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作文 > 正文

【语文教学中词语锤炼探析】词语的锤炼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词语的锤炼,古人之“炼字”,是我国传统修辞艺术中的一种,其目的是选用尽可能恰当的词语,简练而又生动地表达意义。词语锤炼的要求是:不仅词语要用得准确,而且还要用得尽可能好。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换成“过”“到”“落”“临”等都不算错,但效果都不如“绿”字。王安石在许多可供选择的词中选择了“绿”,取得了最好的表达效果,可以说是词语锤炼的成功范例。
   词语锤炼的范围极广,很难用几条规则加以概括。下面我就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在词语锤炼中必须注意的方面。
   一、词语锤炼,力求用词简练
   所谓简练,是指词语在内容上要有较强的概括性,能够用最经济的词语,对纷繁复杂的食物和现象进行准确、凝练而形象的表现。我们常把那些废话满篇的文章称为“又臭又长”,这种文章,就是犯了不简练的毛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仅用“环滁皆山也”5个字,就交代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省却了许多繁文,是用词简练的典型例子。鲁迅先生也说,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因此他的杂文和小说,总是那么精练,没有什么累赘多余之词。
   教学中要用词简练,尤其要用好动词,因为动词往往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文艺作品中更是如此。如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就写出了春天热烈的勃勃生机,远胜过其他的动词。又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写孔乙己去埋单付钱的时候,“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既表明主人公经济上的窘况,又揭示出他认真而拘谨的性格特征,对人物塑造起了很好的作用。显然,比用“掏”“交”“取”等动词都更能表现人物特定的性格。当然,简练也不能走极端,否则会影响作品的丰满性,而变成干巴。例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有人戏称此诗不精练,当改为五绝: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其实,适中的“纷纷”“路上”“借问”等词语虽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但作为必要的修饰与领起,给诗意增添了浓郁的乡村气氛,更不能删去。又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起初没有“与”和“共”字,显然若没有加上这两个字,就会逊色很多,特别是在诵读时的音律效果上。
   二、词语锤炼,力求形象
   所谓力求形象,就是要选用尽可能具体生动、色彩鲜明的词语来进行表达,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古代诗歌创作中,有许多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如《诗经》用“依依”来写杨柳随风摆动的情态,用“杲杲”写太阳冉冉升起的景况,用“沃若”写桑叶饱满丰润的模样,无不生动传神,令人过目难忘。所以,即使已过几千年,仍然难有更好、更贴切的相关词语来替代它们。又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写道: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隐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文中用“阴”“冷”“苍黄”“萧索”等词语渲染一种凄凉荒凉的氛围,而一个“横”字,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更在上述氛围基础上增添了凌乱不规则的成分,所有这一切为下文作者“心禁不住悲凉”做了极好的铺垫,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形象生动的词语,在整个叙述中起了很大作用。
   三、词语锤炼,力求新颖
   任何词语,无论怎么生动形象,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频繁使用,就会失去它原有的魅力,反而令人生厌。如前些年有人用“地球人都知道”一词,初听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可近段时间里,在报刊上、电视里不断地看到和听到这个词组,起初的那种新奇愉悦之感就会慢慢消失,再后来就不由对此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古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擒表五色,贵在时见,若表黄屡出,则繁而不珍。”意思是说描绘各种颜色,可贵就在及时发现并表现出来,如果一味地模仿,让青色、黄色等反复出现,那就繁多而不可贵了。词语的锤炼也是如此。我看到一篇小说,其中用“钢蓝色”来形容蜻蜓的头部,我觉得写出了那种特有的表现质感,这就是词语锤炼的新颖。我们写作文,忌一味仿袭,贵在创新。也有的同学会反驳说,我们是中学生哪有语言创新?这里所说的创新,并不是要大家创造新词汇,更不是鼓励同学们去随意地生造词语,而是提倡同学们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语言来写文章,不要一味地抄袭模拟。
   词语的锤炼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内容,例如,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声音的和谐等。只要同学们重视词语锤炼的问题,并在语言实践中不断地琢磨,就一定会取得进步。
  (沂南县铜井镇初级中学)

标签:探析 锤炼 词语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