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除了赋比兴,诗经其它写作手法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诗经中的赋比兴

比较诗经中比和兴的区别与联系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集之一。它真实地反映了自西周初年起到东周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及其本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典籍。其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运用得最为广泛,也有着许多特色,创作了许多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诗篇,不但形成了我国诗歌的民族风格,对后代文学创作也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下面就比和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论述与分析。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它描写的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其描绘的形象没有独立的意义,而是对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种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是用浅易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以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在《诗经》这部特定的诗集中,乃以每个诗章整体之立意、构思为基础,以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辞为步骤,从而造成意境表达情思的方法。“兴”的基本含义是借助于其他的事物作为一首或一章诗的开始部分,所以又叫“起兴”。它是诗人在接触到某一事物时,或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借物寓情,因事起兴的意思。它之所以往往用于开头,无非为了起到引人欣想的作用。作者用于起兴的事物,对于诗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也常常起着比喻、象征、烘托、暗示等作用,并有助于创造动人的形象和美好的意境。“兴”分为两种,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但是在有些诗中的兴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与下文也没有什么联系。这种兴一般起到的就是提示、渲染一种气氛,帮我们完成从日常生活到诗歌欣赏的过渡作用。

“兴”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但是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同时,这就构成了它与比的异曲同工之妙。

10级编辑出版2班

李梦姝 100610203

篇二:国际学校高级班中文教案:赋比兴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除了赋比兴,诗经其它写作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例子:《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现代例子:《黄河大合唱》歌词: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比:类比,比喻。(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例子:《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兴是有感,就是从A联想到B。AB之间很可能一点关系都没有。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子:《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诗经》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又如: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吃个饭吧。

篇三:《诗经》爱情诗中赋比兴手法运用

《诗经》爱情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诗经》用得最多的还是比兴手法。“比”是比喻,比拟,“以彼物比此物”。刘础说:“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意为“比”是举出事物来附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用夸大的言词以切合事物的木质。比有多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诗经》爱情诗中,常用“比”来描绘人物,摹写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卫风·氓》是弃妇诗的代则有畔”喻自己的苦海无边:淇水还有岸,河岸还有边,我的愁怨何时能完?这是反喻,抒发了满腔的悲愤之情。

再如《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以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蓬草喻自己不思梳理装饰的颓容和低低心情;“其雨其雨,呆呆口出”,比喻事与愿违,表现出内心的失望情绪。《土风·采葛》用“一口不见,如三秋兮”喻恋人们离别的愁苦和热切的盼望;《周南·汝坟》“未见君子,叔如调饥”,用肚子饿喻相思之苦,通俗感人;《邮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用“非席”“非石”从反面作比,表示自己决不随人摆布的坚定性格。

“兴”指借一物来引起他物,触景生情,以引起卜面的歌词,“托物以起兴,借物以表情”。虽然“兴”只起个头,但它在诗中往往起到极巧妙的作用,或为发端,展开联想;或写景物,烘托气氛;或兴中有比,具有象征意义。《秦风·兼霞》全诗三章都用秋景起兴,把一片水乡清秋的景物与委婉J凋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兼霞苍苍,白露为霜”“兼霞凄凄,白露未稀”“兼霞采采,白露未己”,这是诗人所见客观景物,但诗人把这样的景裁入诗中,又何尝与情无关呢?它正与诗人困于爱情之中的凄惋心境相一致;换句话说,诗人的凄惋心境,也正借这样一幅凄凉萧飒的秋景渲染、烘托和表现出。吟诵《兼霞》这首千占绝唱,我们确实不自觉地进入了一个凄清的境界:寂静的清秋早晨,天色微明,一望无际的青苍芦荻,凝寒的白露,蜿蜒的河道,迷雾朦胧的洲诸??构成一幅萧瑟苍茫的“秋水晨光图”。在晨光中,我们依稀看到河水的涟漪上倒映着一个孤独的身影,面对苍苍芦荻,怅望着远处沙洲、岸抵的霭霭雾影。诗中景物因感情的作用而意象化了,那瑟瑟的芦荻仿佛在歌唱着哀怨的心曲,那未稀的白露仿佛凝聚着失望的目光,那蜿蜒的河道里仿佛流动着绵绵不尽的愁思??

《业卜风·绿衣》和《唐风·葛生》都是悼亡诗,都用了托物起兴手法。前者悼念亡妻,后者悼念亡夫。《绿衣》以“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起兴,展开联想。这绿色的外衣和黄色的里衣木是亡妻亲手所制,衣裳还穿在身上,做衣裳的人儿却见不着了。睹物思人,而物在人亡,更J觉悲戚。

有时兴中有比,比兴合一。如《周南·关唯》这首占老的民间恋歌,以河洲上一双和鸣的关唯鸟起兴,引起求偶的联想,i'}.染出爱情的萌动。而这兴中又隐含比喻,以关唯和鸣喻男女爱情的和谐专一。

《诗经》爱情诗中,更多的是“比”“兴”两种手法在同一首诗中交相运用,相互补充,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比”“兴”己成为我国占代诗歌的基木表现方法和优秀传统,传承至今。

标签:诗经 手法 写作 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中赋比兴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