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书信 > 正文

古代书信的传递方式和礼仪格式

时间:2017-04-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古代书信格式内容

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1.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

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2.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3.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

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4.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

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5.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

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 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结尾语要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

1. 启事用语。用于称谓语的下面:谨启者、敬复者。这都是比较客气的。用于

较庄重和尊敬的场合:迳启者、迳复者。兹托者、敬恳者,为表示有所请求之意。

2. 思慕用语。多日未晤,系念殊殷。久仰大名,时深景慕。别后想念之情,无

时或已。上述种种是用于亲戚朋友之间或对未曾见过面的受信人的用语。

3. 问候语。要注意亲切感人,忌浮泛虚华。如久未笺候,想近状佳吉。近况如

何?至以为念!病体谅已康复?敬致深切慰问之忱。

4. 祝福语。诸事顺遂,贵体康泰。

5. 欣慰语。高兴得很,欣慰无已。不胜欣慰,无任欢忻。

6. 抱歉语。抱歉之至。歉疚殊深。至感不安、惭愧得很。

7. 请求语。倘蒙照拂,铭感无已。如承俯允,无任感荷。尚乞原谅,至希查照。

至祈召收,即请哂纳。请给予批评和指教。务请没法。

8. 访谒语。某日某时当前来聆教。日昨走访,适逢公出,未晤为怅。

9. 邀约语。兹有要事面谈,务请拨冗来舍一叙为荷!星期日有闲,尚祈至敝处

一谈。定于某日某时在某地召开××会议,务祈准时出席为荷!

10. 馈赠语。谨具聘仪,略申微忱。附上薄仪,聊表微意。薄具菲仪,用伸贺忱。

附奉某物,藉壮行色。

11. 盼祷语。无任盼祷。是所至盼。不胜企望。

12. 接信语。刻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礼,敬悉种切。

13. 交涉语。请即答复,勿再延宕。希速归还,幸勿再误。

14. 声用语。未经本人同意,自属无效。如几日内未见复函,即作同意论。 上述仅作参考,如用在恰到好处,就会避免俗套,为书信润色。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对自已父母的尊称。

考妣:指父母,一般情况,在生叫父母,死后叫考妣。

泰山、泰水:旧时对岳父、岳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家兄、舍妹:对自已兄妹的雅称。

令郎:旧时对别人儿子的敬称。

东床:旧时对女婿的雅称。

内室、内人、拙荆:旧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

夫婿、郎君:良人: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谓。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佳偶。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妇女称巾帼、红袖。

男子称须眉。

老师旧时称恩师、先生、夫子。

学生旧时称门生、受业。

学校旧时泛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对自已旧时的称愚、鄙人、晚生。

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父死后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后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加“亡”字,如亡妻、亡妹。

书信用语

1. 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接获手书,快慰莫名。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不日前曾奉一函,意其已抵左右。顷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札,敬悉种切。

2. 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喜接教诲,真解矇矣。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大作拜读,敬佩之至。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德宏才羡,屡屡怀慕。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3. 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久疏通问,渴望殊深。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别情怀,今犹耿耿。别来良久,甚以为怀。近况如何,念念。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故园念切,梦寐神驰。心路咫尺,瞻言甚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鸿雁传书,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相距尚远,不能聚首。转托文墨,时通消息。何日重逢,登高延企。握别以来,深感寂寞。久疏问候,多多见谅。何时获得晤叙机会,不胜企望之至。久疏问候,想必一切佳胜?多日末晤,系念殊殷。久仰大名,时深景慕。

4. 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赤日炎炎,万请珍重。炎暑日蒸,千万珍爱。兹际炎暑,好自为之。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珍摄为盼。入秋顿凉,幸自摄卫。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秋高气爽,希善自为乐。秋雨绵绵,万请自爱。秋风萧萧,至祈摄卫。秋风多厉,为国珍摄。近日天寒,谅已早自卫摄。渐入严寒,伏维自爱。日来寒威愈烈,伏维福躬无恙。入秋顿凉,幸自摄卫。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严风极冷,请厚自珍爱。近来寒暑不常,恳祈珍重自爱。

5. 问病语。大示细读,尊蒜极念。闻君欠安,甚为悬念。闻病甚念,务请安心

静养。顷闻您卧病数日,心甚念之。闻您抱恙,不胜悬念。知尊恙复发,甚念甚念。尊恙已有起色,甚以为慰。尊恙愈否?念念。尊蒜大愈否?望珍摄自重。贵体新痊,诸唯珍重。前遇来函,知尊恙已痊可。重病新愈,望多休息。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6. 自述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阖寓无恙,请释悬念。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合家老小安好如常,请勿念为要。幸寓中均平善,勿念可也。惟寓中均平善,可请勿念。我微恙已愈,现顽健仍如往日,免念。偶然微恙,幸近已痊愈,希勿念为幸。日前患病,现已复原。贱体初安,承问极感。大示读悉,奖饰过分,实不敢当。

7. 祝贺语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谨具刀笔书遏,恭贺嘉事吉礼。顷闻喜讯,再祝鸿图大展。

a) 祝新婚。忽鸣燕贺,且祝新僖。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附呈微物,聊佐喜仪,

勿弃是幸。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谨呈不腆之仪,聊以志喜。得悉你俩有情终成眷属,至为快慰。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喜闻足下燕尔新婚,特申祝贺。顷悉你合卺之喜,谨祝幸福,白头偕老。恭贺你们喜结百年之好。

b) 祝生育。弄璋之喜,可庆可贺。弄瓦之庆,遥以致贺。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弄璋之喜,符君宿愿,谨以为祝。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谨祝母子平安无盖,望代致拳拳。

c) 祝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恭贺延年寿千秋。心祷口祝,皆贺高寿。

谨祝寿比南山,健康长寿。喜贸福寿双全,恭祝合家安好,寿星高照

8. 致谢语。承蒙关注,特此感谢。承蒙关照,不胜感激。请接受我的谢忱。费

神之处,不胜感激,来示读悉;十分感谢。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劳神为谢。费神之处,泥首以谢。感荷高情,非言语所能鸣谢。承赐忠言,心感何极。承蒙谆谆忠告,铭感铭感。承蒙见教,获益甚多。承示诚挚之言,佩其感甚。顷得惠函并照片种种,感谢之至。备荷关照,铭五内。承蒙惠赠,忠心感谢。前承馈赠……,倾感不胜。承蒙存问,不胜感谢;如此厚赠,实深惶涑。日前既荷盛钱,复蒙躬送,感谢无既。

9. 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音问久疏,抱歉良深。久未通函,甚歉。久稽回答,幸原谅之。奉读惠书,久未作复,甚以为歉;数奉台函,未暇修复,抱歉良深。音问久疏,实深歉疚。惠书早日收到,因事纷繁,迟至今日奉复,甚歉。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关于……之事,一时无以奉闻,歉甚。托付之事,未能尽如人意,尚请多多包涵。前言……,因事繁忘却,歉甚愧甚。杂务缠身,故托付之事延误至今方作复,歉甚。疏失之处,请少垂宽恕之情。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10. 致哀语。惊悉××不幸逝世,不胜哀悼。顷接仆告,不胜伤悼。惊闻××作古,

家失柱石,悲痛万分。尊×逝世,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顺变。前接×日信,知令×逝去,为之惨然。××逝去,实足哀伤。良友云逝,伤感自多,尚望珍重。闻悉××逝世,大出意外,望节哀释念。接××长逝之耗,凡在相好,无不同深惋惜。惊承讣告,悲悼不已,专函致唁,并慰哀衷。近闻××逝世,甚哀悼之。死者已矣,生者恳请多多保重。

11. 请托语。冒昧干请,惟望幸许。拜托之处,乞费神代办,不胜感荷。谨布区

区,尚希鉴察,费神相助。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特沥寸函布达,祈勿他言推诿。值此情形,望您能尽力相助。兹有……,谨祈代为转交,费神感荷。倘蒙照佛,铭感无已。如承俯允,无任感荷。

12. 承诺语。但有见示,愿效犬马。有何要求,请尽早示知,切勿客气。凡有可

效劳之处,自当尽力而为。承嘱各事,皆一一照办,尽请放心。所言之事,当为设法,请释念。托付之事,时刻不敢忘怀。有蒙见托,敢不尽心尽力。为君效力,由衷所愿,岂有二话?

13. 婉辞语。托付之事,因……,不便应命,祈获谅解。能力所及,仅此而已。

无法奉命,尚希鉴谅。因…,故无法遵命,尚乞海涵。所托之事,实非绵力所能及。区区苦衷,尚祈鉴有。盛意心领,然非不为也,实不能耳。前信所言,实爱莫能助,容日后再行设法,请谅。无以为之,实非得已,伏乞谅鉴为幸。我情况不明,亦无主张,请自行酌定为盼。所言之事,问题非小,一

篇二:古体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1提称语 默认分类 2010-07-21 20:36:57 阅读137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词语。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收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些提称词除提高称谓外,还有请收信人查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的常用提称词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搭配。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词常常被省略。省略提称词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这里对较常见的提称语做些解释。

足下古时最迟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即表敬重,又示出对

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的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于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意。赐,上给予下叫赐。钧,古以钧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钧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于同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的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朴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将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收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Table 书信中请查阅敬语

尊长尊鉴、赐鉴、钧鉴、崇鉴

师长尊鉴、台鉴

平辈台鉴、大鉴、惠鉴

晚辈青鉴、青览、收览

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

女性 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

夫妇 儷鉴

宗教 道鉴

Table 常用礼告敬语

直系尊亲 谨禀、敬禀、叩禀、叩上

上辈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

平辈敬启、拜启、谨白、上

晚辈手书、手谕、字、示

Table 传统称谓敬语

祖父母、父母 膝下、膝前

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

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兄弟姐妹手足

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平辈年幼者 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

小辈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

长辈女性懿鉴、懿座

平辈女性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 英鉴、伟鉴、台鉴

古代书信格式2启辞3正文 默认分类 2010-07-21 21:26:27 阅读33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用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

启辞又分为两类。

第一类表示写信人以陈恳的态度,请收信人阅读信文。

第二类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第一类传统启事用语:

祖父母、父母及上级 叩禀者 叩肃者 谨禀者 谨肃者 敬禀者 敬肃者 尊长 谨启者 敬启者兹肃者

通常使用 启者 兹启者徑启者

请求时使用 敬托者 兹肯者

丧家讣告时使用 哀启者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人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即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徑启者徑,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辞。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事实的书信。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字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来说,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古代书信格式5祝辞 默认分类 2010-07-21 23:04:08 阅读133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

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词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字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择用。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祝辞一项便可省去。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Table 传统请安用语

祖父母、父母 敬叩金安 敬请福安

尊长 恭请福安 敬请康安 顺请福履 顺叩崇祺 敬请崇禧 虔请崇安 恭请福绥

老师 敬请讲安 虔请诲安 肃请麈安 袛叩教安

上级 恭请德安 敬请勋安 袛请钧安

平辈 祝你安好 此颂曼福 即请道安 敬颂台安 敬颂大安 顺颂时绥 即颂时祺 此颂时祉

敬候佳祉 即颂佳胜 即颂近祺 此祝康吉 即侯日祉 顺侯起居 并祝安健

小辈 顺询近祉 此询近佳 即问近安 即问日佳

文化人敬候撰安 敬祝著安 即颂著祺 敬请文安 即颂文祺 祉请著安 祉颂道安 顺颂撰安 即颂文祉

女性长辈敬颂壼安 敬候坤棋

女性小辈此询壼安 即询闰好

商人 即请财安 顺颂筹安 顺颂商祺

旅途者敬请旅安 顺请客安 顺颂旅祺 顺侯旅祉

贺喜信敬请儷安 恭贺燕喜 顺贺大喜

贺年信敬贺年禧 顺贺新祺 顺贺新禧

季节敬请春安 即颂春祺 并颂春禧 顺侯夏祉 此颂夏安 即请秋安

顺颂秋祺 并请秋安 敬颂冬绥 此请炉安 即请冬安

常见祝辞分类总结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可用:

专此,致 | 专此,祝 | 专此即请 | 专此布达,即颂 |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拓展:.cn/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12594

篇三:古代书信礼仪

一、口头称谓语

古代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

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

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

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如,“陛

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

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古代书信的传递方式和礼仪格式)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

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

,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拙荆”。

称自己的孩子为“*息、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事情为“*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把自己的官叫“待罪”。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回答别人称“上报”等等。

古汉语中还有一类很突出的词,叫“谦敬副词”。例如“蒙、窃、幸、猥、辱、敬、

惠、谨”等等。

这些谦敬副词,和上面所谈的尊称、谦称以及委婉语、讳饰语等等,都是我国

古代的礼貌语言,体现了我国古代语言美的优良传统。

交友称谓

人总是要交朋友的。自古以来,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忘年交:打破年龄、辈份的差异而结为好朋友。

忘形交:不拘形迹的缺欠或丑陋,结成不分你我的朋友。

君子交:指道义之交,即在道义上相互支持的朋友。

莫逆交:指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

刎颈交:指友谊深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贫*交:穷困潦倒时结交的朋友。

布衣交:彼此没有作官而结交。

患难之交:同经磨练而成为朋友。

至交:友谊最深的朋友。

世交:称世谊、世好,泛指两家世代交情。

故交:故旧、旧交、故人,泛指有旧的交情。

一面之交:仅仅相识,但不甚了解。

市道交:古时以做买卖的手段结交的朋友,因其重利而忘义,后称小人之交。

对人尊称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令坦、令倩):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令正(令阃、贤阁,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

乔梓:称人父子。

昆玉(昆仲):称人兄弟。

令侄:称人侄儿。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自己谦称

家父(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称自己的弟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儿、小子):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敝友:称自己的朋友。

常用敬词

请:有求于对方。

请问:请求对方解答问题。

赐教:请人给予指教。

高见(高论):称对方的看法,见解。

贵姓(尊姓)大名:询问对方姓中。

贵庚(芳龄):询问对方年龄。

高寿(高龄)用于问老年人的年龄。

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称对方的住处。

拜望:探望。

拜访:访问。

拜托:托人办事。

拜辞:告别。

敬请:恭敬地请求。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临:客人到来。

光顾(惠顾):商店欢迎顾客前来。

晚安:晚上道别。

奉陪:陪伴。(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的用“奉字”)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告:告诉。

奉劝:劝告。

奉养:侍奉和赡养(尊亲)。

恭喜:祝贺对方已经取得成功。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赠人时用此辞,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指正):请人对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常用客气语

恕:请求别人谅解,不要计较。

有劳:用于拜托或答谢对方帮助做事。

相扰:打扰。

难为:感谢对方的帮助。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违:很久未见。

劳驾:用于请对方做某事。

劳神:耗费精神。

借光:请人给予方便。

包涵:请人宽容或原谅。

指教:敬请指教。

多谢:很感谢。

失敬: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失礼:自己感到礼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别人。

留步:请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

二、传统称谓种种

我国古代很多文明称呼,至今还被运用。如:

将父母称为高堂、椿萱、双亲;

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

称别人兄妹为令兄、令妹;称别人儿女为令郎令媛;

自称父母兄妹为家父、家严、家慈、家兄、舍妹;

称别人庭院为府上,尊府;

自称为寒舍、舍下、草堂。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为岳父、泰山。

兄弟为昆仲、棠棣、手足。

夫妻为伉丽、配偶、伴侣。

妇女为巾帼;男子为须眉。

老师为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为门生、受业。学堂为寒窗;

同学又为同窗。

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妹。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称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

年龄的代称

古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如: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髻: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髻”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把“束发”代称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成童:古时称男子年达十五为“成童”。《礼心·内侧》:“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又,《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可见,成童到底是几岁,也有不同的说法。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破瓜:旧时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称16岁为“破瓜”,在诗文中多用于女子。又因八乘八为六十四,也称64岁为“破瓜”。吕岩《赠张泊诗》:“攻成当在破瓜年。”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论语·为政》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后来就以“而立”代称30岁,《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成笃,年仅而立”;以“不惑”代称40岁,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以“知命”为50岁的代称,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徒官而一进阶。”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庾信《伯母李氏墓南铭》:“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

古人又称50岁为“艾”,60岁为“耆”,《礼记·曲礼》:“五十曰艾,??六十为耆??”也可以泛指老年,《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古稀: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拿“古稀”为70岁的代称。 耋:《诗·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如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注:“八十曰耋。”

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桓宽《盐铁论·孝养》亦称“八十曰耄。”期熙:《礼心·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在也;颐,养也。”孔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后来就拿“期颐”代表百岁。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另有“丁年”之说,泛指成丁之年,即壮年,温庭筠《苏武庙》诗:“回首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可是成丁之年各个朝代规定不同,如惰朝以20岁为成丁,唐玄宗天宝年间以23岁为成丁。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都是古人称谓上的敬辞。

“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反映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 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

的敬辞。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辞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

而有所变化,汉朝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敬称。唐朝以后只有皇太子、皇后、

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阁下”是旧时对别人的尊敬。常用于书信之中。原意是由于亲朋同辈间互相见面

不便呼其名,常常先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为“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

为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如《史记·项羽本纪》:“张

良入谢曰:‘??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足下。’”

以上这些敬辞,现在对外交往时(书信、宴会致词)还常常使用。

先生、小姐、女士

“先生”:始见于春秋《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曰:“先生指父兄而言 也。”到了战国,“先生”泛指有德行有学问的长辈。历史上第一次用“先生”称呼老师,

始见于《曲礼》。唐、宋以来,多称道士、医生、占卦者、卖草药的、测字的为先

生。清朝以来,“先生”的称呼在人们的脑海里已开始淡薄,至辛亥革命之后,“先生”

的称呼才又广为流传。

“小姐”:最实是宋代王宫中对地位低下的宫婢、姬、艺人等的称谓。到了元代,“

小姐”逐渐上升为大家贵族未婚女子的称谓,如《西厢记》中:“只生得个小姐,字莺

莺。” 至明、清两代,“小姐”一词终于发展成为贵族大家未婚女子的尊称,并逐渐传

标签:书信 礼仪 传递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 古代书信传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