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儿童心理疾病

时间:2017-04-0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您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吗?育儿专家黄哲说: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儿童心理障碍与出生经历有关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咬指甲

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 VS 电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碍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关注:调查显示——儿童心理严重成人化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友情提醒:如何避免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应该从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进行训练。 >>>早期教育有助儿童心理健康

选择性缄默症

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行症

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

儿童心理疾病

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篇二:儿童心理科常见疾病

一:发育障碍:

(1)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说话晚、语言落后,反应差,记忆力差,学习成绩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如同龄儿;进入小学后成绩差;

(2)孤独症(自闭症):同龄儿人际交往差、不主动与人交往,兴趣爱好特殊、刻板行为,部分伴有语言发育障碍等;

(3)语言和言语发育障碍:说话迟、词汇量少、吐词不清、口吃等;

(4)运动发育障碍:运动能力笨拙、动作协调性差、拖拉、体育成绩差等;

二: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从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进入小学后上课走神、小动作多、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学习拖拉、成绩波动大等,容易发脾气冲动;

三:学习困难:智力基本正常但进入小学后学习成绩欠佳、偏科、学习拖拉、不主动学习、厌学等。

四:抽动症:

(1)运动抽动:眨眼、歪嘴、皱鼻等面部怪动作、耸肩、扭脖子、甩头、肢体抖动等,有些为深呼吸、叹气样动作;

(2)发声抽动:清嗓子、咳嗽样动作、喉咙发声、怪叫、说脏话(秽语)等。

五:儿童一般行为障碍,这是儿童很常见的行为、看上去似乎危害性很小,但是持续存在得不到及时矫正治疗,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这类疾病很广泛,如吸吮手指,咬手指甲,咬异物(如衣服、被盖、铅笔、遥控板等),发脾气(暴怒发作),拔毛发癖(控制不住拔自己的头发、眉毛、睫毛等),夹腿(擦腿)综合征(儿童夹腿、摩擦会阴部的习惯性动作),屏气发作,儿童攻击行为,儿童退缩行为,儿童过度依赖,对立违抗性障碍(不服从、挑衅、敌对等),品行障碍等。

六:睡眠障碍:夜惊症(入睡后不久惊恐样发作、尖叫哭闹、很紧张恐惧状),睡行症(梦游症),夜醒症,磨牙症,失眠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病等。

七:进食或排泄障碍:神经性厌食、贪食、呕吐,遗尿症(包括尿床),遗粪症等。

八:儿童情绪障碍:学校恐惧症(不愿上学、找各种理由拒绝上学),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

九:儿童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篇三: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甘露工程”学校教学专题讲座

主讲人:儿 童 心 理 问 题 研 究 XXX

一:案例

1: 死亡,只因一句批评!——儿童心理:需经风雨考验的花朵

中考日益临近,青岛的秦先生夫妇却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女儿走进考场了。3月9日晚,一女士突然冲进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大呼“快来救救我的女儿!”医护人员立刻全力抢救一个多小时,最终未能将女孩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这位正在读初三,本应该有着幸福未来的女孩,却因为父亲一句批评,赌气喝下半瓶农药。这个女孩小丽(化名)的父亲正是秦先生,据他回忆,小丽平时学习很认真,也许是要考试的缘故,她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9日,小丽偶尔打开电脑玩游戏,出于对学习的考虑,秦先生严厉地批评了她浪费时间,但万万没有想到她会选择死亡回击父亲。

心理学家分析认为,造成孩子走上绝路的原因,一是家长的批评过火,对孩子过于苛刻,另一个原因是孩子不能正确面对批评,自身遇到心理障碍,而不知如何排解。在家长教导方式应受责备的同时,儿童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正遭受着已被发现或还隐藏的心理问题的折磨,而当矛盾被激化时,后果不堪设想。

2:近半数儿童心理过健康警戒线

上海市妇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市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接近一半的人超过了心理健康警戒线。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达21%—32%,14—16岁儿童抑郁症患病率高达4.7%,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至少有3000万到5000万孩子存在行为问题。他们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和心理异常,如多动症,学习困难,抑郁、适应不良、不懂人际交往、离家出走、迷恋网吧、逃学、过早的性行为、结交不良朋友甚至暴力犯罪等,如果早期不进行有效干预,任其发展,将有可能导致成人时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疾病等。

3:外部因素是导致儿童心理出现问题罪魁祸首

幼儿园里,一位6岁小男孩由于看了网上不良信息,结果把同班一个5岁的小女孩生殖器抓伤;一位钢琴八级的小学生总怀疑家里的煤气阀没关好,看过心理医生后家长才明白,孩子过分追求安全感是因小时候每弹错一次钢琴,母亲就会打一巴掌,孩子的心一直笼罩在恐惧之中;一个和继父生活多年的12岁小女孩突然恋爱了,让家长不解的是在家里她是一个特别乖巧的孩子,心理专家揭开了谜底,由于担心继父不喜欢她,在继父面前她从不敢撒娇,但这种压抑使她从来没有感受到异性的关爱??

青岛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副教授、青岛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王冠军指出,“问题儿童”人数的增多,外部因素是主导。社会、家庭、学校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三个主要因素。

4: 儿童道德危机

与此同时,不少儿童出现了严重的“爱心缺乏”:心中只有自己,漠视他人,对他人的困境无动于衷。46.1%的儿童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三成儿童对“不让座、乱穿马路、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乘车不买票、乱扔杂物、随意刻画”行为持肯定或无所谓态度,42.5%的小学生崇拜黑客,32.5%的小学生有当黑客的念头,近80%的未成年人在网上看过与性有关的图片。

二:开展儿童心理卫生教育的必要性及我国的现状

(一)儿童心理卫生

A:定义:

儿童心理卫生指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在先天基础、教育、环境诸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教育和训练以及包括医疗在内的众多措施,培养儿童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个性以及顽强的适应能力。

儿童心理卫生不仅有助于儿童期的心身健康和发展,亦对以后的人格健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人格基础是在儿童期奠定的,儿童期所经历的一切会直接表现于儿童的心理行动中,或

者留下“印痕”而对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儿童由于缺乏认识能力、抵御能力及调节能力,因此往往经历什么就接受什么,无论好的或者坏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其作用都要远大于其它年龄阶段的人,只不过有些是立即表现的,有些是今后表现的,有时表现得明显,有时表现得隐蔽。但不管怎样,我们认为,儿童期是极易受外界影响并且意义深远的年龄阶段,必须充分予以关注。儿童期的心理健康是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以儿童所达到的心理健康程度而言的。为此,加强儿童心理健康,应是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B儿童心理卫生应具备的六种品质

据了解,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A)智力发育正常。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智商(IQ)在80分以上属智力正常,智商低于70分属智力落后,智力发展落后于实际年龄属心理发育异常,常伴有适应能力低下,是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B)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

标签:心理疾病 儿童 儿童心理疾病的表现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