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体育高考 > 正文

高考模拟数学【高考模拟】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08年高考作文模拟本期命题人:马舒曼 魏美娟   马舒曼 男,中学语文资深高级教师,文学硕士,全国中高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学术委员,全国多家报刊特约编辑、撰稿人,地区语文学科创新教改带头人,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嘉奖。现致力于“文学与作文契合”――创新文化作文研究。在全国60多家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200多篇。编著、参编《中考作文特讯篇》、《高考作文真法》、《高考作文短平快》、《中考作文短平快》、《奇文奇法?中考满分阅读》、《奇思妙想?中考满分作文》等26部中高考作文阅读指导书。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并获奖。
  
  命题一
  命题设计
  
  马舒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北张中心学校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要用唯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须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我们在有可能从容拒绝的日子里,胆怯而迟疑地挥霍了光阴。我们推迟拒绝,我们惧怕拒绝。我们把拒绝比作困境中的背水一战,只要有一分可能。就鸵鸟式的缩进沙砾。殊不知当我们选择拒绝的时候,更应该冷静和周全。更应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利弊与后果。拒绝应该是慎重思虑之后的一枚成熟的浆果,而不是强行捋下的酸葡萄。拒绝的本质是一种丧失。它与温柔热烈的赞同相比。折射出冷峻的付出与掷地有声的清脆。更需要果决地判断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你拒绝了金钱,就将毕生扼守清贫。
  请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③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④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此话题在审题方面的难度较小,比较容易确定立意。“拒绝”一词,词典上注释极简单。就是“不接受”的意思,也是说“不”的意思。如果从社会人生的角度上挖掘,这个词又有较丰富的内涵。君子可以拒绝小人的险恶,小人也可以拒绝君子的美德。不拒绝未必为善事,学会拒绝也未必不是好事。拒绝不等同于六亲不认式的无情无义,也不等同于失去理智后的一意孤行。在特定条件下,拒绝是人格与个性完美的结合,它既是人类个性的一种体现,又是人格精神下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意志力量。不过,应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拒绝都值得我们去“学会”,这里的“拒绝”显然另有深意。因此如何多角度深入挖掘,写出“独特”、写出“深刻”是构思的关键。“拒绝”就是不盲从于生活中的某些东西。我们拒绝喧嚣是为了宁静的生活,拒绝奢华是为了保持质朴的天性,拒绝世俗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拒绝强权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拒绝放纵是为了自身的更加完善,拒绝忧愁是为了保持快乐……考生可根据话题之前的提示,撷取生活中的某一横截面,用文字把真实的“自我”情感展示出来,真正体现出当代中学生独立的个性意识和做人的尊严。生而为人,我们都有拒绝的权利,因为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学会拒绝,也是中学生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但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已经习惯于接受或被迫接受:认同已有结论、顺从一贯的习惯、凡事被动地听从安排……因而考生针对此话题能迅速调动起自己的写作激情,进入写作状态。
  
  经典素材
  
  一、闭门谢客的故事
  我国早期的革命家邓中夏先生在北大读书时,给自己规定了严格的学习时间,为不受人干扰,他干脆写了个“五分钟谈话”的纸条,贴在书桌上,来访的客人看到这字条后,如没重要事情便会马上告辞。有的客人甚至从他那儿得到启迪,也抓紧时间读书,不再虚度年华了。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在抗战期间,孜孜于文艺救亡,苦于登门造访者太多,乃作诗悬于门上:“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月上枝头方得患。梦魂又欲到西厢。”四句诗婉转巧妙,欲上门闲聊者见诗自觉却步,被誉为真诚绝妙的“杜门诗”。
  素有“欧洲旅馆主人”之称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每天门庭若市,使他不得安宁。无奈,他只好装病来挡驾。如果通报来人是他讨厌的人,他就立即瘫倒在床上,装作不省人事。待客人一走,他就像孩子似的一跃而起,继续埋头创作。
  大文学家巴尔扎克为躲避频繁的来访者,则有意颠倒昼夜。黄昏至子夜,正是巴黎人社交的黄金时间。而巴尔扎克却在呼呼大睡。当人们进入梦乡时,他却在没有客人和信件的干扰下,文思泉涌,奋笔疾书。
  法国文豪雨果的谢客术,更是别出心裁。他为集中精力写一部小说,竟给自己剃了光头。有人上门找他,他即指着光头说:“对不起,你看这头,见不得人!”使人悻悻而回。当别人请其赴宴时。他照旧说:“我这光头不登大雅之堂,去参加你的宴会。不是要给你丢脸吗?”来人只好无奈离去。当雨果的头发长长之后,又一部巨著问世了。
  
  分析
  
  鲁迅曾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在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拒绝时时间的浪费,也就等于对我们有限生命的珍惜。每个大凡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知道拒绝别人对自己的浪费。拒绝有时像一把巨大的梳子,快速地理顺我们杂乱无章的日子。让生活的天空恢复明朗。让生命变得从容。
  二、体恤。是一种温情
  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在九十年代初得过一场大病,病后身体一直不好,难以痊愈,行走仍需家人搀扶。
  然而,慕名前来拜访的人却不见减少。为了既照顾到来访者的心情和意愿,又使自己的身体不至于过度疲劳,刘绍棠先生便在自家门上贴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老弱病残,四类皆全。医嘱静养,金玉良言。上午时间,不可侵犯;下午会客,四时过半。人命关天,焉敢违犯;请君谅解,大家方便。”落款是刘绍棠。
  1995年的一个下午,两个年轻人前来拜访刘绍棠先生。看了门上的这张告示,二人会意地相视一笑,看腕上的表,离规定的时间还差半个多小时。是按门铃呢?还是再等半个小时?然而稍一犹豫,还是迫不及待地按响了门铃。
  就在他们忐忑不安地等着开门时,门突然开了,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从房内走出来。她,就是刘绍棠先生的夫人――曾彩美女士。女主人将二人领到会客厅后说:“绍棠有午睡的习惯,自病了后,一般都是四点半之后才接待来访的客人。”
  听了女主人的介绍,两人后悔起来,后悔没按先生的话去做,不该提前半小时按响了门铃。但就在他们坐立不安时,曾女士却搀着绍棠先生来到了客厅。见过绍 棠先生,看他身体依然很虚弱,二人更觉歉意。绍棠先生好似感觉到了这两个年轻人的不安和歉意,他有意选择了一些轻松话题,而且谈兴颇浓。两人怕累着先生,虽不舍离去,还是决定告辞。一看腕上的表,不知不觉间竟已谈了近一个小时。
  如刘绍棠先生这般的老人,名望高了,作用大了,因而求他的人也必然就会多起来。但是,名人也是人,他的身体,他的精力,他的时间总有使他承受不了的时候。他适当地拒绝。然而,在面对冒昧而执著的年轻人时,他还是会尽其所能地给予帮助,这样的人更值得让人尊敬。
  
  分析
  
  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地拒绝。虽然不能“有求必应”,但也要“竭尽所能”。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虽病体虚弱,但他不作适当拒绝,仍对执著的年轻人,给予帮助指点,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所以说,生活中拒绝别人,也不是一种明智之举。
  
  拒绝空白  唐海峰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天生万物,唯人最贵。”
  我,生为人,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我必须有奋发向上、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我崇拜孔子。他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有“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宣言。
  我崇拜孟子。他有“当今之世,舍我取谁”的豪情,他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坚毅。
  人生在世,身为社会一员,就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我有义务做到“达则兼济天下”。
  当在热烈的追求之中遇到艰苦的时候,我决不会接受空白。决不会落得个“穷则独善其身”。
  我要将自己的脊梁化为沙漠中坚挺着的胡杨,活着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
  我拒绝空白。我拒绝庄子。拒绝他“终身不仕”,愿化归于自然。
  我拒绝空白。我拒绝陶潜。拒绝“守拙归园田”,“复得反自然”。
  人生于社会,怎能逃避社会?
  我决不会给生命留下一点空白。
  我有理想,我愿尽我所能为人类社会注入前进的一丝力量。我愿做到“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泛爱众”的博爱。我愿如“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平;我愿如“凭轩涕细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杜子美;我愿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我愿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所以我拒绝空白,拒绝“穷则独善其身”。
  我有毅力,有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坚毅,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有沙漠中胡杨的坚韧。
  我,要用我的理想和毅力,去拒绝空白,去追求我热烈的人生。
  
  模拟点评
  
  行文遵循的写作是逆向思维的成果体现,全文充满一种饱满、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高远,不囿于固势,打破一贯的美学范畴和人生信念,文字和思路行云流水,旁征博引,有较深厚的素养。本文如果把结构再严谨一些,文章将显得松紧有度。
  
  命题二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每跨越一栏,刘翔承受的压力都在增加》。文章说,在北京奥运会上,没有一位世界冠军得到的宣传和承受的期望能与刘翔相比。
  此前,《国际先驱导报》以“如果刘翔奥运会失利,你能接受吗”为题进行网上调查,共有近七千人参与。
  在“你无法接受中国运动员在哪个奥运项目上失去金牌(可以多选)”的调查中,位列前四的运动项目分别是:乒乓球男单、跳水女子3米板、羽毛球女单和110米栏。
  面对“如果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未能夺得金牌,你的心情会怎样”这个问题,有74.9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有点遗憾,但是平静接受”;19.66%的被调查者选择“没什么,只要参与就好”。另有5.3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无法接受,非常痛心”。
  在回答“你如何看待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这一问题时。77.69%的被调查者选择“奥运精神不是追求金牌,运动员只要发挥出水平即可”;16.99%的被调查者认为“事关国家荣誉和形象,必须取得好成绩”。
  有网友认为:“体育比赛展现了人类本身的力和美,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国家的形象。每个运动员都应该有为国争光的决心和胆气,这关系到国家荣誉,绝对不能马虎。”
  另一位网友则在调查中留言:“2008年奥运会,是考验我们是否成为‘大国民’的重要时刻。我们渴望胜利,但更应该平和地面对失败,那才是一个大国的国民的应有风范。”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作文导引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意在引导广大考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
  从所给材料来看,主要说明:人们应如何(怎样)面对生活的期望和成败,我们渴望成功、胜利,但更应该平和地面对失败,这是我们人生必备的心理素质。再从试题来看。用“假想”国人“必胜”投赌最多的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成败来考验国民的心理素养。从试题要求来看,“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就是说,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考生自身或对社会生活的感触写出来。其次,一定要确定写作角度。这个题目的写作角度是多维的:
  1、可从“假想”的思维方法入手,立足于自我的现实学习生活,设置换位、比较、选择、创意、假设等思维模式,来演绎、规划自己的豪迈人生观、大度社会观、乐天生活观,但视角应不失独特大气。
  、
  2、从失败是一首歌看,成功是一首欢乐的歌,它能使人心旷神怡,失败也是一首歌,它比成功更有效。更耐唱入手。要正视失败这个残酷现实,把它当作一本鲜活的教材,使我们从中读出教训和感悟。我们只有从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才能走向辉煌。可用回忆往事。写“生活中没有失败”来感慨:“失败是暂时的,甚至是成功前的一个‘插曲”’;可从正面而立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可以“逆向思维”写“失败非成功之母”
  3、也可以从我们对生活的抉择来写,从生活要面对(太多)无数的抉择,在某种程度上,一种抉择,会影响人的一生,很多时候,我们不想不愿意选择却不得不选择。选择是人生的无奈,也让人生因此丰富多彩。
  4、又可从我们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的关注入手,写我们对奥运会的参与关注;可写2008年北京“奥运”对中国来说是一次难得机遇与抉择,又是展示国人风采与素质的最佳选择;可写我从中汲取“体育智慧”。以此来养我浩然之气,促进自己对学习、生活、未来的激情与信心……
  从以上材料中归纳上述观点,从多维角度去构思。选题的范围很广。可记述你“假想”的生活远景,来明确自己对人生的价值态度;失败对人生有什么重要的意 义,可以从古今中外、自身的事例说开去;也可以运用对比手法记叙或论证,说明如何对待失败、抉择才是正确的态度……
  构思的巧妙和思想的深刻会成为这种材料作文的出彩点。
  
  经典素材
  
  一、赵启正:“公众外交”是北京奥运会成功的关键之一
  2007年7月24日在全国政协举行的“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软实力建设”专题协商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赵启正袒露了他的忧虑:“奥运会和世博会临近了,从各种准备工作来看,我们对场馆等硬件建设很有把握,但我们最担心的还是组织工作和中国公众的文明表现。”
  赵启正说,2008年专门来中国进行奥运会报道的外国注册记者有2,5万多人。非注册、以旅行者身份来中国的记者有l万多人,而大多数记者的兴趣实际上都在体育赛事之外。“对于这些记者我们如何接待?前来观看赛事的外国观众直接接触中国公众将有怎样的体会?”赵启正说。“公众外交”同样是确保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希望北京的每个人都能以一种文明的、有国际交往修养的面貌来表现中国的形象。
  “公众外交”的舞台不只是奥运会,赵启正说,中国人出国旅行和外国人到中国旅行等民间往来,也是人人都能做贡献的“公众外交”平台。2006年中国的出国人数已达3400万人次,是1978年以前平均每年出国人数的3000倍,而2006年到中国来的外国人也有2200万人次,这些都是跨国传播中形象的巨大机会。
  
  命题分析
  
  良好的文明习惯是做好“公众外交”的基础,而文明习惯是一代接一代养成和传递的。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不仅是举办奥运会的需要,更是民族进步的需要。国家应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公众外交”知识教育,帮助公众掌握-公众外交”的基本方法。使“公众外交”逐渐成为一种全民意识,适应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要求。
  二、摒弃“目的的颤抖”
  心理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线越不容易穿入。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庄子》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赌徒拿着瓦砾去赌时,几乎是逢赌必赢,而当他拿着万两黄金去赌时,却输得一败涂地。太想打好球的手在颤抖,太想走好钢丝的脚在颤抖,太想赢的心在颤抖。人都有这么一个弱点:当对某一件事过于重视时,心里就会紧张,而一紧张,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焦虑、精力分散等不良反应。这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会使我们的才能无法正常发挥,最终导致我们的失败。
  荷兰国防计划中有一份最重要,最详细缜密的计划,名称是《投降计划>。二战时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时准备了两份战役后的演讲稿,一份是为庆贺登陆成功而准备的,另一份是为登陆失败而写的惋惜词。然而,最终他却成功了。
  
  命题分析
  
  许多的失败,看似偶然失手,其实是必然的。一个不能控制自己心态和情绪的人,纵极富才华,在人生的关口处,却注定也是要失败的。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应将心放宽些,不要惧怕失败,不要总觉得自己输不起。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竭尽全力追求成功,但不要将成功看作自己唯一的归宿,要敢于为失败做一份心理准备。
  让我们把心台筑高些,目光放远一些吧。不要过分地看重一次的成败,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不要让“目的颤抖”断送了我们的成功,以一颗平常心冷静、沉着的迎接挑战,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我们才能不带一丝遗憾,斗志昂扬地继续我们的人生之路。
  
  满分佳作
  
  2008,你准备好了吗?  韩 冬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中国办奥运的热情和有目共睹的经济实力,让我们对办好这届奥运会胸有成竹。然而,我们一部分观众的公众素质却令人担忧。
  2007年8月12日晚,首届上海斯诺克大师赛在上海体育馆落下帷幕。这次比赛,除了丁俊晖过早出局引起中国球迷的伤心之外,个别职业素质有待提高的摄影记者和不少“我行我素”的观众行为更令人遗憾。比赛一开始,观众席上就热闹异常。按理说,台球这项运动,选手最怕受干扰,观众席上细微的响声或闪烁的摄影灯光都可能影响选手的正常发挥。但是,有些观众还是不自觉,手机声频频响起,闪光灯时时闪烁,以致裁判不惜暂时中断比赛,对台上的个别观众“怒目而视”。
  在丁俊晖和多特的比赛中,前三局丁俊晖一局未胜。现场的中国观众情绪受到重大打击。这时,看台上的一位观众竟然“郁闷”得睡着了,而且睡得挺香,鼾声如雷,震动全场。这一放肆的举动引起了很多人的侧目。当丁俊晖在第五局中暂时找到了状态时,观众似乎看到了渺茫的希望,安静的比赛现场响起了“小晖加油”这样震耳欲聋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令选手哭笑不得。
  在争夺八强席位的比赛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希金斯正在聚精会神地击球,突然感到眼前有刺眼的灯光闪亮,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名记者正在对他抓拍。输了这场球的希金斯事后先是对记者发了一通牢骚,又找到了组委会的官员,指责记者在他击球时拍照,影响他水平的发挥。希金斯还把观众抱怨了一把,表示他们不懂赛场礼仪。
  其实。这些有损中国人形象的事情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2007年6月29日晚,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正当优雅的法国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女音乐家布菲正沉浸在她的音乐王国里时,也出现了此类的情况。她被迫中断演出,离开舞台到后台去调整情绪。在后台,布菲教授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这就是我们的观众吗?或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简直就是小题大做。为什么老是对我们中国人这样苛刻,中国人大声说话,中国人不会欣赏钢琴,就一定说中国人素质差吗?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不正反映了中国人的真性情吗?这不正是我们自己的特色吗?因为联欢会才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啊!这貌似有理的观点下其实潜藏了一种理不直气不壮的狡辩。
  是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欣赏习惯,但不管有什么样的习惯,尊重别人,应该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人类文明的基点,与欣赏习惯毫不相干。舞台上,比赛场馆内,别人在给你弹奏着优美的音乐,或专注地比赛,让你欣赏,你却在那里毫无顾忌地大喊大叫,旁若无人地摁亮闪光灯拍照。这又与真性情有什么关系呢?
  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已让世界刮目相看,我们正充满宿信地要与世界接轨,然而我们的公众素质也应该同步和国际接轨啊!可是,像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排队。大声地在公共场所接打手机等不文明行为,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通病,这种粗俗的形象,让我们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显得异常尴尬!
  文明素质是一种习惯,而对素质的要求当中,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不尊重别人的人也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这个日益开放的时代,在追逐名利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要适当地做 一些冷静的思考,思考如何提升我们的文化素质、思想品位,思考如何把我们自己更好地溶于世界文明,这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一场全面展示中华盛世的大典即将开始,在这样的舞台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我们翘首企盼的同时,更要冷静地扪心自问: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点评
  
  熔叙事、说理为一炉,全文紧紧围绕公众文明素质这一话题行文构思。文章标题清新亮丽,用反问。引人深思,又能切合文意,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开篇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紧锣密鼓准备引入话题,然后再列举有损中国人形象的两个事例,然后由此说开,层层剖析。从民族收赏习惯、中国经济发展、文明素养习惯等三个方面论说“文明素养”的重要性。从句句言语中可看出作者殷切的期盼和呼唤,可谓振聋发聩!只是语言的流畅性稍显逊色。议论时如能融入辨证思维,强化用词准确性,会更有说服力。
  魏羹娟 199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于西飞一中任教。在作文教学方面积极钻研,不放过学生文章中的任何一个闪光点。积极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教学之余写下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在陕西省、西安市多次获奖。辅导的学生作文也多次在数种比赛中获奖。
  
  命题三
  命题设计
  
  魏芙娟 陕西省西安市西飞一中
  
  模拟试题
  
  材抖一:
  海南省是我国红树林的集中生长区,解放后由于人为的破坏,红树林的面积锐减。前不久,文昌县政府修路时为了保护17棵有上百年树龄的红树,经有关部门反复论证,最后花巨资绕道,留下了这珍贵的树木中的活化石。事后记者在采访当地居民时,有人说“红树林在海南到处都是,砍掉那17棵树算得了什么,为改道花那么多钱,不值得。”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提取观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
  
  命题意图
  
  这是我从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中捕捉的一个法律案例,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这个话题很有说头。从案例的字面上来看,官员们的最终努力保住了红树林,事实上,可由此想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比如文化遗产,物质遗产等很多的具体或抽象的东西,前几年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申请成了他f『r国家的文化遗产,我们只是愤恨。为了弘扬民族的东西,国务院2008年把几个黄金周的假期做了重新的调整,意图显而易见。而这一切的做法均可从这则材料生发开去。故这则材料只是一个引子。
  
  范文展示
  
  请不要  靳 菲
  
  有一个物种需要延续,有一种精神需要传承。
  ――题记
  
  如果有一日,我们珍爱的东西消失了。请不要慨叹,那是我们亲手毁了它们。
  如果有一日,再也看不到满眼的苍绿。请不要惊讶,那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也许我们并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到底生存着多少物种;也许我们翻看资料,看到图片会感慨道“呀。我见过这棵树”。可当多年后的今天,也许,也只是也许,那个生命只能将自己最辉煌的形象定格在影象之中。
  大风袭压而过,浪鞠绵延。那些被抖落的历史尘土。
  它们苍劲挺拔的身姿见证了人类很长的一段历史,并一直在历史的转弯处替人类凝思总结。
  这段历史记载有人类取暖妨害的原始火种。有历朝各代繁荣与覆亡之间的你我轮回,有笨重的火车头碾过铁轨的厚重金属声,有洒在枪杆上英雄儿女们的斑斑血迹……也有一些无法参透和追究的事实。
  一段大自然携手人类一起走过的征程。
  生死由命,万物循环。在这其中,有东西沉淀了下来,也有东西随风卷黄沙一起湮没,但最终,无论是谁对谁的孕育和抚养,谁对谁的战争与挑衅,谁对谁的征服与毁灭,都毫不保留地记在了它们身上,
  因而,面对他们,就是面对历史;面对他们,就是面对人类自己。
  在历史的铜镜前,人们经不起一点地拷问和问责。我的正直被谁扭曲?你的罪责由谁来救赎?
  这些昂首又低头的树,那些风雨飘摇的历史年代。
  我无权去评论人类,我亦无权去要求人类。我只知道,在我生活的这片大地上,一些生命在消失,一些记载着历史文明的物种在灭绝。
  没有记忆的人是可怜的,更何况是一个民族。如果你还有思想,如果你还有恻隐之心,请不要将那些最后的印记抹去。
  我想,这也是一个古老民族的请求。
  
  教师点评
  
  和前两篇文章比,该文显然以深邃的思想和富有理性的语言取胜,这在学生中是很难得的。在内容上,她把原材料中抽取的观点上升到了对整个民族的哀痛的思考上,大气磅礴;作文的形式上,语言洁净富有理性。可以看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题记和结尾,让人回味无穷。我为之得分60分。
  材料二: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国绘画学美学里的一部杰作)中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话扼要地说出了中国画处理空间的方法。清初画家朱耷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会让人感觉到满幅是水。这是绘画艺术领域的空间处理方法。记得听过这样一句话“别走进我的气泡”,这气泡实则是指私人的生活空间,也即人们所谈的隐私。可见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和他人适当的距离,这样才能留给人美好的回忆。一首意境开阔的诗歌也能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这是文学留给人们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生活中空间的内涵十分丰富-请以“空间”为话题。从一个或多个层面来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命题意图
  
  因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专门的诗歌鉴赏单元,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就在于虚实相生的意境。这种东西留给人的回味和思考恰是整篇现代文所少有的。我们处在一个大提速的时代,朝发夕至已经不是神话,但我们总觉得生存的空间日益变得狭小。现代人对空间会产生很多的疑惑。故我在训练写作时想通过一个话题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空间”的思考上来。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或层面,旨在揭示出空间的大小总归是和人的心灵的境界密不可分的这个写作意图。
  
  范文展示
  
  专属空间
  汤晓彤
  一道蓝色的窗帘,将我们隔为两个不同的世界,他们在自己专属的空间里,交谈着。
  ――题记
  
  我第一次在离自己咫尺之遥处真切地看到了那些为了表情达意而“指手画脚”的聋哑人。
  去年暑假和爸妈还有两个家庭去上海玩,记得有一天下午去演艺厅看表演,下车后,叔叔的小儿子叫道:“肴,他们是聋哑人!”我们11个人的目光顿时集中在离我们不远处的一列队伍上。他们似乎早知如此,个个都低下头走进表演厅……我们对他们的局促没有在意,谈论更多的也只是即将开始的表演。
  表演结束了,上车后却发现停在旁边的那辆车上赫然写着“聋哑学校”四个大字。不一会他们也上了车,他们起先并没有注意到我们在注视他们,只是兴致勃勃的用手势使劲比划着,我想应该是关于刚才的表演吧。
  我们车上的一些人顿时笑开了,并且模仿他们的手势玩,很快他们发现了,他们停下手势,只是几个人会心的交换了一下眼神。接着他们就利索的拉起了窗帘,很纯净素雅的一种,一道蓝色的窗帘,将我们隔为两个不同的世界。它们围出了聋哑人的专属空间,想象那个空间里,必定是静悄悄的,静得与世隔绝。
  拉窗帘。他们的这个动作,在我的眼中似乎定了格。突然内心涌上了一阵酸涩。
  同一个世界,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为什么聋哑人要划出他们的专属空间呢?我想大部分来自他们的自卑吧,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他们的自卑却又是来自于正常人那异样的目光。他们虽然有先天残障,但是他们应该与我们一样公平地拥有一切,因为他们与我们一样,拥有那美好而纯洁的心灵。我们给予他们的不应该仅仅只是举手之劳的帮助,更应该收回那令人局促不安的目光。我在心里无声的祝愿他们一路平安。
  此时,近在咫尺,却又远隔万里。而我,只想让他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不要因为一道蓝色的窗帘就想改变这个事实!
  很快,车子开动了,开往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蓝色的窗帘逐渐远去,最后消失不见了……我的嘴角扬起了一个弧度……
  
  教师点评
  
  看罢此文。内心顿时会涌起很多的感动。一道窗帘。隔开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一切只是源于路人的或善意或恶意的模仿。但无论如何,生活中,我们(所谓的健全人)总是在有意无意地伤害着身边的残疾人。 故可以想象当时时那些聋哑人而言,这是多大的一种伤害呀。作者肯定具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否则不会捕捉到他们拉窗帘的动作,不会时他们的生活做合情合理的想象,而她想象出来的“它们围出了聋哑人的专属空间,想象那个空间里,必定是静悄悄的,静得与世隔绝。”这个静的叫人心颤的空间最能感动人。这是难得的一篇记叙文。我为之得分56分。

标签:高考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