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作文 > 正文

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与生命表达的探索】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文是一种与生命对话的活动,是学生抒写心灵、张扬个性的自我修炼提升的过程。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无奈作文课,学生畏惧作文课。学生作文中“无病呻吟”的现象比比皆是,假大空的内容比较普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作文教学与生命表达的有效路径,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吐真言,抒真情,做真人,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回归生命的主体。
  
  一、 丰富生活空间,寻找源头活水。
  
  生活是作文之源。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去拓宽生活范围,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从而产生表达的需要。
  1. 担当家庭成员角色,在劳动中积累素材。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家庭里的琐事,诸如买菜、拖地、洗衣等,一律不让孩子动手,让孩子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所以,学生们写起家庭生活总是枯燥乏味。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在家里完成一些家务劳动,如扫地、整理房间、到超市购物、烧饭等,家务劳动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并提出一定要求,让学生写一些日记或主题作文,学生有了亲身的生活经历,他们写起来,内容上没有难度,语言上更富有真情实感。
  2. 引领学生走进经典,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我们的学生现在大多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或教室、食堂和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对社会了解的机会比较少,感悟人生比较肤浅,这就需要通过阅读弥补他们的不足。我们要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引领他们走进经典。可以结合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如初一新生入学,可以结合“亲近文学”这一主题,向学生推荐名家名篇,组织学生做读书卡片、举行写读书心得比赛等活动;还可以利用网络阅读、收看专题电视节目“百家讲坛”途径,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而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文素材目的。
  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体验中积累素材。在我们的很多教师的作文课上,常常是按照单元作文教学的要求布置学生练笔,有的作文内容学生没有生活体验,如果让学生对陌生的事情进行作文,他们是难以写出切身体验的,也写不出好作文。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作文素材的重要的源泉之一,我们应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中开展:做一天值日班长,当半天小交警,进行一次采访活动等。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观察到很多的事情进展过程,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体验探究的无穷乐趣,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内容的作文,就不会有无从下笔之感了。
  
  二、 科学指导训练,提高写作实效。
  
  写作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涉及到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结构布局等很多方面,可以这样说,写作指导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借鉴模仿指导。模仿是人的天性,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从“模仿”起步,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训练。吕叔湘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范文可以非常直白地告诉学生某类文章该写什么和怎样写,这比任何指导都清楚明了,模仿范文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茅盾曾说过:“模仿可以说创造的第一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从语句、片段简单的仿写开始,再到整篇文章仿写,也可以提供不同角度写法的文章,让学生在比较中去思考文章的写法,去训练写作能力。
  2. “下水”示范指导。作文教学仅靠模仿范文的写法是远远不够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有的作文虽然可以让学生按‘例文’去依葫芦画瓢,但‘画’的毕竟是‘瓢’,而不是‘葫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示范――写个样子给学生看看。”[2]教师只有经常写“下水文”,对选材、构思、立意等有了自己的思考,对学生的作文困难了然于心,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才有针对性,学生作文才会少走弯路。于永正先生在三十多年作文教学中,坚持写“下水文”,采取“下水”指导的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系统训练指导。新实施后,全国出现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这些教材都有意识地加强了作文教学,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作文专题训练。但总体而言,规范有序的作文训练还不够明晰。作文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情况,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系列训练:写作习惯的训练。一般包括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勤于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反复斟酌修改的习惯等;写作知识的训练。主要抓住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修改等环节进行训练;文章体裁的训练。要围绕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四类文体进行训练。命题形式的训练。近年来,常见的命题形式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各类命题作文要训练学生掌握基本要求。
  
  三、 建立评价机制,增强写作信心。
  
  鲁迅先生曾要求人们“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修改文是提高质量的重要步骤,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写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1. 自评修改法。小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初稿,围绕作文要求和写作的重点修改草稿。读文章时,注意标点是否漏缺,使用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加字漏字;句子是否通顺、完整;是否有主次,重点突出……文章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朗读显露出来,通过及时的纠正、加工,就能基本达到训练的要求。树立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2. 互评批改法。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很多学生互相批改的好处,如“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3]……他的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互评作文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在批改作文之前,可根据每次作文的特点或者本学期作文批改的系列训练要求,提出不同的批改重点,让学生围绕这些要求去相互批改。魏书生老师通过对学生长期互批训练,让学生逐渐掌握从“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等十个方面写出具体评语。
  3. 小组讨论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让小组成员依次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对文章进行鉴赏、评论,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做的好处是发挥了小组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文章,吸取更多的优点,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下增长写知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可以做到以好带差,提高集体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作家,事实上,作家也不是老师能培养出来的。作文教学要回归生命的主体,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态度。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他们在浓厚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这样,他们才会发现生活的真、善、美,产生表达的需要,在感悟中写作,充分展示自我,从而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使作文真正成为一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
  (朱建飞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教研室 223002)

标签:作文教学 表达 探索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