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作文 > 正文

87红楼梦出现灵异事件 析《刘心武续红楼梦》的得与失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刘心武续红楼梦》能够秉承曹雪芹原作的悲剧思路,在大脉络上基本与作者原意保持一致,能根据作者前文的伏笔与脂砚斋的批语安排主要事件与人物命运,做到前后呼应,在写作语言上也尽量学习曹雪芹的表达方式,努力保持小说的浑然性。但在生硬地套用作者的原意、作者的行文方式时,更多地出现了曲解的现象,在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上也出现了歪曲化的现象。对于宝黛的爱情更是处理地过于简单化,把最精彩的地方略过甚至扭曲了。
  关键词:悲剧思路;前后呼应;人物命运;人物性格;曲解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2-0000-01
  
  张爱玲曾说过,有人说过“三大恨事”,“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是什么不记得了,张爱玲说她觉得应该是“三恨《红楼梦》未完”。[1]张爱玲的这一说法,很能代表广大“红迷”的深切感受。通行本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并非曹雪芹一人所作,后四十回不是或者并非完全出自曹雪芹之手,这一点在程伟元所作的《红楼梦序》中就已经交代过了。“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2]且不说程伟元的这种说法到底有几分可信性,无论这后四十回如何而来,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原作。曹雪芹留给我们的只是一部残缺不全的《红楼梦》,这是事实,这一点在脂砚斋的批语中也可得知,“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3]这也成了无数“红迷”心中最大的憾事。因为喜爱,也为了弥补这种缺憾,从程伟元、高鹗以来,就不断有大量的续书出现,“《红楼梦》的叙书多达四十余部”,[4]但近现代以来,倒少有续作的出现。而《刘心武续红楼梦》的出现,一下子又让关于《红楼梦》续书的讨论热闹了起来。一时之间,众说纷纭。其实我们不应该因为他续的是《红楼梦》,就带有偏见的去看他的书,而应该公正地对待。
  首先,我想说对于刘心武敢于续写《红楼梦》的勇气,我个人十分佩服。为《红楼梦》作续书,只要是秉着严肃的心态想要做好,无论作出来结果如何,都绝非易事。《红楼梦》涵盖的内容太复杂了,整体的结构,每个人物的命运,甚至一件很小的事情,一句玩笑话,都是前后照应、互相关联,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能等闲视之。在严肃认真的前提下为《红楼梦》作续,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是这种勇气就很值得佩服。
  《刘心武续红楼梦》共二十八回,在这二十八回里,刘心武基本秉承了曹雪芹的悲剧思路。续作顺承了原作已露端倪的四大家族衰亡之大趋势,重点交代人物的命运,在宏观勾勒的前提下也有不少细节描绘。曹雪芹的原意本就是写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悲剧。从整体脉络来讲,刘心武的写法与曹雪芹“好一似食尽鸟投,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愿意是很接近。
  关于主要人物的命运,《刘心武续红楼梦》中,黛玉泪尽而亡,宝玉不告而别,宝钗的突然离世,湘云沦为乞丐,王熙凤投江自尽,元春被谋害,迎春悬梁,探春远嫁茜香国,惜春出家,等等。主要人物的命运无一不是以悲剧告终。刘心武没有落入从清朝以来很多《红楼梦》续作的大团圆的窠臼,这是他的成功之处。
  不但在整体架构上,刘心武注重保持曹雪芹悲剧性的原意,在细节方面,也能看到刘心武在尽量做到与曹雪芹提到过的线索保持一致。《红楼梦》的写法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刘心武在很多地方也能做到与前文的伏笔相合。如在金陵十二钗的画册中,探春的判词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而且也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之时抽到的“得此签者必得贵胥”的签文,续书中在清明远嫁,成了茜香国的王妃。在“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中出现的麒麟,后文也有所交代。刘心武不但努力从曹雪芹的原作中找到线索,还对脂砚斋的批语也进行了深入考察,试图从中找到后文发展的蛛丝马迹,并按照脂批行文布局。比如说脂批曾提到的茜雪有“狱神庙一大段文字”,续作中果然就写出了在狱神庙中茜雪对宝玉的帮助。脂批中提到的与描写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相对照的“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在续作中也出现了。
  在《刘心武续红楼梦》中,可以看到刘心武很用心地在模仿曹雪芹的用词习惯,尽量与曹雪芹的声调韵味保持一致。虽然说刘心武也是费了心思的,但毕竟时代相隔甚远,难免会打上现代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说话方式的烙印。刘心武还加入了大段的抒情性描写,曹雪芹的原作并不是这样的。刘心武为了续作与原作的接合,尽量把曹雪芹在前面埋下的伏笔都一一做了交待。比如说人物的命运,刘心武是严格按照他们的判词安排的。刘心武虽说自己是按照曹雪芹的愿意续的书,但这种刻意的迎合把一些预示性的东西坐的太实,难免牵强附会。林黛玉的判词有一句“玉带林中挂”,刘心武写黛玉自沉之前就专程取来衣服上的玉带,挂在湖边的树上。薛宝钗的判词有“金簪雪里埋”,续书中薛宝钗就是在雪地里死去,头上的金簪掉下,直插进雪里。其实这些判词都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形式,重要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而刘心武的写法只是对原作的生硬图解,甚至是曲解。
  续作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很多主要人物的性格刘心武没有很好地把握,还有就是把宝黛之间那种早已深入骨髓的真挚爱情处理地过于简单化,甚至把他们的感情严重淡化了。例如,在续作中,在被强盗打劫时,贾宝玉竟怀疑:“那戏台上,凡强盗都抹着花脸的。这里虽非戏台,我看你们两个浓眉大眼,哪有强盗相!”[5]还主动把自己的银子玉佩往强盗手里送。刘心武应该只是想突出贾宝玉的博爱,但以前只是怜惜女儿的贾宝玉,怎么突然就变出这释迦摩尼担荷人类一切罪行的大慈大悲的心性了。袭人在《红楼梦》里,曹雪芹给她的定语是一个“贤”字。但在续作中,袭人突然生出了一副尖酸刻薄相。赵姨娘竟然明白只要林黛玉一死贾宝玉就活不成的道理,在为黛玉所配的药物中下毒,使其慢性中毒,以此间接害死宝玉。
  宝黛爱情本来是《红楼梦》的一条主要线索,而关于二人感情的描写也是《红楼梦》最具艺术美感,最有诗意,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在刘心武的续作里,并没有多少宝黛感情的描写,而且林黛玉竟然知道自己是为了还泪来到人间,泪尽就要返归仙界,而黛玉死后,“众人皆知那林黛玉非凡人夭亡乃仙女归天”。刘心武的这种写法是将正常人神化,偏离了小说原本质上的现实性。黛玉的死是《红楼梦》的一大关节处,而刘心武却将它写的平淡,虚幻,甚至不符合常理。黛玉死后,宝玉甚至没有流过一滴眼泪,宝玉就跟什么事没发生过一样,转眼间就心安理得地过起没有林黛玉的生活了。总之,关于宝黛爱情以及林黛玉之死,这是《刘心武续红楼梦》不可弥补的大漏洞。
  作续书本就不是易事,更何况是替曹雪芹这样空前绝后的大文豪作续书,我们不能否认刘心武确实下了功夫,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这部续书要想在“红学”史上站稳脚跟,恐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张爱玲.红楼梦魇[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P1.
  [2]一粟.红楼梦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4:P31.
  [3]曹雪芹.脂砚斋全评石头记[M].北京:地方出版社,2007:p33.
  [4]段春旭.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续书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p35.
  [5]刘心武.刘心武续红楼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p145.

标签:红楼梦 刘心武 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