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书信 > 正文

海丝文化书信作文

时间:2017-04-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海丝泉州

寻觅遗落泉州的“海丝”

福建泉州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从泉州所在地成为州治算起

(718),建城史已有近1300年。漫长的历史发展给泉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数量之多、内涵之丰富令世人瞩目,而其中最大的特色,无疑是深深的海洋印记。

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至今仍拥有众多十分珍贵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泉州的清净寺、圣墓、老君造像等宗教胜迹,都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泉州的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

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还有泉州南音、木偶等......

【例文1】泉州市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静态和动态文化遗存保留最为完好的城市,所保存的

海上交通文物和遗址具有真实性、特殊性、唯一性等特点。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规或政府规章,以加强对泉州海丝遗产的保护。此外,泉州市政府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世界文化遗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有相应的保护管理办法,专门法规或政府规章的出台将有助于申报工作的成功。针对这些问题,福建省政府法制部门和泉州市政府于两年前即联合开始了泉州海丝遗产保护专项规章的制定工作。

此次出台的《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共36条,明确规定了泉州海丝遗产保护的原则是“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加强监督、永续利用”。从加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目前泉州海丝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的现状,明确泉州海丝遗产的保护管理机构。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文化吧!

2001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古代帆船》,邮票一共有2张,面值为80分。虽然只有两张,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义。它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从古代到现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各自辉煌的海丝文化。而这一套邮票不仅象征着中国还象征这泉州的海上文明。为什么这么说呢?细细留心一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帆船”这张邮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边还有着一座塔——没错,它就是着名风景名胜——泉州十八景开园寺的东西塔中的东塔。而东西塔就是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看到这一张邮票,我不禁联想到了贸易船只来来往往,客商,华侨络绎不绝,港口上停泊着些许船只,西方的文明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中国。好一幅“万人聚集刺桐港”的图画!再来看看邮票上这一艘帆船,它正张开大帆,在海面上航行,与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国古帆船相对比较大,这也说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时登峰造极的造船术,为泉州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的邮票包含着璀璨的海丝文化愿一张张邮票传播五湖四海,让更多人了解这泉州的海上丝绸文化!

【例文2】

闽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独特,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彩遗存,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节目在泉州提线木偶《钟馗斩妖》表演中拉开序幕。提起泉州木偶真是家喻户晓,老少皆喜,奇特复杂的木偶雕刻艺术,精湛的表演技艺,到过联合国和许多国家演出,受到世界各地观众的高度赞赏。

“太空朋友,恁好,恁食饱末?有闲著来阮遮坐哦。”地道的闽南话被“旅行者”号宇宙飞船选为55种地球语言之一,向太空朋友发出问候。《爱拼才会赢》喝响世界的每个角落,不仅华人会唱,连外国人也会唱。“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唱出了闽南人的“爱拼敢赢”的精神,道出了闽南人不服输、不言败的人生信条。

唯美的惠女服饰,不仅表现了外在美,更是惠安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韧品质的生动写照,是闽南文化的一种代表符号。

寓意吉祥、富丽堂皇的闽南古大厝,“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 这一独特的“皇宫起”建筑特色诉说着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而古香古色的南音,帮我们记录了中原古代历史,是中原古典音乐的遗响,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促进了内陆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泉州成了“世界宗教博物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泉州当选为“东亚文化之都”实至名归。

通过观看专题片,我深切地感受到勤劳坚韧、开拓进取、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敢于冒险、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洋精神的巨大魅力,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泉州的快速发展。

历史代表着过去,实现闽南梦,泉州梦需要我们珍视历史,努力传承与创新。我们应努力学习知识,全方位了解掌握闽南文化,应尽力维护一些正确的、有道理的观点,对于政府的宣传应大力支持,并动员周围的人一起支持并理解,积极向外人介绍闽南文化,让我们的闽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闽南文化成为实现闽南梦、泉州梦的助推器。

泉州海丝文化遗址

古泉州港,也即泉州“三湾十二港”的总称,法石港是其中之一。它边上的石头街沿路,迄今仍可见9个文物古迹:真武庙、文兴宫、美山妈祖庙、2个古码头、海印寺、伊斯兰教徒墓碑遗址、古海丝遗址、明代刑部尚书的古墓。推动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的人物——提举闽广市舶的蒲寿庚也诞生于此。闻名于外的蚵壳厝,也是“舶来品”。

这个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留下的遗址又何止这些。每个朝代,都有它不可磨灭的痕迹。

唐武德年间,位于泉州东郊的伊斯兰教圣墓,安眠着当时航海来到中国的两位穆斯林先贤的圣墓,成为1300多年中阿往来与友谊的历史见证。

元代,马可波罗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时,就是从泉州乘坐“福船”;如今的德济门遗址、聚宝街一带,是当时众国商人的集聚地。

明代,三宝太监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航行去圣地麦加之前,专程来到泉州伊斯兰教圣墓参拜,泉州地方官为之刻碑为纪。海上交通带动内陆经济,泉州兴起造路、修桥的热潮。以洛阳桥为代表,横架江河之上的100多座石桥,连接着中断的道路,世称“闽南桥梁甲天下”。

以石塔为航标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观,六胜塔和姑嫂塔均为宋元时期泉州港的航标,双塔遥相呼应,历代以来为无数中外船舶引航指路,平安地驶进东方第一大港。

这些遗址,有些在海边,有些在内陆,它们因海而生,在这座滨海之城孕育生长,它们曾经是忙碌的市井十洲人的避风港,如今依然安静地向往来泉州的宾客们诉说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故事。

泉州列入海丝申遗的遗产点有何“过人之处”?

14个遗产点 分成三大类型

据介绍,我市的14个海丝申遗遗产点,由基础设施类遗存、生产场所类遗存和产物类遗存三大类组成。

基础设施类遗存包括由码头、航标等构成的航海设施遗存与海上航行所特有的海神祭祀场所。这类遗存为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古代历史上跨度最大的海上交流路线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和精神保障。我市的万寿塔、六胜塔等就属于这类遗存。

由窑址构成的生产场所类遗存,通过瓷器这一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代表性出口货物的生产设施,见证了海丝商品贸易的繁盛,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传播与交流。梅岭德化窑遗址就属于生产类遗存。

由宗教遗存和相关人物墓葬等构成的产物类遗存,则是海上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宗教人文交流的直接产物,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对人类历史文明的深远影响。开元寺、清净寺、圣墓、土坑村遗址均属于产物类遗存的范畴。

申遗文本编写组提出,我市首批14个遗产点中,石湖码头、洛阳桥、天后宫、德济门、梅岭德化窑、清净寺、

清源山、土坑、九日山等9个遗产点,需要设置现场场馆展示。场馆将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规则布置,展示泉州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海丝风貌,彰显特色、突出功能。

●石湖码头

展示时期:宋元 看泉州地区滨海商业码头的体系构成、海运路线、产品种类等。

●洛阳桥

展示时期:宋元 看泉州地区跨海造桥的交通技术,以及陆海联运的海洋贸易活动等。

●天后宫

展示时期:宋元至明清 看妈祖信仰的发展传播,从民间祭祀发展到官方祭祀的历史。

●德济门

展示时期:宋元至明清

看泉州城南一带在海岸线变迁和(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海丝文化书信作文)海外商贸活动繁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城市发展轨迹。介绍德济门考古工作,展示出土文物。

●梅岭德化窑

展示时期:11至15世纪中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时期看中国沿海外销白瓷高超的制作技艺与艺术品质。●清净寺

展示时期:11至15世纪中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时期

看风帆贸易背景下信仰伊斯兰教的外国商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泉州,并在此居住、生活、朝拜的史实。展示他们和泉州文化、宗教、建筑的融合与交流。集中展示散落的墓盖石和阿拉伯文石刻。

●清源山

展示时期:11至15世纪中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时期

看泉州地区的多元文化、锡兰和阿拉伯后裔在泉州的生活繁衍历史等。

●土坑港市遗址

展示时期:宋元以来展现因海上贸易而逐渐发展兴盛的港市和海商刘氏家族史及其生活形态。●九日山摩崖石刻

展示时期:11至15世纪中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时期 展现泉州地区的航海管理、祈风祭祀活动等传统。

篇二:我眼中的泉州——海丝的起点——承载着海丝文化——举梦为幻

我眼中的泉州——海丝的起点——承载着海丝文化

举梦为幻

泉州的地理位置是坐落于中国福建南部,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历史上,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经济开发始于周秦,西晋末年,由于战乱,大量中原士族入泉,使得泉州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展露萌芽,并逐渐完善。泉州在历史长河中的名称、行政区域频频变更。这也使得泉州的文化丰富了起来。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泉州成了众多文化在中国的汇集之地。于唐时,它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于宋时,它是东方第一大港。而这些,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的意义和优势,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起点的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其雏形在汉代形成,在宋元时期蓬勃发展,是中国和外国跨洋交流的通道。在这些海外国家中,阿拉伯国家频频通过泉州进入中国进行贸易等活动。可以说,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建立一个“跳板”,使得泉州迅速发展。

昔有张骞出西域,尔后便有了丝绸之路通往中东等地区。再有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使海内外的商人、使者跨洋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丝文化的象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国外的艺术、文化传入国内,与国内的艺术、文化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特色。

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海上丝绸之路给泉州带来的,不只有于当时的蓬勃,还有一个绚丽的未来。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以上的种种,能够展现出来的,也只是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利端的冰山一角,可见海丝文化对泉的影响多么巨大。

如果说海丝文化是一段冗长的数据,那么泉州就是一个加密的硬盘,现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遗迹、民间艺术不过是共享的、数量有限的数据资料。如果说海丝文化是条源远流长的河流,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泉州名胜只是一条水量不多的支流。如果说海丝文化是本厚重的史册,那么我们所听到看到的七子戏、高甲戏、白字戏、拍胸舞、歌仔戏等表演技艺也不过是记载着为数不多的文字的残本。

正所谓,“赏古残韵,品古绝书,惜古遗文,踏古珍迹,寻古失物”。古人留下的美好事物,理应值得我们去探寻,去参观,去欣赏,去品味,去珍惜。海丝文化就像一个未完全解开的谜,还深藏着许多尚未展露出来的秘辛。古人留给我们的是底蕴,是发展创新的底蕴。海丝文化留给我们的是未来,不是过去。

海丝文化,留下的是不灭的记忆,失去的是宝贵的财富,传承的是永恒的瑰宝,托起的是举世瞩目的新天地。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丝文化最大的受益者。正因如此,泉州成了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简而言之,泉州传承了海丝,海丝兴盛了泉州。仅此而已。

篇三:探寻海丝足迹画册

探寻海上丝绸之路足迹

“铿锵海丝”画册策划书

一、策划背景:

泉州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为了提升“文都”文化品牌,展示泉州作为中国首个“文都”的独特形象,同时对外推介泉州优秀旅游文化资源,为深度挖掘反映“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城市文化内涵、展示泉州城市风采的传递载体,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品牌宣传。 海上丝绸之路是“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品牌延伸,泉州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包装“海丝”,1992年筹划“海丝”申遗,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海丝”中国段唯一入选城市。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发源地,海上丝路的起点;历史文化资源积淀深厚,曾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享有闽南治化最先的美誉。泉州至今还保存“海丝”文化遗留下丰富的历史古迹、文化遗产、特色商品和民俗文化,泉州内外保留着大量的“海丝”文化时期的古迹、石刻、古厝、室庙,并拥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九日山圣迹风景区、圣墓、莲花峰、东方第一大港(金鸡古港)等历史名胜古迹。

本画册通过探寻海丝文化遗迹重走海丝之路把泉州的旅游、人文历史、宗教相结合,通过打造泉州海丝文化系列品牌,结合泉州地区的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和东亚文化元素,从而为“文都●泉州”“海丝”文化这一美誉增添新的亮点。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发展委员会

承办单位:泉州旅游编辑部

三、策划理念

(一)办刊宗旨

利用画册这一形式,全面探寻介绍泉州“海丝”文化,描绘其不凡的文脉出身,核心的话语权,打造一条鲜明的探寻海上丝路印记的发展主线。

1、画册名:“铿锵海丝”寓意为“千古海丝”文化的豪情激昂,向熊熊烈火般燃烧着;也让新海丝之路能像千百年的老海丝之路一样开创出继往开来的文明。

2、策划、制作出一本符“海丝”文化发展定位、突出“海丝”文化产业特色的,高品位、高质量,令人耳目一新的海丝品牌画册;

3、展示“海丝”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主导旅游产品、发展前景,增强“海丝”文化旅游吸引力;

4、向外传播泉州“海丝”文化和品牌形象;

5、在习主席提出的“一路一带”的新丝路商业运作中,发挥出“海丝”文化旅游的桥梁和沟通作用。

(二)画册定位分析

《探寻海丝足迹》的定位是工商领袖、企业老总以及从事与商务旅游、团体旅游、家庭旅游和个人旅游有关活动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商务旅行者、白领、旅游爱好者、大学生等高端群体。

画册传播对象定位(基本属于高端人群):

相关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

泉州市各区县(市)旅游局;

泉州市各旅游景区、景点;

旅游合作单位如旅行社、机场、港口等;

专家学者、VIP旅游者、组团旅游群体;

新闻单位;酒店

高档娱乐会所、科教场所;

其他需要宣传的对象。

(三)画册的技术性要求

我们试图通过时尚雅致的设计,力求追忆千古“海丝”的人文和繁华,准确反映现实探寻老海上丝路欣欣向荣的精神风貌和“新海上丝路”强大的发展后劲。

在风格上,我们力图精彩的采编的表现形式,加入大幅面插图,及国际流行的版式设计,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展示一个对泉州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一种大气与精致,持续与稳健的印象。

1、经过精心策划,素材组织合理、脉络清晰,整本画册的构成有较强的逻辑性;

2、文案内容精彩,符合史实,画面创意独特,能够对画册的目标读者产生较强吸引力;

3、图片摄影清晰,文字排版、画面结构均符合较高的旅游审美要求;

4、印刷制作精美,没有印刷、装订错误。

四、关于执行理念

(一) 画册设计风格定位

1、涉及探寻海丝足迹要素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元素运用多元化;

2、视觉语言国际化、地域化、专业化和探寻海丝足迹文化特征的统一,视觉冲击力强;

3、标准大16K,进口铜版纸,210×280mm。图文并茂、雍容高雅、大气清朗,篇幅以30—40页左右为宜(拟定)。

(二)画册主要内容

深挖海上丝绸之路,涵盖了泉州的港口、造船、航海、海外贸易、人物(移民)、宗教、国家关系、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等诸多具体内容

1、开篇总论:泉州海丝慨况、马可波罗游记泉州、1991年联合国来泉州考察海丝史迹有关泉州千古海丝的等作为开篇内容。

2、港口篇:如:后渚港、金鸡古港、文兴古码头古渡口等(穿古越今、古今结合)

3、造船篇:如:泉州古船陈列馆、后渚港宋代古船、南海一号等

4、贸易篇:如:陶瓷、茶叶、香料、丝绸等(穿古越今、古今结合)

5、人物(移民)篇:如:海丝时期各个海外国家移民与泉州大融合,陈埭回族、惠安回族,永春阿拉伯后裔等(穿古越今、古今结合)

6、宗教篇:如:开元寺、圣墓、清净寺、摩尼教、建筑、石刻、碑、碣等(穿古越今、古今结合)

7、饮食文化篇:如:牛肉羹等(穿古越今、古今结合)

8、海丝大事记:如:1991年联合国来泉州考察海丝史迹、马可波罗游记泉州、海丝申遗、习主席提出的新海丝等。

9、海丝航海图

标签:作文 书信 文化 泉州海丝文化 闽南海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