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林徽因的散文

时间:2017-03-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你是人间四月天:读林徽因美文

美丽的愁,轻灵的梦,这样一个女子呵,淡如浅浅柔波里一抹忧愁的月光,美若雨后康桥上一缕如梦的彩虹,“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诗人徐志摩,曾经这样深情款款地赞美过他永生的爱——才女林徽因。

“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的不了解。但是路远隔膜,误会是所不免的,他也该原谅我。我昨天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的志摩我现在真真透彻的明白了,但是过去的,算过去,现在不必重提了,我只永远纪念着。”林徽因在一九二七年给胡适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时光如水,十六岁的往事已渐渐沉淀在康桥彩虹般的梦幻里,他们再也回不去了,那温暖的冬夜,火红的壁炉前谈雪莱,谈拜伦,读夜莺曲,还有记忆里那多雨的伦敦,携手走过的那些青春与忧愁的日子,闪耀着诗的晶莹,梦的芬芳,这是心灵与心灵的默契,是诗歌和灵魂的统一,生命中除了彼此,还会有谁?

爱,是永生难解的命题,相爱的人不一定能相守,人生不可能假设。生命的旅程中总有太多的无能为力,在错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徐那时已有妻有子)最终也只能微笑着叹息,流泪着挥别!

徽因最终听从了理性的召唤,与诗人擦肩而过,而那刹那缤纷的芳华,嫣然不语的美丽,还有那些流光溢彩的诗句是爱情最好的礼物,多少年后,她这样写道: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一九三二年致胡适)。徽因的冰雪聪慧在于,她明白,燃烧的,终会熄灭,爱情一旦溶入烟火的味道,就会褪去她炫目的光华。生活比爱情更宽容,爱,因为距离而美丽,因为怀念而永恒,事实证明,后来当徐志摩与陆小曼因生活琐事而争吵,而冷战,徽因这边却是岁月静好,优娴淡然,她不是一朵曼妙的云,她是一片深沉的海,她懂得:山谷中的回音只能永远留在远方,留在永恒的记忆里。

在志摩离开人世四年后,徽因这样写道:去年今日我意外的由浙南路过你的家乡,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火车门外,凝望那幽暗的站台,默默的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间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车似的蜿蜒一串疑问在苍茫间奔驰。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的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读到这里,我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生离别!离去的人未尝不是幸福?而在这看似宁静的文字背后我触摸到的是一颗热烈而孤独的心,一切和他有关的事物都会让她感动到泪水盈盈,更何况是他的家乡,见证了他从童年到青年时代的一片大地,也许脚下这块土地,他的足迹也曾踏上过,也许身边这缕微风也曾滋润过他忧伤的心灵,那是她来不及加入的岁月。爱,与生死真的无关。

??

这样一个女子,感性中透着理性,浪漫中蕴涵着智慧,却是风华绝代,巧笑嫣然,才华横溢,也爱了一生,痴了一生,她的清丽,她的温柔,甚至她的忧愁都染上了春天芬芳无语的气息!就像她自己的一首诗中所写: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篇二:冰心和林徽因的比较

命,活到五十一岁。而冰心长寿,成为著名的冰心奶奶。

这二人放在一起比较,我以为是很有趣的事情。既然是比较,还是拿年轻的她们来说吧,也就是还是把她们放在民国时代好。因为那是她们最耀眼的时候。

比外貌,林徽因占着绝对优势。我见过几张她的照片:少女时代的,说是如花似玉,非常恰当。更迷人的是她的高雅脱俗的气质,一看就知道是很有内涵的人,不是花瓶。而少妇时期的,也风姿绰约,我觉得有几分象演员陈红了。如此出众,鹤立鸡群,难免徐志摩要心猿意马,迷恋一生了。林美人的确有让男人变痴变傻的本钱。

冰心的外貌,属于中人之姿,是我们随时在街上都可以见到的那一类。但她的灿烂之处不在外表上,而在才华上。相貌方面,她自然比不上林了。可她在文学上的风采非等闲可比。

自‘五四’白话文运动兴起,文坛地震,摧枯拉朽,一时间群星璀灿,世人瞩目。冰心也是其中一颗明星。在散文、小说、新诗的创作上都有成绩,受到同行们跟广大读者的称赞与欢迎。其风头之劲儿,一时间无人能敌。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读其作品,对她的评价不算高,觉得她的小说跟新诗没多大份量,没有感动我。论小说,她不如沈从文,老舍;论新诗,他不如郭沫若,更不及闻、徐。倒是她的散文,挺引人入胜的,有古代文学的简洁、典雅之美。然而,跟她的老师周作人相比,终逊一筹。

一句话,在上个世纪的作家群里,她算是二流的。在女作家中,无疑是第一流的。

咱们再看林徽因的文学。她是受了徐志摩的影响,成为诗人的,属于新月派。诗之外,她还有散文、小说,剧本、书信等作品,但能代表她成就的自然是新诗了。她的诗作我没读过几首,但印象很好,跟她的相貌一样漂亮,比如《人间四月天》、《别丢掉》、《笑》等诗,或者热情、飘逸。或者清新、流丽。总的感觉,是如同坐到荷花池边,被习习的清风吹醉了。

单比诗,林徽因要强得多了。她的诗的魅力,不是那种小尾巴诗可比的。

那么,冰、林二人在文学上谁高谁下呢?公正的说,冰心的成绩比较全面,影响更大。虽然林美人聪明绝顶,修养不凡,完全可能成为一代大师,胜过徐志摩、闻一多,可惜的是,她并没有达到她可及的范围之内应有的高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可能是她不够专心吧。

到这儿,我们有必要谈论一下魅力问题了。冰心在感情方面比较稳定,是幸福的,也是平淡无奇的。而林美人的故事起伏跌宕,甚至有滥情的嫌疑,有点象今天娱乐圈某些女明星,既光彩照人,又绯闻不断。

在文艺沙龙中,林美人是关注的焦点。她犹如一轮明月,月光皎洁,令所有的星星都暗淡了;她犹如一团火焰,令每个人都感受到她的热量跟存在。假如我生在当时,我也会多看她几眼的。她的形象明显是男人心中的梦中情人了。难怪徐志摩神魂颠倒,金岳霖终身不娶

呢。这都证明了林美人是标准的偶像派明星。

以前,我常为徐志摩没娶到林美人而顿足捶胸,叹息不已。可是现在年纪大些了,阅历丰富些了,也不以为然了。人生的意义何其深远,内容何其丰富,爱情上的得失算得了什么呢?比爱情重要的东西多着呢,我们为何老在一棵树吊死呢?那样的人太没有出息了,不值一提。

最后,我想提一个问题给读者朋友:“以上两位才女,让你娶一个当妻子,你会选择谁呢?”

别人怎么答不知道,我的选择是冰心。

篇三:我眼中的林徽因[1]

徽因 ----浅谈我眼中的林徽因

提起林徽因,常常是与别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他们都是林徽因生命中重要的人,是她的丈夫、知己和朋友,我们常常从他们的身上搜寻到林徽因的影子。不可否认,我最初想了解她是因为好奇诗人徐志摩当年为什么因痴情于林徽因而亲手捣毁了自己的家庭,载林徽因如诗如画的年龄,她遇到了才华超群并因诗而享誉盛名的诗人----徐志摩。徐志摩被她的才华和美貌打动。他对她的爱迅疾而热烈,他大胆的向她表白。她没有接受,她想到自己的母亲是“二夫人”,而且父亲还有“三夫人”。她从小就目睹母亲常常暗自垂泪,也深谙这种家庭的不道德和不正常。她决不让自己重蹈母亲的覆辙。于是,她把爱的绣球抛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一个同样优秀、同对建筑痴迷的建筑学家。她没有因他的腿跛而削弱对他的爱,成为他的伴侣和助手,与他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支持他的理想和事业,与他一同奋斗。林徽因在我心中更布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当我读了作家林杉先生写的《林徽因传》后,我为我的肤浅和无知懊悔不已,才明白那些印记并不是真正的林徽因,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位气质超俗,风姿迷人,思维敏捷,洞察锐利,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风范。

林徽因后任教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为了更深刻、更形象给予学生知识和艺术上的熏陶,常常带着学生到北陵和故宫去上课。我不知道,一

个长在南方的女子如何适应北方的严寒;一个美丽绝伦女子,如何用严谨、执着的治学态度培育二十年代末渴求的学子。林徽因患有肺结核病,可她却以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带病治学、考察、调研。有时系里让她休息,她却说,只有站在讲台上她才能忘记自己的不适,她才能舒服些。

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曾说过:“她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美感,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热情。她是语言艺术的大师,我不能想像她那瘦小的身躯怎么能迸发出那么强的光和热,她的眼睛里怎么能同时蕴藏着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和热情。真的,怎么能包容那么多的内容。当你和她接触时,实体的林徽因便消失了,感受到的是她带给你的美和强大的生命力。她是那么吸引我,我几乎像恋人似的对她着迷??”林徽因,不仅因为她著名的才貌双全,更因为她的气质修养、风度性情,犹如稀世美玉,难以形容,她是一个女人中的女人,独一无二。阅读林徽因,滋生出一份感佩,惊叹世间果然有这样的女人,集才气、集美质、集傲岸,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古今中外,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女子能够像她这样,即便是当今的新时代女性也会为之叹然。

作家林杉先生以清丽如诗的文字,运用巧妙的散文手法,详细的记录了诗人、建筑学家、一代才女林徽因浪漫而坎坷心路历程。开篇从风姿绰约的少女——林徽因与风流倜傥的诗人——徐志摩相识康桥写起,止于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和另一个哲人联手共同为其题写的挽

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林徽因的散文)月间。”同时,也从侧面勾勒出一幅巨大的近代史上、享负盛名的文化、艺术界的精英们一路艰辛、治学的坎坷动人的画面。

半生建筑,半生文学

林徽因首先是一位建筑师,是20世纪中国建筑界的才女。林徽因小时便随父亲旅居英国,接触到建筑学。“建筑是一门艺术,就像诗歌和绘画一样,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从此她开始用这种语言书写着她对生活的挚爱和激情,开始了对建筑的一生的执著。她体弱长期卧病,然而从不曾放弃过追求。她随丈夫梁思成历尽艰辛辗转各地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期间,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夫妻二人贫病交加,她却在抱病阅读二十四史,为与梁思成合作写作《中国建筑史》做资料准备。最终她写了该书的第七章(五代、宋、辽、金部分),并承担了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工作。在病榻中,林徽因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工作,改造传统景泰蓝,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反复推敲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年,是她的精神力量,她的激情和对建筑一生的挚爱支撑着她的生命,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她不曾放弃过她的行走,在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这就是她的建筑生命,是她一生对事业的追逐与梦想。

林徽因不仅是一位执著坚定的建筑师,同时她在文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她的作品中体现着文人的感性、细腻、唯美。也许这完全是

出于一种单纯的喜爱,林徽因从没有放弃过在文学上的创作与梦想。作为一位诗人、作家,林徽因为中国文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个人可能对一件事心血来潮,却难以像她一样做到一生的坚持与热爱。她那永不熄灭的激情,是一种足以使任何阻碍破碎的力量,是一种灵魂的飞扬,是她一生不曾放弃行走。

想来惭愧,作为21世纪的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学业、未来乃至梦想都未必有如此狂热的坚定。在困难面前,我们时常扮演者顺从者和屈服者的角色,轻而易举的被击倒。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天能飞黄腾达,都希望能登上人人艳羡的山巅,享受随之而来的丰硕果实,但我们大都不具有促使自己登上事业或人生巅峰的坚定信念。很多人认为,顶峰是那样的高不可攀,自己的能力不足总是找不到通顶的阶梯,因此总是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由于相信自己达不到,所以也找不到登上巅峰的途径。因此只能终生不甘平凡,却又无力改变平凡。为何会如此?因为我们缺少像林徽因那种坚定的信念,那种永远忠于自己的信念。一个人没有信念,只能平庸地活着;反过来说,拥有信念就不畏惧任何艰难,因为信念的力量惊人,它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形成令人难以置信的圆满结局。能够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永远不会被击倒,因为他们是一群人生的胜利者。信心是“不可能做到”这一副枷锁的钥匙,也是成功者求生存的一块踏脚板,让他们看得更高、更远。有“方向感”的信念,可令我们的每个想法都充满力量。

探访林徽因的世界

林徽因的世界,是清纯的世界。

殷实的家庭,为林徽因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华女中学习,伴随父亲到欧洲游历,康奈乐大学的专业学习。不仅为她提供了深思纯正英语的机会,更开阔了她的视野,奠定了她过硬地建筑业专业素养。在窗子里面,她有的是英文版的专业书籍,有的是世界各地的建筑瑰宝,有的是幸福而美满的生活。

林徽因的世界,是理智的世界。

当面对徐志摩率真而热烈的感情追求,她也曾慌乱。但过后,“面对自己的心灵,面对自己真实的向往,幻想消退了,愿望清晰了,她沮丧地对自己说:‘这怎么可能呢?’她难过地反省着自己,当初,正是清楚地知道徐志摩是有家室的人,才可能跟他无顾忌地交往,自己怎么可能去做在破坏别人家庭的事情?”于是,她走了出来,从慌乱中;她走了出来,投向了那可以说是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中。公爹梁启超对于这位天资聪颖的媳妇曾夸耀过自己的目光。

林徽因的世界,是伤感的世界。

生逢乱世,作为建筑学家的她,却始终没有住进自己设计的建筑中。而自己与梁思成建造的唯一的属于自己居住的房子,是在李庄的“墙壁是用篾条扎成骨架后,在两面再抹上一层泥”的几间构造十分简单的平房。这不得不说是多么遗憾和令人心痛的故事。再加上结核病的折磨,让才华横溢的她过早地尝到了疾病的痛苦。身体的病再加上颠沛流离、辗转在外的逃难生活,我真不知道作为一直生活在“窗子里面”的她是怎样忍受过来的。

标签:散文 林徽因 林徽因的散文和诗歌 写林徽因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