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作文 > 正文

小学生为女老师撑伞作文

时间:2017-05-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学生给老师打伞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打伞事件”?

凌宗伟

近日,一组来自上海的“学校出游,学生为霸气老师全程打伞”的照片在网上疯转。当地教育部门紧急回应,并责成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引起舆论激烈争议。当事女教师到底有没有错?如何看待当下的师生关系和教育伦理?为何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为女教师“鸣冤叫屈”?

事情是这样的——

5月5日,上海市教委表示,照片曝光后,第一时间要求各区县教育局积极排摸、确认事实,并要求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宣传,积极营造师生相互关爱的和谐氛围。

5日下午,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官方网站“宝山教育”紧急回应,当事者为该区顾村中心校的老师,经调查学生为教师打伞一事属实,并责成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5日晚,顾村中心校校长赵斌表示,校方对老师提出了严肃批评,全校老师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大家吸取教训,举一反三。

赵斌表示,学校第一时间与当事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表示道歉,家长也表示了理解,说知道孩子和老师平时关系蛮好。

当事老师表示,平时和学生关系很好,既是师生也是朋友,对方主动撑伞,自己没有拒绝。现在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以后工作中会注意。但是,希望不要再评论、攻击小孩子,他们还小,很单纯。

舆论在争论什么?

争论一:当事女教师究竟有没有错?

蒲公英评论作者孙永林认为,据媒体事后的报道,学生表示完全自愿,而且教师和这学生关系融洽。人与人关系亲密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忽视生活交往中的小礼节。这位教师也许正是在学生之间和蔼可亲,平等进人,才有了图片中不拘小节的“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再说,就算该教师真的错了,“霸道”了,没有尊重学生,那也不得不追问一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蒲公英评论作者李雨客认为,孩子们纯真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几人能懂?为何人们就不能从“童趣”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主动给老师打伞这一举动?为何人们就不能从“享受友谊”的角度去理解那位老师对孩子的举动不加干涉呢?孩子不是工作人员,老师也不是官员,孩子跟老师之间的关系也绝非工作人员跟官

员之间的关系可比。质疑对其学生充满爱心的老师接受孩子打伞遮阳,这种质疑显得浅薄而又不地道。

蒲公英评论作者胡欣红说,我们不妨还可以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是一个孩子给妈妈打伞,又该怎样评价呢?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果当事教师平时与学生关系真的已经很融洽了,师生之间某种意义上就可以等同于母子,那我们又该怎样看待“打伞门”事件呢?从照片上看,打伞的男孩个头与教师相差不大,应该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为一个小小男子汉,这算不算是一种会照顾人和有担当的表现呢?

尽管很多人对女教师的表现予以理解甚至是支持,但批评声音还是很强烈,并且上升到教师行为的反思。

蒲公英评论作者周冲认为,当事女教师有“利用孩子的好感”之嫌,享用他的付出。往大了说,是一种小规模的行贿受贿;往小了说,是一种对职业规范的无知——教师没有享用学生撑伞服务的职业基础,以及道德基础。师与生,强与弱,根据职业责任与伦理要求,教师应该照顾学生,强者保护弱者。但撑伞事件中,职责完全颠倒,角色完全倒错。

教育学者王晓春认为,有人说这是师生关系好,说不通。师生关系不过是人际关系中之一种,师生关系再特殊,也不能超出人际关系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师生关系不能违反人之常情。所以,这位老师的做法肯定不妥。我相信绝大多数小学老师都不会安然接受小朋友这种照顾的。怎么好意思!至于这位老师当时到底是什么心态,什么想法,那个孩子是怎么想的,咱们不得而知,也不好随便猜测。上纲到师德高度加以分析,似应慎重。我觉得此事与学生给老师倒一杯水、帮老师干点活有所不同,因为那是帮“忙”,老师忙不过来,学生给点力所能及的帮助,谁也不会奇怪。此事不同,此事属于帮“闲”,实际上教师比学生处于更舒服的状态,而教师体力明明强于孩子。这不公平,不合情理。对不对?争论二:当地教育部门的处理意见是否妥当?

蒲公英评论作者甘玉霖认为,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教育局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事情调查清楚,并迅速做出处理意见,确实是“效率很高”。但更多的是觉得教育局管得过急,管得过火。网友认为该教师缺乏师德也罢,认为学生尊师重教也罢,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只代表自己的观点,在许多情况下问题的答案需要时间的沉淀。当地教育部门在事情的争议刚刚开始就立即发表声明并做出处理意见,给大众的信号便是该教师一定缺乏师德,抑或只要媒体上报道有关教师师德争议的问题,首先应该处理教师呢?其实,即使该教师存在师德问题,教育局过一段时间做出处理意见,也不会有什么失职之嫌。

当地教育部门的行为无疑将涉事女教师推向了舆论的风尖浪口,而对这位教师的处理,引起了人们对打伞小学生的无端猜测。无论是对涉事教师,还是对小学生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都是教育行政部门不应有的作为。当地教育部门对待这件事情,采取了惯用的行政手段,这种手段是所有行政机关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最简单、最直接的行为,也是一种推脱责任的自保行为。

蒲公英评论作者殷国雄则认为,在此次“打伞门”事件的处理上,当地教育部门没有对认定当事教师的行为失当给出理由,责成当事教师所在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更像是一种“和稀泥”,把矛盾下移,回避了自己作为管理方的失职,更无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具体措施。

蒲公英评论作者黄鉴古说,近些年来,凡有家长和学校闹事,无不以家长胜诉、学校败诉而告终,不管是行政处理,还是法律诉讼,都是如此。关于教育舆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能不能从维护教育的公平正义出发,维护教育发展的长远大计出发,在处理教育事情时,秉持实事求是精神,客观公正处理,像维护英雄形象一样,维护教育的公平正义?维护教育发展的“和谐氛围”?

争论三:今天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很多教师觉得,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师徒如父子”,学生给老师打伞恰恰是师生关系“融洽”的表现,不仅不应该批评,甚至还要鼓励。

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在《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一文中写道:我曾经让学生帮我搬家,而且不止一次;我多次和学生摔过跤,把学生紧紧地压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吃了饭,我让学生帮我洗碗;有一年出差,学生送我去火车站,他们帮我背包;至于让他们帮我抱抱作业本,或去办公室帮我拿拿粉笔,或者??当我回想起这些往事,涌上心头的是温馨是幸福。以前我说过,只要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嬉笑怒骂皆成教育。现在,我还想补充一句,只要师生之间彼此依恋,举手投足都是真情——

我让学生帮我搬家,是因为我把他们当作我的哥们了,他们也为能够给“老李”给“西哥”给“镇西将军”搬家而开心。孩子们帮我背包,他们幸福我开心,彼此都被感动着,哪有一丝所谓“霸气”所谓“拍马屁”的气息?

当师生关系到了一种境界,就很难说究竟是谁在为谁“付出”,或者说谁“伺候”谁。这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爱——朴素而又纯净。

此文得到很多教师网友的点赞和转载,也有几家教育媒体转发。但问题是,能否用师生间互帮互助行为以及种种“温情往事”为“打伞事件”中的教师表现辩护?

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秘书长马新民认为,如果你跟好朋友一起去公园,在你的朋友既没有双手负重又没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你会一直在旁边为他撑遮阳伞吗?我想绝大多数人应该不会,除非是相互偎依着有说有笑。因为这样做不大对劲,你会觉得不舒服不自在。之所以“不对劲”,是因为这事儿跟帮忙搬家,生病送院,或者打打闹闹之类的“友情琐事”不是一回事儿,那些事至少是一种相互的或是有需要前提下的帮助,一个人给另一个悠闲漫步的人打伞,这当然不是“帮助”!这个细节里缺乏“平等”与“尊重”,从撑伞的一方看,似乎有一点小小的讨好的意味在里面。从坦然受之的一方看,显然他并不特别在意撑伞者的尊严。

蒲公英评论作者凌宗伟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价值取向是建立在儒家伦理上的。父子关系在儒家传统中是属于“天合”。“天合”的父子关系具有不可逆性。在此不可逆性中,儿子要顺从父亲,才符合儒家极为看重的“孝道”。但教育关系是一种临时的、特殊的教养关系,这样的关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人与人的对等关系。姑且不论儒家这种不可逆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是明白的,这就是师生之间不存在这种不可逆。尽管孩子给我们做这做那是出于自愿、出于尊重、出于回报。但作为成人的教师,是不是应该顾及学生是否力所能及,是否有碍身心健康。我们是否应该心安理得?

马新民认为,从现代公民社会的视角看,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而平等的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交往准则是“尊重”。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承认,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对每一个小孩子都应当像对待一个有尊严有独立价值的成年人一样予以尊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认为师生关系可以深

小学生为女老师撑伞作文

化为一种朋友关系,那这种尊重更是必不可少的。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里,很多人并不在意小孩子的人格尊严,所以出现这几天网络热炒的教师悠然享受学生撑伞的场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蒲公英评论作者周冲认为,教师与学生,归根结底是一种职业关系。师生之间的互动,仅限于共同事务:教育。除此之外,均属过界。教师工作时间外,没有继续为学生授课答疑的义务,学生在任何时候,也没有为教师处理私人事务的职责。

至于孩子主动擦黑板、扫地、倒垃圾、帮助同学,处理班级的公共事务,应该点赞。但如果涉及老师的个人事务,就应该被禁止,否则,就属于公私不分,界限不清。

哪怕是师生关系好,也必须严守这种距离。再者,师与生,强与弱,根据职业责任与伦理要求,教师应该照顾学生,强者保护弱者。但撑伞事件中,职责完全颠倒,角色完全倒错。

何况,教师在班级中,有着明显的实际权力。打分、安排座位、给予荣誉、推荐优秀学生、用赞扬提高孩子的威信、用批评贬低孩子的地位等,这些对孩子而言,都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哪些孩子成为佼佼者,享受追捧和赞扬,哪些孩子成为班级的废物,承受排挤和羞辱。因此,在学生眼中,教师不仅是权威的象征,也是权力的化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厘清与孩子的界限,不要因为与某些孩子关系过近,导致注意力的偏差,和判断的不公允。

但不能忽视的是,很多教师为当事女教师“鸣冤”,并且对各种批评“怒气冲冲”

在针对此事的争论中,很多教师为当事女教师“鸣冤叫屈”,认为如果学生给老师打伞这样的小事也要承受这么大的争议,真不知道师生之间该如何相处,学生又该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网友“夏昆”说:教育的专业化与教育特有的情感属性并不是矛盾的,教育再先进再专业,也是一个需要投入情感与收获情感的职业,冰冷冷的教育不是教育。网友“方心田”说:把师生之间自然纯真质朴友好互爱的情感功利化、庸俗化、妖魔化,似乎是一些所谓理性人士的通病。

但周冲认为,似乎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教师与医生、警察、公务员一样,也是一种社会分工,各有专业要求,各有责任担当。真正的教育者,遵守规则,不逾矩,不利用,尊重学生,不断自我教育,引进智慧,启蒙思想,并身体力行地告诉他们,人如何成为独立而高贵的人。

网友“扈永进”说:爱不是教师职业的“特质”,逻辑上叫内涵的那个东西。每个职业都有其别的职业无从替代的“个性化产品”,爱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的,不止教师。如果只提供“爱”这种产品的话,教师职业可以取消。孩子爸妈送孩子来学校,是为了爱还是为了知识和智慧?如果只是为了获得传说中的爱,留在家里交给爷爷奶奶,岂不更佳?

中国教育报编辑杨国营认为,一些教师的激愤之词,更多的只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抛去学生给教师打伞这件事本身的是非不论,教师们应当明白,全社会对教师群体的道德期许是高于社会上一般群体的,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的,也是教师师德规范中予以明确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时时处处谨记要给学生做好示范,给社会传递正能量。

结 语

“当代教育伦理学译丛”(北京大学出版社)总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领域所呈现的纷繁复杂的道德或伦理问题。实际上,不仅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教师的职业操守,需要从伦理层面进行审视,而且包括国家或地方所推行的各种教育政策和制度,学校层面推进的各种改革举措,都不能仅仅只是在‘有效’‘效益’或‘效用’的框下进行评判,还需要接受是否‘公平’、‘是否公正’、‘是否尊重学生的权利’之类的正当性质询。”事实上,面对“打伞事件”,我们应该思考的或许不是如何评判个别事件和个体行为,而是在依法治教、教育治理的今天,如何反思和重构师生关系,如何界定教师的行为边界。(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出品,编辑史亚雄制作)

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

校长传媒 2015-05-08 06:27:11 阅读(29446) 评论(495)

篇二: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

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

2015-05-06李镇西镇西茶馆

最近,被冠以“最霸气女教师出游,小学生为其打伞遮阳”的几张照片在网上火了。许多评论充满“正义感”:“现在的老师也真是牛了!” “霸气女教师,你摆的什么谱?”“感情你是国家领导人了?”……还有的评论矛头直指撑伞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知道拍马屁!”

我得知这事的第一个反应,是回忆我从教三十多年中有没有让学生给自己撑过伞。想了很久,确定我从来没有过。但我并未因

此而释然,反而更加“不安”起来,因为我的许多行为,其“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了让学生给我撑伞——

我曾经让学生帮我搬家,而且不止一次;我多次和学生摔过跤,把学生紧紧地压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吃了饭,我让学生帮我洗碗;有一年出差,学生送我去火车站,他们帮我背包;至于让他们帮我抱抱作业本,或去办公室帮我拿拿粉笔,或者……哎呀呀,太多了。我越想越后怕,同时也很庆幸:幸好以前拍照摄像没那么方便,而且也没有互联网,否则我不知会被“人肉”多少次!

所谓“后怕”所谓“庆幸”当然不过是调侃而已。实际上,当我回想起这些往事,涌上心头的是温馨是幸福。以前我说过,只要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嬉笑怒骂皆成教育。现在,我还想补充一句,只要师生之间彼此依恋,举手投足都是真情——

我让学生帮我搬家,是因为我把他们当做我的哥们了,他们也为能够给“老李”给“西哥”给“镇西将军”搬家而开心;我把学生压在下面,是因为他们也曾把我压在下面——但无论谁压谁,共同的感觉都是“痛并快乐着”;我让学生帮我洗碗,是因为周末我请他们到我家玩,一起包饺子,饕餮之后大家分工,有的洗碗,有的扫地,俨然一家人了,哪还有什么师生之分?去火车站的路

上,孩子们帮我背包,他们幸福我开心,彼此都被感动着,哪有一丝所谓“霸气”所谓“拍马屁”的气息?

当然,如果说学生为老师做事是一种“付出”的话,那我为们的付出也不少。那天我在小学门口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我校附设了一个幼儿园)扛着午休的被子,我赶紧接过来帮她扛上了五楼教室。三十年前的一个晚上,我班一个来自农村的女生突发阑尾炎,我立马背着她直奔医院(写到这里突然想到,这事若发生在今天,一个年轻男教师半夜背着一个高一女生,多半会成为别样的“新闻”)。住院部在山上,我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往上挪动步子,同时开玩笑地对背上的女生吟诵著名诗篇《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一直在呻吟的女生轻声回应我:“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我写这些,无意标榜自己多么“爱学生”,而是想说,当师生关系到了一种境界,就很难说究竟是谁在为谁“付出”,或者说谁“伺候”谁。这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爱——朴素而又纯净。

同时,还很自然。比如最近网上热传的小学生为老师撑伞的照片。孤立地看照片,如网上所描述:“这位女老师手里拿着扇子,戴着墨镜,全程无表情……”似乎这老师很冷漠,很摆谱。按有些人的观念,照片中的老师应该表情亲切,面带微笑,最好双

手搂着孩子的肩膀,然而那是摆拍,是作秀——我们很多领导“平易近人”的照片就是这样“摆”出来的,“作”出来的。但这几张照片不是,这是这位老师和学生共同生活中的一个瞬间,一个横切面。在拍照之前或者之后,也许也有过笑容,有过亲昵,而恰好这个“瞬间”和“横切面”没有——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这不挺好吗?

问题是,上网了曝光了,于是有关部门便“高度重视”了。据媒体的跟进报道——

很快,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便就此事回应称,经调查,被打伞的老师确认为上海宝山顾村中心校的,学生为教师打伞一事属实,撑伞学生称是自愿为老师打伞,该局责成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各单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醒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注意言传身教、关爱学生,积极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

既然是孩子“自愿为老师打伞”,我就真想不通,这位女教师何错之有?教育局竟然“责成学生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本来应该为教师做主的政府教育部门,竟然将此事上升到“师德师风”的高度,以此“提醒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注意言传身教、关爱学生,积极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云云。

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只知道,孩子帮老师撑伞,已经是一种“和谐氛围”了。这绝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主观偏见”,在我的博客上,许多网友留下这样的评论——

小学生帮老师撑伞,多美好多可爱,这会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爱学生,学生就会爱老师,这实际上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本身是一幕充满温情的师生情景,被好事者伤害了。 ……

媒体报道中还提到:“这位女教师平时和孩子关系比较好。”我从这三张照片中,看到的岂止是“比较好”,简直就是没有距离的好。如果不是平时对孩子的爱,这位老师会收获孩子自愿帮自己撑伞的爱?我这不是主观推断,有该事件最新进展为证——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女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我错了”,同时流泪说道:“现在舆论一边倒,说我的行为不好,这个我也是承认的,校长怎么处理,教育局怎么处理我都是接受的,因为的确是我个人的问题。但是,我也看到有些言论是攻击小朋友的,我希望你能帮到我,就是让他们不要再评论(哽咽)小孩子,他们还小,都只有十岁左右。我很担心的,因为他们其实不懂的,就很单纯的。”

篇三:读《为教师打伞》有感

读《为教师打伞》有感

没有社会和人们的信任,孩子和教育将永无纯净。没有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民族和国家将永无出头之曰,奉劝那些凌驾于教育和教师头上的媒体和所谓专家,如有你们对于我们的小题大作和指手画脚放弃之日,就是中国教育春天的到来之时。拜托您了!给我一把保护伞

连日来,心头异常烦躁。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在看到“打伞”事件持续发酵后,心头的那种痛苦比肉体的煎熬更加难以忍受。我本不善于文字,但今天我不得不拿起笔来吐一吐心中的不平之气。

我己年逾五旬,是一名有两个成年女儿的家长,在孩子求学的日子里,我对她们的老师异常尊敬。曾记得,大女儿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的老师——一位年轻的姑娘来家访。由于我们全家的盛情挽留,老师在我家吃晚饭。饭后,已是暮色苍茫,又兼风雨大作,老师执意回家,我和女儿一起相送。风雨中,老师和我女儿共伞,我断后。我看到,老师的伞大部分倾斜在女儿头上,师生紧紧相依,既像姐妹,又像母女。一副多么温馨的画面。我悄悄拭去眼角的雨水,鼻子酸酸的。这感人的一幕,也永远定格在女儿的心灵深处。每当我们父女俩谈起这件事时,她总是一脸的幸福。这是老师给学生打伞,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学生给老师打伞,就是滔天大罪吗?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从教己30多年,大多数的日子里担任班主任。为了学生,我把青春、汗水、智慧都抛洒在乡间崎岖的小道上。回想起25年前的一幕,至今让我感动。那年正月二十,是个星期日。

我班一个成绩最好、个子最高的小男孩,悄悄对我说:“老师,我爸爸妈妈请你去吃晚饭。”我笑着摇摇头,我知道他家非常困难,父母收入低,孩子又多。谁知,他的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说了一句“老师,你看不起我们。”然后泪如雨下。见到这个情景,我连忙答应。虽然饭菜极简单,但我们吃得很香,在我离去的时候,正在下雨,孩子送我,他为我高高地举起雨伞,把头靠在我的肩膀上,说:“老师,你真好,长大后,我也去当老师。”听到这句话,我心头一热,心想,我今天去学生吃饭,学生又为我打伞,这好像违背了常理,不符合教师道德。但是,如果我不去,孩子伤心不说,难道我们的教育就会更有效果?幸亏当时我们的社会,民风还很淳朴,媒体也没有这么发达,否则,我会死得很惨。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己是一个级别不低的领导,我们至今还有往来。他对我当年的关怀一直深怀感恩。老师的到来,让他这位寒门学子觉得是种深深的激励。

我也曾经是孩子,读小学的时候,我家特别穷困,老师对我很好。他没有成家,独自一人过着孤单的日子。我总想送点东西给老师,但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送。有一次,老师生病了,我很难过。心想,如何帮一下老师呢?便利用放学时间,在池塘里捞了一碗新鲜的鱼虾,连同一把小小的韭菜送给老师。老师非常感动,但不收我的礼物,我一下子委屈得哭了起来。直到老师收下,我才破涕为笑。40多年过去了,我还觉得我当时做得真好。直到后来,我也从事教师职业,也与当时有很大联系。

回过头来,再说今天的“打伞”事件,由于媒体的炒作,社会舆

论己成一边倒的趋势。就连央视也磨刀霍霍,倪萍这样的超级大腕,也粉墨登场。这位“被打伞”的女教师,到底违反了共和国的哪条律令?只要孩子打伞是心甘情愿,我们就不必为此兴师动众。须知,我们的国家,比这更严重更危险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必为一弱女子而大动干戈。我们的教育,还是多去思考一下“钱学森之问”,多去思考一下我们国家的未来。

我们教师队伍不是乏善可陈,而是英雄辈出,远的不说,单说“英雄不死”的谭千秋,在汶川的楼板下死得何等壮烈;最美教师张丽莉在飞驰的车轮下,用生命诠释了教师的含义。而绝大部分普通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拿着微薄的薪水,批改数不清的作业,而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近段时间来,不断见诸报端的教师挨打事件,更是让人痛彻心扉,有家长打老师的,有学生打老师的。试想,堂堂的中华古国,老师的尊严何在?颜面何在?又有谁为我们伸张正义?为我们奔走呐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把血和泪强咽在肚里。我们的教师己是可怜之至。尽管我们高喊尊师重教多年,但又落实了几何?

标签:撑伞 作文 女老师 雨中老师为我撑伞作文 学生给老师撑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