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苦雨的写作手法

时间:2017-04-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教师版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复习

“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导学案

(教师版)

主备人:王海燕崔启飞陈 亚 审核:陈 亚

教学目标

1.了解赏析散文手法类试题常见题型及命题规律,学习赏析散文手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掌握赏析散文手法的方法和技巧,准确赏析散文的手法。

教学要点

了解赏析散文手法类试题考点要求、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学习赏析散文手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并熟练运用赏析散文手法的方法技巧,准确赏析散文中的手法。

考点剖析

鉴赏散文作品的技巧主要有:一是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方面上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三是语言技巧。

考查类型

常见设问方式:

(1)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请分析某段文字的表达特色。

(4)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5)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人称的好处。

(6)本文或××段语言有何特色?

第一课时 鉴赏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题型一鉴赏表达方式

(2012·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张锐锋

①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帝舜耕作过的地方。从早上开始,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生活。

②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它总是将人的生活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

案日日常新。林一家人开始起床,林的老父亲年过古稀,照常起来做第一件事情:劈柴。锋利的斧头,在暗淡的天光里发出黑蓝的光。一个还未来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轮廓,用有点笨拙的姿势,预备一天的炊火之薪。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③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④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

⑤天很快就黑了下来。一天的光阴就像几千年的光阴,简单而迅忽。林的一家人陆续回到家中,林对着墙壁上挂着的日历,沉思了好久,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好像忘掉了什么,总之,他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用老茧坚硬的大手,粗暴地撕下了一页。用大大的黑体字标着阿拉伯数字的日历,和造币厂刚刚印制的崭新纸币一样,挺括,坚韧,在黑夜到来前的最后时刻闪着光,它用每一个唯一的日子作为自己的防伪标志,一个日子根本不会与另一个日子混淆,只是在撕下它的一瞬,发出嗤的一声,尖锐,迅疾,刺激,不容置疑。一天的终结,多少年的终结,嗤的一声撕裂。

⑥晚饭后才开了灯,一盏15瓦的灯泡,将并不明亮的光射向每一个角落,人们的脸庞现出明暗的分界,夸张的塑像都坐在小板凳上,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屏幕,在一片雪花斑点里推出了清晰度很差的人影,繁忙喧嚣的城市场景,豪华汽车和别墅,高架公路和人

行天桥??奢华的生活只露出冰山一角,已经足够让人震惊。对于林一家人来说,电视剧中讲述的不过是一个传说,一个神话,和远去的舜的故事几无区别,甚至他们更相信后者。

⑦这个古老村落里的人们,几千年来恪守自己的寂静生活,按部就班,连步履也是那样从容、谨慎、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但是其中仍然藏着神奇,平凡比非凡可能更有价值,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凡的极限。

(节选自《被时间决定的讲述》,有删改)

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4分)

【审题要点】 叙述方式好处

【解题思维】 解答此题,先要从总体上把握文本叙述特点:顺叙、倒叙还是插叙、补叙。然后分析其好处。

(1)间顺序写了人们一天的生活状态。按此顺序记事更能表现古村人们的生活特点,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2)这种叙述方式的好处是与标题相呼应,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暗示了千百年来农村的生活节奏。

【答案】 顺叙(以时间为线索)。与标题相呼应,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或“能更好地展现农村一天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千百年来农村的生活节奏。

(2013·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阅读文本《牛铃叮当》)

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4分)

【审题要点】 赏析 画线句

【解题思维】 画线句子写出了水牛在水中的表现及“我”和小伙伴们的表现,注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

(1)

(2)

【答案】①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地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2分)②通过动作(“赶”“拽”“拍击”等)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

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2分)

题型二 鉴赏修辞手法

1.(2016届山东省实验高三上第一次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 蒙

①我喜欢雨,从小。

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润着,却不留下痕迹。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 ③也有“凄风苦雨”“秋风秋雨愁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其实那倒不一定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天。即使这样的天气也给繁忙的人们带来休息,带来希望,带来遐思,

④正因为有雨中的忧伤的甜蜜,人们才伸出双臂歌唱雨后初阳的万道金光。于是有了那波里的名歌《我的太阳》。

⑤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 ⑥小时候,我最喜欢北京城夏日的大雨。雨中,积水上冒出一个又一个的半圆形的小泡儿。 ⑦“似水晶,非琉璃,又非玻璃,霎时间了无形迹。”我的姨妈教过我这样的谜语。

⑧为什么这几年在北京很少见到大雨冒泡儿了呢?是气候变了么?是我事太多、心太杂,对似水晶又非玻璃的泡儿视而不见,这泡儿已经唤不起我童年的那种好奇和沉醉了么?哦! ⑨一九五八年的特别炎热的夏天,我下乡以前暂在景山公园少年宫劳动,盖房当小工,每天担四十多斤一块的大城砖,很累。一天早上刚开工便赶上了天昏地暗的大雨,“头儿”只好宣布放假。我落汤鸡似的回到家,换了一身衣服,打起雨伞,和同样处于逆境的爱人到新街口电影院看电影《骑车人之死》去了。电影看完了,大雨威势未减。这是一九五八年,也许是五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我们度过的最快乐的一天,而这一天,是雨赐给我们的。 ⑩就是让雨淋个透也未尝不是人间快事。在新疆的草原上,我曾经骑着马遭遇过一次短暂的却是声势浩大的雹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一株可以略略遮雨的小树也没有。没法子,除了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之外,没有别的路。当理解了这种处境以后,我便获得了自由,我欣然地、狂喜地在大雹雨中策马疾驰。 ⑾这种经验我写在小说《杂色》里边了,但我觉得没有写好。如果有机会,不,不管有没有机会,将来我一定要再写一次草原上的夹着雹子的暴雨。

⑿这豪兴也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在前方不远,有哈萨克牧民的温暖的帐篷。兄弟般的哈萨克人会亲切地接待你,会给你一碗滚热的奶茶,会生起他们的四季不熄的火炉,烤干你的被雨打湿了的衣裳。

⒀我们常常说“风吹雨打”,毛主席说要“经风雨、见世面”,我们还说什么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不但让人骄傲,也让人欢喜,不但让人刚强,也让人快活,像我那次在新疆的草原上那样。

⒁而我现在正航行 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又赶上了雨。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 ⒂在避风的那一面的甲板上,你看不到也摸不着雨。在船头,雨丝向你迎面喷来,在迎风的那一面,雨丝拉曳成了长线。

⒃江上的雨和人似乎更加亲近。坐船的人都爱水,靠水,感谢水。而正是雨供给着江水。江水升腾着雨。当轮船疾驶的时候,浪花飞溅到甲板上,那不就是雨么?

⒄天色虽然阴霾,两岸的垂柳和庄稼却被雨洗得更加碧绿。没有打伞也没有穿雨衣,最多戴一个草帽的岸上的女人们的服装在雨中显得分外艳丽。连岸上的黄土和石头也在雨水中映着洁净的、本色的光。

⒅“晴川历历汉阳树”,当然。但是你知道吗,阴川和雨川,也使我们的河岸、我们的人和树历历如画。

⒆雨是我对生活和土地的无尽的情丝,情思。

(有删改)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说“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分)

(2)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分)

(3)文中有许多引用,试举两例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分)

(4)作者为什么喜欢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

明确答案:

1(1)【答案】“雨对我有情”使用了移情的手法:“我”坐船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正好赶上了雨,这雨好像特意为“我”而下的;“我”特意坐在船头,让雨丝迎面喷来,去感受雨,亲近雨,说明“我对雨有意”。整句话表达了“我”对雨的喜爱之情。(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应先分析句子,看关键词、句子特色、手法等,然后再回归语境,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的含义。“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关键词是“有情”“有意”,句中说“雨”对“我”有情,其实是把“我”的感情转嫁到雨的身上,在文中具体指的是“而我现在正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又赶上了雨”,自然界的雨好像专门为“我”下的,好似有情;第十五节说“在避风的那一面的甲板上,你看不到也摸不着雨。在船头,雨丝向你迎面喷来,在迎风的那一面,雨丝拉曳成了长线”,“我”的举动好似是对雨“有意”。理解句子含义的时候,要注意句中蕴含的情感。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第⑤段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使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雨的作用。(1分)“它们叮叮咚咚??‘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雨具有了小孩子班的顽皮特征,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1分)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本题既考查修辞手法,又考查其作用。题干的提问非常明确。江苏卷常考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借代、夸张、排比等。拿到句子先辨明对象,然后再看是如何写这一对象的,再与修辞对号入座。“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这段文字是写“暴雨和雷雨”,是属于景物,句中却说其“欢实”“咋咋呼呼地嬉闹”“说”,把人物的动作、情态放在物的身上,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三个连续的句子,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内容关联,这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答题的时候,要结合该修辞的特点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第②③段引用的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表达了对雨的感情,诗句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散发 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第⑦段引用姨妈教我的“谜语”,令文章具有趣味性。第⒀引用毛主席的话旨在支持作者的观点:“雨可以让人刚强。”(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篇二:大学语文

第九讲 中国现代散文

一、中国现代散文简介

中国现代散文指五四运动以来的散文。中国现代散文是在吸收外来思潮和接受固有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体上可以区分为议论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和叙事性散文三种类型。初期,白话散文成就较为突出的是适应当时战斗需要而产生的文艺性短论--杂感(随感录)。五四时期《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都设立了《随感录》专栏。除鲁迅外,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和刘半农等都是这时期杂感的重要作者。鲁迅的杂感写得最为精辟,笔锋犀利,见识精深。鲁迅这时还发表了不少较长的议论性散文,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这种议论性散文后来通称为“杂文”,在现代散文史和现代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写抒情散文较著名的作家有冰心、周作人、朱自清、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等。他们的作品或委婉隽秀,清新明媚;或苍劲古朴,舒徐自如;或绮丽纤秾,情景交融;或清新流畅,富于激情,在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上呈现出繁杂而又多采的景象。五四以后,还出现了一种具有较多诗意的抒情性散文,即散文诗。30年代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是报告文学的兴起和旺盛。30年代还出现了一些有成绩的散文家,他们的作品或记人,或抒情,或寓哲理,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散文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中国文化特有的特点,从最早的诸子散文,发展到后来的桐城派散文,再到后来新文化运动中,以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表,传作笔法大胆,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在这种战斗气息下,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出现,这一文体笔墨犀利极具战斗性,1918年陈独秀创办

《新青年》期刊,其中有一专栏“随感录”,所谓“随感”是不拘一格、随意、任性而为,由于这一专栏的创作,专栏性文章应运而生,同时大批杂文作家出现,在杂文的创作中,鲁迅和周作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鲁迅的杂文。

1924年11月,语丝派产生,周作人在发刊词中说,语丝社的宗旨围绕“反抗、自由、赞美”三个核心,“赞美”指对于生活当中美的发现和表述,“反抗、自由”这两个主题推动了杂文高潮的到来,在他的创作中对一些旧风俗、旧观念、旧式人物的批判、讽刺,体现出诙谐、幽默、犀利、尖锐的风格形式,体现出时代特征,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语丝派创作的杂文成为当时的旗帜,后来因为两人政治观点的不同发生分裂,1921年周作人发表《美文》,陈述了自己的创作观点,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拍予以尖锐的批判和否定,美文创作的宗旨是以幽默为主,如林语堂的作品构成自身所具备的文学风格和特征,周作人的作品中体现出自然平淡,创作风格与态度上构成自身创作创作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与鲁迅合作,创作杂文,但是不如鲁迅的文章那样犀利,二人决裂后创作倾向于闲适,多写些花、鸟、鱼、草,文字平淡朴实,从艺术价值的角度说具有一定的作用,周作人文章中的平淡是淡而有味,文章中注重意境,显示了其渊博的学识,不注意看去似是平平无奇,细看却回味无穷,体现出其散文风格:任性闲适、着手成春。

如《喝茶》一文(教师朗读),有一种悠然处事的风格,在平淡的别趣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苦涩、伤感。

周作人的性格含蓄,没有鲁迅的锋芒,但正是由于他的闲适遭到批判,

因为在哪些战斗者眼中,不适应战斗的需要,对于人面大众来说,不合时宜。周作人没有鲁迅幸运,只是近几年才发现他作品中的艺术美,这才被搬了出来。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有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战斗派,另一种是以1921年周作人发表的《美文》为代表构成的闲适派散文也叫小品文。

二、周作人的创作风格

周作人提倡的美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而杂文以评论、议论为主,不主张抒情,杂文创作远离作家心中的唯美主义艺术殿堂,记叙手法即按照传统散文创作,即把赋、比、兴德手法揉合起来。

创作分期:以1928年为分界线

前期创作指:1921—1923年,

他和鲁迅一起开始向《新青年》发表杂说、评论,可以从1918年开始算起,在前期创作中又分为两个小阶段:1918—1921,在这一阶段,对于社会时政及社会上的敏感、敏锐问题等用自己的笔触去描写,在这期间创作风格同鲁迅相同,以犀利的讽刺、批判为主,这也就构成了他前期创作特点的“浮躁、凌厉”,创作中,周作人努力实践以人为本位,文学为艺术创作服务的美文观,体现出性情上的平和雅致的特点。

第二个小阶段从1923年—1924年(或1927年)

这段时期,小品文发展到鼎盛时期,客观原因是由于杂文和小品文在新思潮中的沉淀,主观条件在于作家的性情与题材相关,周作人的性格比较儒雅,并且博学而好学,他把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接触到的人物很多,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主要原因在于他从小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对文学

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在创作中周作人很好的利用了自身的文学涵养和积淀,同时又很好的利用了西方文化,使自己的创作达到了高峰。

前期创作以人、事的评论为主,后期创作具体表现为:A,以写民俗、谈动物为主的小品文,他的作品从小处写起,表现出创作风格的自由、谈吐的幽默、风趣;B,多记叙个人私事,如《初恋》写到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心里认识,等,其中可见用情之深、意的真,深深打动了读者,这时期的创作贯穿了要真实表现自我的观点;C,自我剖析类为主,如《坡脚鼓》、《两个鬼》,这些文章以巧妙地叙事、高超的记忆,把灵魂深处的东西写了出来,重在自己的表现。

后期创作,1928—1938年

由于经历了政治冲击,开始闭门读书、不谈政治,这时期的小品文主要发展了其“冲淡”的特点,同时还模仿和借鉴了林语堂华丽的创作风格。

三、周作人小品文创作的特点

1、 在创作中实现了以人为本位的创作观

这种创作观影响到1949年后的一系列文学创作,作品中看不到作家的自我形象,传统的对于人的价值和精神取向的认识,周作人这种以个人的表现出发进行的创作观,一方面由于作者吸取了明清散文创作风格,尤其是明朝的袁氏三兄弟,其中袁枚的“性灵派”主张散文要真实的抒发个人内心情感,强调散文要不拘一格,也就是要独抒性灵,同时周作人吸取了西方的散文创作观当中的自由、真实的特点,所以他的这种以个人为本位的创作观的形成是中西文化共同推动的结果。

2、在小品文中表现了一种真诚而随意的创作态度,具有传统的、地道

的儒家精神品格。

所谓“真”,指“情真”、“意真”,也就是说散文要有情,这也是散文的根本所在。

3、 体现出朴实自然的风格,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创作语言上体现出俗语文的特点,把俗语融入文章中,做到了涩味,这是一种在简单当中的融合,是作家个人的自身感受

4、 体现出特有的冲淡、闲适的韵致

一方面是由于周作人喜欢“冲淡、闲适”,儒家文化当中既有道家也有佛家的思想,其中的“淡”,并非淡而无味,好比一个人初看他的五官平平,但细看之下,越看越有味道,朱自清评价他的这些创作:一为冷、二为清、三为简洁。

四、赏析《苦雨》

《苦雨》,闲适的周作人在此文里并不闲适。淡淡的茶香中多了几许苦味来。《苦雨》一文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有一种“苦”与“乐”的哲理情怀。周作人自己是很看重《苦雨》的,以“苦雨”题名,号“苦雨斋”。“雨”是客观景象,“苦’是主观感受。但其苦中有乐,“苦”的生活中,又品味出和平冲淡的阵阵回香。

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学习这篇文章:

1、 文章中描写了那几场雨景:

A、 在故乡遇到的雨景,梦似的诗境—故乡的雨,带给他的是缠绵、舒

适、很放松、很惬意

B、 吊生父保姆丧遇雨,旅途中的雨,既是危险的也是愉快的

篇三:大学语文复习

11-12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

考试题型: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苦雨的写作手法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请用正楷字填写)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五、应用文改错题(10分)

六、作文(40分)

注意提醒同学一定填写:考场登记表序号

复习要点:

1、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及其科学性P4

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有五说:1)仓颉造字说(2)结绳说(3)八卦说(4)契刻说

(5)图画说(4)(5)最有可能是真的。

2、六书说的主要内容、特点P4

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所谓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字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在

六书中,指事,象形,形声, 会意是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3、古汉语词义演变的方式P30

古汉语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词义范围发生变化,而是词义感情色彩发生转移。

大多数词义感情色彩没有变化,只有少数词有变化。

4、《略论语言形式美》的主要观点P78-80

王力先生认为,语言的形式美不仅存在诗词中,也存在散文中;不仅存在于古典诗文中,也

存在于现代诗文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情感服务。绝不牺牲内容区迁就形式,提倡我们

应该把内容和形式很好的统一起来,让读者既欣赏内容,又欣赏形式

5、把握《鞌之战》中的特殊字词句P34-36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P50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

通话。

7、修辞的原则P74

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题旨语境,所谓题旨是说话写文章的本意或主旨;情境是指特定的语

言环境,也叫语境。

8、《诗经》的艺术特色与文学史地位P104

《诗经》的诗歌艺术很质朴,多采用复沓的句式和章法,反复咏叹;其广泛使用以彼物比此

物,触物起兴的比兴手法。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

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它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9、背诵《硕人》,把握思想内容 P110-

这是赞美庄姜的诗,先后赞美其身世富贵,容貌美丽,车马服饰繁盛,最后泄气婚姻美满、

仪式隆盛,从中也见齐地富饶情况。

10、理解楚辞的特点,背诵《山鬼》P104 P112

特点:感情热烈奔放,句式自由变化,多用“兮”字,想象力丰富,多使用象征意象,最典型

的就是香草、美人。辞藻缤纷富丽。

思想内容:诗歌非常细致地刻划和抒发了女神赴约过程中复杂曲折的心态,表现人类对爱情

的追求和忠贞。

诗篇第一段,写女神以欢快喜悦的心情收拾打扮准备与爱人约会。她服饰不凡,外貌仪态更

是美丽动人。她出游的威仪,于凛然威严中又有芳香温馨。她采摘香花作为约会中给爱人的

馈赠。这些铺写都表达了山鬼对纯真爱情的痴心与渴望。第二、三段写女神等候爱人到来及

失恋的烦乱痛苦心态。她登高望远。伫立山巅,在焦急热切的盼望中,痴待着她的爱人。她

坚守相期的誓约,忘却风雨的吹袭,一再等待,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但爱人始终不来,不

由得得使她疑信交并,陷入了“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失恋悲哀中。这种在凄风苦雨意境中透露

出来的不可掩抑的悲伤,寄寓着诗人思君忧国的悱恻之情。

11、背诵《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P144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卜算子, 以夜晚为背景,隐曲的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孤独苦闷。

这首词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不仅刻画孤鸿的形,更刻画了孤鸿的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 其次抓住了孤鸿的特点,多层面的刻画了孤鸿的形象。孤鸿的敏感,孤独,也是高洁、坚毅的, 这个形象,即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也具有一定的原型意义。

12、把握词与曲的区别与联系P137

区别:词是配燕乐的,散曲是配合北曲的。

风格上,词以婉约为正宗,表达含蓄,意境优美。散曲以豪放为本色,追求显豁,自然酣畅。 词的句式严格,散曲灵活多变。内容上词以表现男女恋情,爱情题材最多。

散曲较为广泛。表现手法上,词多用比兴,善于抒情,散曲多用赋法,善于铺陈叙述。

13、建安风骨的涵义及其代表作家P105

建安时期,曹操逐渐统一北方,网络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以“建安七子”为主

要成员的文学群体。他们长于乱世,不再拘束于儒学,思想通脱,务实,他们的诗歌以五言

为主,政治思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悲剧色彩以及突出的形式美追求是他们创

作的整体风貌,形成了特定的时代风格——建安风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洛神赋》

阮籍《咏怀诗》左思《咏史》

14、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作P105

陶渊明特点:平淡自然,质而实绮。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诗意,从田园中找到精神的自由,开

创了田园诗这种诗歌类型,创造出古典诗歌史最早成熟的诗歌意境。代表作《归园田居》《饮

酒》

15、初唐四杰P105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

卢骆”。

16、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P106

韩愈、孟郊、李贺,师承杜甫奇倔,散文化的诗歌经验,崇尚奇异,甚至以丑为美,形成了

韩孟学派;白居易,元稹以及张籍则学习明间乐府,追求通俗甚至世俗性,形成元白诗派。

17、把握《登楼赋》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P170

《登楼赋》借登楼观览,抒写了作者因久留客地,才能不得施展的思乡情绪。这篇赋写景和抒情结合,风格沉郁悲凉,语言优美流畅,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第一,真切动人的直接抒情。第二,情景交融。在写法上,有时虚实相间,如第一段中实写秋野景色;有时则由实转虚,如以“陶牧”、“昭丘”的古人故事暗示未遇明君的现实处境;有时明暗相映,如第一段的明朗之景与第三段中昏暗暮景,对感情的启动有感发之效;有时主客相兼,如第

一、三段所写之景偏于客观描绘,而第二段中凭栏遥望所见,则属主观虚撰。无论是情随景迁,还是因情设景,都有情景相生之妙。第三,按登楼的顺序来写,情感逐渐达到高潮。开头说登楼是为了消除忧愁,但结尾却愁上加愁;第四,风格沉郁悲凉,语言优美流畅。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中的代表作品。王粲的《登楼赋》可谓我国古代登高之作的里程碑。它是登高文化兴起的奠基之作,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有影响的登高之作;几乎涵盖了历代登高之作的思想内容,是其后文人登高抒怀的母体;体现了古代登高之作的最高艺术成就。充分认识这篇抒情小赋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无疑有重要意义

18、汉赋四大家 P158

扬雄、班固、张衡、司马相如

19、赋的四大类 P158-159

大赋、骚体赋、俳赋、文赋

20、赋的特征 P157-158

第一赋主要是咏物说理,取材广泛,而不是抒发情感。第二赋的最基本的写法是铺陈,注重文采,就是使用丰富的辞藻进行描述。赋作为文体,它的抒情成分少,着重于铺叙和描写,接近于传统的散文,但赋在行文时又往往韵散间出,在形势上又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且多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结构篇章。

21、熟读欧阳修《秋声赋》,把握主客问答的赋体传统及其思想内容P178-178

以秋声发端,以实写虚,描绘了暮秋山川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极渲染之能事。片中抒写作者对因人事忧劳形神日渐衰老的悲感,表现了作者深受老。庄一派的消极思想的影响,次赋以散文为主,杂以骈偶,韵语的变体,别称为文赋,是宋朝文赋的代表作。

22、优孟衣冠P207

大概在周代,出现了由贵族豢养起来的表演者“优”。优有倡优和俳优之分。前者以表演歌舞为主,后者以幽默表演为主。有的研究者将优孟衣冠看做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剧目。

23、参军戏P208

参军戏通常有两个角色:一名“参军”,一名“苍鶻”。参军是被戏弄、嘲弄的一方,对之进行嘲弄的一方是苍鶻。,后世“净”“丑”两个行当就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24、元曲四大家 P209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25、临川四梦 P209

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26、熟读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把握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P151 思想内容:这首写实的曲子高度概括了元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生活,共同情趣,揭示元代知识分子没有出路,落到下层的反应。实知识分子没有名利的束缚,要求人性解放的反应。 艺术特色:这支曲子风格极其老辣恣肆,运用大量衬句和增句,突破格律,以和谐严整的节律统摄,表情达意舒卷自如。曲中多取口语俗语,却以机巧出之,化平淡为活泼神奇

思想内容:此曲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浪子”形象。这个“浪子”多才多艺,然而风流放诞、玩世不恭;他豪迈率真,却处世污贱、桀骜不驯。这是一个十分另类的形象,迥异于传统文士的人格理想和价值追求,呈现出极其自由的生命本色。

标签:苦雨 手法 写作 苦雨 凄风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