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心得体会 > 正文

舒兰健身馆【舒兰档案局:新馆落成之后】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舒兰”一词为满语“果实”之意。吉林省舒兰市档案局那粒最大的果实,结在2009年――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晋升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   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古城,舒兰市1959年成立档案馆,1980年设档案局,目前局馆合一。这样的背景下,这粒硕果为啥却如此“晚熟”?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舒兰市档案馆。
  无奈持续到2005年
  “2007年以前,在全省档案局馆排名中,只有从后往前找,才能看到舒兰市档案馆的名字。无论是馆藏量还是编研成果,无论是信息化水平还是利用率,舒兰都排不上号,尤其是馆舍,更是不堪一提。”陪同记者采访的吉林省档案局馆室处副处长关长生向记者介绍。
  “何止是不堪一提,简直就是‘惨不忍睹’。”快人快语的舒兰市档案局副局长徐彩霞接过话茬。
  “别看我们档案局馆成立早,但一直居无定所,1990年之前,在县委办公楼二楼办公。1991年倒是给档案馆拨了独立用房,却是早年投建的一栋住宅楼东侧的一个单元,只有500平方米,而且狭窄、昏暗、透风、漏雨。十几万卷珍贵档案刚刚结束颠簸之苦,却又要面临继续受损的窘境。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4年夏天的某个周一,因连降大雨,我们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库房。天哪,木柜中有几卷档案被雨水淋湿后,竟然长出了一寸多高的菌毛,还有几株几毫米高的黑色绒团。显然这是一种对档案腐蚀性极强的霉菌。看着这些无价之宝的档案遭受如此折磨,我又揪心难过,可是又无能为力,心里很不是滋味。更让人着急的是因受馆舍狭小的制约,应接收进馆的档案只接收到1982年。这些未进馆的档案,暂且不谈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不丢失、不损坏就是万幸了。办公条件的艰苦更是难以言表,夏天闷热难当,冬天冷风从窗缝里吹进来,手指冻得经常敲不准键盘。这样的状况持续了长达17年,我们就像困兽一样,被绑住了手脚,各项业务工作全部无法正常开展,每个人心里都像着了火,却又施展不开。”
  转机在2006年降临
  经过市政府的积极努力和省档案局的关怀、支持,2006年8月,舒兰市档案馆正式施工。2007年圣诞节那一天,经过几代档案人数十年的祈盼和努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档案馆新馆终于迎来了隆重的落成典礼。这个日子让舒兰档案人终身难忘。
  新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结构为三层,其中库房面积为400平方米,爱国主义教育展厅面积230平方米,专业技术用房面积120平方米。
  “参观参观我们的新家吧!”舒兰市档案局局长何庆阳,带着颇为自豪和满足的微笑,领着记者逐个房间参观。
  市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计算机网络控制中心、档案目录中心、微机室、查阅室、资料室、报告厅、特殊技术处理室、裱糊室、整理室等功能性用房,一应俱全,宽敞明亮。
  何庆阳局长介绍说:“新馆建成以后,以前那些陈旧、样式不一的档案柜都要淘汰。市政府也下了大的决心,积极筹措资金,通过政府采购为我们更新了办公设备,安装了66列394组密集架档案柜和35套档案目录资料柜,配备了安全监控设备、自动报警和灭火设备、温湿度测量和调控设备,还有防磁柜和全套档案抢救设备。目前我们有计算机24台,打印机5台,此外,摄像机、投影仪、扫描仪、触摸屏等也都配备齐了。可以说,这一系列硬件设施的添置,不仅改善了环境,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善了档案资料的保管条件,确保了档案的安全。”
  “这是我们的家,更是档案的家,是这些百年历史档案资料有史以来最漂亮、最舒适的家。新馆落成之后,周围百姓投来的都是充满惊异和赞许的目光,我们那叫一个骄傲和自豪,唯一要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就是要为这些颠簸了近一个世纪的档案,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空间,让它们的生命尽可能地延续,发挥更大的利用价值。”徐彩霞副局长一番充满激情的话,让记者一行都深受感染。
  奇迹在2008年出现
  新馆落成了,舞台搭建了,接下来该如何唱戏,这是舒兰市档案局馆领导班子迫在眉睫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在基层档案室存放20多年的8万卷档案需要接收,新接收的20多万条档案目录需要录入微机,档案馆硬件设施需要协调安装,史料编研需要重新续接……欠账太多,一时竟无从入手。
  何庆阳局长告诉记者:“当时我们有一个发展契机,舒兰市提出创建文明城市,2009年申报,其中档案管理达标要占一定的分值。我们要不要抓住这个机遇,打一个翻身仗。如果要,就意味着要用一年半的时间干完近20年欠下的工作,只有12个人的小单位,我们能承受这样的压力和工作强度吗?局班子首先召开会议,认真分析创建国家级档案馆的有利因素和工作难度。大家一致认为,创建国家档案馆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有市政府的支持,省档案局的关怀,就是再难我们也要创建。同时我们又召集全体职工征求意见,干还是不干,要干怎么干,大家举手表决。真没想到,大家的意见竟然如此一致,全体举手通过,‘干’!”
  就这样,一场硬仗在舒兰市档案局馆打响了。
  干,就要发挥“人”的力量。应该承认,舒兰档案人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尽管多年来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让他们的工作落后了,但为历史负责,替未来着想的那份责任却在每个人的心中生了根。思想统一后,大家按照国家档案局《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办法》和吉林省的有关要求,对各项创建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在这栋三层小楼里,掀起了创建工作的热潮。
  接收档案和输入档案目录是两块重头戏。
  舒兰市建城100年,有很多历史档案几经辗转,在“文革”期间,被保存在301战备库里。这些档案有的破损,有的褪变。接收进馆后,大家戴着口罩,不怕脏累,突击整理。截至2010年年末,舒兰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共24个门类、118个全宗。其中,旧政权档案8237卷,革命历史档案149卷,现行文书档案107278卷。
  上班时间忙于接收和整理档案,档案目录输入微机的工作就只有利用一早一晚和双休日了。全局上下,包括正副局长在内,每个人都承担着繁重的录入任务。年长的同志大多对计算机并不熟悉,不会五笔字型录入,就用汉语拼音,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一份文件一份文件地录入。两人一台计算机,人休机不停。20多万条目录完成了,笨拙的“一指禅”也变成了熟练的“键盘手”,这其中,熬过了多少个夜晚,度过了多少双休日,只有机房的那六台计算机知道。
  没有加班费,也没有额外的补贴,大家干活儿的激情从哪儿来?
  “是两位局领导的示范作用,让我们大家有了工作的激情。”科长林亚君告诉记者。
  何庆阳局长儒雅、低调,爱琢磨事,脸上常挂着亲切的微笑。新馆尚未建成时,他就琢磨着力所能及干点啥。买了台电脑,白日黑夜地捣鼓。2003年12月,舒兰市档案局率先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和网页,这几年根据需要,他又进行了多次改版和更新,如今,“舒兰档案信息网”连续三年被吉林市评为先进网站。身为局长,对外协调、对内管理,千头万绪的工作都需要他操心,但他自己却要求承担和大家一样的目录输入任务,职工们心服口服。
  在舒兰市档案局馆,何局长的“缓”反衬出徐彩霞副局长的“急”。这位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女局长,干练、爽快,雷厉风行,快人快语。招呼大家干活儿是她的任务,只要楼道里传出女高音“开工喽”,大家就是再累,也得回到工作岗位上。“真是徐老狠、地主婆。”尽管大家当面这么调侃她,但内心还是充满了对徐局长的敬佩。记者在徐局长的办公室看到,她的电脑键盘下高高地摞了两本字典。一问才知,徐局长的腰有毛病,坐久了就疼,只能站着打字。“这位徐老狠,对自己比对别人更狠。”记者感叹道。
  短短半天的采访,让记者对舒兰市档案馆门口电子显示屏上的局训有了切身感受。“和谐、务实、拼搏、创新”,这八个字,不仅是舒兰档案人精神的体现,更是他们创造奇迹的源泉。

标签:落成 档案局 新馆 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