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作文 > 正文

初中语文的重要性【浅谈初中语文文本教学的重要性】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文本教学一直作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如今却遭到一定程度的淡化。人们高度倡导“用教材教”,渐渐远离体现文本教学的“教教材”。我对文本教学的问题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觉得“用教材教”和“教教材”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却有着辨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中学语文 文本教学 用教材教 教教材
  
  一、中学语文对教材文本的处理问题
   中学语文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重要学科,其地位显然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对自己的性质定义和内容处理,却一再遭遇尴尬的处境与悲惨的命运。今天回顾中学语文曾经的失误,显而易见是走进了过分倚重文本、极度强调“教教材”的死胡同。教材或者是语法知识的载体、或者是意识形态的附庸、或者在很小的范围内是文学鉴赏的蓝本。更为准确的说法,“教教材”的语文课是工具课和政治课的大杂烩,偶尔加上一点点文学做调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教教材”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用教材教”的做法。
  二、新课标背景下文本教学的淡化
   新课标颁布和普遍施行以后,语文课突出文本教学,“教教材”似乎成了一个可怜的笑话。流行的话语是“用教材教”,以及由之引发的一系列的所谓理念、方法、目标等等的“转变”――总之是要朝着叶圣陶先生的那句话上靠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任何教材(或文本)都无非只是个例子,这无可非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当然也是教育上不破的名言。因为教育与教材都只是手段,而任何手段的存在都只是为了实现目的,把手段当成目的,不仅倒行逆施,而且得不偿失。所以,把手段仅仅只视为手段的学科案例教学模式,几乎是最具有现实意义和直接价值的教学方法,也被各种学科广泛采用,也被各种“教改”大力推行。试看新课标下新课改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语文课阅读教学被定位为“快速浏览―小组讨论―学生评价―拓展练习”的简单模式。一般是三分钟浏览一分钟讨论,没有对语言的感知,也没有对文章中情感的体会。这样的语文教学和这样的阅读过程,必然会导致学生认认真真走过场、糊里糊涂得结论的后果。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因此,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备课到上课乃至作业的批改都由学生轮流完成,希望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恰巧使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从而导致其认识水平和学习效果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
   以上情况表明,新课标要求下的课改,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地,是又钻了“用教材教”的牛角尖:语文教材充当“手段”的性质被空前突出,文本被严重淡化,仅仅作为“抛砖引玉”的渺小角色而简单存在,成为“开场白”、“导入语”,――概括地说,就是全面并且全力地“用教材教”,彻底摈弃和严格规避“教教材”(文本教学)。
  三、中学语文应该重视文本教学的理由
   当我们打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读揣摩,却并未发现有弱化教材、贬低文本,无限抬高“用教材教”的只言片语。相反,我们在新课标中看到:“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不难看出,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学,是源自文本、立足文本、重视文本也即“教教材”的。这是因为:
   1.语文教材本身具有例子和范文的双重性质。只有立足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挖掘文本中丰富的、深厚的资源,才能激活他们的情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才能实现和实践新课标在语言学习、文学鉴赏、情感价值上的种种期待。
   2.以往中学语文教育的偏失不在文本教学“教教材”,而是因为教育理念、历史原因等多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今天可以冷静地思考反省,大可不必谈虎色变。
   3.新课标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入教学。
   4.当代学校教育用于语文学科的时间减少,人们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降低,这从反面角度上决定了中学语文必须大力加强文本教学。
   5.现代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不足乃至缺乏,也是决定必须强化文本教学的现实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中学语文的文本教学具有不可或缺的独特性和无可取代的现实意义。文本教学曾经是并且始终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和重要目的,无论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怎样变化发展,无论教育的措施和手段发生怎样的变革与更新,都不能动摇或改变这一中心,都应该围绕并体现这一中心。在今天,文本教学作为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的关键途径,应该得到更为准确的定位,受到更为明确的关注,凸现更为直接的功效。中学语文教学中,“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虽然存在表面的矛盾,却并不是绝然对立的,相反它们有辨证统一的密切关系:“教好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前提;“用教材教”是在“教好教材”得到实现后,才有可能与必要展开,才能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的。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同样是“教”在前的,这个“教”,应该也包括对教材文本的“教”。
  
  注释及参考书目
  1.①王秉蓉《语文课改呼唤语言训练的回归》②杨明君《新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
  2.《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解读》
  3.《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

标签:浅谈 重要性 初中语文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