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作文 > 正文

接地气有灵气俯下身心贴心 接地气才能聚灵气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2011年8月下旬开始,丽水市广播电视台全面启动了“走基层、转作风、改丈风”大型来访活动。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第一线,开掘新闻的源头活水,把话筒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真正走进百姓的生活,真切感知百姓的内心,为观众奉献连接基层地气、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
  [关键词]丽水;广电媒体;走基层;新闻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06-0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宣传部在新闻单位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部署,从2011年8月下旬开始,丽水市广播电视台全面启动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大型采访活动。评议组人员随机抽取了10月中旬至下旬丽水各台的新闻报道,并认真观看了有关档期的节目,深切地感受到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第一线,开掘新闻的源头活水,把话筒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真正走进百姓的生活,真切感知百姓的内心,为观众奉献连接基层地气、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
  一、俯身走基层贴近百姓心
  根植于什么样的土壤,就会获得什么样的营养。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基层一线,新闻报道才能汲取充足养分。丽水各台开展“走基层”活动以来,人们欣喜地发现,电视上普通百姓的镜头多了,广播里基层的声音响了,“小人物”的故事多了。
  新闻综合频道《丽水新闻》栏目开辟了专栏“记者走基层”,陆续派出多路记者奔赴丽水9个县市,与基层群众同吃住、同劳动,记录他们的生活原貌,先后采制播出了一系列生动的典型报道。如丽水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的:走基层《溪头村的“美丽乡村”之路》:《留住乡土元素展现人文之美》、《保护龙窑任重而道远》、《产业转型鼓了腰包更保了生态》、《村民心中的路?一条通往希望的大道》等等。
  我们知道到2015年,丽水全市要建成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那么,美丽乡村美在哪里,怎样才能形成鲜明的特色,记者走进溪头村,以溪头村作为典型事例,借鉴溪头村的村民的做法。记者站在溪头村的村中央,镜头展示新建楼房及一道道低矮古老的石墙,这些石墙和楼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记者把镜头直接对准溪头村村民主任,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感受当地农村气息,感受农民思想意识的变化。然后把镜头移至龙泉市宝溪乡党委书记:美丽乡村建设在改善我们生活环境的同时,应该注重精神家园的建设。这个精神家园包括许多方面,文化是其中比较有型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对于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整理非常注重。同时,社会的和谐,村民素质的提升都要同步发展,才是我们真正的美丽乡村。
  保留一些古迹,不一味地拆旧建新,会让美丽乡村更具历史厚度和文化魅力,更能体现出地方特色和个性,在这一点上,溪头村的做法值得称赞。
  美丽乡村吸引我们的是宁静自然的山水美,勤劳朴实的人文美,假如再加上地域特色的文化美的话,那就更是一个具有童话般美丽的居所了。龙泉宝溪乡溪头村正是这样一个具有文化魅力的地方。记者采用手记的形式:山区的闭塞,远离城市文明的脚步,这是一种劣势,然而在人们返璞归真,追求生态自然的现代生活中,这种劣势反而成了一种优势。这是美丽乡村成为旅游景点的基础,但是,投入了,开发了,和现代文明接近了,一些不协调的行为也出来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守住山村的这一份宁静和纯真呢?这样,留给观众悬念,缓缓推进深入的主题。
  只有留住生态之美,才能让“美丽乡村”之路走得更远,近年来,龙泉宝溪乡溪头村的村民们逐渐放下了食用菌这种资源消耗型产业,向资源友好型产业转变。产业转型后又将会给溪头村带来什么呢?记者走基层蹲点手记:《产业转型鼓了腰包更保了生态》。节目和节目之间,环环相扣,连接紧凑。
  无论有多美,一旦受到了交通的制约,那么这个美也将大打折扣,所以能够拥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平坦大道便成了溪头人梦寐以求的事,其实在村民们的心中也早就已经有了一条心仪的路,这条路能成为他们现实的致富大道吗?记者走基层蹲点手记:《村民心中的路?一条通往希望的大道》,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交通是至关重要的,溪头村也正是因为交通落后所以经济相对滞后,它的美也才无人知晓,那么村民们心中的路能成为现实吗?他们建设“美丽乡村”之路还要走多远呢?我们还将继续予以关注。
  记者蹲点,撰写“蹲点手记”和系列调研报告,以普通百姓为主角,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从群众的视角反映群众的呼声心声,连续的新闻报道,让观众和听众了解溪头村方方面面的情况,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情况新变化,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引领听众感受社会民生的变化,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
  二、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阔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既是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又是锻炼自身能力,写就新闻精品的重要途径。丽水各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编辑记者主持人走出办公室、会议室,到生产一线前沿,到普通民众中间,挖掘鲜活素材,采写现场报道,不仅做好了新闻报道,对自己更是一次素质的提高、心灵的洗礼。
  缙云台:《走基层?寻找身边的美:带着瘫痪养母去打工的胡政周》报道胡政周82岁的老母亲瘫痪了三年多,他一直在照顾,连外出打工也把母亲带在身边。而且,老人家还不是他的亲生母亲。胡政周在永康石柱镇打工。他和母亲就住在车间楼上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宿舍里,每隔一两个小时,小胡就要跑回宿舍。张仙妹:“他是真的孝顺,现在夜里下班,十点多下班,澡洗了,帮我脚全部都抬起来屈伸,弯下弯下,又手套戴起来从大腿到脚尖按摩,有时候下午饭吃了,都会帮我按摩下再去上班,没有他,我真的生命都没了。”三年来如一日,胡政周照顾着瘫痪的养母,在张奶奶和老家缙云大黄村的村民眼里,这个养子比亲生儿子还孝顺。太黄村书记胡理勇:村里人都感动,然后到打工的地方去,又把这个好的东西感动了他的工友,这样的年轻人真的很难找,而且还不是亲生,是亲生的也不能做得这么细致。
  丽水台《老白谈天》:《走基层:捐出一个店撑起一片天》的报道,记者老白亲临松阳县古市镇松洲路102号的爱心屋小店,这家店的主人叫叶秀燕,而出钱的人却是丽水市区的周红女士,这周女士和叶秀燕之间是非亲非故,而且在开这家小店之前两个人是根本不认识的,那周女士为什么要给不认识韵人出钱开店呢?关于这家小店,背后有个爱心故事的,……这家爱心小屋能够撑起叶家三姐弟的天空,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周红告诉老白,虽然她的公司盈利不多,但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叶秀燕三姐弟一个道理,人只要坚强,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把困难作动力,人定胜天。   丽水在线:《走基层:爱音乐的农民老陈》,《走基层:村里也有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走基层:高溪夏阿姨农忙的一天》,《走基层?寻找身边的美:捡到钱包找失主的好青年》,《走基层:高溪的茄子值得多吆喝》,《走基层?360行:独掌根雕师傅吴家荣》,《走基层:小女子回乡创业元宝鸡大有可为》等等。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一线,用群众的思维、群众的语言、群众的视角采写报道,新闻的亲和力、贴近性就能充分体现,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就能得到提高。
  三、作风接地气报道有人气
  随着丽水市广播电视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推进,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不断涌现,受到群众欢迎。丽水各台的记者把视角对准普通阶层,各媒体把镜头版面让给群众,不断刊播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生动鲜活的报道。
  从田间地头的采访报道到扎实深入的基层考察,深入实际的新闻实践折射新闻工作者的新状态、新面貌,反映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进展、新水平,更启示我们:深入基层实践、转变作风文风,新闻工作才能不断回应时代的新要求、满足群众的新期待。如云和台:记者基层行:《重访云和大湾(一):路边小店见证大湾变迁》,《重访云和大湾(二):大山里的菇农》,《重访云和大湾(三):云和农民种菇忙农闲田不闲》,丽水台:《记者观察:钟点工价格上涨供需矛盾显现》,《记者观察:高端楼盘十月齐发丽水房市迷雾重重》,《农民增收持续趋快城乡差距越趋缩小》,《景宁举办“大地飞歌”农民艺术节》,等等。
  《走基层:身残志坚的画家张海晶》是“老白谈天”的一篇报道:老白深入大港头的古堰画乡,跟大家讲讲张海晶的故事,她虽然是个残疾人,但在22岁就开办了自己的画廊。“学画画的时候,整个心就静下来了,好像是进入了绘画的世界,忘却了身体的痛苦,渐渐的心情也开朗了很多,就慢慢找回了自己以前那种性格。不知道天高地厚,就拿下了这家店面,开始了自己的画廊生涯。”
  张海晶告诉我们“到时候第一个丽水残疾人艺术中心将会在我这个店里开始,集中了一批丽水比较有名的国画、书法艺术家的作品,到时候可以展销,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肯定,他们至少相信我,然后也是一种激励。’’现在,海晶自己动手买菜做饭、洗衣洗碗,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每当独自一个人面对寂寞的时候,小海晶总喜欢对着电脑唱响自己的心声。
  景宁台:《回乡的诱惑:(上)青春也可以在农村飞扬》,记者走进了景宁县英川镇关注回乡创业发展的年轻人,良好的农业产业发展吸引了年轻人回乡,同时也吸引了全省十佳大学生村官候选人之一的吴娉萍,记者记录了大学生村官鲜活的语言“我觉得应该是为这份职业,担起自己自身的一种责任,发挥自己自身的一个作用,切实的让村民感觉到一个村官的到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服务,可以说是财富。”农村是个大舞台,现在很多在外面漂泊的年轻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希望能回到这个舞台来展示自己,这就需要当地政府考虑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发展。《回乡的诱惑:(下)农民创业园》记者基层行走进了景宁鸬鹚乡农民创业园吸引外面能人回乡创业,吸引许云庆回乡创业的就是当地政府推行的农民创业园和创业园所提供的各项优惠措施。整个创业园区流转林地2000多亩,土地800多亩,创业园区主要就是重点发展油茶、香料烟、食用百合、生态养殖等几个产业发展,通过提供这么一个平台,让各低收入农户通过自主创业、劳动入股、资源入股等方式,选择适合他自己的产业路子。通过政府出面,把农民闲置的土地流转过来,提供给其他农民创业,这就是农民创业园,在这里,政府不但可以给予各种政策的扶持,还对低收入的农户提供家门口打工的机会。现在农民创业园更多还是在概念上,只有让更多农民参与到其中得到实惠,创业园才能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园。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群众,激发思想的火花、激活创造的灵感、捕捉最生动的场景、挖掘最感人的故事,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显著增强,实现了较好的新闻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新闻工作者在奉献出高质量新闻作品的同时,其自身也正实现着职业精神的升华和职业技能的锤炼。对新闻工作者来讲,不论时代和技术如何进步,最传统、最古老的生产方式也是晟先进的生产方式,那就是到一线采访,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现场”应该作为新闻的“基因”永久传承。

标签:接地 灵气 贴心 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