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鲁滨孙漂流记的写作手法

时间:2017-04-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读后感写作技巧

读后感写作顺序与技巧

1. 读后感,顾名思义,先读后感,读是基础感重点。

2. 读是基础:文章首先要读。在读中领悟要义,感是重点,抓准感电,拓宽论证。读后感一定要联系自身以及身边的实际。

3. 读后感的基本结构:

叙 议 联 结

一“叙”

概述原文。“叙”并不是把原文照抄一遍,而是在读懂的基础上,把原文的基本内容或精神实质的概括出来。

例子《拔苗助长》的“叙”

古代宋国,偶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就把禾苗拔高了一些。结果,他拔高的禾苗不仅没有长高,反而全部都枯死了。

二“议”

在叙述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议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主张。

“议论”可分为两歩,第一步可对原文告诉人们的东西分析一下

例如《拔苗助长》的故事,读后就可以提出问题:苗拔高了,为什么都死了呢?因为扎根在土里,才能吸收养料和水分。现在拔起来了,破坏了他的生长规律,苗自然就死了。

第二步就将从这个故事得到的启示引申到其他事务中去,找到事物发展中的某些道理,从而提出全文的论点:

事物发生发展都有它的自然规律,顺应了它,事物就能发达兴旺,违背了他,就会事与愿违,收到惩罚。

这样的议论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了内在的事理,通过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议论,原文的主体被揭示。读后感也就升华了。

三“联”

想拔苗助长的好心办坏事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你们可以开动自己的小脑袋想一下么, 注意:联系实际就是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来,如果只是泛泛而谈,空发牢骚或者是议论,这样难以或者好评。

四“结”

就是得出正确的结论,读后感在议论和联系实际的时,其实往往以及有结论了,但是在结尾还是需要归纳和重申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让文章完整,又可以使主体突出。

鲁滨孙读后感

书是知识的海洋,智慧的翅膀。今年暑假,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鲁滨孙漂流记》令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的作品。小说主要写了一个名叫鲁滨孙的青年想发财暴富,就到大洋里去旅行,却被海浪冲到了一个荒岛上。当时,他身上只有一些烟草、一把刀和一个烟斗。他花了三十天的时间,把船上所有东西都搬到了岸上。从此,他靠着自己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还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星期五”。第二十八年时,一艘英国船来到海岛,他帮助船长打败了叛乱的水手,并乘船回到了家乡。

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在岛上与世隔绝地生活了二十八年。可以说,这简直是个奇迹!当他刚来到岛上时,他几乎一无所有,但他没有放弃希望,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他的双手。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他在这种绝境中活了下来,这都是他流尽了汗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得到的。由此可见,劳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合上书,我顿时觉得自己受益匪浅。鲁滨孙不愿过那种平庸的生活,而是喜欢冒险,要用自己的双手发财致富,用自己的意志与困难斗争,战胜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要是不劳动,就会变得颓废。劳动可以培养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还可以使人变得勤劳。我们也要像鲁滨孙那样,不怕困难,靠着双手去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碰到失败时,要知难而上,不能退缩。如果你劳动了,你总会有进步,但是你不劳动,绝对是一无所有。在这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不劳而获。当你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时,你总会有第二步,但不能急于求成。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会无比兴奋,为你的劳动所得而感到喜悦??

劳动是可贵的,它可以改变一切,可以发现一切,可以让你变得更有智慧。让我们一起去奋斗,去创造美好的明天吧!

篇二:试卷7

修水县2012年小学毕业会考语文试卷分析

修水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付幸生

第一部分:试题分析

一、试卷特点

小学毕业会考作为小学阶段终结时进行的学业水平考试,其考试目的是为了检测小学生在经过六年的学习之后,对小学阶段所要求学会的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本次毕业会考试卷有以下特点:

1、注重书写考察。书写是学生语文素养外现的重要呈现方式之一,针对近年来学生书写质量不断下降的趋势,试卷中与书写直接相关的两个得分点得分值为七分。

2、注重基础考查。小学阶段拼音、汉字、词语、古诗词名句、精典文段的积累在试卷中得到充分体现,涵盖了小学高年级段范围;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基本的工具书使用方法、修辞手法、标点符号、句型句法,基本的表达方式、叙述顺序、写作手法、句段的写作等都有涉及。

3、高度结合课本。试卷中除课外阅读之外,其它题目基本上来自课本,句型考查多使用课文中原句作为题干,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也都基本上与高年段课本紧密结合。

4、关注课堂实效。试题难度较小,但知识点分布较为分散,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较高要求。音、字、词的积累与熟记,课文内容的熟悉、理解与掌握,决定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二、各题分析 一、正确、规范地书写下列词语。(

2分)

展览 寡妇 辜负 魅力

【本题书写四个词语,都来自教学参考书中要求学生会写的词,其中“展”、“寡”、“辜”、“魅”都是易错字。本题首先考察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能否符合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汉字的要求;其次考查学生正确书写易错字的能力。】

二、看拼音,写词语。(5分)

juàn liànshūjí rì k?u r?ng yùgài ku?

() ( ) ( ) () ( )

【考查学生认读拼音和识记词语。五个词语都来自于六年级课文,可见于单元“词语盘点”。】

三、补充成语。(4分)

百( )成钢 风华正( ) 落( )而逃 养( )处优 烟熏火( ) 长途( )涉 竭泽而( ) 脍( )人口

【考查学生对常用成语的掌握情况。八个成语分别来自六年级上下册课文、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和习惯,本题考查使用字典查汉字的三种基本方法。所选择的“裹”、“潺”、“丐”三个字,均属于教参书要求学生会认读的汉字。】 1

五、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4分)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

2.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

3.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 )

4.它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 )

【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常用修辞手法,本题考查其中四种。四个句子题干分别来自六年级语文课文《青山不老》、《只有一个地球》、《凡卡》和《蒙娜丽莎之 【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缩句、扩句、改“把”字句、改“被”字句、引述与转述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关联词语运用、正确使用名言警句、根据要求写句子、翻译简单的文言句子、正确使用标点断句等句型句法。本题考查其中六种,题干分别来自课文《小抄写员》、《难忘的启蒙》、《中华碑林》、《学弈》等课文,范围涵盖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用阅读材料及选读课文。】

【原文填空考查内容涵盖课文要求背诵的当代名家名篇、古诗词名句、“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

2

【综合性学习在修水县小学毕业会考中第一次进行考查,五个题目都与六年级课文有关。考查内容包括“外国小说”单元中长篇小说选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的分析、在不同课文间构建相应联系以及对课文中部分知识点进行提炼延伸等。】

【课内阅读采用选段阅读的方式进行。课标要求低年段要掌握句号、问号、感叹号、句号的用法,中年段要掌握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以及了解冒号、引号的用法,高年段要掌握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本题以重现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叙述者在中间的引号用法的掌握情况。结合文本,考查“ABB”式叠词的积累。《凡卡》一文,契诃夫以第一人称用充满悲伤的语调叙写了小凡卡的悲惨生活,第3小题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以及在理解之后的外化表达。第4 3

小题用选择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朗读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14分)

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霎(shà chà)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

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xì jì)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

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看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nǎo lǎo)似的山楂,葫.

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zhē zē)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

焰在燃烧。这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2分)

【本题考查易错音“霎shà”、多音字读音“系jì”、修水方言习惯导致不易分辨的声母n与l的辨析、平

鲁滨孙漂流记的写作手法

舌音与翘舌音的辨析。】

【本题考查语境理解词语。】

【3、4小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课文结构类型以及“前后照应”这一写作手法的掌握。选文属于总分结构类型,其中又包含按空间位置变换结构类型。】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段的能力。】

4

【小学毕业水平测试要求学生作文能够达到以下几方面能力要求:围绕题目的要求,审清题意,确定表达主题的能力;围绕中心,善于选择材料的能力;合理组织、安排材料的能力;根据作文体裁,因文而异确定表现手法的能力;遣词造句,运用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自己动手修改习作。习作时还应正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本文是一篇“记事”的作文,要求能够做到以下四点:1、写清楚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在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样;2、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发展过程;3、所选的材料要突出“新”,有独到之处,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4、主要的段落,要写得详细、具体,正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正确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作文中,能够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对作文进行有必要的修改。】

三、试题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次进行小学毕业会考命题,虽然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蕴酿、积累素材、收到不少一线教师的建议并得到了刘简华老师的指导,但仍然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存在。在井冈山小学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培训期间,试卷得到江西省教研室小语教研员徐承芸老师的指导,在大体肯定的同时她为我指出了以下问题:

1、 “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作为缩写句子的题干并不合适。小学阶段考查缩写句子,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找出句子的主干,因此只能用最为标准的单句作为题干考查。此句属于由“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和承前省略句“(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两个单句组成的复合句,超出学生的解题能力范围。

2、“朗读这段话的感情基调是。(坚定 伤心 感慨)”,题目中的选项设置不够准确,本段文字既可以理解为是“伤心”,也可以理解为“感慨”,因此答案不惟一,而像毕业会考这样的水平测试题,答案应该是惟一的。

3、课外阅读第2小题“结合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中用“结合短文”来表述不够清晰准确,应该用“结合上下文”进行表述。

4、课外阅读第3小题“本文是按先2-5自然段又是按 转移,??”两个问题都是考查文章结构类型,存在重复考查的现象,同时,语言表述较为繁琐,学生不易读懂题目。

第二部分 学生成绩分析

在小学毕业会考阅卷工作完成之后,我对全县小考考生的语文成绩进行了分析,并且在全县8495份考卷当中,随机抽取了100份试卷(100个考场的1号)作为样本进行各小题得分情况分析。这100份试卷中,有30份来自县城学校,70份来自乡镇学校,比例大致符合我县小学城乡学生比例。作为样 5

篇三:08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

(VIP)08年深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

一、选择题(15分)

1.找出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B.

C.

D.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他在一个古旧的江南小镇与当年的老师萍水相逢,往事如潮水般浮现在他眼前。

B. 听了王老师的专家课,同学们都精神钁铄。

C. 痛失参加决赛的资格使她哭得声色俱厉。

D. 网络应该为百姓服务,可最近,网络上藏污纳垢现象非常严重。

3.选出下列语气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B. 这件事让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C. 在这次会议上,我们获益匪浅

D. 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4.句序排列最合理的是: ()

①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

②还见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传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 ③今天早晨,我走过校园。

④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树,大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

A. ④②①③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5.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我的叔叔于勤》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作品。

B. 《鲁滨孙漂流记》主要经历了大人国、小人国、飞岛国等。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三园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是关羽、张飞、刘备。

二、古诗文能力考查

(一)课内文言实词考查 (2分)

6.阅读下列各组句子,指出加点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二)课内文言文段阅读考查(8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恩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乙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0.透过甲文和乙文的景物描写,可以看出两位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古诗文默写考查(12分)

11、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 _____。(辛弃疾《西江月》) (2) _________ 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 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 (夏完淳《别云间》)

(5) 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7) 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 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我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9) 大自然美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2008年05月22日 06:57 来源:人民日报

5月19日至5月21日,长歌当哭,时间见证一个民族的哀伤。

自“5·12” 灾难发生的那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而淤积。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雪域高原、边陲海疆,繁华都市、偏僻县乡,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13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心的瞬间,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这三天里,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恣肆泪水,更是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汶川不哭”,“中国加油”,大地震中穿越生死的深情呼唤,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呐喊,当是我们哀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而这一切,是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发展的中国在人文精神上的回归,是历经磨难的中国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汶川作证,这一刻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震之后,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感天动地的举国大救援。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开放国际救援队进入灾区,设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对人民负责、对生命敬畏、对世界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步,让世界看到一个坚强自信、开放透明、以人为本的中国。

汶川作证,这一刻爱心与希望同在。日继之夜,生继之死。在这场新世纪以来死伤最为严重的地震灾难中,呈现于世界眼前的,不只是哀伤,更有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即使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日子,那些爱与献身的故事仍给人以温暖的慰藉。父母张开双臂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老师俯身低首支撑生命的港湾??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

汶川作证,这一刻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当家国受灾,同胞有难,亿万国人的集体道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被勃然唤醒。民间抢险突击队日夜兼程驰援灾区,救灾志愿志不避艰险奔赴一线,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10天10夜中华大地纵横千里的爱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公民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

5月19日,地震重灾区北川中学师生高唱国歌重新开学。

5月20日,四川九峰村60岁的王有群在被埋废墟下196个小时后获救。 这是顽强生命的礼赞,也是不屈中国的象征。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给国家新期待,给民族新精神,给公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12.阅读本文,认真想想,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证汶川地震的凝聚力?(3分)

13.本文的评论点是什么?(2分)

14.划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汶川地震你获得什么感悟?(2分)

文学作品阅读(13分)

不知有花

①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出头。历史或者是出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②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徽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③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④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⑤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出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

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⑦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⑧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1、标题“不知有花”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说它的主旨。(2分)

2、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2分)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夷然”描写的是什么? (2分)

4、第⑥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离了主题? 说说你的看法。 (2分)

5、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

6、从文中自选一个写景的句子,品析它的妙处。(3分)

四、写作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2、“____________触动我的心灵”

3、以“我的视线”为题作为

(VIP)08年深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答案

一、选择题(15分):

1、D2、D3、C4、C5、B

二、古文阅读(22分):

6、C7、溯:朔流而上;寒:使人心生寒意

8、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乐趣。

9、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0、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11、(1)路转溪桥忽见

(2)问渠那得清如许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谁言天地宽

(5)日下飞天镜;《渡荆门送别》

(6)箫鼓追随春社近

(7)波撼岳阳城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12、从三个方面论证:汶川作证,这一刻国家与人民同在,与希望同在,公民精神

与国民意识同在。

13、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14、事实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汶川地震使公民精神成长,国民意识重塑,深入

人心,更具说明力。

15、开放性试题。

16、(1)是花的主人,与花相亲相融

(2)反衬,用我们“为之绝倒发痴”(或“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反

衬山村农妇“视而不见”(或:不为所动)

(3)表情(答“神态”也可)

标签:手法 写作 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写作背景 鲁滨孙漂流记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