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辅导心理学

时间:2017-04-0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心理学辅导资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

从宏观上分析: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有五种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

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①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种差异影响学与教的活动: 一是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等;二是个体差异:先前

知识基础、学习方式。

②教师:是实施具体教育影响的人,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师主要是

通过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风格等因素影响教育教学过程。

③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内容既要适应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又要考虑到

教学的有效性。

④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

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是实施教育教学必备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

面。

物质环境:是有形的,涉及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等。 精神环境:是无形的,但对学习与教学活动则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师生

关系、校园文化。

3、 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有三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对学生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有效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之一。

③评价/反思过程:是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评

判、分析、检验和反思的过程。

4、 静态的五种要素和动态的三种过程之间的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

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

②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

③教学过程要据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的

实际情况而展开;

④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动态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5、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

控制的的作用。

①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②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③预测并干预学生;

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6、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

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科心

理学、个性及社会适应、生理卫生、程序教学思想等。

版本繁多,体系庞杂,未形成自身独立的理论体系。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

③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自身独立的理论体系正在形成:如教育与心理

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个别差异、教师心理等。

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践,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布鲁纳在60年代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关注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的“人本主义

理论”等。

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越来越重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心理学得到大发展。 认知派理论和行为学派理论得以较好地融合、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的专题报告中的归纳具有代表性: a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

动作更多控制

b反思性研究: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①连续与阶段性: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面基础上发生的,且又萌发着下

一阶段的新特征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的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③不平衡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④差异性:发展速度及发展的优势领域不同

3、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入学年龄

0-1岁:乳儿期;

1-3岁:婴儿期;

3-6、7岁:幼儿期;

6、7岁-11、12岁:童年期(读小学);

11、12岁-14、15岁:少年期;

14、15-17、18为青年初期(读高中)

14、15岁-25岁:青年期;

25岁-65岁:成年期;

65岁以后:老年期。

二、童年期和少年期的心理特征

(一)童年期:

1、一生中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

接受教育最佳时期。

2、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3、思维由形象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自我意识发展;道德观念过度到比较

抽象。

(二)少年期:特别是初二,为分化期,成绩上去了就不会下来。生理变化

引起心理变化

1、这一时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2、半成熟与半幼稚、半独立与半依赖的矛盾。

3、主要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随意性增强;成人感产生;关心自己

和别人的内心世界;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三)青年初期

高中时期:智力成熟。思维从经验到理论。道德感、理智感有了发展。

自我意识(说话时,总是我认为。。。)有了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其中纵向指从出生到成熟各个年龄阶段的准备;横向指每个年龄阶段的各个内部因

素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的动力结构。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总之,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

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作好准备。

(二)关键期:教育的关键期是指心理对教育影响的敏感期。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或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只要适时、适当,效果会最佳,事半

功倍。

1、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鸟类的自然属性时,发现了“印刻”现象。

——提出了关键期理论。

2、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行为学习时引入了“关键期”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存在着关键期。如2岁是口语关键期; 4-5岁是书面语关键期、10-12

少年是身心发展关键期。

3、教育意义:依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抓住关键期,进行适时、适当的

教育。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动作思维

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二)前运算阶段(2-7岁):形象思维

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模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即处于形象思维阶

段。(单维、不可逆、自我中心)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有抽象概念,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其标志是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守恒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

有属性不变。 (多维、可逆、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抽象思维

思维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能用命题进行推理,能进行可逆思维,思维具有灵活

性。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

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应内容。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适当的教育训练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

(三)、最近发展区:介于儿童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教育要适当走在发展的前

面,从而跨越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 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成人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

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一)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

认为儿童的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危机,解决危机可以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半):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培养自主性。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鼓励幼儿则会使他养成自主自动的个性;过分溺爱和保护或批评,会使

儿童怀疑自己而产生羞耻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培养主动性,其活动范围扩大。父母细心回答,对儿童的建议适当鼓励或妥善处理会使儿童发展了主动性;当儿童与他人

发生冲突时会产生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由

有成就带来的师长认可与赞许,由此,;当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自我统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和经验而形成的有关于自我的一致性形象。青春期

(二)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和同辈群体 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教

师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措施,因势利导。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含义: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情);自我监控(意)。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①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 ②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意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权利的

意识等。

③心理自我: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它包括个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

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

1、场独立与场依存

2、深思型与冲动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

(二)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量

(1)比纳—西蒙量表

(2)斯坦福—比纳量表:IQ是140为天才

(3)韦克斯勒量表

2、智力的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

个体内的差异: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分的差异

个体间:个体与同龄团体的常模相比较表现出来的差异

(2)智力的群体差异:性别、年龄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1、认知方式无好坏之分;

2、智力是学习成绩的可靠预测指标。

3、据认知差异要因材施教:

篇二:心理学辅导纲要

第一章 心理学概览

一、主要内容:1.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心理学研究的目的;2.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二、重点掌握:

1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2 现代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

3 心理科学大致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类。

4 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可分为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两个时期。

5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两种根源。

6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7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8从探究事物的关系上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

9从操作和控制变量的程度上看,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真实验法、准实验法和非实验法。

10长期以来,关于如何解释新生儿和10岁儿童之间的广泛差异存在先天论/天性/遗传决定论和后天论/经验/环境决定论两种争论。

11艾宾浩斯说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12 PET和FMRI分别代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和功能性磁共振成象技术。

13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①分析先行的环境条件。②把行为反应看作可理解,预测,控制的。③查看反应出现的可观测的结果。

14经验主义是由洛克提出的,这种观点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技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暇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15了解当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即生物学的观点、心理动力学观点、行为主义观点、人本主义观点、 认知观点、进化论观点和文化观点,以及每种观点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心理与行为的神经科学基础

一、主要内容:1、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神经元的信息传递功能;

二、重点掌握:

1.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生理器官和最高级部位是大脑。

2 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3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元是神经细胞。

4神经元接受从感受器或其他神经元发出的刺激的结构是树突。

5 神经元主要有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三种。神经元主要具有接受刺激、传递刺激和整合信息三种功能。

6 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围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主要作用是维持机体的基本生命过程。

7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枕叶。

8 边缘系统由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三个结构组成。

9大脑皮层上的颞叶是听觉中枢

第三章 感觉

一、主要内容:1 心理学中感觉的意义和心理物理函数的寓义。2 依据感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解释人类视觉与听觉的基本现象。

二、重点掌握:

1 信号检测论:该理论是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它区分感觉觉察的两个独立的过程,一是最初的感觉过程,反映观察者对刺激强度的感受性;二是随后独立的决策过程,反映观察者的

反应偏差。

2 韦伯定律:对刺激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

幂定律:史帝文森所提出的,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用公式表示为P=K.IN.

对数定律:感觉大小(感受量)是刺激强度(刺激量)的对数函数,是由费希纳提出的。

3 声音的频率和听觉的音调特性相对应。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成反比的关系。

“月明星稀”是感觉的对比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适应现象。

4 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在颜色纺锤体上,代表饱和度的是从圆周到中心的距离。颜色混合分为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两种。

5 掌握以下概念:

视觉适应:指在光刺激作用下,视觉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运动后效: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

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运动后效。

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似动知觉: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为似动知觉。 视觉后象:指当颜色刺激移去后,仍有颜色感觉的现象。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

辐合:指在双眼注视一个物体时,为了使网像同时落在两个网膜的中央,两条视线必须向注视点集中。

这时操纵眼球的肌肉活动称为辐合。

失语症:指全部或局部丧失语言能力的现象。

6 掌握视觉的三色说与四色说理论的主要内容。

7 重点掌握音频识别理论中的地点说和频率说。

8 能够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典型例子:色彩对比。如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边缘对比,明度

对比,纯度对比等。)

第四章 知觉

一、主要内容: 1 区分感觉与知觉现象。2知觉的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及影响知觉的主要因素。3主要知觉现象的形成——深度知觉、运动知觉、知觉恒常性。

二、重点掌握:

1 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为知觉。例如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就是知觉。

2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加工过程,知觉过程的主要特点是:组织性、稳定性和自动性。 3 知觉过程分为感觉阶段、知觉组织阶段和辨认与识别阶段。

4 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5 在人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双眼视差。

6电影、霓虹灯广告是按照位动知觉制作的。

7 掌握以下概念:

错觉:多人共有的知觉歪曲的现象.

知觉定势:指准备好在特定的情境中知觉到特定的刺激。

形状恒常性:指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

反应的凝缩:强度加倍,并不能使知觉到的明度加倍,而只引起明度的微小变化。

8 掌握格式塔知觉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良好图形)的主要内容。

9掌握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第五章 注意与记忆

一、主要内容:1 “注意”与“记忆”的含义及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2 对学习中注意与记忆现象的解释;

二、重点掌握:

1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识记。心理学史上最早对人的记忆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艾宾浩斯。

2情景记忆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对学习、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特定时间没有什么联系。 程序性记忆:指我们对如何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的记忆,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

3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维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容量为7正负2个组块的记忆是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线是1分钟。

4 遗忘: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5 注意研究的两大领域是集中注意和分配注意。例如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状况,同时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就属于注意的分配。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它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6 有预定目的的并且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后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7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和主动加工理论的区别是:选择发生的阶段不同。

8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形容的是注意这一心理过程。

9 复述分为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

10 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称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这是指意识。

11 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从。

12 掌握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注意目的与任务、兴趣、活动组织、过去经验和人格)和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和监督)。

13 掌握四种解释注意选择功能的理论(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后期选择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和注意的两种能量模型(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

14 掌握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包括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等。②人本身的

状态。如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

15掌握工作记忆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扮演意识角色、整合信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到暂时寄存

器的作用、保存当前的策略和意愿)。

16 举例说明复述的分类(保持性复述:一遍遍地重复识记材料,机械记忆。精细复述:将识记材料与长

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如与生日,重大事件联系)。

17 了解联想的规律(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多因律、强因律和近因律)。

第六章 思维和语言

一、主要内容1 思维领域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实验逻辑;2 正确理解“视觉表象作用”、“问题空间”、“问题表征”、“问题解决策略”、“专门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等诸多心理学术语,并尝试以此分析日常工作与学习中的思维活动的误区,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重点掌握:

1 问题空间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

2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次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和无谓的限制。功能固着性使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功能上认识它。

3人们在头脑中出现关于事物的形象是表象。表象的特征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心理旋转”研究说明表象是一种心理操作。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知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4 语言的主要特征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语言生成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研究语言产生的单位主要是通过语误分析来进行的。

5 认知风格个人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其个体差异性具有稳定性,是认知上的人格特征。

6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

7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思维的品质包括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灵活性

8 定势:准备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某种刺激进行知觉或反应。定势有运动定势、心理定势和知觉定势三

种。

顺应:指对儿童已有的图式进行修改或重新构建,以使新的信息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

9 两种常见的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系统和标准分数系统。

10 掌握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和语言的主要功能。

11掌握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观点(所有儿童都要以同样的顺序经历四个有序的但不是连贯的阶段,分别为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2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观点(联想主义:联想,尝试---错误是思维的机制;格式塔:情境整体被动物知觉,产生顿误,问题解决;认知学派:用计算机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验证各理论)。

13 掌握现代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和成就目标理论)。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

一、主要内容:1 “动机”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动机产生的理论内容;2 情绪的表达与功能的体现,情绪的类别与维度;3 各种情绪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掌握:

1 我国古代名著《礼记》中提出“喜、怒、哀、惧、爱、恶和憩”等,《白虎通》中提出“喜、怒、哀、乐、爱和恶”,这些都是对人的情绪的分类。情绪的主要功能有适应、动机、组织和信号。

2 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并引导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推动力量。

动机的功能:激发、选择和指向、维持和调节。

动机的特征:动力性、方向性、强度、持久性和隐蔽性。

动机的分类: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主导动机于从属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基本刺激寻求和

习得性动机(划分标准不同)。

3动机的冲突类型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种矛盾心态就是一种双趋冲突。

4 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5 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足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100。

6 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中,第三层次的需要是爱与归属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7 掌握以下主要的情绪理论:

⑴早期的情绪产生理论:

①詹姆斯—兰格理论:

基本观点:强调情绪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评价: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忽略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的作用。

②坎农-巴德学说。情绪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③简单比较早期情绪产生理论与后来的情绪认知理论的不同,找到早期理论中的共同点和不足点。 ⑵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⑶情绪的维度理论:

四维理论(伊扎勒斯):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四个维度。

三维理论(冯特):情绪有三个维度组成,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二维理论(沙赫特):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胜利唤醒;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8 掌握动机的认知理论(期待价值理论、动机归因理论、自我功效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

9 了解激情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其积极面与消极面(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例:消极,短期“意识狭隘”,作出一些卤莽行为;积极:如奥运会夺金的兴奋表现了爱国主义)。

第八章 智力

一、主要内容:1“智力”的含义,现代智力测量发展的线索和智力理论发展的趋势;2 各种智力理论的核心思想;3 个体智力发展的趋势和个体差异,遗传与环境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和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二、重点掌握:

1 我们通常所说的IQ指智商。离差智商是对个体在其同龄人中的绝对位置的度量。

2 智力研究的两种取向:心理学测量的研究取向和信息加工的研究取向。

3 智力测量的基本要求:信度、效度、测验的标准化。信度是指测验量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4 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较少依赖于文化知识,

而主要依赖于个人的先天秉承。

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一部分由教育和经验决定,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 5 判断能力测验的主要指标是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6 常模指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7 吉尔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人的智力分为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

8 掌握智力层级模型(该模型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一般因素;第二层次,两个大因素群;第三层次,几个因素群;第四层次,各种特殊因素)的主要内容。

9 了解智力(能力)发展的趋势(童年期、少年期是最重要的时期;18-25岁达到顶峰;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趋势;成年期稳定;存在个体差异)。

10掌握能力的含义及其个别差异性的表现(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个别差异表现在:发展水平;表现早晚;结构和性别)。

11 掌握以下几种主要的智力测验量表:斯坦福-比纳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和团体智力量表。

第九章 人格

一、主要内容:1 人格的含义与基本特征,人格中相关心理学术语的区分;2人格理论两类学说的本质内容,依据人格评估量表进行施测;

二、重点掌握:

1人格评估有两种典型的方法:测验法和投射法。测验法,例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投射法,例如主题统觉测验。

2 人格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和功能性。

3气质指个体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体现在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例如懒惰就属于人的气质特征。

4 现代气质学说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强,平衡,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多血质相呼应。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将人分为四种类型:稳定内倾型、稳定外倾型、不稳定内倾型、不稳定外倾型,其中稳定外倾型相当于多血质。

5 奥苏伯尔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瑞士心理学家容格把性格分为内倾型—外倾型 。 6果断性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

8 应激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9 在复杂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

10已掌握的技能对以后的技能产生影响,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迁移。

11 掌握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模型分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制和根源特制,

体质特制和环境特制,动力特制、能力特制和气质特制。各层间用连线表现彼此关系)。

12掌握现代特质理论( 三因素模型和“大五”人格理论)的主要内容。

篇三:心理学团体辅导方案

数学与统计学院 吴帝春 活动目的:借助小游戏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学,在游戏中体验心理学。并且了解心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业。

活动理论:通过对人心理的研究,总结规律,能使你在社会交往中把握分寸,洞悉对方.大大提高人际能力.

通过对人与人之间思想行为的研究,辨证的看待问题,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大方向上准确的驾驭自己,从而加强自我的约(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辅导心理学)束能力.

具体游戏:

游戏一:坐气球。

每个小组三个人上来参加,两个人吹气球,一个在椅子上坐暴。坐暴10个气球,按用时多少算胜负。

游戏二:纸杯传水。

每个组出5个人站成一列,每人嘴上叼一只纸杯,然后从前往后传水,不能用手,全凭嘴和头的动作,在规定时间内按传到最后的水的多少算胜负。 游戏三:顶橘子

每个组两个同学上来参加,奖橘子顶在头上,不能用手扶,然后按主持人安排做动作,比如跨凳子,向后转,坐下起立,相互之间除了接触外也允许使用吓唬等手段,按坚持的时间长短算胜负。

这是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其他的象心有灵犀,抢凳子,击鼓传花就不用多说了吧。 另一个要热闹的关键是惩罚措施,每个游戏获胜的领奖品,最后两名则要接受惩罚。可以将惩罚措施写成一堆纸条,让受罚者抓阄。这里说几个很high的惩罚方法。

1。学广告。

大家都看过脑白金的广告吧,就让他学里面的动画人物的动作,哈哈。当然还有很多搞笑的广告,自己找吧。

2。表演

例如让他选择“装白痴,装纯情,装gay”,不管装哪个,都很好看,呵呵。

3。朗读

准备好一段很搞笑的文字,比如那一段“我是一头猪,。。。。”呵呵,让他大声读

出来,里面还可以要求动作。

4。吻桌子(柱子)

被罚者要亲吻指定的一个桌子5下,这时最好有照相机伺候,呵呵,出来的照片肯定很精彩!

挺不错的,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游戏吧!满好玩的。

游戏名称:团队合作,张弛有道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大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团队若想成功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而这个方法不仅包括要善于利用有效资源,还要求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以沟通寻求彼此间的默契。

游戏规则:游戏开始时,将大麻绳围在各自腰间位置,所有队员带上眼罩,在2分钟内将绳索围成指定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三角形),在这过程中,参加队员不能手拖手,只能通过大麻绳互相维系,最后围出图形的队伍将绳索不变形的平放置地上让大家看图形是否形似,最快围出图形且图形形似的队伍胜出。游戏以组为单位分别进行,抽签决定游戏顺序的先后和所要摆的图形。

按游戏完成的形似和时间评出一至六名,最形似且时间最短的为第一名,其次的为第二名,以此类推。第一名得6分,第二名得5分,以此类推,第六名得1分。

注意事项:

所需要设备:眼罩10个、大绳索一条、秒表1个、口哨一个。

游戏人数:每组派出10人,6组共有60人参加游戏,每组选派的10人必须先选择没有参加过游戏的组员。

游戏时间:25分钟(5分钟派发材料及宣读比赛规则,每组分别进行游戏,共需要15分钟,5分钟评比结果并对游戏做出总结)

传统的节目游戏节目不少嘛,比如击鼓传花,或者再进化一点的,几个人围坐一圈,击掌数数等(一圈人依次数数,逢0或3以及它们的倍数就闭嘴击掌,这个可以自由规定)该击不击,该数不数的就受罚,很好玩的游戏。

西西,偶的小游戏多着呢,好处的拿来,我通通的奉献。

成语接龙,接不上来的罚;或者摸仿幸运52里的一个比画一个猜,猜不出罚:) 一群人围坐成一圈,男女间隔而坐。从A开始,对着右边的B说,我爱你,或者说不要脸,无论A对B说什么,B对A说另一句。说完了,再对另外一个异性随便说一句。如A对B说我爱你,那么B要对A说不要脸,如果A对B说不要脸,那么B要对A说我爱你,然后对下一个随便说一句我爱你或者不要脸。如此周而复始。如果叫错了,那么就要受罚。

这个游戏好,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没人知道是真是假。如果这圈人本来就是一对一对的,那就更搞笑了。

“皇帝的旨意”

挺适合一大群L解闷的,效果不错,现隆重推荐:

规则是每人抽一张扑克以具备唯一的号码(即扑克牌点数),抽到大王的人即为

“皇帝”,可以通过指定两个号码而确定两个人进行皇帝想要他们做的任何事(无伤害、无侵犯)。举例如下:A抽到大王,指定6号仰卧,10号以6号为垫子做若干个俯卧撑。大家可以想象多种GGMM的组合,想想各种各样整人的高招,笑到断气为止。。。。。。。

玩法与规则:游戏开始时随选一人发令:口里喊“0”的同时用手指另一人;被指的人发令:“0”同时又用手指另一人,被指的人:“7”同时又用手指另一人,被指的人;“啪!”手捏成枪型,指向另一人,被指的人不能动不能叫,作出被"枪"击中的样子,同时他旁边的两人举起双手:“啊!”(惊呼状),

发令错误或动作错误的人应给予小小的惩罚(例如喝酒)接下来就由他继续发令。 特点:练反应,活跃气氛

人椅

形式:集体参加

类型:破冰

时间:5分钟

材料:无需材料

场地:空地

适用对象:所有活动人员

操作程序:

1、围成一圈。

2、将双手放在前面一位队员的双肩上;

3、听从指令,缓缓地坐在身后队员的大腿上。

4、坐下后,再给予指令,让队员叫出相应的口号:“例如“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5、最好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看看哪个小组可以坚持最长时间不松垮。 有关讨论:

1、在游戏过程中,自己的精神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身体和声音是否也相继出现变化?

2、在发现自己出现以上变化时,是否及时加以调整?

3、是否有依赖思想,认为自己的松懈对团队影响不大?最后出现什么情况?

4、要在竞争中取胜,有什么是相当重要的?。

总结:通过游戏大家是否对心理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下去组织大家做一次。

标签:心理学 辅导 心理学辅导案例 心理学辅导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