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技巧 > 正文

格律诗写作技巧pdf

时间:2017-05-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诗词写作技巧

诗词写作技巧【2】

分类:诗词知识

2010-11-12 09:04 阅读(660)评论(0)

诗词写作技巧【52】

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是华夏国学网的沈老师,网易博客的沈老师。近日接到很多很多的朋友来电要求讲写作技巧,今天就承诺的內容来谈谈学诗的一些常识(浅谈诗词格律的识别运用与记忆方法)。

依据王渔洋的《律诗定体》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建设了二十八种格律诗模型库。这同时还依据《佩文韵府》建设了诗韵库。

二十八种格律诗模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平仄表,它需要对各种拗体诗也能准确的描述,这样就要求借助计算机系统的模糊算法。实际格律诗体达数千种,模糊算法就是允许有与模型有一定量的差别,由此使《全宋诗》中的十六万首格律诗由计算机自动标识。

在韵的分析方面,由于《佩文韵府》所定义的汉字,有太多的多音字,且分属不同韵部,尤其是同时分布在平声字和仄声字中。而在建宋诗平仄库中,由于没有宋诗的字组库,那么计算机在识别判断平仄时便遇到了困难,如“相”字,在“相思”词中是平声,在“宰相”中则是仄声,如果有字组表(即通常说的词表),将“字组”的信息也附加上运算,会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虽然可以根据诗的格律来判定当平当仄,可是这格律又是在建库时就要确定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层次分析算法”,即第一步先将固定平仄的字标识出来,允许有一定量的误差,做第一层的格律诗数据库。然后在第二个层面上,使用另一音韵库二次判别诗的平(p)、仄(z),非格律诗的,保留了原来多音字的信息,而格律诗,则以比较准确的形式显示诗的格律。结果证明这一做法是比较成功的,以后对语料库做深加工时,仍有必要使用这种算法。(不懂平仄的高层次专家学者们一看即一目了然,非常明确。)

一】诗词的运用与记忆方法

标准五律 例如唐朝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黒,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錦官城。“

请读熟此诗,它的节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个循环,即:“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关于诗词格律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注意粘对与正反叠声(音步、音节、停顿点)相呼应就行了。下面就介绍几个简单的识别与使用方法 (p代表平、z代表仄):

一,基本叠声与组合方法

标准七绝 例诗: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音节、音步:zz pp zzpppz pzz zpp pzp zpz

大家只要记住这几个基本叠声,在避免孤平的情况下,就可以随意组合(注:言等于字)。

如(五、七言(律)绝诗的结构四句(联)是:起、承、转、合):

pp.zz.zpp, 平声韵平(起)

zz.pp.zzp。 承句(对)

zz.pp.pzz ,转句(粘)

pp.zz.zpp。 合句(对)

这就是一个基本律绝格式了,只要弄懂其间方法,就不需要用诗词工具来检查格律了。诗词贵在活学活用,现在我就说诗格,(古体四言因格律甚宽 “ppzz,zzpp”,在这里暂且不说。)就五言、六言、七言,平韵还有仄韵的,因为填词也有很多仄韵的词牌;譬如蝶恋花、玉楼春等等....也是依照仄韵诗格来的,所以我们不可忽视仄韵诗格,还有六言诗体。这些诗律句型不下数十种,如果记下来相信我们大家都很难背下来,只有找到其间的组合公式,就好记多了。

例如唐朝杜甫五律<<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黒,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錦官城。“

请读熟此诗,它的节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个循环,即:“甲、乙、丙、丁”;“甲、乙、丙、丁”。(国人常以甲乙丙丁来代表律诗的四种句型)

关于诗词格律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注意粘对与正反叠声(音步、音节、停顿点)相呼应就行了。下面就介绍几个简单的识别与使用方法 (p代表平、z代表仄): 二,相粘

就是基偶句相粘(这里是指第二句与第三句为例来说的),偶数句,也就是第二句如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下句就必须用仄仄平平平仄仄(即句末三个字必须来一个180度翻转) 其间二四六字处要与上句声调相同,一三五不论。也就是仄对仄、平对平,此谓之粘。注第七字白脚处必须用仄声。(此为平韵脚格式用,仄韵脚格则相反)

三,对句与拗救

基数句如果是仄起,也就是zz(仄ze)开头,那么承句就必须用平(ping)起开头,也就是pp开头。

当然首字可平可仄,但必须要注重音阶互补,如果平起 ppzzzpp 第一字改仄声调的话,那么第三字换为平声可以缓冲音阶的跌宕,也就成了zppzzpp此为【当句救】。

当然也有不需要更换的如:pzppzzp 像此句第三字就不能用坳救了,如果要救,必须用第五字作辅助,也就成了pzzppzp 。

如果第五字不作辅救,那么这句就成了孤平句:pz.zpzzp 说来,也有人认为此句不是孤平,那么我去掉前面的两个叠声作五言看也就成了zpzzp 五言孤平句。

隔句救

如前面的使用了拗句,在下一句用拗句补救。如:zppzzpp,pzzppzp 此为【隔句救】。

四,孤平

顾名思义:大凡介于两个相叠仄声调之间只有一个孤立平声调者谓之孤平。

还有就是除却平韵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调者,谓孤平。此类只适用在五言句中作识别。

zpzzp, .zzpzz 皆为孤平 ,望大家今后多多注意。

二】浅谈诗词中应仄(z)可平(p)处的择声用法

众人都认为:大凡词句格都倚诗律句格为型,含,四、五、六、七言句格,如尊音程与声律过渡转换,一般首字与第三字处应仄可平、应平可仄,只要不伤句格与不滞于音阶流程,亦可为之。(第五字处适可而为)纵观前人之词,亦有此为者甚矣。荐大家为词莫太过限于词格,诗律亦可为,词律又何不可为呢?建议大家只需在韵步与音程上处理好就可以了。八字句有作豆领时必须首字用仄,其它诸如九字、十字、也有作豆领、二领七言六、三断句,四五断句等等依此类推。只要合乎句格与于音韵流畅亦可。

观前人之佳作,亦有用拗句者,相与更觉着音阶上处理的更妙,一般太过遵守定格者,于韵步音程上反显凝滞,如:ppzzzpp亦可为zppzzpp 如此于起句上用上声或者去声于声步上更显气势。此在句意转承时音阶过渡的特殊情况下使用效果更好。

一般来讲奇数处可以放宽平仄,七言一、三、五、(在不伤句型与避免孤平的情况下,可以为之)六言稍许与七言微异需观词谱来决定了,五言一、三字处等同七言句格的变化。

现浅谈诗词中应仄可平处的择声用法:

大凡诗词中四、五、六、七言句型都有应仄可平,应平可仄之处。一般首字处应平可仄的如:ppzzzpp 可转换为 zppzzpp 第五字处仄声不可换,应避免三平尾。其它的句型可依此类推。

现排七言句型演变如下:(p代表平、z代表仄)

仄起平收句型

zzppzzppzppzzpzzpppzp pzzppzp

仄起仄收句型

zzpppzzpzpppzzpzzppzz zzzppzz

平起平收句型

ppzzzppzppzzppzpzzzpp=

平起仄收句型

ppzzppzzppzppzpppzppz=(也可为,但于音阶流程来讲第一字处

换仄似乎可使起手高亢一点,标=的同理)

五言:

zzzpppzzpp

pppzzzppzz

ppzzppppzp zppzp

zzppzpzppzpzzpz

六言:

zzppzzpzppzz

ppzzpp zppzpp pppzpp=

(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格律诗写作技巧pdf)标=: 因仄声音阶掉单,于音阶声步失衡,除非特殊情况下少用

四言一般作为对句使用,就要按照词谱格式稍许变通。第一字可放宽 三字处酌情处理。

1) 用韵原则

① 以押平韵为原则。

② 七言绝句的第三句决不可用韵,

2)允许借韵。“借韵”又称作“衬韵”,就是说,绝句(包括五绝)的第一句,可以不押本韵。

3)学会选韵

險韻:在平水韻中,凡字数相对较少又没有阾韻的韻叫“险韻”。没有邻韻的意思是:此韻的韻母和其他韻母都不一样。如“五歌”韻,其音为“ge”;“十二侵”韻,其音为“qin”。这两个韻都谓之为险韻。

用韻:一般习惯,凡五绝、五律大多数首句不入韻,是以体现五言格律诗之风骨。七绝、七律大多数首句入韻以体现七言格律诗之流畅。对于词,则按词谱要求填写,不要随心所欲的选韻或避韻。作诗则要注意选韻:

篇二: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就是格和律的合称。

格∶平仄、字数、对、粘、对偶、压韵、起、承、转、合,合称为“格”。

对,即平仄相对。

粘,也是平仄相粘

都是指每一句在2、4、6位置上相对或相粘的平仄规则。

对偶,是指词性的对仗,词语或短句结构的相称。

押韵,是为了达到诗词整体的音律和谐,而人为地要求诗句尾字要符合统一的韵字法度。简单地说就是指诗句韵字的选取。

那么,今天在讲律诗的起承转合之前,我们先学一下流水对(对联的一种),这对写诗很有帮助。

流水对:是指对偶的诗句在诗意上就像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如杜甫:

如:忽闻哀痛诏,又下盛明朝.

又:可惜欢吴地,都非少壮时.

又: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再举例说明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用连词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话分两半说。 例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很多流水对上下句分别是两个连贯的动作。

例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与流水对相反,对偶时如对出了两个意思不相贯通的句子,则称为并肩对,往往显得板正生硬。并肩对 跟犯了相隔的对联差不多。

流水对在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是比较不容易弄

出来的一种对子。一首诗里面有了一联的流水对,就显得灵动了许多。关于流水对,有这样一些说法:“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著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 明 胡震亨《唐音癸签法微三》:“ 严羽卿 以 刘眘虚 ‘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为十字格, 刘长卿 :‘ 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为十四字格。谓两句只一意也,盖流水对耳。” 清 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五言律﹞中联以虚实对、流水对为上。”

注意:流水对往往出现在颈联和尾联中。

在上面的讲解中,提到了两个新名词“颈联”“尾联”,这就是引出我们今天所讲的律诗的“起承转合”概念。

所谓的“起承转合”其实就是指律诗的首联、颔联(颌联)、颈联、尾联。

看律诗格式例子: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平平仄仄平平仄⑤,仄仄平平仄仄平⑥。

仄仄平平平仄仄⑦,平平仄仄仄平平⑧。

我们把①②句叫做首联,也叫起联。把③④句叫做颔联,也叫承联。把⑤⑥句叫做颈联,也叫转联。把⑦⑧句叫做尾联,也叫合尾联或收尾。律诗要求承联和转联必须采用对仗的形式。有时由于首联已经对仗了(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其一,平起仄收;其二,仄起仄收),颔联可以不对仗,称为偷春体。但颈联是一定要对仗的。

这是重点

我们现在学到了很多关于律诗概念性的知识,可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会简单的写作。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探讨如何去写作了。

下面说说如何写作

谈到写作,我要说一点,就是律诗由于篇幅短小,七律不过才56个字,根本无法与现代诗歌、散文相比。

那么,律诗却能在如此小的篇幅里,蕴涵着深厚的情感和畅达的思想智慧,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是以小见大,是以情感人。一支花开而知春来,一叶凋零而知秋近。一滴泪能释千古愁,一展眉峰能悦满怀情。那么律诗是怎样做到以小见大,以情感人的呢?

写一首律诗,一定要做到谋篇在先,动笔在后。

也同于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写作的目的,想写什么,打算怎么样写,主题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为了保证思路完整,脉络清晰,让读者读着明白,就需要好好地安排章法。先交代什么,后交代什么,这顺序不能乱。

比如你想表达对春天处处生机勃勃的赞美之情,你不能一开篇就 只考虑你的感受,就“啊,多么美好的春天啊”。

这样写就是把你的所见所闻省略掉了,你没有把文字当作向导来让读者看出你的所见所闻。所以,你应该首先写出你所处的地点,该地点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引发了你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这样写就是把你的所见所闻省略掉了,你没有把文字当作向导来让读者看出你的所见所闻。所以,你应该首先写出你所处的地点,该地点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引发了你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那么,律诗却能在如此小的篇幅里,蕴涵着深厚的情感和畅达的思想智慧,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就是诗的逻辑性。

所以写诗一定要遵守的原则是:情要有景做铺垫;景要靠情去升华。

篇三: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

王福荣

格律诗是唐初兴起的一种诗体,也称近体诗。格律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文学艺术的精华,深爱人们喜爱。格律诗分为七律和五律,条件限制多,所以写好难度较大。为了学习传承和发展古诗词,在此介绍一下写格律诗的基本常识,以供想学写格律诗的老年和青少年朋友们,做为入门的参考。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共同欣赏一首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真是优美动听的千古绝句,这首诗严然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这首诗为什么这么优美动听,琅琅上口呢?除了它有深远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之外,就是因为这是格律诗,在用字的声调上讲究平仄(zè),读起来抑扬顿挫,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

现实中,有不少人对格律诗存有一定的模糊认识。好象只要八句,一句七个字,押韵,就叫七律;而只要八句,一句五个字,押韵,就叫五律。这都是不准确的,有的就不够条件,就不属于律诗。律诗必须具备三个要件:

一、必须讲究平仄(zè)

平仄就是字的声调。古代的四声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种,可称古声韵。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普通话,新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叫新声韵。字典上的标调符号分别为~、′、ˇ、`。平,就是阴平、阳平,仄就是

上声、去声。古代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别分散到现代的四声当中去了。在语调上,仄声缓抑,平声高扬,一仄一平,一抑一扬。

在用律上,今人要与时俱进,提倡说普通话,用新声韵,写起来方便,读起来方便,听起来方便,查字典也方便。适当学一点古代四声也好,以方便欣赏用平水韵做为平仄规范的古代诗词。吴桥方言与标准语相差很大,必须常查字典。

格律诗在用律上,分为平起和仄起。这要看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的谓之“平起”,是仄声的谓之“仄起”。为什么不看第一个字,而看第二个字呢?因第一个字可平可仄。下面是古人为七律规定的四套平仄格式。

1、平起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2、平起入韵

只需把平起不入韵中第一句的第五字、第六个字位与第七个字位上的“平平仄”变换成“仄平平”,成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即可,其它七句的格式与上面完全相同。

3、仄起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4、仄起入韵

只把仄起不入韵中第一句后边的“平仄仄”变成“仄仄平”,改成“仄仄平平仄仄平”即可。其他七句与上面的完全相同。

画“· ”者,即为可平可仄,这就适当减小了用律的难度。 你从不入韵的这两套格式来看,实际上就是以下两组格式循环往复:

第一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组

古人对律谱规定了四套,人们在选择使用时,不论是平起的,还是仄起的,都习惯上选用入韵的。入韵的头两句读起来更和谐,更有节奏感。

对于新学写格律诗的朋友,对这四套平仄格式记得还不熟,为方便写作,可先把自己选定使用的那一套格式写在纸上,然后对照着,按要求往里填字。“平仄”两字,写起来56个,太麻烦,我提供一个比较简便的办法,用横竖道的符号代替,即“平”用“―”,“仄”用“I”。示意如下:

< 仄仄平平仄仄平(I I ― ― I I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I I ― ― I)

枫桥夜泊 (张继)

II ― ― II ― ― ― III ―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 II ― ―III ― ― II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时间长了熟悉了,就不必先画符号了。一首诗,意境再好,文辞再美,如不讲平仄格律,读起来就不会那么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缺乏节奏感,没有古诗词的那种韵味。反之,平仄格律再严谨,对仗再工整,如果在内容上缺乏意境,文辞也不优美,不含蓄,太直白,也不算好诗。

关于用律当中的几个主要的忌讳

一忌三尾仄。就是在上联,即出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这叫三尾仄,如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是不允许的。

二忌三平调。就是在下联,即对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这叫三平调,如平平仄仄平平平,这是不允许的。

三忌孤平。就是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除了韵脚是平声外,其他六个字还只有一个平声字,如仄仄仄平仄仄平,这是不允许的。

为什么这些情况犯忌?主要是避免平仄节奏的不和谐,保持抑扬顿挫的节奏美。

关于平仄的拗(ào)救

一个字用到这里准确鲜明生动,但就是不合律(背律),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一是宁可背律,也保持内容的完美;再是设法挽救,使

这种背律合法化,这就用上了古人留给的办法——拗(ào)救。

七律一句只有七个字,其中四个出句的第一和第三个字又都可平可仄。四个对句除了“I I ― ― I I ―”这一格式第三字只能用平外,其余也是一三字可平可仄的。第一个出句的第七个字,如是入韵的,就必须是平;如是不入韵的就必须是仄。后三个出句的第七个字,都必须是仄声。四个对句的第七个字都必须是平声。这样一来,具备拗救条件的,就只有这八句中的第二、第四和第五、第六四个字位了。

拗救的办法,主要有三个:

1、本句中的左右相救

七律《大运河》中有一联是:

< 河边片片铺绿茵。 ..

这是平起七律的第二联,是对仗句子。其格律要求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请大家比对一下看看,在对句中画“?”的两个字都背律了。“铺”(pū)字的字位应当是仄,用了平,而“绿”(lǜ)字的字位应当是平,用了仄。可这样左右一互换,各自的背律就都合法了,这就是本句中的左右拗救。

2、同联中的上下互救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如按新声韵对照,出句中的“碧”和对句中的“天”,就堤上排排扬翠柳, <

标签:写作技巧 格律诗 pdf 格律诗写作常识 格律诗词写作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