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我喜欢的抒情散文

时间:2017-03-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我喜欢导学案

_______小组:________ 评级:_______家长签字

1、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摇曳、蕴涵、幼稚纯朴、宁静淡

远”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是一曲生命的颂歌,触摸到

作者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思,对传统的信仰,对友情

和爱情的珍惜和期待。

4、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及排比句式

的作用,从而体会本篇散文语言的细腻精美。

文体剖析:“我”喜欢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喜欢奇异的梦,喜欢各种各样的花,大自然的一切,“我”都喜欢;“我”喜欢人们

的笑脸,信中的甜蜜,书中的智慧,朋友的情意,生命中的一切“我”都喜欢,而“我喜欢”的正是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表达出

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作者介绍:张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八岁赴台,毕业于台湾

东吴大学。她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之一。她的散文充满不自我的至

性真情,剧作蕴涵着中国故土意识。

预习小贴士:(请用20分钟完成预习)

1、读认真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字,不会的多写几遍。并将生字形成的新词

用圆圈划出来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批注在书

上。

2、多读课文几遍,勾画重点词句,想一想课文每一段都以“我喜欢”开头,体

会这样写的好处。

3、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段,用“——”划出来。抓住“我喜欢”、“我也喜欢”、

“我还喜欢”等词句理清文章的层次,并在书上做批注。

4、找出自己读文后不懂的问题,思考后将问题写在“学贵于疑”栏中,等待课

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解决。

预习自测: 评级

一、 选字填空:

梅 苺 草( )寒( )稚 准 幼( )( )备

峦 恋 山( )留( )炫 眩 ( )耀 目( )

撤 澈 ( )离清( )殷 段 ( )切 分( )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宁静淡远:

幼稚淳

朴:。

出其不

意:。

。。

一、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甜蜜()反对() 喜欢( )

临时()公开() 虚幻( )

二、 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不要重复。

()老师 ()节目 ()病人 ()花朵

()天空 ()国旗 ()对方 ( ) 四

三、 句子加工厂。

1、 春天的石家庄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修改病句)

2、柳条摆动。(扩句:比喻句+拟人句)

3、我在泪光中重新看见南方那燃遍凤凰的小城。(缩句)

我的问题:把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写下来,等待和

同学、老师探究。

合作探究: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一个一个地开始以下探

究点任务,遇到困难在小组内探究解决,做好一对一交流,小

组中交流,做好展示准备。

探究点一: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

然段有什么共同特点?

探究点二:作者从哪几方面抒写了自己喜欢的情怀?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人生态度?

当堂检测:

一、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儿,是绽开在人们笑颜上的”,这句话中“另

一种花儿”是指。

2、“我喜欢朋友,喜欢在出其不意的时候去拜访他们,尤其喜欢在

雨中去叩湿湿的大门。当她连蹦带跳地来迎接我,雨后的阳光就似

乎炽燃起来。”雨后的阳光真的会炽燃起来吗?我的理解:

二、 准确连线.

尖尖的素馨 清瘦的玫瑰

摇曳的小芽儿 浓郁的百合

幽闲的芒草 孤洁的秋菊

我的收获:

篇二:叙事抒情散文阅读

一、基础知识点梳理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记叙文的人称 :一人称、二人称、三人称

4、记叙文的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以时间转移为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5、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8、记叙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

二、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考点一:整体感知文段,归纳内容要点,理解主旨

1、常见题型

题型1、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①扩展文章标题法;②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③叠加法 【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④一线串珠法(抓线索) ⑤六要素法:叙述六要素,连缀成话。 题型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

方法: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题型3、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

方法: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

概括。

题型4、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注意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介绍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讽刺了、歌颂了、鞭挞了、揭示了、反映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社会现实等),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感情怎么样。

阅读时要灵活掌握各种方法,首先思考阅读的文章适合用哪种方法概括,其次在概括时还要注意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内容,语气要连贯、意思要简明。

考点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文段中的关键词语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约数,确数等词的赏析(说明文)

常出现的词语:据说,大概,一些,或多,或小,左右,丈许,一定,只有??

答题套路:文章用词准确,如“xx”、“xx”、“xx”等词,说明了“??(根据字词所指的具体内容分析)”,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3)动词、形容词的赏析(记叙文)

答题套路:“xx”、“xx”等词用得好,它把“??”(动作或形态,根据文章内容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它(以动写静,化静为动??)使之具有(人格化,形象生动)??(根据内容情况写)

例句1:文章中“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

了??”句中“肥胖”、“轻捷”等形容词用得好,“肥胖”形象地写出了黄蜂的形态,“轻捷”既写出了“叫天子”的形态,又写出了它灵敏的动作特征,这样使文章描写更生动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句2: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句中“漂亮”一词有什么含义(或表达效果)? ..

答:“漂亮”一词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了好感的内心活动。

考点三:句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思路一:明确位置,把握作用

(一)位于开头

1、点明××主旨,总领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为全文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叙事或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4、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或作铺垫,使故事情节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篇三:美文四十四(抒情散文)

计说明:对于借物抒情的散文,学生阅读起来感觉比较吃力,而这又是考试常考的文章类型。这两篇文章都是借物抒情的名篇,在赏析这两篇文章的同时,注意归纳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心 中 的 芦 苇

张 驰

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里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的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份清高,一份落寞,一份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佚,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远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阳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 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

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和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中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肚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摘自《经典美文》)

【赏析】

作者先写记忆中的“芦苇”,分别写了记忆中芦苇的外形、生长地、色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再写自己跟芦苇亲密接触的感受,最后由芦苇思及人,点出其象征意义“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作者在文中借对芦苇的赞美,赞美了和芦苇一样的有着坚韧的品格,甘于淡泊、向往自由、热爱生活的人们。

作者将她的感情融于叙述和描写之中,爱憎体现在其用词遣句上。如“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中的“自由的精灵”、“远离世俗的淡泊”,就可看出作者心中芦苇“向往自由、甘于淡泊”的个性。此外还有“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其“微笑”二字,体现了芦苇乐观的生活态度;而“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远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这里写出了芦苇坚韧的品格;而在“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直接抒发自己的观点,写出了人和物所共有的精神。

阅后一思:文章第五节中叙述了荆轲、项羽、屈原的事迹,跟全

我喜欢的抒情散文

文主题有什么关系?

寂 寞 红 柳

山 谷

①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

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阴,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②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③端详这在大漠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这一份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场上的视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的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起壮汉胸前素手的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④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肠柔骨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魂的再现。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后,昂起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走向大漠深处。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蓝天旷野中,在无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柔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在天地方圆之间。

⑤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于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出柳枝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她把她的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这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嚣的江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的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⑥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

(选自《扬子晚报》)

【赏析】

此文通过旅行所见之景物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生长于“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种植物——红柳的喜爱,以及像红柳一样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乐观坚强的人们的赞美。文章由所见写到所感,行文线索清楚,语言清新生动,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的浓浓深情。作者开头写旅行所见,引出红柳的生长地:沙漠,暗示其生长环境的恶劣;然后用红柳的外形中色彩的与众不同(“嫩紫的新红”)来表现她乐观的个性;最后在将红柳与其他花草的对比中,突出红柳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写法上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相结合,如“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那儿有着太多的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就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阅后一思:作者在第四节中为什么要设想与红柳有关的民间传说?去掉此段行不行?

标签:抒情 散文 喜欢 我的母亲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