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手抄报 > 正文

浙江卷满分作文(5篇) 2018浙江卷满分作文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浙江考生
  
  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词。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温柔富贵乡”里有勾心斗角,有凶残强暴,有尊卑之分;在这样“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的最好代表,林黛玉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春,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
  点评:
  这篇作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值得赞赏。内容自不待细说,通过对《红楼梦》人物形象的评论,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中女儿们的不幸遭遇,借文学作品中的典型环境说出了一般社会环境中一类人的凄惨命运。形式上更是严谨,首段引述名人对《红楼梦》的评论,点明题旨:“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二段开头照录标题语句:“一曲红楼,万声叹息。”集中写众女儿的“悲剧”。第三段开头再录标题语句,写以林黛玉为代表的大观园女儿们的反抗精神。末段再次引述题目,总结全文,指出曹雪芹借《红楼梦》表达了对那个世界的憎恶和批判。全篇以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中间分述的两段从两个层面逐层深入地论证,略为呆板的形式被深刻的思想内容所淡化,最终获得了圆满的成绩。 (白沙海)
  
  拾起那一粒沙
  □浙江考生
  
  据说李白是醉酒落水而终的。那是一个落叶飘零的夜晚,李白一如既往地醉了,他一生醉过太多次,然而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于是他悠然扑进水中,抱月而眠。尽管溺死不祥,然而这实在是很诗人的死法,它只属于李白。仅从他抱月时那一瞬间平和的笑容,我就足以认定那肯定是李白。
  李白的世界是洞庭烟波,是赤壁风云,是蜀道猿啼,是浩荡江沙。他那诸多至于极端的情感融化成他的乐章,而他死亡的瞬间只是给自己的乐章点上一个完美的浪漫句号。那句号是李白的世界,神圣而浪漫。
  从一滴水珠,可以看透苍茫大海;从一件小事,可以顿悟人生百念;同样,从一个人物可以知道一段历史的兴衰。或许,李白的死还可以折射出更多的世界。只是我们不忍心去打扰李白高傲而清净的世界,就让那个句号永远是句号,而不是什么省略号。
  相对于死亡不论如何都无法摆脱的那一丝沉重,我更愿看到旷达的苏子瞻的那一个个曾经的生活瞬间。当我看到东坡被流放到荒僻海角,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无依无靠,环境恶劣到极点,而他仍悠闲地坐在椰子树下品尝黎族人酿制的美酒,毫不以为意之时,我坚信那就是吟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一个愁眉苦脸地行吟泽畔,那是屈原;一个人在富春江畔悠闲地钓鱼,那是严光;一个人在一间挂着琴的打铁铺里打铁,那是嵇康……
  逝去的已然逝去,我们只能一鳞半爪地记住那一个个难忘的瞬间,那是一整个美丽的世界。
  那些瞬间如此平凡,它不过是一些人在欢笑,一些人在流泪,而另一些人则在孤独地沉思……而它们却又是那么难忘,正如我们难以进入他们的世界,或许,那一个个小小的世界正是我们在梦里找寻的世界。
  都说一叶一世界,却又怕一叶遮目;都说一沙一世界,却又怕那一粒沙迷住了自己的眼睛;都说一枝萌动的花是一个春天,却又怕花太香,以致我们难以分清真假。人们怕,是因为人们的梦太遥远,然而当一切清晰地摆在你面前,那还是梦吗?
  拾起那一粒沙,让我们的梦留在那一个个瞬间,灿烂而永恒,正如流星划过。
  点评:
  “拾起那一粒沙”富有诗意的标题,就把阅卷老师带入了话题的内核中,看来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对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至关重要。文中的“一粒沙”指的是人生命历程中的某一个瞬间,相对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来说是“小”,以“沙”喻“小”,小中见大,就凸现了话题的核心。李白、苏轼两位豪放而浪漫的大诗人一生有着太多的坎坷与光辉,但这位考生却抓住最与他们的品性相吻合的一个生命瞬间来抒写,读者恰从这一瞬间看到了李白的浪漫,苏轼的豪放。本文写的诗意而不失大气,淋漓而不失严谨,能做到这样,这与考生的准确把握题意,精心选材,严谨构思分不开。(郭吉成)
  
  是尘埃,也是宇宙
  □浙江考生
  
  东风乍起,温柔地轻抚我。
  我是一粒尘埃,随风而起,随风而落,有时随波逐流。我不是树,我没有根,我没有迷人的芬芳,我没有美妙的外表,我是一切的卑微与渺小。但是,巍峨的高山里有我,磅礴的江河里有我,圣洁的雪花里有我,我是这蔚蓝色星球的机体,我是这苍茫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当你用心把我放大十倍百倍,我就不再卑微。透过我,你可曾看到美丽的希腊文化在亚历山大大帝铁蹄下盛开?你可曾目睹中世纪的欧洲被天主教的阴霾笼罩?你可曾见识拿破仑的版图从中欧到西欧。
  请你相信,捧我在手中,放我在心上,你将惊叹世界比你想像中更加不可思议。我从曾经泱泱中华帝国走来,身上沾满了盛世的歌舞升平和乱世的血雨腥风。
  工匠们用我来涂制精灵的漆器。这华美的衣裳啊,正如气势恢弘的汉王朝一样,让一个统一的帝国灿烂无比。
  新疆人从和阗把我开采出来,整块的白玉,被一双双巧手雕刻成一个巨大的花瓶献给唐王,好比一轮金色的太阳光照四邻,伟大的唐王朝就是一个白玉花瓶,沉稳而精致,包罗万象。
  官窑一个又一个,但我却是青花瓷玉,只是一不小心,就被粗心的小宫女打碎了,疆域辽阔的满清王朝,宛如一个青花瓷瓶,工艺精湛,却不堪一击。
  你感觉到我了吗?
  天地万物,再高的山,再深的海,它们的气质、胸襟,我都有。世间万事,再激昂的战争,再温柔的低诉,无非转眼一瞥,而我才能懂永恒。千秋万代,再伟大的功绩,再神圣的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只能通过我完成。
  只有一双能看见尘埃的眼,才能揽尽宇宙风光。
  只有一颗能包容尘埃的心,才能把无限时空装入胸怀。
  不要再无视你身边的一粒小小尘埃,也许,它就能让你领略时代的星空,让你思考生命哲理。
  相信我,你面前的我,是尘埃,也是宇宙。
  点评:
  本文有三个亮点值得注意:亮点一:“尘埃”、“宇宙”是一对“小”与“大”的矛盾体,同时又是一个包容体,该考生以此作为作文的标题,既很到位地揭示了话题的题意。亮点二:本文用扩散性思维,将一粒尘埃放大,融进历史,传达作者对历史上人事的感悟。亮点三:散文化的结构,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使文章的形式变得活泼美观,又有利于饱满的情感抒发。 (郭吉成)
  
  心香三瓣
  □浙江考生
  
  赤足走在水边,历史的潮汐荡涤着岁月留下的痕迹。拾起一片落花,那里存着一个绝美的世界。
  一曲歌,一个英雄的背影
  当她将沉重的利刃举到颈边,当她消逝在滚滚东去的浪花声中,当鲜血染红了半天的云彩,英雄哀喊,乌骓悲鸣。他要成就千秋伟业,他要把“项羽”两字刻在历史的帝王册上。然而,当四面楚歌涌进脑海时,曾经拔山举鼎的豪迈一下子化成了无奈。
  一曲楚歌,便让他回忆起一生的每一次征战,每一次庆功,每一次意气风发。他的世界在纷细如丝的楚歌声中黯淡了色彩。
  原来,一首歌,便可以解读一场命运。
  像鹰一般飞翔的自由
  秋天到了,王在写诗,他是王,一个忧郁的王――用灵动的文字诠释他要的自由,用伤感的语言染红整个秋天的枫叶――他灵魂的高处,鹰在飞翔。直至,他把自己尊贵的头颅放到了铁轨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自由他才真正找到,他用自己轰轰烈烈的死来成全一生的追求。
  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却不敢直面残酷的现实,他要像鹰一样自由,便已承载了一个诗人的全部理想。
  走失的葵花
  一个天才,一个疯子;一颗陨落的星,一颗闪耀的金子。他是个画家,一个狂热的艺术家,一个无法理解的精神病患者。他蘸着浓烟的颜料,在灰白的画布上涂抹生命的色彩;他用炽热的黄色,勾勒着在风中飘摇的向日葵;他把精神的热情埋在心中,用响亮的枪声回答世人的不可理喻――他是谁?
  他给世人带来了太多的惊奇与迷惑,但他却在世人杂乱的语言和鄙夷的目光中,逃离人海,于山坡上的一株向日葵寻回了思想的星光。
  是否,一朵花里,便可容纳生命的内涵?
  奔腾的江水打湿了我的脚。一阵轻风吹落了手中的落花,在波涛中时隐时现。
  请给我和我的灵魂一个纯净的究竟,细观尘世间的一切寻常之物;请给我的生命一次蝴蝶般的飞翔,寻找有限中的无限;请让我用歌声打动某个渔夫,用网捞起那沉甸甸的咒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点评:
  用小标题的形式来结构文章,结构上分而独立,合为整体,显得自由而不失严谨。内容上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话题,加之于文学的笔法,无疑扩展了文章的内涵,这比单一的列举论证更为充实。全文开篇即入题,结尾在明快的语言中呼应话题,使得全文起合圆满。这三点是本文的最可圈之处。 (郭吉成)
  
  山水人文看华夏
  □浙江考生
  
  千年万载,华夏一直在吟啸着,那吟啸声便回荡在千般丘壑,万斤巨澜,亿万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古老苍劲的民族啊,历经多少个春露秋霜,那啸声已是那么沧桑。现在,我要撷取你残留的袅袅余音,来窥得你的全部……
  在那荒无人烟的西北边塞,阳关一直静默着,那是一种无言的哀悼,或许它脚下的万千坟茔中的枯骨也在静默吧,他们没有乌纱封妻的奢望,只是一介布衣养家糊口的企盼。然而他们走到了这里,在中原慈母的白发中,在江南春闺的遥望中,在湖湘稚儿的夜哭中,走到了这里!为的就是一个完整的疆场,为的就是一方子孙们的净土,为的就是一个昂然挺立的民族!他们甘愿终身获夷,甘愿暴骨沙砾。在这里,我看到了华夏你的惨烈决绝与刚强。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的,长江一直在流淌着,如此之长,横亘着中原。然而,在时间上,它似乎更长,贯穿着整个历史。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白帝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主,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帝王将相自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诗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迎接刘备疲惫的马蹄。在这里军事与文辞交融,征服与解脱交融!在这里,我看到了华夏你的宽容与博大。
  最后,我漫步走在江南的古镇,莼鲈之思和那个桃花流水的童话,或许已成为每个华夏儿女的情结,在这里,有人选择了隐逸。“大隐隐于市”,于是,就把自己完全消融于锅碗丁当声中,把自己完全消融于杂货俗物叫卖声中,而这里温柔的小桥流水,温柔的炊烟老屋,这里淳朴的乡亲邻里,也都欣然接受你的到来。然而,古镇,也有难以捉摸的一面,便如白发苏州的那个复社,以及那篇脍炙人口的《五人墓碑记》。在这里,我看到了华夏你最深处的温柔忍让与爆发!
  华夏大地山川秀美,人文醇美,在这小小的一山一川、一人情一风俗间便倒映着华夏的全貌,让我们透过山水人文,去窥得华夏母亲的容颜。
  点评:
  作者写出了一曲“山川秀美,人文醇美”的中华颂歌:惨烈决绝与刚强、宽容与博大、温柔忍让与爆发。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华夏母亲的最佳“容颜”。以小见大,本文堪称典范。(边建松)

标签:浙江 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