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心理学代表人物

时间:2017-04-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心理学主要人物::

布鲁默:最先使用符号互动术语

戈夫曼:符号互动论现代主要代表人物

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创始人

米德:使用社会角色来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 海德:归因理论的创始人 提出不变性原则

凯利:归因理论原则的折扣原则

麦克利兰:在成就动机中有开拓性贡献

苏格拉底:(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心理学代表人物)西方最早提出认识自我的人

柏拉图:揭开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

亚里士多德:机能主义和联想主义思想的雏形发表《论灵魂》

赫尔巴特: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韦伯:最早系统地用实验证明阈限概念提出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法则韦伯定律 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对韦伯律有所补充,故又称费希纳定律 达尔文:进化论创始者,《一个婴儿的传略》

高尔顿:差异心理学之父,率先设计使用简单测验研究个体差异

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奠基者,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詹姆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

霍尔: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率先研究青少年和老年心理学

艾宾浩斯: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提出著名的记忆规律学说

比奈:法国心理学家,现代智力测验之父,与西蒙编《1905年量表》 杜威:美国哲学家,机能主义学派心理学家

卡特尔: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将心理学研究结果计量化,提出著名的人格特征学说,首创“心理测验”术语

罗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开创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铁钦纳: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者

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提出著名的补偿学说理论 麦独孤:英国心理学家,开创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荣格: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创始人,将传统的主观心理学引向客观心理学道路的领导者,属于心理学第一大势力,独霸心理学达四十年之久

韦特默:德国心理学家,完形心理学之父,即格式塔学派

霍妮:德国精神病学家,美国新精神分析学派主要代表

托尔曼: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

勒温:德国心理学家,提出著名的场论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创始人

奥尔波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建者之一,人格特质理论的倡导者 罗杰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埃里克森:当代精神分析的理论家,心理社会发展论的创始人

斯金纳: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操作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箱的设计者,极端的环境决定者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者 心理学第三势力 需要层次论 布鲁纳:认知心理学的先驱和代表之一

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的创建者之一

班杜拉:新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现代社会观察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

多拉德:提出挫折-侵犯说

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

凯尔曼: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服从 认同 内化

贾尼斯和霍夫兰:提出态度改变的劝说情景模式

李维奇:把人际关系分为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竞争型、无规则型

舒茨:人际交往三维--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HO)理论

柏恩:1964年 PAC分析--互相作用分析理论

多伊奇: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心理学研究领域:实验、认知、生理、神经、教育、发展、人格、临床、咨询、工程、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

心理学研究角度:神经生物学、行为、认知、心理分析、现象学和人本主义

人际距离:亲密0-18英寸 个人1.5-4英尺 社交4-12英尺 公众12-25英尺

颜色三种心理:色调明度饱和度,四种心理原色:红黄绿蓝

听觉心理:音高响度音色

似动不是错觉

推孟:美国,最先使用智力商数

吴天敏:1981《中国比奈测验》

欧提斯:第一个团体智力测验编制者,《陆军测验》 希斯基-内布拉斯加:希-内测验,聋哑儿测验 格塞尔:婴幼儿量表创始人

克雷丕林: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用于临床。

篇二:教育学,心理学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 "--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 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 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 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 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 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 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 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 13、掌握学习——布卢姆 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 15、发现教学——布鲁纳 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 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 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 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 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 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

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

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 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 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 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37、同化说——奥苏伯尔 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 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 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 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 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 学目标分类法——布卢 姆 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 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 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

Masters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桑代克

著作:《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大纲》: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这个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理论:(一)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率

(二)共同要素说——迁移

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共同要素说: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 (三)同化说

遗传就其实质来说,是认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

2.布鲁纳

理论: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习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结构原则:动作、图像和符号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3.劳伦兹

理论:关键期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皮亚杰

理论:(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3~7岁)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

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命题之间关系 假设——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与补偿 思维的灵活性

(二)道德发展阶段论

(1)他律道德: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 (2)自律道德: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

5.维果斯基

理论: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埃里克森

理论:人格发展理论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1~1.5)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2~3) 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亲密感对孤独感 繁殖感对停滞感 自我整合对角色感

7.鲍姆宁

理论:父母的教养行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8.吉尔福德

理论:辐合型与发散性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合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为题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正确的答案,因为容易产生有创建的新颖观念。

比纳和西蒙—— 斯坦福—比纳量表

9.韦克斯勒:学龄前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成人智力量表 10.加涅

作品:《学习的条件》 理论:(一)、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把学习结果作为教育目标 (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 信息流 2. 控制结构

11.巴浦洛夫

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 获得与消退

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新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刺激泛化: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12.斯金纳

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一)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做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二)基本规律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 惩罚

13.苛勒

理论:完型——顿悟说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4.奥苏塔尔

理论: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

篇三:教育学心理学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

昆体

杜威 古罗马 美国

桑代

克 美国

贾德

沃尔

魏特

海默

苛勒 美国 德国 德国

布鲁 美国 1.《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部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是第一位教学理论家和教学法专家。 2. 最早提出分班教学的思想 1.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出版《设计教学法》,提倡活动课。 思想: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②教育社会化③做中学④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以儿童为中心,反对教师中心论 2.现代教育代言人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民主 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4.问题的解决杜威的五步模式①困惑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 5.问题解决步骤的五步模式⑴疑难⑵分析⑶假设⑷检验和评价⑸结论 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 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4. 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 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即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 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6.智力水平越高,迁移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 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1.学习迁移理论之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 他认为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概括就等于迁移,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对迁移作用很大。 1.学习迁移理论之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他把迁移的实质理解为新的官能经训练而发展,认为促进迁移的条件与学习内容无大关系而偏重于形式。 1.学习理论之认知派学习理论——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取香蕉实验):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突然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代表人物:魏特海墨、科夫卡和克勒 2.学习迁移理论之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代表人物:苛勒)—“小鸡啄米实验” 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强调个体的作用,愈能加以概括化,愈易产生迁移。 3.问题解决理论之顿悟说(苛勒)——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创始人魏特海墨、科夫卡和克勒 研究内容是意识体验,论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解决问题时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而不是一次次经验的积累。 反对元素分析认为每一个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形 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需要意识作为中介 1.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做出结论) 2.领导美国20C60y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主张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让学生通过发现法学习,重视智力发展(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3.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 强调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3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新课标中也叫“探究学习”。即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4.提出假设考验说,研究人工概念的形成(人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猜想这个概念是什么)——人工概念是认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最早是赫尔于1920年首创的。 5.强调非特殊成分的迁移,也叫普遍迁移。即学习了基本的普遍的概念或原理,可作为学

奥苏

伯尔 美国

布鲁

姆美国

赫尔

巴特 德国 习其他类似知识的基础。 6.强调原理的迁移,即领悟事物之间关系基本,概念或原理掌握得越深透,越能实现迁移。 7.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基本模式为: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8.认知结构迁移说 产生式迁移说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产生式迁移理论是根据安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ACT,发展而来。根据ACT理论,技能的学习分两个阶段:首先,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进入学习者的命题网络,然后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当两项任务之间有共同的产生式或产生式的重叠时,迁移就会发生。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知识 正迁移就是把适合的编码用于新知识,负迁移就是把不适当的编码错误地用于新知识。 1.学习理论之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同化论:关注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的学习有特殊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建构论:关注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信念来建构新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新知识的建构,对已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 3..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初级概念是通过亲身直接经验获得,二级概念是通过掌握概念的定义获得。 4.概念形成知识入学前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而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 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概念同化论的三种模式: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 6.积极的遗忘 (用意义同化的观点解释遗忘的原因,即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的简化过程,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7.学习迁移理论之认知派的认知结构说 学习的迁移以认知结构和新知识学习的相互作用为前提。强调先前的学习经验,但认为过去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影响是间接发生的。认知结构有助于迁移。 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⑴可利用性⑵可辨别性⑶稳定性(包括清晰性) 8.利用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引导性材料,它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本身以前呈现出来,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 9.《教育过程》认为知识是独立的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知识体系,反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观。 1.从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出发,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掌握学习模式,与卡罗尔一起提出。主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个别化指导。 其程序为:单元目标测试设计→前测→基本教学→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 3.人的智力发展,在早期很快,如果以17岁的智力水平为100%的话,那么儿童在4岁左右就可达到50%,在10岁左右可达到80%,到16岁才达到100%。 4.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前面的学习要掌握达到80%-90%,才能开始新学习,以免产生负迁移。 1.《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科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2.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 ①教师中心②课堂中心③教材中心 3.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

4.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5.不承认“无教育的教学”,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即德育的教育性。

6.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7.创立教育学

标签:代表人物 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