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作文 > 正文

衡阳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的衡阳面孔]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地处湖南中南部的南岳衡山风光美丽,五岳独秀,由南至北,连绵七十二峰,首峰衡阳回雁,尾峰长沙岳麓,其中大部分山峰在衡阳地区。湖南的母亲河湘江与之相依相伴,逶迤北去,形成了一条奇特的衡岳湘水人文纽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衡阳山奇水秀,季节分明,人文蔚起,代不乏人,集中鲜明地展示了湖湘文化特有的精神实质。
  自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为人类文明揭开新的篇章后,桑梓衡阳依托纸这一文明载体,让文化艺术创造了奇特炫目的光辉。北宋大儒周敦颐之所以开风气之先,成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与他在衡阳多年的成长历程不无关系。南宋初年,胡安国、胡宏父子在南岳衡山兴办碧泉书堂和文定书院,上接周子学脉,秉承伊洛学说,以匡济时艰、经世致用作为治学的最高目标,吸引了大批湖湘士子前来就学,开创了一个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学派别――湖湘学派,南岳衡山遂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湖湘学派又经朱熹、张?等人的力倡,而作为一种学风世代相传,滋润历代士人的心田。再传到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手里,更是集前人之大成,巍然而为一座学术高峰,对湖湘士人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远。
  衡阳的书院文化是中国书院的缩影,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湖南乃至全国均居前列。唐代元和年间,秀才李宽在府城北面石鼓山创建书院,是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所由私人办学的书院。宋代景?二年(1035),仁宗皇帝钦赐“石鼓书院”匾额及学田,后与岳麓、睢阳、白鹿洞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享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的美誉。到了光绪年间,兵部尚书彭玉麟捐银一万二千两,在东洲岛上再建船山书院,并聘“湘学泰斗”王?运为山长,大力弘扬湖湘文化中绵延不绝的船山风骨节操,成为晚清中国著名书院。石鼓、船山等书院培养的弟子,像李芾、王夫之、彭玉麟、杨度、齐白石、蒋啸青、马宗霍等,可谓鸢飞鱼跃,桃李芬芳。他们皆自石鼓嘴、东洲岛顺江而下,对中国历史相继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衡阳本土英才辈出,外来文人也如流星划过闪亮的星空,留下千古佳话。自东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刘桢写下《登南岳》一诗后,陆机、庾阐、谢灵运、王勃、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罗洪先、徐霞客、释破门、魏源、李元度、释敬安、谭嗣同、郭沫若、朱自清、田汉、峻青等历代诗文大家,都先后来过衡阳,借助他们飞扬的文采和瑰丽的辞章,足以昭彰衡阳的人杰地灵,群星璀璨。这当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文宗韩愈在衡阳写下的篇篇珠玑,尤在衡阳的人文历史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2005年4月上旬,我去衡阳作《湖湘文化与彭玉麟》专题讲座。甘建华晚上来宾馆看望我,与我谈起衡阳的历史文化。我发现他不仅在新闻这个行当做得很好,而且对衡阳历史文化的脉胳梳理得非常清晰,对衡阳历史文化名人如数家珍,因此聊得非常投机。
  2008年10月中旬,甘建华来到我在岳麓书社的办公室,拿着一摞厚厚的资料,向我咨询有关曾国藩祖籍的问题。我告诉他,黎庶昌撰写的《曾国藩年谱》中写得很清楚:“曾氏祖籍衡阳。”道光十年(1830),曾氏二十岁时,“肄业于衡阳唐氏家塾,从师汪觉庵先生”。曾氏岳家也是衡阳人。咸丰三年(1853)八月,曾氏以团练大臣的身份来到衡阳练兵,湘军这支部队是在衡阳奠定基础的。曾氏与衡阳有着很深的渊源。
  告别记者生涯后,甘建华无意功利,悠游林泉,读书立品,雅言澄心。从2004年至今,他执著于“湖湘文化名人衡阳丛书”的编撰工作,立志为衡阳历史接续文脉,这本《江山多少人杰》只是其撰写的一个部分而已。
  阅读《江山多少人杰》,分明能感觉到甘建华敏锐的记者视野,生动的作家文风,深沉的学者气度,并触摸到湖湘士子重操守、敢担当的理学源头。他笔下的历史人物,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应该占有一定的文化地位,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无法言说的遗憾。甘建华从茫茫人海中,对衡阳先贤投以关注的目光,进行抢救发掘,使他们终于得以免遭永埋故纸的厄运。譬如吕温,在唐代灿若星辰的诗人中,并不是特别有名,但他有些诗作确实写得很好,《全唐诗》收其诗二卷百余首,可惜生平极其简略,更遑论衡州刺史之任。他在衡州的时间虽短,衡州诗坛的第一缕清新之风却是他带来的。甘建华历时两年,孜孜以求,写就《天下谁识吕衡州》,让人见识了一位优秀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很多人都知道海岩这个当今中国最红的小说家和优秀电视剧编剧,但没有多少人知道侣朋。这位延安鲁艺培养出来的著名歌剧导演,其实就是海岩的父亲。侣朋在世的时候,只有零星的几条报道和一个小传,没有一篇像样的哪怕几百字的专文介绍。甘建华冒雨到其老家衡南县廖田镇陆堡村余家岭采访,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成文后再经海岩审校,让海岩“陡生一股衡阳情结”。为了写作“铁面御史”陈嘉言及其儿子、“现代唐伯虎”陈少梅,甘建华不但数次到衡东县鹤桥陈家大屋采风,而且与陈少梅第三子陈长龙数十次通话、电邮,更正了此前有关陈氏父子的诸多错讹说法,整个陈氏家族为之奔走相告,陈氏女婿米景扬为其挥毫泼墨,留下多幅书画佳作。十年前,甘建华写下《大画家钟增亚的天地性情》,钟增亚生前曾多次对人说“这是写我最好的一篇文章”,他的夫人崔德?大姐至今记忆犹新。
  明代万历年间,衡阳进士陈宗契曾写下《登回雁峰怀赵扬州》一诗,其佳句“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来第一峰”,现刻于衡阳市区回雁峰烟雨池畔。就在南岳衡山首峰,甘建华上溯伟大的造纸术发明家蔡伦,下迄现代风水研究学者刘沛林,为三十五位衡阳历代文化名人树碑立传,呈现湖湘文化的衡阳面孔,让人产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之慨,其功德岂可一时而论哉?我为家乡拥有如此俊彦后学而欣慰和自豪。
  是为序。
  
  (《江山多少人杰》,甘建华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11月第一版)

标签:面孔 文化 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