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偏信的土壤] 什么听偏信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美国目前最闹心的事,不是拯救叙利亚人民于水火,不是遏制伊朗、朝鲜的核、导开发,更不是与中国的反倾销大战,而是自己的大兵在阿富汗南部枪杀17名平民,引发阿举国愤怒,不仅危及美阿之间的撤军后续安排协议,冲击5月芝加哥北约峰会,也令美国软实力严重受损。
  五角大楼坚持屠村是个人行为,说幸存者看到的多名美兵是后来乘直升机空降的救援人员。阿富汗方面,卡尔扎伊政府“采信”村民的说法,一口咬定是美军集体作案,甚至称美国是“魔鬼”,滥杀“不是第一次,而是第100次、200次甚至500次”。而村民认为,美军是旨在报复之前发生在该村附近的路边炸弹袭击。
  迄今,关于这名叫贝尔斯的狙击手为何凌晨私出基地作案,然后又回基地自首,仍未有定论。因事出仓促,影像证据匮乏,加之当事人“健忘(仅记得拖动周围尸体的情形)”,致案情扑朔迷离。美国媒体炒作的结果,竟使部分人开始同情起这个9?11事件后毅然放弃金融饭碗,三赴伊拉克战场,亲睹战友被炸断腿的“热忱的爱国者”。
  相比起美国民众对官方解释的将信将疑,阿富汗人对美军“集体”报复说可谓深信不疑。因为就在数周前,喀布尔近郊发生5名美兵焚烧《古兰经》事件,此事引发的冲突造成阿富汗抗议者死伤数百。而在更早前,美国媒体曾曝光3年前美军“杀人小组”在阿富汗行凶虐尸的照片。这两起事件的主角,都不是单个的人。
  但,以“前科”来推断“现行”,就那么可靠吗?美媒去年对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性侵清洁工一案大肆“猎腥”式报道,结果案件进入审理程序后不了了之。卡恩那么多疑似前科,使众人忽视了他一个自恃翩翩大款者,怎么会对一个其貌不扬者动粗。同样,纵使阿富汗人深信类似的美军滥杀事件会再次发生,不代表就能断定这一次屠村是有组织行为,除非由第三方出具的美军集体“不在场证明”被发现错漏百出。
  实情并不依赖于有多少人相信,而取决于交叉检验出的铁证。可在舆论的战场上,国别是天然的情感疆界和认知壁垒,莫说阿富汗平民很难从本国媒体上听到美方解释的细节,就算是精通外语的上层人士,大概也会出于民族义愤,而把五角大楼的解释当作敷衍塞责之词。
  回到屠村悬案上,美军拒评之前是否有路边炸弹袭击,并将贝尔斯转移出阿富汗受审,这加重了人们的怀疑。信息不对称下,“疑邻窃斧”的事常有。不独阿富汗人有思维定势,号称信息自由的美国亦然。萨达姆在垮台前虚虚实实大杀伤性武器,结果美国中了套。即便在今天,拿朝鲜的地下核工厂比附伊朗的核野心,也未必就靠得住,但在美国舆论话语中,这些却近乎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偏信之养成,思维的怠惰和盲从是土壤之一。
  另一方沃土,则是舆论管制下的“被偏听”。此境遇下,虽有部分翻墙者“偏不信”,但多数人未经识别谎言的教育,而先入为主地轻信被灌输的内容,甚至有佼佼者自揣耳聪目明,拿着被剪辑的材料,以欠缺推敲的逻辑,兴奋于戳穿自由世界的假面。
  谣言止于智者,偏信却很难止于兼听。包括日常所习得之偏见的囚徒在内,人总是他过去生存意义的捍卫者,逃避真相有时成了维系自我或族群认同的暗门。无论是为屠村惨案愤怒,还是对“热忱的爱国者”同情,能够合理存疑,小心求证,锻炼不被忽悠的个人判断力,对于超越偏信的土壤,重塑自我价值,才是弥足珍贵的。

标签:偏信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