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读论语心得体会

时间:2017-04-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

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

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

为东方的《圣经》。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

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

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

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

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

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

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

于自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

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

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

素质。

二 、爱人犹如爱己 ,敬人犹如敬己。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

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

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即在家要

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

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

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

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

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

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

缺陷的态度。

四、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

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

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

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

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

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

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有时间就去读一读《论

语》吧。

篇二: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论语》中对于教育思想方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机会均等。用今天的话来说,孔子非常尊重学生。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触类旁通,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本学期我所教的课文中,讲的就是孔子与学生的故事,再次重读孔子的《论语》,让我再次接受了教育。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读孔子的《论语》,让我想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际,发现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继续沿用,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了,提出了“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阐明了学和思的辨证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学思结合。再如今天的因材施教、写作参考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这些教学原则、方法在《论语

读论语心得体会

》中都能寻找到痕迹,除了教学,孔子关于做人也有自己的独树见解。他强调做人要正直磊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他还强调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曰:“人

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做人还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篇三:《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论语》读书心得

我第一次知道《论语》是在初中课本上,我们学习的是简单但很有哲理的论语十则。当时我刚开始学习古文,还不是很能理解难懂的古句,但论语让我对文言文开始感兴趣。它让我感受到了古人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我被他们的才华所吸引。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很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方面的言论。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宋人赵普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一书的用处之大了。 我最欣赏论语的是它的许多句子语句虽然简单,但哲理深蕴,发人深省。不仅在做人方面,在学习上、教育上、治国上都有很深刻的道理,总能让我有很多收获。

这学期学习了老师的《人际关系》这门课,更加发觉论语的伟大,它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首先在做人方面,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论语》提出做人要正直磊落,重视仁德,重视个人修养和人的的全面发展。在人格塑造方面,第一:孔子提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像器物一样只具备某一方面的用途,君子应以道义作为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他,用忠诚来完成它;第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第三:孔子认为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第四: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见的差别还在于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实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们如何和自己周围的人相处,除了有正确的交际观点,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还要自我做起。在与别人交谈或评价他人时要先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资格去评价他人。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应该时时刻刻要遵循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在学习中努力做到少说多做,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用这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处世心态要约束自己要求自己。

《论语》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其中有太多至理名言值得我们借鉴,我还需要去更深入地读懂它,读透它,《论语》的智慧值得我一生去学习。

标签:论语 心得体会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 读论语心得体会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