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学生评语 > 正文

信息技术学生评语

时间:2017-03-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二:信息技术评价表篇三:信息技术评价

的表现与学生的体会和收获,以达到客观、合理化的评价,而不是只根据学生作品成果的优劣来直接评价学生。

②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应趋向于多向性。一直以来,课程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的方式为教师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其实评价方式不但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可以是学生评价教师和学生互评。如此一来,学生能在教师和同学的评价中更全面的认识自我,及时地进行改正;教师通过学生的评价,能认识到教学方面中仍需要改进与完善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双方共同进步的效果。 ③评价结果应具体化。上述也提及教师多以学生的作品成果的优劣来作为评价依据;而且评价的结果都只用“优”、“良”、“中”、“差”表示,而评价的具体内容我们往

往是不了解,学生要进行自我检讨与认识就没有依据。因此,教师应将对学生的各方面评价

一一罗列,让学生能充分地进行自我检讨,自我升级。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时 ,评价环节得不到重视。一些学校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主科目,便忽略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评价信息技术课程时,大多都是运用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成绩。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考试这个方式并不能体现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们需要对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进行改革。

教师在评价信息技术课程时,结果性评价占主导地位,根据学生作品成果的优劣直接评价。但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应采用过程性的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与学生的体会和收获,以达到客观、合理化的评价。

希望能通过分析和论述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与方法,为信息技术老师开展教学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

二、当前信息技术评价的现状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也从考察形式变化,主要有传统的单一笔试、上机考试、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作品评价考察又是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广泛应用在多媒体模块的检测。

信息技术中的信息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笔试对于掌握知识的检测是很好的一种形式,但上机的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所以信息技术考察用笔试形式从一开始应用都受到师生的诟病。笔试虽然也能反应部分操作技能,但由于计算机的操作步骤具有多种途径,并且具有操作的尝试性,更为真实的反应信息获取的本来面目,而笔试的内容却容易形成学生的机械性。但笔试评价的公平性是其他评价方式难于实现的,所以近年实施信息课程改革的浙江省,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高考还是用笔试的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计算机技能的教学,上机考试形式是检测技能的很好手段。上机考试的改卷的自动化,更是能减少老师的工作量,上机考试一出现就深受学生与老师的欢迎,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检测的主流手段。上机考试也有它的不足。第一,上机考试对于考试环境要求比较高,考试软件的设计,计算机教室网络畅通,学生熟悉了大体环境。上机考试的内容往往限于考试系统局限的应用。每个开发系统都要与具体的应用软件无缝链接,才能起到检测效果。如对于如多媒体内容的音频处理,由于很多学生都不一定用Windows自身的录音机处理,而用sound等其他软件,这样就难于检测。第二,上机考试的紧张程度,特别是上机环境的改变,也极易影响学生的答题。如操作系统的变换,Windows 98与Windows XP的界面及软件的版本不一样,学生的操作就不一样,就很难要求学生有变通的能力。第三,学生座位距离很小,题目都是通过显示器显示,很难做到试卷的封闭性,作弊比较方便。从而难于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影响上机考试检测手段的使用。

有的学校结合全国等级考试的模式,笔试与上机相合,考试成绩由这两部分结合生成。这在很大程度上能真实的反应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程度。但笔试与上机相结合的考察往往应用在课程终结性评价,并且工作量很大,对于现在的教学大环境下,对信息技术课程普遍重视不够下,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但信息技术有的模块的内容,特别是多媒体知识,往往是学习练习作品来表现的,具有美术课课

程的特点。信息技术的作品的评价方式,显示上机与笔试相结合的局限性。作品评价法对于文字处理方面也显示了很大的正面效力。学生能正确的制作文字报刊,就说明了学生掌握文字的技能。(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信息技术学生评语)

但作品的制作由于周期长,难于监督,确难保证学生的原创性。作品评价的标准的把握也是因人而异的,没有硬标准,对于考试的最大的公平性也是一种挑战。

2.现状

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试验区的进行,很多专家对学科

价进 行了系统的研究 ,一线 教师也进行了一些评价实验并提 出了具 有 可行性的一些评价方法。目前也正在对信息技术学科进入高考的可

性和考核方案进行探讨 ,有些省份已经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如2007的 高考方案当中。例如山东、海南等。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就对评价作了详细的描述,提出

价原则、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也正是在课程标准发布之后 。信息技术 学 科有 了第一本 系统 的关 于评价 的书籍 。2003年 9月 出版了 由课标

组成员苗逢春博士编写的《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书,使 该学科的评价研究走向了正规化,系统化、科学化。更多高校的专家也 投入到该学科的各项研究当中,为包括学科评价在内的诸多方面的发 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该阶段所倡导的评价理念主要呈现出以下的特

点 :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二、当前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活动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开展起来。在课程评价活动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整体上审视当前的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在这一研究领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课程评价的宽泛理解

现代课程评价产生之初,人们对课程评价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对课程结果的评价方面,后来随着课程评价的逐步发展,人们对课程评价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但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课程开发全过程的评价,也就是对课程设计、实施以及效果的评价。虽然课程评价的范围有了一定的拓展,但它与课程改革过程中经常涉及的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仍有不同。虽然课程评价与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学生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对象的评价活动,它主要存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或教学活动结束后,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状况或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所获得的学习和发展情况的分析和判定。在课程改革中,它主要表现为课程改革活动过程中的评价改革而出现,也可以说,它是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出现的。教师评价是以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绩效为对象的评价活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从某种程度上说,如何使教师更好地投入到课程改革活动中,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作为对课程全过程的评价,课程评价与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都有一定的交叉,简单地把它们纳入到课程评价之中,就会导致人们对课程评价理解的泛化,无法正常地开展课程评价研究,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有喧宾夺主之嫌。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评价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状况来看,关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占了绝大部分,使人们对课程评价本身的研究和关注程度在下降。虽然诸如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校评价等一般性教育评价活动类型是课程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并不是课程评价的必然组成部分。因此,对课程评价的宽泛理解导致了人们对课程评价研究的不足。

(二)大多为单项的课程研究活动,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组织

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开展的课程评价研究活动主要是专项课程评价活动,而且各种评价活动之间也没有相互协调与配合。实际上,从上述开展的各种评价活动来看,许多评价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作为课程评价一部分来看待,活动安排大多是以课程研究活动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