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时间:2017-04-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庐山的云雾 说课稿

《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语言优美,表现手法也相对集中统一,作者写作时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和周密的思考。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在读熟课文,理解难读易错的字和词,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将第二课时作为教(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庐山的云雾》说课稿)学重点来说,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学习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练习仿写。

3、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庐山云雾的神奇、变幻多端。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练习仿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范文,适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特点,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自读自悟法、迁移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教学中运用媒体播放庐山云雾的秀美风光,并在欣赏美景之时,用相对柔缓的音乐作为背景衬托。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自读自悟法:

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因为课前已有较多的朗读,课文的熟悉程度较高,采用了自由读、分组读、导读等多种朗读形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披文悟意,入情入境,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让他们在品中读,在读中赏,读出意境,读出美感,直至熟读成诵,从而使“生成”更精彩!

3、迁移教学法:

由于三年级学生对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将采用 “导学—一自主学习”的学法迁移,带着学生学习理解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这样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有??有??有??还有??”是始终训练的句式。

三、说教学过程:

(一)检复生字,建立整体形象。

听写三个词语,“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飘飘欲仙”,用上这些词语介绍课文中庐山的美景。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出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又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1、要求学生迅速朗读,并思考: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庐山的云雾?

2、找到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再次要求学生去品读,找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特点,达到了整体感知的效果。

(三)、精读课文 品读感悟

1、导学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②、齐读中心句,联系情境,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找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的语句。让学生初步了解“总分”结构写法。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教师范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姿态品读课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评价语渗透朗读技巧,促进学生朗读。如有学生选择“白色绒帽”这种姿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白色绒帽在哪儿?你看白色绒帽戴在山顶上,多美啊!”;如选择了“一条条玉带”,就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感受玉带的美,并提问:将文中的“缠绕”改为“笼罩”行吗?通过换词,学生不仅体会到用词的准确,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玉带的飘逸;如选择“茫茫的大海”,教师问:“看到茫茫的大海,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无边无际和壮观,几位学生读后,教师趁热打铁问:“还有谁也想读出大海的壮观?”学生在倾听中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学生得到了朗读技巧的指导,从而读得更出色。在朗读指导中我还注重了评价的指导性,在评价中进行朗读技巧的渗透。

④、说话练习:

抓住“千姿百态”和“省略号”,让学生了解庐山云雾的姿态还有很多,文中的四种姿态只是个例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

2、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后,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采用了学法迁移,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段落:

①、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检查自学的情况,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③、抓住“瞬息万变”这个词,让学生了解庐山云雾的变化还有很多,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动笔练习仿写。

④、运用造句理解“流连忘返”。

⑤、同学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形成积淀

在这一环节,我通过播放庐山云雾的秀美风光,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惊叹于庐山云雾之美,充分流露出发自内心的领悟与赞美。乐声不断、美景相随,教师引导,使学生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在口中滔滔不绝的说出来,学生的情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五)、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总结贵在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结束语:“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美丽的庐山增添了神秘色彩,有机会我们也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机会也可以去感受祖国的美好河山。”使学生充满向往,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它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它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频道,是发挥叙述智力和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桥梁。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14、庐 山 的 云 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流连忘返

此板书设计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表现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静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庐山云雾、对祖国壮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初步设想,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把课堂变成一个乐园,一个熔炉,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我会为此而努力,永不懈怠!

篇二: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14、庐山的云雾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山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家乡的云雾。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落内容,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练习仿写。

四、说教具准备:

一段舒缓的音乐、庐山云雾的多媒体课件、自制生词卡片。

五、说学情:

在这一册课文中,学生初步接触“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排比”、“比喻”这种双重表现手法,本文教学要求学生勤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本班学生普遍存在读书不注意感情朗读或掌握不够,也没养成与人交流探索的习惯。还有就是他们都很少出远门,根本不知道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理解不同姿态的云雾也不容易。

六、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我准备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法,努力营

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想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如:

实物教学法:通过课件,生词卡片等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二人小组和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合作精神。

迁移法:课文的1、2、3自然段结构相同,均为总分结构,在第一自然段学习后,请学生利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2、3自然段,即实现了自主探究,又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表达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1、由已学过的《望庐山瀑布》引入课文。

2、播放轻音乐,请学生选择一个舒服的姿

势闭眼倾听、想像,教师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听、说、读、写结合,整体感知

1、请两、三个同学说说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最美的画面。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3、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勾画出相对应的语句。

4、同桌合作识记生字词,你指我认。

5、教师运用生词卡片检查部分学生的读音是否准确。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自评、互评。

2、勾画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说说这个自然段的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指名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识记第一自然段中的生字“景”、“秀”。

(四)学法迁移,自学、合作交流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效果,理解“千姿百态”的含义。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瞬息万变”的含义。

(五)朗读第四自然段,弄清“流连忘返”的意思。

(六)朗读指导,深化情感

1、练习有感情朗读,要求读出赞美之情,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2、指名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鼓励已经记住的同学背诵),自评、互评,指出朗读的闪光点,提出小建议。

3、回归整体,美读全文。

(七)拓展延伸(任选一题)

1、喜欢写作的同学请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写家乡的云雾。

2、请班上的小画家把你最喜欢的文中描绘到的景色画下来,别忘了涂上颜色。

3、搜集描绘、赞美祖国河山的资料(如文章、歌曲等)等到下一节课时交流。

八、说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像大海,像天幕

14、庐山的云雾

(神奇)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是——转眼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九、说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篇三: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庐山的雨雾>>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全文层次分明.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山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词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落内容,体会庐山云雾的神奇、变幻多端。

2、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以及与课文之间的练习。

教具准备:

庐山云雾的多媒体课件或插图.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一首诗的诗名:“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家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吗?(生集体回答<<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的瀑布,其实庐山还有更漂亮的景色。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庐山的云雾>>。并展示几张庐山的云雾让大家观赏。

二、学习课文

1、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引导生边读边理解

?找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围绕这句话写了庐山的哪些景色?感悟一下庐山的神秘色彩和漫步其间那种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的感觉。(生自己朗读,在文中划一划,自己感悟)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语句回答)

2、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让我们大体感悟了庐山的美景,那么接下来我们大家就一起走进第二、三自然段,去感受一下庐山云雾的美景。

?朗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结合图片,想一想庐山云雾的样子。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出千姿百态呢?(生朗读课文找找答案)

③再读文,作者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去描写云雾的"千姿百态"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自己好好读一读。

④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体会在文中的作用。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第二自然段我们了解了云雾的千姿百态,下面我们接着了解云雾的另一个特点。

?引导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自己感悟一下,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③引导生找出比喻句,理解"瞬息万变"的意思。

④检查自学情况。

4、齐读最后自然段,结合上下文理解流连忘返的原因以及词语"流连忘返"的意思。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作业指导

1)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上顶上的白色绒帽。这句是 句,把 比作 。

云雾弥漫在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这句是 句,把 比作 。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像大海.像天幕

14、庐山的云雾 (神奇)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是——转眼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标签:庐山 云雾 说课稿 庐山的云雾说课稿2016 庐山的云雾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