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1918-1919年大流感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 2003年非典事件源头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1918-1919年大流感是一场世界性的灾难,它之所以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关系。战时的人员集中和流动加速了疾病传播;战争造成的恶劣生活条件削弱了人们对疾病的抵抗力;战争环境下国家卫生防疫政策受到了极大干扰。这场流感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同时也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关键词:1918-1919年大流感;传播原因;影响
  中图分类号:K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1-0019-05
  1918-1919年爆发的大流感是一场世界性的灾难。这次流感1918年春从美国堪萨斯州开始爆发,随即通过赴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士兵传播到法国,进而蔓延到整个欧洲,然后扩散到全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大面积的流感疫情,。据学者们估计,全世界死于这场流感的人数至少在2千万以上,而且死亡率的年龄分布曲线呈W形,也就是说,以18-35岁的成年人死亡率为最高。这次流感为何会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性灾难?它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和影响?本文试图从全球史和疾病社会史的视角对以上两个问题做一初步考察。
  一、流感席卷世界的原因
  1918-1919年大流感可以说是第一次真正世界意义的传染病,此前发生的瘟疫、霍乱、天花、流感等疾病大多是地区性的,即使发生洲际之间的传播,也只是在欧亚大陆,或者欧洲与美洲之间,或者欧、亚、非三洲之间。而这次大流感席卷世界每个角落,包括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岛屿,感染的人数空前绝后。这次流感之所以影响范围如此之广,与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密切关系。
  首先,战时的人员集中、军队调动和人员流动,为流感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条件。1917年美国宣布参战后,投入大量兵力支持协约国。美国军队主要在法国港口登陆,布雷斯特是主要登陆点,这个港口拥有可同时供500名士兵卸载的靠泊点。200万赴法参战的美军中有179.1万在此登陆,这里常驻美军1.7万人,附近的远征军驻地常有1.5至4.5万人。毫无疑问,美国参战不仅带来了生力军,也带来了致命的流感病毒,因此流感迅速从美国传播到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总体战,欧洲参战各国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战争动员,人员参与度和集中度都比较高,法国尤其如此。这种情况为流感病毒提供了极佳的传播环境。很快,首先是在法国的法军和英军士兵感染了流感,然后扩散到一般民众。另一方面,参战国政府为激发爱国热情、保持团结而经常发动民间集会和游行,也成为促使流感传播的另一祸首。
  交战双方的士兵也会相互感染。例如,德国军队中的流感就是在一次与美军交战中受到传染的。当时德军占领了美军一条大战壕,而曾经据守这条战壕的美军中有人患了流感。德国科学家发现,凡是当时占领过这条战壕的德国士兵大部分受到了传染。
  从世界其他地方远渡重洋来欧洲参战的并非只有美国人,还有英、法等国海外殖民地的居民,尤其是大英帝国的印度人、新西兰人、澳大利亚人等,他们往返于这些地方与欧洲之间,也把流感带回了这些地方。例如,流感第二波更为猛烈的病毒,就是通过英国皇家海军“尼亚加拉”(Niagara)号军舰带到新西兰的。1918年10月12日这艘军舰到达新西兰港口城市奥克兰,船上有流感患者,但当局没有采取措施就让患者上了岸,结果到31日奥克兰已有5人死于流感。流感病毒迅速传播到新西兰其他地方,给新西兰带来灾难性后果。
  其次,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参战国物资匮乏,生活条件恶劣,人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了感染率,加速了流感传播。一般说来,良好的饮食、充足的食物供应是人体营养状况的基本保证,良好的营养状况则能保证人体对疾病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即使偶尔感染疾病也能较快痊愈。但在战争期间,在这场巨大的消耗战中,一切物资优先供应军队,普通民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则要限量。食品供应短缺造成的营养不良削弱了人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德国由于受到经济封锁,国内曾出现严重的食品危机,1916年2月开始实行面包和肉食限量配给制。市面上的奢侈品和消费品也越来越稀罕,新鲜水果、高档酒、咖啡、糖果、丝绸衣服和皮鞋首先从商店中消失,随后是鸡蛋、白面包、肉制品和猪油,到1916年底,连土豆、面粉和煤炭都成了稀缺紧俏商品,几百万德国人不得不靠食用以前喂牲口的芜菁度过了1916到1917年可怕的冬天。1918年初,每人分得的食物比战前减少2/3,面粉减少1/2,肉类减少5/6,黄油减少7/8。正因为如此,1918年流感爆发之时,一些德国医生甚至部分官员都认为,流感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在法国,由于战场扩大和东北10省被德军占领,1913-1918年播种面积减少近一半,农产品收获量大为下降,例如小麦的收获量,1913年为8800万公担,1914年为7700万公担,1916年则为5800万公担。由于农产品严重不足,1917年实行了面包、食糖凭卡配给制,接着又实行了“供应日”制,一周内只有两天供应肉类。
  殖民地由于宗主国参战也受到战争拖累,不仅要为宗主国供应兵员,还要供应物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宗主国首次以殖民地作为战争后方和后备力量,使用其各种资源。殖民地作为宗主国人力和物资基地的作用在战争时期凸显出来。例如,战争期间印度共派出60万战斗人员和47.4万非战斗人员到欧亚战场,同时还提供了300多万吨小麦、250万吨食用油,价值800万英镑的生皮和1200万镑熟皮供英国制造军靴。印度棉麻厂为英军制造了4200万件制服、军用被。印度钢厂提供30万吨钢材用于近东战场铺设铁轨,共输出1800英里钢轨、6000套机车车辆。印度向英国国库献金1.45亿英镑,英印政府又用其他英联邦成员名义花掉印度2.03亿英镑。由于英印政府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时印度的人力和物资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1918年印度农作物歉收和粮食不足,造成民众营养不良,加之无力获得最基本的医疗条件,削弱了他们对病菌的抵抗力。
  第三,战争环境下,国家的公共卫生政策及其决策效能也受到极大影响。1918年春天流感第一波来袭时,由于此次病毒较为温和,致病率虽然高,但死亡率较低,因此并没有引起忙于战事的欧洲各国重视,而是采取措施封锁消息,隐瞒疫情,作为军事机密加以控制。当第二波流感来袭时,流感疫情在各国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并且此次爆发的死亡率高,政府才不得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关闭学校、教堂、剧院和娱乐场所,一些市场和小店也被政府下令停业;美国各城市要求民众戴防毒面具;对细菌滋生或藏匿的地方喷洒药物,这一措施曾被用来对付蚊子带来的黄热病和疟疾;反对在公共场所吐痰的运动也加强了。政府应对流行病最常用的措施是隔离,一些地方实行了这一措施。例如在美 国,军事基地被隔离开来。澳大利亚政府的措施发挥了作用,流感第一波到达了澳大利亚,但第二波没有,显然是由于政府采取了有效的隔离措施。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城将流感挡在了门外,美属萨摩亚岛也一样。然而,在战争环境下,军事是第一位的,国家公共卫生政策受到干扰甚至根本无暇顾及。因而对于大多数参战国来说,隔离措施要让位于因战争需要的人员流动和集中,造成隔离措施难以奏效。而且,在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方,殖民地政府眼看着所有资源都被战争夺走了,采取措施对抗流感也是有心无力。
  与此同时,由于当时民众的卫生观念不强,当一些措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或者触及他们的利益时,他们也会进行不同程度的抵制。例如在旧金山,一些人将戴面具的规定看作是对公民自由的侵犯,他们声称,面具没有任何效果,所以没有必要。当宾夕法尼亚州卫生局命令小店关门时,匹兹堡市市长却公开指责这一决定。在伦敦,电影院必须定期通风的要求使得电影院老板们极为抱怨,认为这对电影院不公平,他们质问:为什么不对更拥挤的火车做出通风要求?因此,一些防疫措施的执行程度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没有特效药,可以采取的最佳医疗手段是减轻患者痛苦而不是治疗疾病。因此,护士在处理患者中实际上发挥了比医生更重要的作用。但护士的缺乏成了有效应对疾病的真正障碍。由于战争需要,不仅医生都上了战场,大批护士也被征召入伍,留下来的(比如在伦敦、纽约、柏林和加尔各答)也因为患病和死亡而人数严重不足。医护人员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对疫情的处理。
  上述三方面原因都是由战争造成的,是流感迅速席卷世界的主要原因。当然,这场流感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也与当时交通手段的改进分不开,快速交通工具加速了流感的传播。现代交通工具较大的人员输送量和高速度以及克服自然障碍的能力,使人类的触角延伸到地球的每个角落,同时也使传染病能够传播到以前不能涉及的地方。此时,欧洲的经济政治关系网络已将所有大陆连接在一起,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员物资往来十分频繁,轮船和火车在欧洲与世界各地之间穿梭往返。轮船使穿越大西洋的时间从几周减少到几天,火车使陆路旅行从几天减少到几小时。因此,有利于人员快速流动的现代交通工具,也加速了疾病的传播速度。
  二、大流感造成的影响
  1918-1919年大流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地区千疮百孔,使卷入这场战争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力物力遭受重大损失,而流感的大爆发无异于给处于战火中的世界火上浇油,死亡率大大增加,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破坏。然而,战争与流感的影响是交互的,尤其在社会经济方面,很难分清哪些破坏由战争造成,哪些由流感造成。因此,本文考察的重点不在于社会经济方面,而主要从流感对人口和战争两方面的影响来探讨。
  首先,流感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
  对1918-1919年全世界流感死亡人数的保守估计大约是2100万,这个数字是1927年首先由美国学者埃德温?约旦提出的。1991年,大卫?帕特森和杰拉尔德?派尔认为埃德温的估算太低,指出这场大流感的死亡人数应在2470万至3930万之间。2002年,尼尔帕?约翰逊和朱尔根?穆勒撰文认为,以前学者们的估算都太低,全世界死于这场流感的人数可能多达1亿。他们认为,根据已有资料对各国公布的流感死亡人数进行统计,非洲死亡人数为237.5万人,美洲为154万人,亚洲为3600万人,欧洲为230多万人,大洋洲为8.5万人,这样全世界合计将近5000万人。但是,他们提出,这一数字比真实死亡人数要少得多。因为世界上还有许多地区的信息没有统计进来,而且已有的统计数据也不全面。各个国家的死亡统计,有的只是某些城市的情况,有的没有计入土著居民的情况,有的没有把因肺炎而死亡的人统计进来,如此造成的低估人数可能接近1倍,因此真实死亡人数有可能在5000万到1亿之间。尽管学者们对于这场流感的死亡人数存在不同看法,但即使取中间数字5000万人,其死亡人数也超过当时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的人数,也要高于至今为止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数。而且,这次流感中将近一半的死者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根据当时人口计算,占青年人的8%~10%。当时一位医生指出,这种正值婚育年龄的受害者的死亡乃是“双重死亡”,“因为他们死的时候还是那么年轻”。
  由于大流感的死亡率年龄曲线呈W形,死亡率最高的是年轻人,所以许多国家在这次流感过后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改变,人均寿命大大降低,例如美国的人均寿命就减少大约10年。由于年轻人大批死亡,流感过后各地区的结婚生育率也随之下降。同时,年轻人大量死亡不可避免地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人口数量较小但死亡率高的地方。例如,西萨摩亚的36000居民中有8500人死于流感,死亡率约230‰;总人口数不超过15000人的汤加有1000人死亡。然而,由人口死亡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在许多地方(特别是西欧)被忽视了。其实在许多地方,高死亡率对社会经济造成了长期的持续影响。例如在尼日利亚,1918年的死亡人数造成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进而影响当地粮食生产水平,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转而种植另一种作物――木薯,因为种木薯需要的劳动力更少,由此改变了当地的农业模式和人们的饮食。印度1918年的高死亡率造成1919年的出生率直线下降,可能是因为大量年轻人(潜在的生育人口)死亡,也可能是高发病率导致婚育率下降。人口增长减缓造成农业产量降低,对印度经济的影响持续了数十年。
  其次,流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局产生了影响。
  大流感的爆发正处在军事史上一个关键时机。1918年是协约国与同盟国双方战略决战的一年,数年大战导致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形势,迫使各国统治者决心尽快结束战争。正在此时,大流感爆发。流感杀伤力巨大,在军营、运兵船上、战场、医院到处都是流感病人,不可避免地会对战局产生影响。因为军队人员大面积病倒而失去战斗力,或短时间内迅速死亡而带来非战斗减员,同时也阻碍军事调动,因而大大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挫伤了士气。在流感影响下,不少军事行动被迫推迟或取消,一些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则进展受阻。美国第一集团军军医亚历山大?斯塔克(Alexander N.Stark)写道,在默兹-阿尔贡攻势中,“第一军被流感严重困扰,卫生状况极其糟糕……严重影响了军事行动”;“将病人分类处理……将不太严重的流感病人单独送上救护车,运往后方医院”;“最轻微的流感病人送往另一个特殊的野战医院,那些未感染的士兵则尽量安排在通风良好的室外”;“这些威胁没有阻止我们的军事行动,但是严重妨碍部队的推进速度”。
  1918年6月1日到8月1日之间,200万驻守法国的英国士兵中有1200825人被流感击倒,即便在战事最为吃紧的时候,他们也无法再充当有生力量。其他各国军队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在战场上,流感蔓延开来就根本无法阻止。1918年春,德军领导人希望抓住东线俄军崩溃和西线美军正在备战的有利时机,在西线发动一次重大攻势;但是这一计划未能实现,部分原因是50万德军的战斗力被“糟糕的饮食”和“6月份的流感”削弱了;到7月份流感缓和时,德军的这次攻势已经结束。8月份协约国大举反攻,德军节节败退。当然,战争的胜负最终是由实力决定的,德国的国力消耗殆尽,失败不可避免,但流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所以,大流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流感对后方也产生了影响。在一些地区,由于流感非常严重,一些军工厂被迫停工。流感也影响了军队训练和运输调动计划,战争动员大受影响。据美国陆军部统计,在美国共有791907所医院接受流感病人,约26%的军队人员(100万人)感染了流感,疫情最高峰在10月4日,官方统计当日有6160人死亡;在法国的美国远征军中,流感大爆发迟于国内一周,最高峰在10月11日,1451人死亡,正是美国远征军发起默兹-阿尔贡(Meuse Argone)攻势的时候。美国国内军营的状况比海外远征军还要糟糕,一份报告称患流感的比例为361‰。流感减少了增援部队,影响了战略物资的供给。
  综上所述,1918-1919年大流感,无论其迅速传播的原因,还是其产生的影响,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密切关系。正是战争环境促使流感在全世界大规模爆发,而流感反过来又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流感与战争的这种互动关系,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则是双重的劫难。持续数年的战争已经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流感的大爆发更是雪上加霜,造成了更多人口的死亡。
  (责任编辑:梁二南)

标签:流感 原因 传播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