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安全,心理

时间:2017-04-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安全心理

安全心理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摘要:安全行为、安全心理与事故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大多数事故原因与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相关,即人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心理直接或间接地与事故发生联系。通过对事故规律的研究,人们已认识到: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心理与行为。因此,本文应用安全心理学对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对于预防事故有重要作用和积极的意义,以期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关键词:安全心理;不安全行为;事故;激励;预防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大量事故统计资料表明,拥有先进的安全技术、设施、装备并不是打开安全之门的“万能钥匙”,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人有关。人既是各类事故中的受害者,往往又是肇事者,同时也是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生力军。因此,除了继续加强对安全技术的公关和投入外,还必须研究人的安全行为。而人的安全行为除了取决于拥有过硬的安全技术素质之外,安全心理状态也直接左右了人的安全行为。鉴于此,笔者从安全心理学角度探讨安全心理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以期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 安全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科学。心理学在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就形成了安全心理学。安全心理学是研究劳动者在对待和克服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心理活动规律。它包括安全心理过程和安全个性心理。人必须通过感觉、知觉和记忆等来认识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人的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以便最终对不安全因素做出判断和评价。安全心理过程是在生产活动中进行的,而安全心理过程又不能离开具有个性的人的生产活动[1]。 3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在分析事故原因中的心理因素时,我们有必要掌握不安全行为的种类,从而进一步分析心理活动的过程,找出发生事故的次要原因。我们把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称为不安全行为。

3.1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或安全设施失效;

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设施和机具、工具;

4)以手代替工具操作;

5)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6)物体存放不当;

7)攀、坐不安全位置,行走不安全通道;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2]。

3.2常见的不安全的心理状态

1)侥幸心理;

2)省能心理;

3)逆反心理;

4)凑兴心理;

5)从众心理;

6)麻痹心理;

7)冒险心理;

8)厌倦心理;

9)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

10)紧张害怕心理等[3]。

3.3心理因素与不安全行为的对应分析

仔细分析上面的这些不安全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它与人的心理因素如能力、情感、性格、气质等较为密切的联系。

3.3.1侥幸心理

有这种侥幸思想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但明知有危险,却因怕麻烦而不愿采取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明知有危险,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企图侥幸过关。其表现是:碰运气,认为违章操作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别人不一定会发现。

3.3.2省能心理

人总是希望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取得最大的工作效果,这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习惯。表现为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或者得过且过的惰性心理;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实现其某种目标或是完成某项任务的障碍;操作者省略了必要的操作步骤或不使用必要的安全装置。如为了图凉快而不戴安全帽;为了方便不准确穿戴各种防护用品而被划伤。

3.3.3逆反心理

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某些人的言行在好胜心、好奇心、对抗情绪等心理状态下,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偏偏去做不该做的事情,产生不安全行为。其表现是:不接受正确、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在不了解设备性能及注意事项的情况偏要去动去摸。

3.3.4凑兴心理

凑兴是人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反映,从凑兴中获得满足和温暖,从凑兴中给予同伴友爱和力量,以致通过凑兴行为发泄剩余精力。它有增进人们团结的积极作用,但也时常导致一些无节制的不理智行为。如上班凑热闹。乱动设备信号等凑兴行为,都是发生违章事故的隐患。

3.3.5从众心理

盲目从众心理是自身行为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从而无法用自己理性和识别能力作出判断的一种心理。人云亦云,是人们在适应群体生活中产生的必然反应。但是由于盲目从众,一些不安全的思想行为和动作很容易泛滥,从而严重威胁着

安全生产。因此,在安全生产中,通过必须彻底将“违章、违纪、违标”的从众心理变为“遵章、遵纪、遵标”的从众心理。

3.3.6麻痹心理

有这种麻痹思想的人,明知安全重要,却不重视安全。具体表现是:习以为常,“临危不视”;经验“丰富”,丧失戒心;注意力不集中,未能及时发现反常现象,一旦有异情就束手无策;工作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

3.3.7冒险心理

对于不同的人,冒险心理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有些企业领导的心目中,总是经济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生产、为了利润、为了任务,安全往往就只能靠边站;对于老员工而言,他们对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了如指掌,甚至对可能发生的问能也会说得头头是道,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凭空产生一种自负心理认为自己老资格了,做了几十年不出问题,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甚至觉得那些规程和措施太过麻烦,违章操作成为习惯性行为,最终酿成大祸;新员工则跟老员工相反,对自身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对岗位的操作规程缺乏必要的了解,但却逞强好胜,想要表现自己,根本就想不到自己的误操作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自然就存在一种冒险心理。有冒险心理的人,往往是只顾及眼前的得失,而不顾客观效果。针对这类型的人,只有耐心教育,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才能避免冒险心理的滋生。

3.3.8厌倦心理

长时间从事单调、重复性工作而产生的一种心理。

3.3.9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

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情绪水平失调。由于人是社会中的人,受周围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单位等客观条件影响,容易产生烦躁、神志不安、思想溜号、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或是高度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就会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节假日前夕,大多数人能产生兴奋激动情绪;新婚、恋爱、吵架、失恋等原因都能导致情绪产生巨大波动,使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出现操作失误等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情绪激动水平的高低是外界刺激引起的。因此,改变外界刺激可以改变情绪的倾向和水平。只有从组织管理上和个体主观上注重创造健康稳定的心理环境并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那么,由情绪水平失调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就可以大幅度降低。

3.3.10技术不熟练,遇险惊慌失措

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生产工艺不熟,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终究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心理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综上所述,各类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心理因素总是有着相对应的关系,作为一个生产管理者,则应该不断分析本班组职工的心理状态、性格和个人心里特征,以便在工作中巧妙地进行疏导和利用,在保证安全地前提下,安排好生产。 4运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通过上述分析,要想不发生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是要控制和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

4.1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要激发和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必须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才能让职工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如何正确选用激励方式,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掌握信息,了解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正确选择激励手段,一般来说,正面表扬或奖励容易调动积极性。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惩罚、批评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应以教育说理为主,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要为被激励者排忧解难,改善不良的心理反映,诱导高尚的动机,引导他们产生积极的行为。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表扬、奖励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能鼓舞一大片人;惩处、通报一个单位或事故,能以儆效尤,教育一大片人。再则奖惩激励要及时。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主体的互相转化,对个人、整体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反映。因此,激励手段要及时。不要等问题积累成堆了或产生不良后果后才着手处理。

4.2正确运用自我调节机制

篇二:浅谈安全心理的重要性

浅谈安全心理的重要性 安全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是研究在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安全心理学揭示从业人员对待安全的态度、认知、以及行为准则的心理因素,研究怎样调动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的提速,安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个人和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现在高速发展的工厂里,意外事故也是避免不了的,那么安全心理在预防意外事故的学习过程中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意外事故中的人为的与安全心理有关的因素包括: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这些看似很简单的心理状态,却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决定着一个人或者一家工厂的未来。我们偶尔在新闻中看到那些重大的安全事故,到最后很多的都是因为施工者的过度疲劳,这就如同在高速公路上的很多大客车司机的疲劳驾驶一样。所以疲劳是工作的一大忌讳,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也影响到工作的质量,甚至失败。

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这更多地体现在对工作质量的影响,注意力的不集中就会影响对工作质量好坏的判断。

人的性格特征与安全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具有较好性格特征的人,他们干起活来精力充沛。观察情况认真细致,思考问题全面周到,操作作业不莽撞、蛮干,这种性格有利于作业的顺利进行,有益于安全生产。如果性格不好,头脑简单,马马虎虎、冒险蛮干,就会经常发生事故。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

安全心理学的意义可分为对个人和对社会两个方面:对个人讲,它通过描述和解释各种与安全有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历程,加深人们对自身在安全生(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安全,心理)产中的了解;对于社会来说,安全心理学在社会的生产、生活方面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实,保持一个安全的心理并不是很难,而且,保持一个安全的心理至关重要。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应当大力提倡的,而且,这也是每一个人的一种责任与义务,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篇三:影响安全的十种不健康心理

影响安全的十种不健康心理

人的行为靠思想来指挥,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如果职工的心态不好,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工作时就容易出错,事故和故障率就会增加。通过对违章违纪的分析,员工在生产中违章、不安全事件的产生及演化过程与以下10种不健康心理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1) 投机心理。有时为了抢工期、赶任务、图省事、怕麻烦,工作中省略了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把简化作业程序当作赶工期、抢任务的理由,耍小聪明,投机取巧,施工中违反作业标准是司空见惯,结果往往弄巧成拙,由此引发的事故已不鲜见。

(2) 侥幸心理。明知违章或此项工作不安全,但是心存侥幸,觉得偶尔违章作业未必就一定会出安全事故,认为违章作业被抓住了算自己倒霉,没有被发现算幸运,这种事故案例不在少数。

(3) 疲惫心理。经常加班加点,过于频繁的轮班劳动造成过度劳累,或受某种刺激,体力、智力和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思想不集中,反映迟钝,使人的警觉能力下降,导致身体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疲惫,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心不在焉,从而引发人为的工作失误,增加事故发生的几率。

(4) 自满心理。总认为自己有经验,有能力防止事故发生,骄傲自满,目无章法,听不进不同的意见,认为只要业务水平高,安全措施可有可无,低估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5) 马虎心理。对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不感兴趣,抱着大概会干就行了,知道太多也没什么大用的心态,满足于工作的现状和已有的经验,不思进取,会而不精;学习浅尝即止,只是应付考试,对所学的内容不求甚解,会考不会干,因而造成在现实生产中对规章制度不理解、不掌握,岗位技能不高,应变能力不强,不按标准化作业,办事不认真,粗枝大叶,做事丢三拉四。

(6) 麻痹心理。对待作业或操作,不去分析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造成的后果,麻痹大意,认为过去这么做了没有出事,因而对危险分析不足。

(7) 浮躁心理。部分年轻职工对本职工作没兴趣,认为干好干坏都一样,干得不好或许还可以换到另一个工作岗位,因而在工作中始终提不起精神,心态不平衡,轻率、急躁,不按科学程序办事。

(8) 懒散心理。在一个工作岗位干得太久了,思想上不知不觉就会产生一种无所谓的心理,养成了一种行动散漫、懒惰的不良习性,不按制度办事,我行我素。

(9) 盲从心理。办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特别是发生在老工人身上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会对周围的人造成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产生盲从心理。

(10) 逆反心理。一些负责人由于工作方式不当或处事不公,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职工对工作负责人不满意、不服气、闹别扭,或是认为“标准”与“措施”太繁琐、太束缚人,从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你要我遵章,我偏违章,反其道而行之。

上述10种不健康的心理活动极易引发工作中的失误,因此,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存在的不健康心理,及时采取对策加以消除,是我们值得注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安全管理部宋传利

2012年6月1日

标签:心理 学生心理安全 不安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