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心理健康关爱

时间:2017-03-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中,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身边事物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孩子们过于成熟化;许多本不该这个年龄段明白或接受的事情,都非常清楚明白。

例如:“你们班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也许孩子会回答“我最喜欢xx小朋友”这时老师又会问:“那你为什么喜欢她?”孩子会回答:“因为她长得很漂亮。”

再例如:“你最喜欢你们班哪个老师?”“xx老师”老师问:“为什么呢?”孩子最后回答:“因为她最温柔,从不大声和我们说话,而且她说的话所有人都要听,包括我们班其他的老师。”

从这些例子中反映出一些现在的社会现象,像孩子过早的明白是非关系,过早的明白看人眼色,以至于过早的成熟化。而这些表现在家长的眼里看来反而成了优点,认为他们的孩子非常的厉害,觉得长大了;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反而不好。 过早的成熟发育会使孩子在心理上出现一定的偏差,在是非分辨上出现错误,不仅这样,时间久了还会滋生出孩子的自私、霸道、占有欲强的不良心理,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出现无法弥补的缺陷。

而心里的不健康会对孩子的人格造成严重的伤害,使其人格缺陷、不健全,例如:狂躁、易怒、动手打人、等等的不良现象。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往往忘记了孩子们得

真正需要,忽略了他们内心的真正需求,家长工作忙,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孩子,对于老人带孩子,大多数都是宠爱溺爱,极少数会教育和倾听,而孩子正是希望家长多陪伴自己,多倾听自己想说的话,多交谈,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所以久而久之,孩子会逐步形成自闭的心理,不爱与人交谈,不爱倾听别人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现在的家长,接孩子就像打仗,前一段时间网上发表过一篇报道,题目叫《中国式接孩子》,讲述的就是现代家长接孩子的方式,手里拿着零食,接上孩子后把零食交到孩子手中让孩子吃,自己则帮孩子背着书包,拿着衣服等,其实,从上述反应的事情中不难看出,中国的教育过多的是溺爱,而这种溺爱则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过多的溺爱会让孩子形成自私的心理,还会使孩子越来越懒惰,自己的事情不爱干,动手能力差,许多事情不会做,有些甚至连吃东西都不会自己剥皮,像这种情况,现在是非常普遍的,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这一观点,并不是一味的包办就是对孩子好,相反,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倾听很重要,在对于孩子的选择问题上,家长只是一味的给孩子选择,并没有问孩子的意愿,即使孩子不喜欢,家长也还是为孩子选择,虽然孩子小,没有选择权,但孩子不喜欢的家长硬塞给他们,他们会高兴吗?换位思考,如果是家长们,你们会高兴吗?我想,你们不会,所以孩子也是一样。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同样的道理,我们为什么不为孩子考虑呢?

如果我们不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不为孩子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将来会对孩子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所以,不管你有多忙有多累,都请你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身心需求,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一个合格的成长环境。

心理健康是为人格做铺垫的,因为只有心理健康了,孩子的人格才会健全,才会不断良好的发展,关爱孩子的健康,从点滴做起,关爱孩子的健康,更应关爱孩子的身心!

篇二:心理健康关怀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今天我国多数教师来说,还是一片“经验空白”。“如今的老师难当!”今天我

心理健康关爱

们的教师生态遇到了最严重的危机!“压力大”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教师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或精神卫生。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当前一方面是不够到位,另一方面又出现一种“简单化”、“肤浅化”的倾向。

据调查,现有70%的家庭存在教育方式不当的问题。要么对子女过分保护,要么过分干涉。在家里,父母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而对子女的思想变化、心理状态则关心甚少,相互之间缺少理解和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一种典型的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学生心理健康发生问题的“祸首”则是家长和老师在精神、心理方面的困惑和压力时,常常不能及时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在精神、心理层面上的正确关爱和呵护。如:我的学生小建,他家境富裕,要什么有什么,父母长期在外省打工,一年长长,到大过年才回来几天,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每天的作业基本不能完成,一大早回来就开始睡觉了。这样的情况,我多次跟家长沟通,但没有得到解决。因为这孩子在家里就是一个“宝”,随孩子。孩子慢慢形成一种“我说了算”的态度。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观念、科技观念、成才观念渐入人心,这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无疑是非常有益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经济的等价原则、功利原则、竞争原则也同样渗透到班级文化中,并产生了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在班级文化中渗透着某些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的内容,这对小学生心理、行为的发展及班级文化价值取向等都是极为不利的。

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规章制度。班级制度文化以其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告诉小学生,什么是好的,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好的,为什么不能做,对小学生有很强的约束力。规范的违犯者,不仅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还会被集体孤立起来甚至受到一定的惩罚。

像我班的小建,父母的想法,跟很多的人想法一样,孩子给老人,趁年轻,出去多赚点钱,同时,孩子的心跟父母也越来越远了。现在小建的父母已意识到

情况的严重,同意暂时留在家,配合学校教育孩子,这段时间孩子上课睡觉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每天的作业基本能完成,我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让孩子重获信心,多谢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一齐伴着孩子进步,让孩子有健康的心态。

教师应该多出主意,提供条件,尽量让学生自编自导,自娱自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活动必须与优化教育相结合,因为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教育的优化。此外在活动开展中,我们还应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组织活动。有教育者的真情投入,就有学生的真情回报,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拥有受人尊重的健康心态。

心理问题的解决,更需要耐心和爱心、信心和决心。

篇三: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营造美丽心灵家园

ss="txt">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们,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就会造成心理紊乱。这些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作为一名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门必修课,也是建设优秀班级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有以下一些想法和建议: 1,学会倾听,让学生感到尊重

大学生这个群体不同于一般群体,他们的思维比较独立,想法比

较个性,因此要学会倾听,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同时倾听也是向学生表示尊重的重要方式。学生需要理解,当他们心烦意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顺的时候,班主任应及时找他们谈话,倾听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当然班主任在之前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先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他最近发生了哪些事,并在交流的时候注意方式方法,例如可以用认真和专注的神情,身体略微前倾等,让学生感觉到没有距离。

2,学会换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接受过的教育不同,思想价值观就会有差异,大学生处在这个年龄段,刚刚步入成年的他们,需要被认可,需要被鼓励,因此,要学会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记得有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曾说过:“总结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

常言道:当血神愿意向老师倾诉时,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善于倾听的班主任会给学生说话和表现的机会,会用语言、用行动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从而学生心理就会得到极大地满足感和安全感,班主任同样可以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信

息,从而针对问题,做到对症下药。

3,学会交流,实施正向关怀

语言是最常用也是最节省时间的交流方式,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渐渐成为大学身交流的主线,因此,班主任可以从网络着手,去和学生打成一片,qq、微信等聊天工具被广大学生所认可,班主任可以经常浏览学生的的动态消息,了解到学生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其次,召开主题班会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发言,班委带头,同学们对班级建设,学习生活等建言献策,真正做到班级是同学们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进步的班级。另外要和班干部多沟通,让他们做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及时反映同学们的心理变化以及出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4,学会总结,不断完善自身

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备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总结反思,在带班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每隔一段时间,有必要对学生近期的心理变化做出总结,反思如何在下一阶段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能减少班内同学的不适应,同时也要多接触大学生现在接触的一些事物,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

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标签:心理健康 关爱 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爱心理健康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