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散文--荷叶·母亲

时间:2017-04-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荷叶__母亲》

《荷叶 母亲》教案1

教材美点解读:

每当读起冰心的文章,总感觉那是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星。她的文章犹如一池春水,风过后,心中漾的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散去;犹如涓涓小溪,或平沙细淌,或曼杨轻拂,或叮咚有韵,或温馨氤氲。透过那清丽典雅的文字,冰心的文章总能让我们感受到她的作品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倾述着“爱的哲学”。

《荷叶母亲》景美。这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它描述了定格在儿时记忆中的两个对比强烈的画面。一朵白莲在雷雨之夜,被打得四处漂散,身是泘萍。没想白天繁密的雨又至,作者不由得担心起那一朵刚刚展开花瓣的被雨打得“左右欹斜”的红莲。正当敏感作者倚在细心的母亲身旁“无法可想”之时,红莲旁的一片大荷叶“倾侧了下来,正好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的乎呵护着儿女一般,这一刻在作者的心中成为永恒??

《荷叶母亲》情浓。家庭的和睦、水乡儿女的敏感、母亲的细心都在作者包含深情语言中娓娓而致。特别是文章描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无微呵护和关爱。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出门前的一句句叮咛;睡梦中那掩紧的被子;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母亲用心爱着孩子已经成为她们生命的习惯。母亲是孩子躲风避雨的港湾,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仿佛是“无力的水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深情地呼唤:“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精致。相信初读本文的读者都会认它平实,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当你用心去品一品,你不仅会折服于作者那深情的语言、感人的画图,一定还为作者精巧的构思赞叹不已。作者开篇运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常用的借物起兴写法,从眼前的“红莲、白莲”写起,一石二鸟,它既是勾起作者回忆的引子,又是下文“红莲、白莲”不同命运对比的铺垫;接着单叙儿时“园院”中的“红莲”,借祖父“笑”着的话语来写“我们”“应”“三蒂红莲”而生的三姊妺,暗示着花瑞人祥“我们”有和睦的家庭、有慈爱的长辈;在爱的天空下,我们有幸福甜蜜的童年。这花与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既是作者对文章“爱”的主旨的暗示,又是下文细心的母亲在对屋唤敏感的“我”坐在她身边去,写母爱的主旨的伏笔;下文“白莲”与“红莲”画面的对;从“烦闷”、“不适意”、担心红莲的命运到受感染,作者对“心中雨点”的层层铺陈;最后文章主旨的水到渠成。文章匠心独运、精巧别致、

教学设想:

结合本单元“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圈点勾划”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目标,在教学中,以“读”为主线设计教学,读中习得字词、读中理解课文、读中悟情、读中熏陶升华情感、读中学得学习方法。追求真实、原生态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1、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互动流程

一、溯源引流,情景导入。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诗人孟效的《游子吟》吧,一齐朗诵一遍。

是啊,母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嘘寒问暖,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言牵挂,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们永远也无法感恩的情感。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是古今中外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

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冰心的《荷叶母亲》,看看作者是如何来体现这一主题的呢? (营造氛围,感受母爱的普遍性,能活用学过的诗词。)

二、整体感知,感受母爱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2、指名学生朗读,相互订正读音有误的地方。重点关注下列词语:

应(ying这里指三蒂红莲与三姊妹相照应。一并结合上下文明了“花瑞”的含义) (指导学生明确:多音字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语意来确定它的读音。词意也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

3、交流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以达到“我”是就雨打风吹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意在引导学生明确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章方法是多样的。从体裁上来说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从内容上来说这是写母爱的散文;从写作技法上来说这是一篇借荷花喻人,歌颂母爱的散文??对文章的把握方法是多元的。)

三、三读“荷叶”,三品母爱

1、一读,读红莲、赞荷叶,体察文章结构美。

明确:文章从朋友送红白二莲写起,忆起儿时院中的莲花,写雨中的白莲的不幸,重点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倾盖起红莲,触动了自己,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作者层层铺垫、巧用对比、水到渠成,结构精致。

(意在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写了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从内容上明白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下面情感朗读和体味文章语言服务。)

2、二读,赞荷叶、怜红莲,体味文章语言美。

A、听同学朗读,听读画面美。听同学的朗读,说说最感染你的画面。

B、在画面里,你见到了怎样的荷叶?你又见到了怎样的红莲?谁是画面的主角?引读文章的具体语言来说明。研读4-9段

(意在让学生读出荷叶的无私、勇敢、慈怜;红莲的娇美、脆弱、在母爱阴蔽下的幸福、甜蜜;读出白莲的不幸,作者对白莲的惋惜;读出雨的大、风的急。答题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要让情感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震撼,只有抓住文本不放松,紧扣语言,

着眼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才能让句子还原为学生脑海中的画面,从而使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我想也是这个道理。)

3、三读,赞荷叶、颂母爱,体悟文章情感美。

A、读议,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赞颂荷叶对红莲母亲般的爱么?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B、谁又是这幅画的主角?你又从文中读出了怎样的母亲?怎样的“我”?再研读4-9段。

(意在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重点研读。读出母亲的细心、对儿女的关爱;读出“我”的敏感、我“不宁的心”的内容,通过细品,真切的感悟到母爱的伟大;感悟到作者对母爱的深情歌颂。)

C、深情的朗读最后一段,明确“心中的雨点”的内涵和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讨论明确: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如果浅尝辄止,就会失去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敏锐的语感,更难于透过语言文字见其思想、领其情感、悟其精髓。语感是一种言语感受经验,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的运用和严格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它既需要通过阅读,写作和有声语言的环境来积累语言经验,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需要联系生活经验去比较揣摩语言文字,提高语言修养来获得理性知识,它是既带有浓重的经验色彩,又伴随着很强的理性认识的语言感受形式。因此再一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四、回归文本,内化语感。

请同学们包含深情地朗读全文,成诵。

(意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以明达文意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声音信息比文字符号更具可靠性,学生在诵读课文时,口耳眼三种器官协同参与活动,有助于增强语感。朱自清认为,诵读兼口治、目治、耳治,于培养语感最为有益。我国传统语文学习强调熟读成诵,反复揣摩,其科学价值之一就是培养语感。)

荷叶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9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相关链接

1923年前的冰心

李存光

冰心属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

五四运动的浪潮,把冰心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她参加罢课、游行、开

篇二:荷叶·母亲

第二课时

《荷叶母亲》冰心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

鉴赏诗歌,并尝试借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自主预习案】

1、了解作者经历及其创作: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笔名。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有散文集, 、 ,诗集、。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以宣扬“ ”著称,而 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 ) 菡萏() 攲斜() 荫蔽( ) 姊妹( )

3、解释词语:

并蒂: 花瑞: 慈怜:菡萏: 攲斜: 荫蔽:

4、这是一篇_ 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__ ,写荷叶是为了__ ,文中

将我比作 ___,将母亲比作____ ,歌颂了_____ 。

5、本文重点描写了__ 的情景,采用____ 的手法。表明文章主旨的

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诗文

1、圈出你自己读不准的字或你认为应该积累掌握的美词。

2、文中的荷叶、红莲、风雨分别是什么形象?这是________ 写法。

3、作者四次看红莲时环境不同红莲状态不同我的心情也不同,写出了层次美,完成下表:

环境 红莲 心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二)、品读诗文

4、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园里莲花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三)赏读诗文

6、“母亲啊!你是荷叶,我们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7、用“母亲是____ 我是______ ”写一句话,赞颂母爱。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冰心的文章就是这样,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具体形象的表现她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表现人间的真善美,歌颂自然、童真和母爱。在抒情的章法上,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的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

散文--荷叶·母亲

一波三折,摇曳多姿。这篇文章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

【拓展检测案】

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反思目标。

1、本文的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母爱,全文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 。

2、课文第2、3段交待了八九年前的事的作用是( )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埋下伏笔。 ●语段阅读: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3、诗人为什么要“留着”“纸”?

4、“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诗人要“纸船”到什么地方去?

5、“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诗人为什么“含着泪”?

6、诗人借“纸船”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

篇三:7 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在反复品味诗歌语言(尤其是关键词)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母爱。

2、初步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感受诗中浓浓的母女之情,并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自己的母亲给予的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

难点: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依据及方法

1、本文是一曲母爱的颂歌,语言清丽朴实,感情真挚细腻,是训练学生美读的蓝本,因此教学以读为基础,让学生在美读中品味、美读中感悟、美读中迁移。

2、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主题明朗,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如何让学生真正深刻感受?这是平时教学类似诗文的一个“瓶颈。”因此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键词句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二)了解作者:冰心

(三)掌握生词:

(四)听读,感知画面:

1、闭眼倾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2、思考交流: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作者通过什么写母爱?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用荷叶比母亲,用红莲比自己,表现母亲像荷叶护莲般呵护我,赞颂母爱。

(五)美读,品味探究

1、在雨中赏莲的过程中,作者的心理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速读,找出文中相应词句: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的受了感动。

①追问:为何烦闷?为何仍不适意?→品读第4-5节。

抓住描写白莲、红莲的关键词加以体会:

白莲:散飘、只留、几根—→ 一夜风雨,残败不堪

红边:还是、却,菡萏、开满→雨夜盛开,亭亭玉立

一红一白,一安一谢,形成对比

为白莲的生命凋零而烦闷

为红莲的命运担忧而仍是不适意

读白莲的语句,低沉压抑,满怀感伤。

读红莲的语句,稍稍上扬,惊喜中又含淡淡的忧愁。

②追问:这里写白莲,写雨点加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奇支斜有何作用? 为下文写荷叶护莲作铺垫。

③追问:荷叶怎样护莲?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荷叶?(找到文中词语) 品读第6节,抓住下列关键词句加以体会。

荷叶

勇敢→正、覆盖(正面);雨势并不减弱,红莲却不摇动了(侧面)。 慈怜→慢慢、倾侧。

小结:同学们,赏荷至此,作者的心情怎样变化了?为何这样变化?请用一句话来表达。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深深的受了感受。

因为荷叶的爱,因为荷叶的勇敢慈怜,因为荷叶的自我牺牲精神??

2、当作者深深感动之后,她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品读第9节,感悟主题。

①追问:为何说“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二者分别有何相似?(从文中找到依据)。

母亲:对屋里母亲唤着——唤→呵护有加、母爱至深,如荷叶

我:我连忙跑过去——连忙 →弱小无助、渴望母爱,如红莲。 ②追问:再读体会,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理解词语:

心中的雨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坷。

荫蔽 → 母亲的呵护、关爱、扶持等

理解句意:(学生畅所欲言)

(六)拓展,体会写法:

1、出示冰心另两首小诗:

①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在你的怀里。

②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

追问:这两首小诗同课文一样,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和你前面所

写的短信一样吗?

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以物喻人,托物寄情。

(七)体验,感受母爱:

1、回顾生活,寻找记忆,说说生活中那些温馨的小事,感受点点滴滴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2、模仿课文,借助具体形象,写几句话,唱响母爱的颂歌。

(八)作业设计:

1、把课堂上所写内容补充整理成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母爱的赞美。

2、回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表达对母爱的回报。

3、课外熟读《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歌。

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红莲——我

以物 喻人

托物 寄情

标签:荷叶 散文 母亲 仿写荷叶母亲散文 冰心散文荷叶母亲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