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小学语文草原说课稿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草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第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人教版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草原》,作者是老舍,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展示。

一、 说教材

1、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草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草原》位于本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单元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为本单元的学习起铺垫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如下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

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 了解冯骥才及其创作。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以朗读方式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优美语句,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从而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C、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3、 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把朗读课文和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文章的表达方式没有过深入的理解,所以我把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 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

1.力求自己解决生字词,读通读懂课文,能根据自然美和人情美划分段落。

2.能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草原,了解草原人民的风俗习惯。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后,已经基本掌握了生字词,对课文理解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初步领略到了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

三、 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 朗读型美读鉴赏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2 . 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让学生在动听音乐中想象体会美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多媒体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

难点。

3. 对话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对话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二)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 .评点阅读法 :在学生朗读之后根据学生实际,教师适时进行点评,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读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2 .合作讨论探究法 :课堂运用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合作讨论的形式,探讨课文的难点,同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情入文 一上课我将以一组图片导入并配以纯音乐 贺西格 - 《The Horses Returned 归

来的马》,之后教师深情讲述“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为我们描

绘出一幅幅神奇无比的画。今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去感受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

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样用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语言,

带给学生的一定是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在这样美的氛围中,学生对草原早已

心驰神往。顺利进入第二环节。

二、检查预习,顺利入文

正式进入课文之前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为接下来顺利的学习课文打下(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小学语文草原说课稿)基础。

1.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教师出示需要掌握的字词,学生先同桌互读,然后开

火车读课间中的字词。

2.检查课外资料查找的预习情况。请同学概括介绍作者老舍的资料,介绍同学

课前收集的关于草原的资料。可以是关于草原的诗歌,食物,民俗风情等。

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中指出“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设计本

环节既能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又能学习如何更好的利用课外资源,达到课内与

课外相联系的效果。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扫除了字词上的阅读障碍之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3. 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处为景美和人美,学生回答教

师相机板书。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采用小组交流的方法,然后小组派代表回答。可能学生不能完整的回答,但是只要达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效果就行。

四、品读体验,走进美

(一) 草原景色美丽。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才把草原的景色写得如此美丽

呢?

1.围绕这一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画出写得美的句子,

并让同学在旁边写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汇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

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课间出示相关句子的图片,让学生图

文结合地品味词句。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学生将进入到那辽阔、

美丽的草原美景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如在教学(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句话是,我们可以通过“高歌”一

词引导学生朗读。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

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是一个比喻句,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寻找把什么比喻成

什么来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并让学生在课堂上造句,加深体会。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

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比较难理解,解决本

句的难点“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的意思,我通过先让学生四人小组讨

论,发表自己对这些词语的观点,然后老师通过一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

渗透、扩散。“翠色欲流”则通过“欲”快要流出来突破,并提问是否与“轻轻流入云际”相矛盾。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也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

乐趣。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句的妙处。

2.分散教学了课文第一段之后,我们要进行整体的第一段的学习,对第一段

有整体的概念。教师引导理清课文顺序。

3.教师小结: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的活力。草原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齐读这段感受草原

的美吧!通过老师总结让学生知道本段主要讲了草原的天空,小丘和牛羊并回归课文,再次朗读,感受文章的景美。

(二)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第二部分“人美”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让把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画出来,同桌讨论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主要从“热情的远迎”“激情的相见”“盛情的款待”和“深情的话别”这四个方面入手,体会“蒙汉情深”,并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最后教师小结:是啊!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是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我们各民族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五、拓展延伸,书写美

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50年代随同作家协会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

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根据收集的资料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为本组“走进西部”其他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微型的教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将如此设计:

1、草原天空 空气 蒙 热情的远迎

地,小丘 景美 汉 人美 激情的相见

羊群 情 盛情的款待

深 深情的话别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完整直观形象,梗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表现的中心一目了然,不仅体现了教材的重、难点,而且有助于学生揣摩写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

篇二:《草原》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草原》。

一、说课标

《草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团结友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二、说教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 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所以,对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感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课文的结尾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浓缩了作者的情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有关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

三、说建议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

主动意识。”《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开课之初(课件),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课件-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特别是对于“渲染”和“勾勒”这两个词的理解,可以出示国画图片(课件),通过画面的比较,让学生欣赏小丘线条柔和的形态美。在学生充分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要读出“高歌一曲”时的激情,读出“低吟小诗”时的陶醉。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出示句子)一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定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体会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飞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学文后的收获、感触并走上讲台朗读课文、赞美草原的诗歌或展示亲自去草原拍摄的照片(课件),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4.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

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体会草原上鄂温克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导。谢谢!

(四)尝试运用,注重积累、迁移。

1、我能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能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2、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

篇三:小学语文说课稿《草原》

小学语文说课稿《草原》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你们好!我是XX号考生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

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草原》(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几个方面来展示我设计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

《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

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

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

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

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在中原大地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

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

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

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

先用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的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欲流”是指绿色快要流出。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

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

标签:小学语文 草原 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