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蜂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时间:2017-06-0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诗歌炼字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解析:试题第一题指定“空”为鉴赏字,鉴赏方向是“表情达意”。联系诗句环境,应该注意诗句意境的营造和诗中人物形象的感情抒发。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1、问:“阔”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案:“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第一步),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第二步),“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第三步)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分析:两字各有其妙,如果说“阔”字更好,就可以从诗歌平仄去分析,因为“阔”字是仄声,“悬”字是平声,诗歌要讲究平仄相对,读起来才有韵律美,声调也更为响亮;另外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有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绉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试题第二问指定“闹”字要求进行赏析。由于这是写景的诗句,又紧承前面有关写景问题而来,因此回答时要注意围绕该字在意境构造上的作用进行分析。

分析:这是一首著名的宋词。上阕写景,由“风光”(风景、景色)总领,从“渐觉”(越看越好)展开。下阕抒情,前两句由大好春光引发感慨,慨叹人生欢娱少,而艰难困苦很多,怎么能吝惜千金而不欢娱哪。结尾两句,要举起酒杯劝说斜阳延迟西下,在花丛之间多陪伴一会。读至此可领会到词人之所以盛赞春光,是因为深感人生苦多,与“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西下几时回”同一样情怀。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1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

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3分)

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D.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16.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

“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1分),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2分),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1分)。

湖州歌(其 六)

南宋·汪元量 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 :“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解析 :结合诗歌的特点,应该从写景特点或者写景方法上考虑;当然,从思想感情方面鉴赏也是一条途径。就答案来说,并没有涉及后者。

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解析 :要求考生寻找的诗歌赏析用字一般是诗歌中的关键字。本题寻找的要求是“最能体现诗人感情”,并且指明在诗歌的第三、四句,用以降低难度。由于这首诗是写景诗,因此符合要求的字应该是具有情景交融效果的字,当然非“凉”莫属。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篇二:七年级第一单元练习

第 一 单 元 练 习 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酝酿() 胳膊( )抖擞( )

应和() 摇曳( )嘹亮(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 鸟儿将cháo ()安在fán huā nan ya( )当中,高兴起来了, hū p?ng yǐn bàn(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⑶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ǜn ()的光,hōng tuō ()片安静平的夜。

⑷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戴着lì( )。他们的房屋,xī xī

shū shū ( )的,在雨里jìng m?()着。

2. 填空。

⑴《春》的作者____ 原名____,号____,后改名自清,字____。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描绘春天的美景,表现春的美好与活力,抒发对春天的期盼、喜爱、赞美。

3、词语赏析:

A、“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句中“酝酿”一词的本意是什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答:

B、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极具表现力,试选一个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答: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答:

4、语句赏析:

本文中有许多的比喻和拟人句,找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

5、最后三段,分别出写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三个语段的先后次序可以交换吗?为什么?

答: 阅读《济南的冬天》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结合第1段内容,具体分析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这个中心句的。

答:

3、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A和B题:

A、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答:

B、从语段中找出表明作者描写顺序的词语,并判断运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答:

4、本文作者善于用比喻,在文中,作者分别将阳光下的老城、雪后的山坡和村庄、冬天的济南比成什么?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答:

5、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6.下列词语中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盈(yíng) 朦胧(m?ng) 伦敦(dūn) 旋律(xuán)

B.水藻(zh?o) 贮蓄(zhù) 均匀(yún) 抚摩(fǔ)

C.斑驳(b?) 镶嵌(xuāng)着急(zhu?) 温润(wēn)

D.稀疏(sū) 澄清(ch?ng)惊诧(chà) 玫瑰(guī)

阅读《雨的四季》回答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bāo( ) 浇guàn( ) 静mì( )

高邈( ) 莅临 ( )池畦 ( )

2.选词填空。

(1)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______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_________、开阔的大地。

(2)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______利落的木刻。

(A.干净 B.纯洁 C.净美 D.纯净)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

(2)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

(3)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

(4)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

(2)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

(3)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

(4)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5.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征进行具体描绘,表现了春雨的________、夏雨的_________、秋雨的_________、冬雨的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的感情。

6.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7.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全文,谈谈作

者“喜欢雨”的原因是什么?

答:

8. 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描绘的四季的雨的特点。

答:

蜂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答:思想内容: 表现手法: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答:

3.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

3、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篇三:公开课

咏物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深入解读咏物诗,总结答题技巧,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

咏物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深入解读咏物诗,总结答题技巧,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

﹙一﹚ 概念解析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这种描写对象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所以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二﹚ 阅读积累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 郑板桥(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海棠 (宋)苏轼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 惆怅阶前红牡丹,

香雾空蒙月转廊。 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 明朝风起应吹尽,

故烧高烛照红妆。 夜惜衰红把火看。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四)因例说法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从表面上看,这首词是“咏梅”,实际上是什么?

2.上阕写出梅花所处的艰难环境,这种环境特点是什么?

3.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陆游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1.写人

2.生长在偏僻的破败不堪的断桥边,在风雨的摧残下,寂寞地开放、凋谢。

3.孤芳自赏,不畏谗毁不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的信念。

1)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提示: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

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手法分析:①托物言志,以物喻人。②环境烘托。

5、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二)特点介绍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3、情感抒发: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4、手法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三)鉴赏点拨

1、一般提问方式:

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题思路: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寓含什么理。

3、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五)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实战演练】

二.咏物诗典型例题

1.《蝉》(虞世南)

垂绥(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①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②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1)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蝉“啜饮清露”“居高声远”,可知蝉生性高洁,出众。

(2)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托物寓意,借咏蝉表达了诗人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的情怀。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刻画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沙洲”等冷色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富有情态的字词极写孤鸿之神态和心理。

3、(2013天津卷)《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 1

心的高洁。

三、规律总结

1、咏物诗特点:

1、实写物的形态、色彩、声音或其所处的环境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不滞于物)

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讽喻)或咏物寓理,常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4、从具体描写看,除了正面描写外,还常用侧面烘托手法。

2、鉴赏思路:

1、读诗,诠释出诗句的字面意义;

2、关注有效信息:诗题、注释、作者

3、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4、体悟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四.实战演练:

(2010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 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 途数起数伏。[来源:Z.xx.k.Com]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 。?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

垂绥(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标签:这首诗 手法 写作 蜂这首诗的意思 蜂这首诗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