的丈夫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爱上汉奸在世俗观点中是容易遭人非议的,但是这也真实地反映了很大一部分女性的爱情观。
  探究张爱玲的思想根源,与她生活的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关。虽然民国时期是中国由封建时代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但是那个时期除了上层政治制度的变化以外,主导民间生活的还是以封建观念为主的,而且还是一夫多妻制。在那个时代,女性依旧是依附男人存在的附属品,虽然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有极少部分极为优秀的女性能够抛头露面。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女性来说,还是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在社会中地位低下,处于社会底层。即使是张爱玲这样优秀的女性,能够凭借自身能力立足于社会,但是在其他各个方面依然受到封建遗留风气的压迫。张爱玲是深受“五四”影响的新女性,她是当时最为独特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都是以女性主题为视角,塑造了一大批旧思想依旧主导社会的新旧社会转型期女性形象。她用一幅幅世俗的饮食男女的形象来刻画着这个社会,她用她独特的手法深刻揭示了那个社会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结合她自身的人生命运,不难看出张爱玲是想展示当时社会中一般女性在传统思想占主导的社会当中挣扎与妥协的无奈处境。当时张爱玲得知丈夫背着她又结婚的消息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也选择了隐忍,最后才凄凉而决然地选择离去,这与当年张爱玲小时候母亲的遭遇如出一辙。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没有阳光温暖犹如春天般的氛围,到处弥漫着一种苍凉的气息,让读者时时刻刻感受到一股犹如秋意一般的萧瑟。这是张爱玲的风格,非常精纯,已经达到哲学当中美学的意境。
  此外,张爱玲经常运用参照对比来展示其小说中女性的悲惨境遇,而且在淡淡的对比之中,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色?戒》主题思想探究
  
  《色?戒》有一小段关于王佳芝外貌描写:“稍嫌尖窄的额,发脚也参差不齐,不知道怎么倒给那秀丽的六角脸更添了几分秀气。”这样的描写是有指向性和暗示性的,这和五官并无太大关联,更像是相术性描写,也许这暗示王佳芝并不是工于心计、善于钻营或者城府很深的女人。思想单纯也许可以解释王佳芝参加刺杀汉奸的动机,同时,她这样一个简单的普通女人由于并没有太多的坚定信仰,所她在这种环境中经过长期接触爱上易先生也比较能够解释了,这与张爱玲当时和胡兰成相爱也比较相似。也许我们可以看做这是她对自己那段恋情的反思和解释。
  对于易先生,张爱玲则是做了细致的描写,不厌其烦地探索他的内心世界:“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想不到中年以后还有这番遇合。”他也想到了“她临终一定恨他。不过‘无毒不丈夫’。不是这样的男子汉,她也不会爱他的”。结合《色?戒》这部作品创作事件之长,可以想象张爱玲是不断地在完善易先生的形象,而这个完善的过程,很有可能就是她在反思自己婚姻过程中对自己丈夫的分析。而王佳芝对易先生的态度,就是少女时期张爱玲对他的汉奸丈夫的真实心理活动的反映。作品中的易先生,已经不是少女时期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看法了。那时候张爱玲的态度应该是和王佳芝一样的:“他对战局并不乐观,知道他将来怎样?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而经过生活历练的张爱玲,最终也认识到他们之间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也许,张爱玲通过这部小说,对自己的婚姻做了一个完整的分析和反思。
  对于王佳芝这个形象,只能说有一半张爱玲自己的影子。在小说中张爱玲把王佳芝描写得非常单纯,对她的行为做了种种铺垫与解释,比如行刺失败、失身于梁闰生。而周围的同伴对她的态度又不好,这让单纯的王佳芝觉得自己上当了,自己白白失身,事情结果不好,别人根本不考虑她的感受。这也是后来她说自己傻的原因。对同伴的失望直接导致她对刺杀行为的怀疑,然而她还是继续下去,因为他们的行为已经不是他们个体的行为,虽然已经有些不情愿,只是身不由己,加上易先生对她又好,成熟男性的魅力不是一个单纯女学生能够抵御的,加上同伴只顾行动不顾她的态度,导致了她在关键时刻的犹豫。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张爱玲是不遗余力地在烘托王佳芝的悲惨遭遇与无奈,也许是张爱玲对那段感情的后悔和对自己选择的解释。只是一个是同伴的态度导致这段畸形感情,一个是家庭的无情导致张爱玲对大龄成熟男人的依赖。
  张爱玲《色?戒》中的王佳芝和她自己都很好地佐证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她们对爱情都有单纯而美好的憧憬,对象的身份是有着过人的城府的汉奸,而且都薄情。从作品的完成时间和里面的内容看,《色?戒》应该倾注了张爱玲极多的心血;个中的滋味,只能由读者慢慢体会。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 亚里士多德.诗学?诗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作 者:李丽,文学硕士,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标签:解读 思想 主题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