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高血压与心理

时间:2017-03-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血压与心理

  目前医学界公认为原发性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包括各种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如经常性情绪紧张和各种负荷的精神状态(焦虑、恐惧、愤怒、等)以及某些性格特征等。情绪长期受到压抑、生活每日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中(如年轻女孩选择对象的心理矛盾:希望男友有钱,又怕其太有钱。)等是引起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已经得到国内外医学界学者的公认。而病患者又易产生以上这些不良情绪,导致病和负性心理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使病情逐渐加重。欧美多将15岁之小儿期及20岁左右以前青春期(adolescenee)的统称为青年(jnvenile),有时亦包括30岁左右者。饮食不健康、缺少运动、工作压力大等是年轻人患的主要原因。其中,压力大是最大的病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或学习环境下,会导致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血管外周阻力加大,致使血压升高。(现在已经把单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作为继发性病的一种来区别于原发性病来对待)。

  心理因素导致血压升高后的躯体的主要病理变化就是发生在血管的病变,是全身的小动脉在初期发生痉挛,而在后期发生硬化。当愤怒情绪被压抑,会造成心理冲突,经实验表明,经常处于压抑或敌意的人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正常人高出30%以上,敌意和愤怒被压抑的人对应激物的神经 内分泌或血流动力学反应的水平比敌意低的人高,这种交感神经介入的反应可能会增加血管内壁损伤和连续的动脉粥样硬化物质的累积。长期反复的精神刺激因素,或强烈的负性情绪,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大脑皮层、丘脑下部及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激活,逐渐导致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引起心率、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等功能变化,开始是在负性情绪的影响下出现阵发性的血压暂时升高,经过数月、数年的血压反复波动,最终形成血压持续性升高的病。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在引起病的诸多后天因素中"心理因素"最难消除。当应用多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也难以控制到正常范围,血压忽高忽低而不稳定,而又没有查出继发性病因素的时候要考虑到心理因素对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此病患者如果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下决心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对治疗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病的治疗,临床医生一般采用单纯降压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是对伴有严重心理疾患的病人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服用降压药后,有些人血压仍然居高不下;而另一些人血压虽有下降但是出现明显波动不稳。心理医学专家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对病伴有严重心理疾患病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轻度血压升高的病人无需服用降血压药物,单独心理治疗就可起到降血压目的。治疗措施主要深入分析造成紧张、压抑的心理因素,采取措施: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改正不良个性,注意改善人际关系,逐渐提高心理素质;逐步改变不良的工作、生活习惯,建立有规律的工作、生活、休息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对于中度以上(160/100mmHg)的病患者,除了采用以上的心理治疗措施外,应该开始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降压药物。

 

  1、  能诱发血压升高的心理因素:影响血压的心理因素有多种情况。原发性的人格特征:病人具有被压抑的敌意攻击性和依赖性之间的矛盾,焦虑及至,是多型性的。观察发现,暴露于竞争情况下,A型性格(其特点为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急躁与敌意)的血压和血浆肾素活性有较明显升高,对应激呈现高反应性。一、如其中有情绪因素:情绪反应主要是外界的具体事件引起的。人们为应对生活中的事件产生的情绪反应,对人的血压有明显的影响。焦虑、紧张、、愤怒、恐惧等都能导致血压升高(焦虑和都是归属于精神科的一个独立的疾病)。其中与关系最密切的是焦虑、愤怒,敌意等情绪状态。焦虑、恐惧主要影响心排血量增加而引起收缩压升高较多。愤怒和敌意导致动脉阻力增加明显,也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如在痛苦和愤怒时,由于外周动脉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上升;而在恐惧时,由于心搏出量增加,而导致收缩压升高。惊恐不仅是诱发病的原因,同时也是病血压发作性升高,以及忽高忽低,血压波动过大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是患者的个性特征:个性特征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并且和出生后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病患者性格具有好胜心强和过分拘谨这样的共同行为特征,大多为A型性格的患者。表现为易于激动,尚有冲动性,强迫性性格倾向。具有压抑,敌意,攻击性或依赖性的矛盾性格,外关观察发现,病人典型地现露出敌意,但又必须压抑这种情绪而不能表现自己的攻击性。原发性患者大多数好胜、易激动、过分耿直、认真、固执、求全、强迫性和绝对权威性,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有的为了取得成就而感到有压力,不易暴露自己的思想,常伴烦恼与焦虑;对自己的现状常常不满足,总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而常有紧迫感和压力较大;有的个体则表现为内向压抑、多疑敏感、自卑胆小、缺乏安全感等。但是这种个性特征不是病特有的,可以发生在各种个性特征的人身上。而焦虑和易于发生心理冲突的人容易发生病。

  第三、再就是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结构、政治地位、经济条件、职业分工和某些社会生活事件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常一起对的发生起作用。研究表明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和国家而病的发病率相对越高。社会变革较为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快速的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市化都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高速的交通工具,工厂的流水生产线,精细的高难度的技术操作都要求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而经受持续的精神紧张状态。人群高度集中的城市中的噪音,城市里拥挤的交通和居住环境的拥挤,以及摩天建筑的压抑。竞争激烈而紧张的人际关系,以及大众传统信仰的缺失而由此导致的社会道德理念的混乱和社会秩序的混乱等等所有的这一切社会环境都对精神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心理失衡,是病的因素。国外Friedman对一对一卵双生者进行血压调查发现:两者基因虽然完全相同,生活在紧张环境下的个体患上了病,测血压达到了180/110mmHg;而另一个生活在平静安适的环境中的人血压为138/80mmHg。来源于遗传背景相同,如生活于不同档次的文化背景下,患病率也不相同。有人提出,差别的比例归同于文化不同和所受到的压力不同,生活环境的改变(移民等),以及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这些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证明,经常性的情绪紧张和各种负担应激,使大脑皮层及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释放过多,导致血压增高。 

  2、 发现有病以后对患者心理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病人的生活质量不适感,生活满意度,情绪思维,自我评价生活与工作状况和社会支持等方面不如健康人。

( 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主观健康等多方面。  ) 临床常常见到有的患者因见到周围的熟人因病导致心脑血管病而突然死亡而对病产生恐惧。  表现为被诊断为患有病之后病人过分注意自己的病情,或对病症发作感到恐惧、忧虑甚至产生死亡恐怖和疑病观念。在病中期阶段伴随着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可呈明显发作性的焦虑和忧郁,亦可伴兴奋,烦躁和不安。临床常常听到病人诉说:“我为什么这么倒霉,我家里兄妹几个就我有”。有的对的危害性不了解,常把一些因心理焦虑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表现出 的多种不适症状误认为是病引起的。因此对病过分恐惧甚至发出“这个病让我有点生不如死!是否会对生命有影响?如果有,还可以活多久?”等等恐惧问题。有的患者,发生一次脑血管病以外后,常常对血压过分关注,每天测十多次血压。血压稍有升高,就十分害怕,赶紧吃药;由于服药量过多,血压又过低,导致血压忽高忽低,无所是从,内心十分紧张,整天处于焦虑状态。从此陷入“疾病角色”。由于需要每日坚持服药,改变了以往的习惯,而感到不适应。因此表现为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下降,对身体过度担忧。有的是对几乎是终身服药可能产生的药物副作用的恐惧而不愿服药。

  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重视病人对自己患有病后出现的“标签效应”而由此产生的副作用造成的心理影响,而给予精神支持治疗。告诉病人病对人体的损伤大部分是在不知不觉中长期缓慢发展的,对高血病只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采取正确治疗方法,坦然对待,那么病就是一个可以控制的,是可以不影响生命而能够长寿的,能够象正常人一样生活而并不可怕的,甚至可以痊愈的疾病。使病人对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对病产生恐惧。让病人了解目前的 降压药物品种很多,副作用也很少,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定时复查体检,就可以完全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对人体的损伤。消除病人对长期服降压药物产生的恐惧等错误认识观念,保持心态平衡,提高生活质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心理因素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研究表明因长期精神不良刺激,可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衡,皮层下血管中枢收缩冲动占优势,通过节后神经纤维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细小动脉收缩或痉挛使血压升高。同时缩血管作用使肾缺血,从而刺激肾脏入球小动脉旁细胞分泌肾素,后者入血使血管紧张素原变为血管紧张素,可直接引起细动脉的强烈收缩。此时,还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终致血压升高。  4、 心理症状的临床表现:  病人产生后常常表现为心情容易急躁,常常发怒,记忆力明现的出现减退,精力常常不能集中,同时伴有头痛不适,头晕头昏,有的出现耳鸣,眼睛发花,心悸不宁,倦怠发乏力,部分人可表现为易于兴奋,躁动不安,情绪表现为:郁郁寡欢,悲观低落,对前途失去希望。还会产生被害妄想,幻觉等比较严重的心理症状。而这些心理症状和病常常呈现出平行关系,也就是在心理问题最明显的时侯,观察血压的变化也是最高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焦虑、烦躁、多汗、易怒、心悸、乏力及呼吸加快等症。  5、治疗:原发性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是一种身心同时失调的疾病。因此治疗必须采取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身心综合治疗方法。

  躯体治疗是应用降压,镇静,抗,抗焦虑,治疗惊恐发作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单靠心理疏导是达不到治疗目的,这是由于有心理严重疾患的病人,对自己的心理失去了自我控制,我时候自己明知自己不该那样去做,但是身不由己,难以自我把握,这时必需借助外力的作用来扭转心理的失调,就像失眠的病人,无论如何强迫自己入睡,都难以实现自己的目的。有报道有些曾经有过恐惧心理经历的人,引起血压发作性升高,发作时血压可达200/110mmHg,表现为大部分时间血压正常,但过段时间会突然升高,多种长效降压药联合应用无效,给予抗惊恐的药物氟伏沙明等取得很好的疗效。有些甚至可以停掉降压药物。以及应用中医(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高血压与心理)的平肝潜阳,泻火安神,疏肝解郁,平衡阴阳等药物为基础,促使人体紊乱的机能恢复,这也是心理治疗的先导。

  心理治疗就是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也是消除病原因的根本办法。只有解除病人的异常心理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病原因,彻底消除引起血压高的问题。首先是由心理医师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患者的认知活动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心理,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转变自己的某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思想困惑,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意识和情感调节。生活中每日发生的事件对个人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事件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事件的质和当事人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也就是取决于患者对这些事件的反应态度。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生活事件数和负性生活事件数与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基本相同,但是他们却表现出了更大的负性刺激(量)。因此,在了解外部环境紧张性刺激的同时,更需要关注病人的内心反应活动。在对紧张性生活事件评估时,需要注意的另一个侧面是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效果显著组的病人获得了较大的社会支持,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朋友、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并且他们也具有较大的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的能力;而治疗效果不显著组的病人在家庭关系中存在较多问题。同时对情绪状态的评估也发现,治疗无效组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焦虑情绪,存在中度以上焦虑性的患者比例,治疗无效组也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因此,在的防治方面,应采用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干预,除了现有的药物治疗外,还应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甚至可以使用小剂量抗和焦虑药物,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其次是病患者能够自觉运用调整自身生理机能的措施:其中包括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平静和全身肌张力松弛的各种放松训练,以及使用仪器的生物反馈治疗。

  近年来主张配合行为疗法,包括有心血管反应性的控制和血压的随意性控制,其中发展较快的是从生物反馈和松弛随意控制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研究工作证实,对病人进行12次松弛和静默或(入静)训练,每天1~2次,每次30min,治疗者指导病人按规定程序,尽量放松身体各个部位的方法,使血压下降,并保持疗效。

我国非药物治疗协作组用包括生物反馈、健康教育及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对原发性患者进行了为期3年的疗效观察。研究发现,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时,手指温度可升高2—3℃,收缩压下降5—10mmHg,舒张压下降2—6h血Hg。这些效果在训练的第1—2个月已表现出来,且持续存在于整个研究过程中,因此较单纯使用药物的降压作用更为明显和持久。张志铭等(1996)对60例I、Ⅱ期原发性患者分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研究组应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综合疗法,不用药物;对照组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在门诊治疗2个月后降压有效果:研究组为80.7%,对照组70.0%,对照组57.1%,情绪和临床症状的改善,研究组比对照组有较明显的效果。说明综合心理治疗的远期降压疗效和降压药物相同,且无任何副作用,值得在原发性的治疗中推广。常用的生物反馈设备有:肌电反馈仪、脑电反馈仪、皮肤温度反馈仪、皮电反馈仪、血压和脉搏反馈仪等。

  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对病有广阔的前景。主要方法有我国的静气功,印度的瑜伽,以及日本的禅道,以及各种心理放松训练。目的是通过主观的意念支配,有意识的使自身生理过程处于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的状态,而抑制交感肾上腺系统的 过度兴奋。太极拳则是一种动作缓慢,活动柔和,动中有静和肌肉放松的全身运动。通过锻炼,达到全身松弛作用。孙树印等(1999)通过采用上述干预措施治疗原发性,结果显示,干预组降压总有效率31/40(77.5%),明显高于对照组5/40(12.5%)。中医经典《内经》倡导: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十分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 协调统一,人和社会的协调统一,人自身的身心的协调,主张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增强体质,消除疾病的发生因素。强调通过排除内心的杂念而使精神内守,主要是通过心理情绪的调节,来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消除病人的体内阳有余而阴不足的疾病状态,就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平稳,下降。因此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的中药也有促进这种状态恢复正常的很好效果。生物反馈疗法;锻炼疗法;饮食疗法。一个经过长期训练能善于把握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情感的患者,再加上药物治疗是可能防止危象的发生。心理放松促使血压下降,是在于能够改善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基础上发生的。是一种调动人体自身力量,调整和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积极过程,因此是治本的措施,其优点是药物所不具备的。早期刚发现的 病患者就有可能治愈。

  针对病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及轻松愉快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适当运动,饮食结构合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也是适合病人的养生秘诀。

王玉民大夫个人网站  drwangyumin.haodf.com(此篇文章系本人原创,欢迎传阅,未经本人同意不得擅自转载)

本文系王玉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高血压与心理

导致的原因是很多的,而情绪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是说持续的紧张情绪和过度的精神可产生。

血压的升高有二种原因:一是由于动脉血管收缩以抗拒正常的血液流动,使血压增高。另一个是由于心肌的作用,使血压升高,这多是由于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长期的情绪波动如、惊吓、或生气而引起。因这时心跳加强加快,使血液循环突然加速,而没有受到更大的抗拒力,导致心血管疾病。有人曾做过一个动物实验,充分说明心理冲突可引起高血压症。

把一只嘴馋嗜腥的猫放在一个它能看见又能抓得到的放有鲜鱼食品盒子的地方。猫要想吃到鲜美的鱼肉就必须踏登在食品盒前边的一个通电的电级上,这样猫就得忍受伤肤的电击痛,否则就不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鲜鱼肉。在这种取食忍痛,不取食难熬的情绪折磨下使猫的心理上形成严重的冲突,猫变得愤怒、恐惧与矛盾结果导致高血压病。

实验研究还发现,在愤怒与痛苦时,由于动脉外周阻力增加,可使舒张压明显升高,在恐惧时,由于心输出量增加,造成收缩压升高。国外有的学者对医学院的192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考试前30分钟,其中有51人的血压明显升高,23人收缩压一般升高20—40毫米水银柱,最高者可达60毫米水银柱。

面在考试后30分钟,在51人中只有19人有轻度的血压升高,其他的人都恢复了正常。另外,有些人由于对某一事物的恐惧而形成条件反射,造成血压升高。有位学者讲了一个有趣的病例,一位飞行员患高血压病,经过在的休养,血压已接近正常。

高血压与心理

张女士四十刚出头,在一家贸易公司担任中层管理者,去年在公司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中查出有高血压,虽然坚持服用降压药,但血压控制得并不理想。医生在交谈中发现,张女士有失眠、焦虑等症状,工作压力大到甚至使其出现了轻度抑郁。医生怀疑她的高血压与心理健康有关系,因此建议张女士接受持续的心理辅导,结果,血压回到正常数值,而且长期无复发。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鲁原教授介绍,精神紧张、压力大、抑郁等心理问题与血压的升高密切相关,建议中年高压人群在患上高血压后,可从心理调节方面下手治疗。

高血压是心身疾病

高血压是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诱因,其危害性远远超过吸烟、糖尿病、肥胖、过度吸烟和不安全性生活。2010年我国高血压的人群已达2.3亿,较2002年增加了7000万。但遗憾的是,有半数的国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即便是在接受治疗,有九成的人血压未能很好控制。

说起高血压的治疗,许多人都头头是道——按时量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坚持限盐饮食等。为何做到这些后,有人血压依然控制得不理想呢?

陈鲁原介绍,精神紧张、压力大、抑郁与血压的升高密切相关。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因素可以导致高血压病的病理过程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根据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痛苦、愤怒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而升高舒张压,恐惧则通过增加心输出量而使收缩压升高。人的个性也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不稳定型个性的人长期紧张、压抑、忧虑,人际关系紧张,更易患高血压病。

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所以已被划入心身疾病范畴。心身疾病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但它与其它心理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等又有所不同,神经官能症不伴有明确的躯体器官损害,而心身疾病则有明确的躯体器官病变。因此心身疾病又被称为"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陈鲁原表示,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要学会幽默,一阵轻松的笑可以使你肌肉放松,血压降低;要学会向朋友、亲人倾吐,释放内心积压的不良情绪,有助血压平和。当然,如果您已患上高血压病,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必须坚持正规的降血压治疗,而且要长期服药,且不可中途停药,否则会前功尽弃,并导致其他疾病出现。

[] []
标签:高血压的心理护理 高血压的心理指导 高血压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