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大人的心理

时间:2017-04-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成人心理压力量表

成人心理压力量表

(一)填表项目

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文化程度:职业: 婚姻状况:

住址或工作单位: 填表日期: 年月日

指导语:下面的问题用于反映您在社会中所获得的支持,请按各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根据您的实际情况来回答。谢谢您的合作。

1.您有多少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只选一项)

(1)一个也没有(2) 1—2个

(3)3—5个(4) 6个或6个以上

2.近一年来您:(只选一项)

(1)远离家人,且独居一室。

(2)住处经常变动,多数时间和陌生人住在一起。

(3)和同学、同事或朋友住在一起。

(4)和家人住在一起。

3.您与邻居:(只选一项)

(1)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

(2)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

(3)有些邻居都很关心您。

(4)大多数邻居都很关心您。

4.您与同事:(只选一项)

(1)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

(2)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

(3)有些同事很关心您。

(4)大多数同事都很关心您。

5.从家庭成员得到的支持和照顾(在合适的框内划“√”)

无 极少 一般全力支持

A.夫妻(恋人)

B.父母

C.儿女

D.兄弟妹妹

E.其他成员(如嫂子)

6.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的来源有:

(1)无任何来源。

(2)下列来源:(可选多项)

A. 配偶;B.其他家人; C.朋友 D.亲戚; E.同事; F.工作单位;

G.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 H.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 I.其它(请列出)

7.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安慰和关心的来源有:

(1)无任何来源。

(2)下列来源(可选多项)

A.配偶;B.其他家人;C.朋友 D.亲戚 ;E.同事 F.工作单位;

G.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 H.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

8.您遇到烦恼时的倾诉方式:(只选一项) (1)从不向任何人诉述。 (2)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2个人诉述。 (3)如果朋友主动询问您会说出来。 (4)主动诉述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 9.您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只选一项) (1)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帮助。 (2)很少请求别人帮助。 (3)有时请求别人帮助。 (4)有困难时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 10.对于团体(如党团组织、宗教组织、工会、学生会等)组织活动,您:(只选一项) (1)从不参加 (2)偶尔参加 (3)经常参加 (4)主动参加并积极活动。 量表计分方法:

第1-4,8-10条:每条只选一项,选择1、2、3、4项分别计1、2、3、4分,第5条分

A、B、C、D四项计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第6、7条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自己个来源就计几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析方法:总分:即十个条目计分之和,客观支持分:2、6、7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分:1、3、4、5,条评分之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第8、9、10条。

生活事件量表

家庭有关问题——1年之中次数 程度(0、1、2、3、4、5)

1.恋爱或订婚

2.恋爱失败、破裂

3.结婚

4.自己(爱人)怀孕

5.自己(爱人)流产

6.家庭增添新成员

7.与爱人父母不和

8.夫妻感情不好

9.夫妻分居(因不和)

10.性生活不满意或独身

11.夫妻两地分居(工作需要)

12.配偶一方有外遇

13,夫妻重归于好

14.超指标生育

15.本人(爱人)作绝育手术

16.配偶死亡

17.离婚

18.子女升学(就业)失败

19.子女管教困难

20.子女长期离家

21.父母不和

22.家庭经济困难

23.欠债500元以上

24.经济情况显著改善

25.家庭成员重病或重伤

26.家庭成员死亡

27.本人重病或重伤

28.住房紧张

工作学习中的问题 ——

29.待业、无业

30.开始就业

31.高考失败

32.扣发奖金或罚款

33.突出的个人成就

34.晋升、提级

35.对现职工作不满意

36.工作学习中压力大(如成绩不好)

37.与上级关系紧张

38.与同事邻居不和

39.第一次远走他乡

40.生活规律重大变动(饮食睡眠规律改变)

41.本人退休离休或未安排具体工作

社交与其他问题——

42.好友重病或重伤

43.好友死亡

44.被人误会、错怪、诬告、议论

45.介入民事法律纠纷

46.被拘留、受审

47.失窃、财产损失

48.意外惊吓、发生事故、自然灾害

如果你还经历过其他的生活事件,请依次填写

49

50

正性事件值:

负性事件值:

总值:

LES的使用方法和计算方法

LES是自评量表,含有48条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生活方面(有28条),二是工作学习方面(有13条),三是社交及其它方面(7条),另设有2条空白项目,供填写当事者已经经历而表中并未列出的某些事件。填写者须仔细阅读和领会指导语,然后逐条一一过目。根据调查者的要求,将某一时间范围内(通常为一年内)的事件记录下来。有的事件虽然发生在该时间范围之前,如果影响深远并延续至今,可作为长期性事件记录。对于表上已列出但并未经历的事件应一一注明“未经历”,不留空白,以防遗漏。然后,由填写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感受而不是按常理或伦理道德观念去判断那些经历过的事件对本人来说是好事或是坏事?影响程度如何?影响持续的时间有多久?一过性的事件如流产、失窃要记录发生次数,长期性事件如住房拥挤、夫妻分居等不到半年记为1次,超过半年记为2次。影响程度分为5级,从毫无影响到影响极重分别记0、1、2、3、4分。影响持续时间分三月内、半年内、一年内、一年以上共4个等级,分别记1、2、3、4分。

生活事件刺激量的计算方法:

1.某事件刺激量=该事件影响程度分×该事件持续时间分×该事件发生次数

2.正性事件刺激量=全部好事刺激量之和

篇二: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作用

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作用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这也正是社会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需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途径是心理。不断提升心理素质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首要追求。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人的眼睛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耳朵能听到优美的乐曲,大脑可存储大量的信息,能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奥秘;人有七情六欲,会喜怒哀乐;人还会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行动去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环境、事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人的一切活动都与心理现象的存在和变化密不可分。在心理学家看来,人的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组成。心理过程和个性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的重要方面。

我们都知道,心理健康是有一定的标准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却堪忧。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的成功与否。

心理健康的各因素对大学生作用作为步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说明了在智力方面,大学生群体不存在缺憾,也就是意味着大学生普遍具有心理健康的基础。而现在,正是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所谓人力资本,意指通过对人的投资,人们所获得的体力和脑力。在大学深造,通过对智力的开发运用,从而完成人的素质养成、人力资本积累,为成人成才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使人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目的明确,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心理健康能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一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篇三:各个年龄的心里状况

关于不同岁数的时期的心里特性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

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

测他在童年期时的行为特点。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

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

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

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

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

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

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

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

东西,也可以对事情做出基本的判断了。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

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

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

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

让大人惊奇的事情。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

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

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

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

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

兴趣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则不那么愿意做;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仍然会

动辄大哭大闹;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等等,3~6岁,真是个动荡时

期。

从3岁到6岁,儿童智力发展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各种符号。但

是,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仍然是自我中心的。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认为,3~6岁儿

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游戏活动,亲身体验他们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一

种目标方向感和自主性、创造性。

6~12岁:儿童心理特性

6~12岁表现在一下四方面:

1、玩性较重??

2、模仿性强??

3、开始懂得一些道理??

4、对新鲜事物有浓厚兴趣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系统的教育,词汇量不断丰富,言语的连贯性增强。言语学

习由识字阶段进入阅读和写作阶段。有意注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记忆从以机械记忆、无意记忆为主转入有意义记忆和以有意记忆为主。有意注意和记忆保持时间进一步延长。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特点表现为以具体形象为支柱的抽象逻辑思维。儿童虽能进行逻辑推理,但必须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思维缺乏灵活性、精确性,并常带有片面性。在情绪发展方面,有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出现与学习成败、班集体有关的理智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儿童情感表现外露、不易保持。此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容易发生学校恐怖症、社交退缩症和攻击性行为等。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调倾向。开始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形成内聚力不大的“小集团”。男女儿童兴趣活动明显分化。在个性发展方面,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定自我。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学习有关的个性品质,如勤奋或懒惰、细致或粗心、守纪律或散漫等。在道德判断方面从只注意行为后果发展到能考虑行为动机。道德行为尚未稳定。6-12岁是个“理智的年龄”,儿童在智力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他的最大发现是:大人们在觉察方面的缺陷,懂得了诺言的用途…… ??。10岁的儿童已经完全明白说谎是错误的,但他同时又发现不说实话有时倒能解决一些问题。他们一味地撒谎有时是为了好玩、吹牛、避免报复等,但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进入少年时期的压力:考试成功,做个好学生……只要达到父母的要求,不让他们难受,与他们期待已久的形象相符,一切都在所不惜,父母这时可以告诉孩子谁也不会相信他的自吹自擂,学习成绩是客观事实。

12 ~18孩子心里状态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烦恼就增强了,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父母的话,越难管教,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出现所谓“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大致出现在12 ~18岁的孩子,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的对待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由孩子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所引起,家长越是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情和得到的东西,他们就越想知道和得到,这时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在情感上交流的技巧。

2、由于做父母的教养方法不当,采取“专制”的方法教育,而该时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强,故意要显示自己的能耐,加上情绪不稳定,所以显示“抗上”的逆反心理。家长要针对孩子自尊心强的特点,尊重他们的“自决权",即使出了些差错也不要过多责怪。

3、 多数家长缺乏心理学知识,不掌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孩子一旦和家长发生抵触,做家长的总喜欢摆出长辈的样子。采取“高压”政策,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逐渐升级,有的甚至出现说谎、逃学等不良行为。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谈心,交换彼此想法,对孩子说话要真诚、恳切。总之,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做家长的只有通过亲切的心理交流和正确疏导,才能彻底矫正。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18~24成年人心里状态

18~24成年人心里状态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一:恋爱受挫——分手却不懂失恋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学说,18-30岁,正值“练习爱”的人生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亲密”与“孤独”的矛盾。也就是说,在这个年龄段上,我们必然遇到爱,经受它的考验和磨练,从一个人的小小世界里探出头来,学会用爱把自己和他人黏起来——为爱受挫和犯错,都是这个年龄必然会面临的问题。“我爱的人不爱我”、“爱为什么那么快就消失不见”、“爱难道就是相互伤害”、“爱情真是脆弱的东西”、“我失恋后不再相信爱情”??这些因受挫而带来的伤心,虽然令人心碎,却也让我们变成大人。我们都是在学会丧失后,才变成大人的。等到我们说“分手”时,不再畏惧失恋,我们的爱恐怕就练成了。

心理问题二:无爱症——我根本不会爱别人

爱而不得固然难过,但根本没有动情,才真让人郁闷。因为独生独处,产生了一批“无爱症候群”,到了适婚年龄,却仍然对别人动不了情。不懂爱亦不会爱。“相亲族”、“闪恋族”、“等爱族”??都是无爱症的表现。无爱,往往是由于被爱泡大而导致的,从未失去过,自然不懂得如何争取。,作为独生子女,从来不用和兄弟姐妹去分享父母的爱,很多需要还没产生就被满足了,所以根本就不会换位去思考别人的需要,因此也就不会爱。

心理问题三:社交恐惧——内向的罪,还是外向惹的祸

80后中的一部分人,已经踏进社会,家庭的庇护,和“我是老大”的优越感一下子全没了。很多人都发现人际交往的问题:“我怎样才能让同事都喜欢我?”,“我无意中就让上司不爽了”,“在公司没归属感”??内向的人觉得自己不合群,不会和别人说话;外向的人觉得自己的张扬让人嫉妒,有人会暗中加害——猜不透别人的心,好像都是自己的错。

心理问题四:择业混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跳槽问题,一直令长辈们头疼。似乎我们可以很轻易的说出“我不干了”??没有耐性,意志力不坚定,似乎的确是我们的问题。但导致择业混乱的,并不是意志力的问题,而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80后面对的世界,只要看看2008年发生的大事就知道——快速、多变、信息庞杂,压力巨大??大事越多,我们就越觉得自己渺小,渺小的人就算有需要可能也是白搭。何况80后生来就不愁吃喝,不爱看新闻联播,只喜欢猫起来跟自己玩儿——基本需求都满足了,所以大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对80后来说,似乎更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我受不了朝九晚五”,“上司看不到我的与众不同”,“我憋屈,不能一展拳脚”,“我换了9份工作了,又想辞职了”??人生、职业发展都在“不想要”里反衬“需要”,没有主动的规划,走一步看一步,当然没有耐心和毅力。

心理问题五:抑郁情绪——没意思,真没意思

习惯性麻木、审美疲劳、新鲜感过度??这些词都可以用来形容80后,我们是被刺激着长大的,所以习惯变化,也习惯适应变化。如果说抑郁是现代病,生于现代的80后,怎么跑得了?恋爱、学业、求职、人际??都可以郁闷一下,开始有新鲜感,慢慢就觉得无趣了,无趣就是抑郁的开始,不高兴也会击垮一个人。

心理问题六:恐婚症——未婚改为已婚,接受不了

80后至少有一半不敢结婚。首先是因为现在的结婚条件变高了,买房、买车、懂理财、心理健康??但结婚的意义变小了——一张纸而已。所以80后宁愿同居,也不愿结束爱情长跑。在心理上,婚姻让80后感觉自己变老了,突然变成一个死板的大人。更重要的是,大多80后和父母组成的三口之家相当稳定,心理上不愿

意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离开爸妈的家,创建自己的家,这是很难习惯的。所以婚姻的焦虑,往往是从这种脱离感开始的。

心理问题七:不想长大——让我赖在童年吧

不想长大,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儿童自我当权”,也就是说,在一个成人的外壳下,有一个儿童的灵魂,于是所做的事,都像是3岁小孩的行为。80后早当家的孩子概率很少,所以大多数都很习惯当孩子,偶尔带点孩子气是可爱的,但如果任何事都让3岁的自己处理,就会产生适应问题。例如:有情绪就哭闹,得不到就一直耍赖,自我中心??对一个人成人来说,放弃做成人的权利,等于放弃了心理成长,心理发展水平,也就会一直停留在3岁。

心理问题八:应激创伤——死似乎并不遥远

80后向来是最具联想力的一群人,马上就有很多朋友加入了“怕震怕死”的队伍。总被别人形容为心理脆弱的代表。其实生在和平世界,天灾人祸基本没经历过,的确是幸中的不幸。生在温室中,必然会脆弱,基本上没见过死的我们,一下子见了那么多,不适应,或者焦虑担忧,都是正常的。我们只是不习惯面对创伤,不习惯这么近得面对死亡。

24~30青年人心里状态

人到中年,知识仍在积累增长,经验日益丰富,然而人体生理功能却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心理能力的继续增长和体力的逐渐衰减,是中年人的身心特点。生理成熟是心理成熟的生物学基础。中年人的心理能力处于继续向上发展的时期。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其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不仅与社会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主观努力。勤于实践、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触新生事物、不断扩展生活领域、不断更新知识、勇于探索和创造的人,其心理能力在整个中年期都在继续增长。反之,则会停滞,甚至提前衰退。孔子对自己的心理能力发展精辟地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则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这种分析说明心理能力不仅在中年期仍在发展,到了老年也还没有终止。这里的心理能力是指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能力的综合和总和,而非单项能力。因为就某一单项心理能力来说,从中年之始就处于下降过程、如机械记忆能力、反应速度等。中年人应充分利用心理能力继续发展的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和完善人格,努力实现心理健康和身心和谐。中年人的心理能力发展始终处于动态过程,而且个体差异很大,所以心理成熟的标准很难界定,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和思维,组织自己的生活,决定并调整一生的目标和道路,则不必依赖长辈的训诫和保护。目标和道路的决定绝非臆造,而是以符合社会进步和民族利益的个人抱负为前提,依条件而灵活地选择时机和决定方向。

2、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能进行逻辑思维和作出理智的判断,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大人的心理

情绪趋于稳定,有能力延缓对刺激的反应,能在大多数场合下按照客观情境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4、处世待人的社会行为趋于干练豁达。能适应环境和把握环境。能接受批评和意见,并按正确意见调整自己的行为。

5、自我意识明确,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才能和所处社会地位,并以此为立足点,决定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6、意志坚强。对既定目标,勇往直前,遇困难、遭挫折、均不气馁、不退缩,

有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容忍耐受能力。当既定目标失去实现的客观可能性时,能理智地调整目标并选择实现目标的通途。

30~50中年年人心里状态

心理特点:

1、能独立地进行观察和思维,组织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2、情绪趋于稳定,有能力延缓对刺激的反应,能根据自己所处的客观情境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恶化情感;

3、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能进行逻辑思维和作出理智的判断,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人际交往方面逐渐完善,能把握和适应环境,并按正确的批评意见和社会规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5、自我意识明确,能根据自己的才能和地位,来决定自己的言行;

6、有坚韧的意志力,一经确定目标,可坚定不移地创造条件为达到目标而奋斗。 人们常称40岁左右的人为中年人,也就是说,人到中年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既过青年,到了中年,人便以达全面成熟,一方面是身体机能的健全与完善,保持着机体的健康状态;另一方面是机体与环境的适应良好,在集体中能出色完成任务。因此,中年人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中年人工作负担繁重,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给中年人工作承受力、人际关系也行中年人的心理保健有荷。此外,上要赡养父母,下要培养教育子女;集诸多事务于一身。随着年龄增长,体质由盛趋衰,生理机能日益下降,精力逐渐减退,许多疾病随之发生。。

60岁以上的心里特点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景:一样是退休了,有的老人可以把退休生活安排得很好,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养花,钓鱼,写写自传或是小说,画画,练练毛笔字,或者是与家人朋友聊聊天,搓搓麻将,聊聊天,再或者与老伴一起去旅游,领略一下异族异国的风土人情,或者是继续发挥余热,为祖国的公益事业献策出力,生活的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而另有一些老人则不同,他们常为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烦心,或者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整日愁眉不展,以至于身体本无病,一疑百病生。或者是虽然年事已高但脾气依旧很大,一句话不投机,就暴跳如雷,气得脑溢血突发。也有的老人因为整天无所事事,胡思乱想,疑神疑鬼,做出非理性的事情来,甚至会导致悲剧的发生。还有一些老年人由于对生活现状不满,对生活失去信心,盲目地选择离家出走或是自杀。对于老年人的这些表现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的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身体上的自然衰老及一些老年性疾病;精神上的思维僵化、反应迟钝及健忘等;工作上离退休在家,找不到自己新的人生方向;家庭关系上,与子女相处困难、家庭地位下降;还有经济上,退休金减少、安全感降低等等新情况的出现都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孤独、焦虑、抑郁、多疑、罪恶、自责等心理问题。

标签:大人 心理 大人的心理状态 大人的心理 神田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