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托福 >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学数学培养学生什么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一定要加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要教会学生收集信息。二、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提供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设计信息数据不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补充,收集信息。(三)、设计信息多余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发现,判断,有机取舍,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培养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又因为我国的学生与国外学生相比较,书本知识比较丰富,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差,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纯粹地传授知识,数学题往往只有唯一的答案,学生成了寻求唯一答案的工具,学生总认为题目中必定有答案,题目中的数据都是有用的,而且一定是不多不少的,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都被压抑了。为了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需要,一定要加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会学生收集信息。
  1、从家庭生活中获取信息。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中。他们常常会对发生在家庭中的事情或他们周围的事物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充满好奇,教师要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学生所储备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沟通实际生活问题与数学的联系,指导学生将生活中熟悉的实际问题通过抽象概括,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如在学生学习年、月、日之前,先让学生回去搜集近几年(1996――2008年)的年历卡,及有关年、月、日的小知识,让学生交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对年、月、日的知识产生好奇。而且在找年历、说年历以及有关小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内容。
  2、从实践活动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和获取社会信息不可缺少的形式,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给学生创设获取生活信息的机会。如: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让学生到商店去了解一些常用的生活、学习用品价格,然后让学生当"营业员",计算出购物的货款,如一支钢笔3.5元,买两支呢?四支呢?买多了是否有优惠价格?等等这样身临其境的生活数学会让学生感到乐趣无穷,充分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比如有4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成人票每张2元,儿童票每张1元,50人起八折优惠,如何买票合算?通过讨论得出一位老师买2张儿童票正好2元,两位老师买4张票,加上46张儿童票,正好是50张票,这样可以享受优惠待遇了,总共需要40元钱,1乘以50乘以0.8=40(元)这样省下了10元钱。增强了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为将来适应社会提供了保障。
  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1、提供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教师可在教学过程提供有关信息,让学生利用这些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二年级有80人,三年级的人数是二年级的2倍,学生根据提供的这个信息,提出了"三年级有多少人?"、"三年级比二年级多多少人?"、"二年级比三年级少多少人?"、"二、三年级共有多少人?"等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提问中看出学生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和处理能力,信息越多,越复杂,越能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设计信息数据不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补充,收集信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对某一问题考虑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前很少会有条件、数据齐全的情况,他们首先被收集、挑选、整理、比较,因此在教学中可多设计一些信息、数据不全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补充、收集并解决问题。例如:妈妈买了一件毛衣和一条裤子,一共花了多少钱?这种题目按照我们以前的教学是无法计算的。因为,学生要解决这道题,必须知道一件毛衣和一条裤子的价钱。而今,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应在教学中适时的多呈现这种应用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调查,了解市场有关信息,从而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生活能力。
  3、设计信息多余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判断,有机取舍,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具的条件常常是客观随意的,有时甚至杂乱无章,需要人们选择有用的信息,忽略无关信息的干扰,所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呈现信息时,条件可以是多余的,让学生在自然情况中,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判断、处理,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例如:三年级有4个班,共120人,每人收集邮票20张,共收集邮票多少张?这里的4个班条件是多余的。再比如,一班45人,共植树96棵,二班48人,共植树116棵,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这里的一班45人、二班48人两个条件是多余的。
  4、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答案、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的实际应用已成为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学的目的并不停在知识学习这个层面上,其关键是认真联系并深刻挖掘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与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教师应适应安排一些一个问题多种答案的题目,培养学生数学的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理解了分数的意文,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红色占3份,蓝色占1份,黄色占1份。让学生说一句有关分数的话,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如下:
  (1)红色部分占长方形的 。(2)蓝色和黄色部分分别占长方形的 ,有的学生还想出如下答案:黄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相当于红色和蓝色部分的 。学生这些巧妙的回答,只有在开放式问题下才才能产生,这种问题既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扩大了信息交流渠道,增强了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应用意识和扩展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更好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签:培养学生 小学数学 收集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