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因素分析】 企业循环经济的障碍

时间:2019-03-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分析了阻碍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因素,提出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障碍因素 发展对策
  
  早期的循环经济萌芽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Boulding K.E.)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他认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地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这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不能为所欲为地展开,要走人地和谐的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级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循环经济模式作为一种更高级的发展模式,愈来愈受到世界的关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纷纷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一个快速发展的人口大国来讲,循环经济的发展更具必要性和紧迫性。
  1.经济增长仍以粗放型方式为主
  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虽然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它是一种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线性工业模式,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发展模式来带动经济高增长,只能继续削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矿产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另外,部分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严重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若按目前人口与经济的增长趋势,到2010年,短缺矿种将占到一半以上;到2020年,绝大多数矿种不能满足需要,原料和能源的不足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3.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延缓甚至解决资源枯竭问题,而且可以极大地减缓环境压力。但目前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每年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被加以利用;钢渣、粉煤灰、煤矸石和石油化工废渣等综合利用率分别为83.7%、47.9%、38%、45%,尾矿利用率不到10%;共伴生矿利用率不到20%,总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30个百分点。这对于资源本来就短缺的大国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4.环境形势比较严峻
  虽然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能源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河水污染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如此下去,到2020年环境成本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6%左右。届时,我国将会为这一经济的增长付出巨大的代价。
  
  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企业是资源消耗和产品形成的地方,实施循环经济必须从每个企业入手,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企业运行,通过应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环保技术,使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自20世纪90年代末,循环经济在我国己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己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进展。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在广西贵港市开展了国内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即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正式启动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建设试点工作。随后建成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由企业群组成的生态工业园区。但我国企业在循环经济建设方面系统实践的时间较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1.认识不到位
  由于循环经济知识尚未普及,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必要性和紧迫性不甚了解,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较差。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什么是循环经济”、“怎样发展循环经济”等问题认识比较模糊,导致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高效利用缺乏积极参与意识。有的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存在偏差,要么将循环经济简单化为废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要么将循环经济等同于可持续发展,实践无处下手。
  2.价格障碍和成本障碍使企业不接受循环经济
  循环型生产环节有两个效益来源: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节约的废气和排污成本。国际企业的实践也表明,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的发展潜力很大,但中国至少在近期内,市场从业者却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以资源的再生为例,由于有关技术发展滞后,在很多情况下,把废旧产品和废弃物变为有用资源的再生成本远比购买新资源的价格更高,由此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另外,由于目前我国的环境容量尚未作为严格监管的有限资源,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废弃物和排污费不仅远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还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这就使得循环生产环节的效益来源不能显现,循环生产环节的成本难以回收,以致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循环经济生产方式难以自发产生。
  3.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考察世界大多数国家循环经济法律体系都很完整,层次分明。而我国目前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体系还远没有形成,主要的循环经济法只有《清洁生产法》和《节约能源法》,还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也缺少更加具体的专项法律法规。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严重缺位,管理体制尚没有明确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利益机制没有普遍形成,这与循环经济的要求相差甚远。
  4.技术支撑体系尚不成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季松说“循环经济推行的关键就是依靠科技进步。” 在建设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上,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开发废弃物再利用装备,通过引进技术和扶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发研究,逐步形成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三、推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当前加快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
  1.深化认识,转变观念
  企业员工对循环经济的理解程度越深,自身参与和支持实施的程度也越深,循环经济实施的效果就越好。我们应从宣传、教育、培训入手,进一步深化企业干部群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更新发展观念,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要提高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居安思危,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全局意识。要动员全国人民把生态作为生产力来培育,把生态环境当作投资环境来保护,加快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
  2.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上的环境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成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3.建立政策法规支持体系,依法对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各个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必要的“循环经济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据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必须加快制定必要的循环经济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另外,循环经济要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还需要建立整套绿色保障制度,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单位的责任,鼓励企业和公众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出努力。建立循环经济特别要注意使用经济激励和刺激手段,如价格、税收和财政政策;调整资源使用费和废物处理费等;颁布相关环境标准;制定各种各类废物、废水申报和回用管理办法;制定公众废物回用的监督、奖励办法等;建立企业循环经济运行指标考核体系,起到监督管理作用;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
  4.加快技术创新,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支撑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我国应该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要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组建专门从事资源节约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机构,不断思考和探索,对资源节约技术进行革新和升级。
  5.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有的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前面临着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致使企业不敢贸然行动,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又不完善,致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应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用更具实效的经济激励以及其他刺激手段促进企业进行循环经济实践,采用价格、税收、信贷等手段,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引导企业自愿发展循环经济。例如,对于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应给予减免税收、财政补贴以及信贷优惠等政策。同时,利用逐步提高各项排污费用及其他惩罚性措施来促使企业自觉减少环境污染,加大环保投入。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同时它也将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企业通过以上各种循环经济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循环经济的发展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Boulding K.E.,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in H.Jarrett(ed.),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Resources for the Future,Baltimore Maryland:Johns Hopkins Press,1966,3~14
  [2]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Harushige YAMAMURA,Takehiro ISHIURA,and Motokazu KOBAYASHI,Emerging Situation and MMC"s Policy on Automobile Recycling-New Technical Issuesand FutureActivities,technical review,2003,15:6~13
  [4]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7
  [5]仉建涛刘玉珂:经济增长模式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孙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产品的设计实现的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86~89
  [7]中国社科院,中国十五产业发展大思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8]李健顾培亮:面向循环经济的制造系统运行模式[J].中国机械工程,2001,(11):1280~1284
  [9]雷明:绿色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张思锋张颖:对我国循环经济研究若干观点的述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3):25~2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发展循环经济 障碍 因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