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校园作文 > 正文

信息化建设期刊_信息化建设在农村信息需求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时间:2019-03-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舒尔茨的穷人经济学因被温总理多次提到而引人关注。其主要观点是穷人主要穷在劳动力素质的落后,根源是信息的闭塞和教育程度的低下。当前我国城乡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存在信息差距和数字鸿沟。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应当先行。本文就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从目前农村主要信息需求类型和信息化建设在农村信息需求中的具体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信息化农村信息需求应用研究
  
  一、农村主要信息需求类型分析
  
  1.政治方面的信息
  包括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越来越关心世界大事。政情的上传下达,要求有一种手段让农民获取中央政策的精神、了解政策,同时更加需要在基层建设一种政务公开的手段。
  2.经济方面的信息
  首先是生产资料信息,农民非常渴望能够从一种可靠的渠道了解到生产资料的品种、质量、价格等信息;其次是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农村要从市场上获取可靠的易用的农业产品信息之后,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种植结构,及时的进行作物种植的调整。只有获取了可靠的可以利用的信息之后,才能从农业种植中获取更到的经济利益。
  3.科学技术方面信息
  首先是当地地情的分析,包括分析当地的土、水及气候等。尽管在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的实践生产经验,随着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的应用,在当地的地情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这个问题,迫切的需要这方面的信息,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或者是渠道解决这个问题。其次是了解知道农作物的品种特性、种植技术、保存技术等。由于市场化对农村自然经济的冲击,很多农民朋友认识到,农产品不跟随市场,就不能卖上好价钱,另外对农作物的加工的技术也非常渴望,因为农产品简单的加工之后,卖的价格就可以翻倍。
  4.社会方面的需求
  一个方面是教育的需求。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投入,但是在农村地区对教育的需求仍然有很大的渴望,农村学校更需要优秀的教师。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不可能拥有大量的城市一样的优秀教师,因此需要一种手段和渠道来满足这个方面的需要。另外一方面,随着各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外出务工也成为农村生产的一个重要的收入选择。但是对务工需求信息以及获取渠道,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随着劳动力的不断得到满足,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的技能也提出了更改的需求,没有一技之长的工人越来越难以找到工作了,因此职业技能的培训需要也日益增加。
  5.娱乐方面的需要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娱乐也提出了很多需求,现在电视已经在绝大部分普及了,但是电视的能够接受到的娱乐内容远远的不能满足农民则需求。在地方节目中,各种粗制滥造的广告充斥着电视屏幕,部分地方的监管不力,同时存在着虚假的广告信息在危害着农民利益。
  在以前,一谈到农村信息化和支援农村的建设,往往会赠送书籍、生产工具等等。在我们调查过程中,调查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科技指导方式时候,当地的农民就给我们把各种手段进行比较和排列。首先农村更需要的是农业科技专家的亲临指导,比如要种树,农业专家来告诉我,这个树应该挖多深的坑,土是压实还是虚的,要浇多少水等等;其次是像电影一样的近似的手把手的指导。
  
  二、信息化建设在农村信息需求中的具体应用
  
  我国农业总体上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历史阶段。在生产方式上主要表现在以小农经济为主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生产的转变,由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等特有的国情,许多简单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影响到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导致这一过渡阶段将十分漫长。因此,信息化要面对我国农业种类多、地域广、用户层次多、需求分散等具体问题,切实解决农户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
  1.“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1)信息技术要发挥先导作用。对于生产者来说,最关心的是生产市场上需要的产品,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就必须在种养之前基本掌握未来收获季节时的供需情况,对于农业这种生产特点,对信息的需求程度要高于其它行业。而实际上,由于城乡间存在着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面向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加上我国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导致农业生产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由此产生的浪费也十分惊人。开发面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市场价格预测系统、农田决策指挥系统等,可辅助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2)信息技术要指导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农艺管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这需要信息技术的指导,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开发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便携式农业信息系统等,随时随地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3)信息技术要促进农产品销售。农产品要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变,进入流通领域,就必须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只有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才能进入扩大再生产,这更需要信息的指导,“增产不增收”、“卖难”现象一直存在,今后还可能会长期存在。因此,开发农产品供需信息系统,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开发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等,对实现产销对接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实现了“生产发展”,才能使农民“生活宽裕”,才能有经济实力改善生存环境,实现“村容整洁”。
  2.“管理民主”需要农村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农村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信息化等内容。
  乡镇和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象,是社会的最低层,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样,假如不牢固,就可能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由于该层次数量多、地域广、差别大,其组织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建立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小城镇信息化管理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水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现对乡镇和村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上传下达,实现政务公开和管理民主,对提高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基层管理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是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
  3.“乡风文明”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首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其次是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再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方面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将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城镇化,为农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因此,开展“多网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研究,建立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开发各种农村信息接收终端,制作多媒体教育培训课件,满足农民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实现“乡风文明”。
  4.信息获取的手段不断增强
  当前,信息传递方式不断多样化,农民获取信息的网络和渠道日益广泛。一是传统方式,比如黑板报、明白纸、小喇叭、信息员等。二是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目前平面媒体在农村的影响力还很薄弱,其效果跟城市无法相比。三是广播、电视,虽然它的信息传递功能很重要,但在农村里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缺少专业的农村农业频道,特别是在地市级以下。四是电信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方式,电话、手机、信息机等。五是互联网,网络已成为重要的信息获取手段,不少农民开始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产品交易。目前全国各类农业信息网站已达上万家,但在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上还不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贾兴华:浅析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中国科技信息,2005,(08)
  [2]杨友孝曹芳: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制度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5,(06)
  [3]钱雪飞:对信息化建设中农民参与度不高现象的剖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4]江之平:重视农村信息化.中国信息界,2005,(Z1)
  [5]农村信息化遭遇重重难关 海尔携手英特尔、网通密谋“破局”.计算机与网络,2005,(10)
  [6]张家麟:论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管理,2006.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信息化建设 需求 研究 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