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

时间:2017-05-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当代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

当代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

时逢春季,又是应届毕业生落实工作单位的关键时期,可大学生的种种求职心理和用人单位设定的诸多门槛,使大学生的求职之路徒增几多艰辛。大学生求职就业难难在何处,某些外部条件欠完善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就业难,最大的难点还在于大学生自身。

通过春季的几场人才招聘会和相关的资料,笔者发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如下的几种心理,阻断了与诸多工作结缘的路径 。 比如:

(一)功利心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个性意识的增强, 也是大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日趋严重,使大学生较多地考虑目前的,现实的利益,过分的注重职业经济效益。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和其他知识分子,他们的它们的求职或择业的动机即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愿望 , 也有获取高收入,高地位的渴望。许多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涌向沿海的经济特区,涌向外资企业,或是开创民办的科、工、贸一体的公司,往往就是出于这种心理。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功利心理, 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清贫社会潮流的影响以及校园经商的启示,诱发了求职大学生追求高经济收入的求富心理。

(二)攀比心理

在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各种招聘会现场, 你会看到大学生在寻找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会拿自己身边已找到就业单位的同学的就业

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就业择业的标准 ,觉得在校期间, 我学生成绩比你好,获得的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 理所当然工作也应该比你好, 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大量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有非常适合求职者的自己发展的单位, 也会因某个方面比自己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存在些许差异而放弃,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里体会孤独与冷清。

(三)盲目求高心理

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时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只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从工资福利待遇到住房到地理位置到工作发展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略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身。这种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的定位而产生过高期望的盲目求高心理,使不少大学生择业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诱因,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求职者不了解职业的内在要求或不知道能否胜任某项工作,单纯追求“名望高,荣誉好”的单位,而与许多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四)求稳心理

所谓求稳心理就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那些全民所有制的单位(国有、国营企业),这种心理在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大学生身上会常常遇到。由于求稳定,大学毕业生在应聘时不仅应聘倾向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大企业 ,就是具体的工作岗位也较多的关注技术,研发类等比较稳定的岗位;诸如销售这种压力大,稳定性不高的岗位,选择的就较少。稳定的工作相

对来讲压力较小,心理负担轻,与之相适应的是个人发展,也可能相对稳定,而那些不稳定的工作,则要求求职者具备挑战压力的能力与信心,在不稳定中找到快速发展的机遇,这对个人的发展可能更为有利。

(五)乡土心理

据有关的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在选择工作趋向时,首选的是学校所在地或自己的家乡,选择去其它大城市的居中,而选择去边远山区的只占少数。此种心理的大学生主要是为了离家近或追求生活上的某些便利 。家在本地的大学生一般都有住房,到外地就业难免会增加住宿交通等方面的成本,这样就造就了大部分学生 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就业。还有些大学生则是因为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与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草草地与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协议。这样虽然避免了事业与家庭,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种种矛盾,却造成了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六)求闲心理

大学生在求职时或多或少追求那些舒适的、清闲的工作。在有些大城市中,常会遇见这样一种怪现象,即有些工作无人愿意干,而有些工作无人干。在许多招聘会现场,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大学生持求职简历在“挑肥拣瘦”地寻找职业,他们宁可待业,也不愿到一些学历要求不高,技术含量一般,也不需要太多经验要求的服务型岗位上去,就是一些技术性的岗位,一旦加上“倒班” 之类的要求,就足以让许多大学生掉头而去。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常常会寻找热门的职业,报考的人数越多,他们对职业的渴求越大。于是在求职时,纷纷拥挤在“三资”企业,大饭店及外贸部门等狭窄的小路上,甚至有些大学生为此“献身”或受骗。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指导人员要告诫大学生,求职择业是一项非常严肃郑重的大事,一定要认真考虑,谨慎从事,决不能“跟着感觉走”,盲目的从众。先就业后择业也会给求知大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埋下隐患,一定要慎重考虑。

(八)依赖心理

很多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就是由家长和老师做的主,临近毕业时,这些人又把就业希望寄托在老师、学校和家长身上,他们一方面希望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到处奔波,于是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更有一部分学生 想通过攀哪个亲戚的关系,拿点钱,送点礼来得到某个职位,恐怕也难做长久。

(九)仕途心理

“学而优则仕”,这是近几年来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注重政治取向,希望到政府部门工作。国家公务员权力大,收入稳,地位高。若没有被政府机关直接录用,也想方设法通过公务员考试。当然,大学生从事政府机关工作是当前人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充实政府机关实力是提倡的单政府机关的机构编制与干部职位都严格的限制,如盲目地,不顾一切的追求政府机关工作,结果大多数是坠下马来,铩羽而归。

大学毕业,有些大学生获得了足够多的荣誉,而有些只有得到一本毕业证书。在这种情况下,造假便成了这部分大学生自认的敲开大门的救命稻草,假证书,假荣誉等等的诸多东西都弄来放到自己的简历中,想借这些找一份好工作。但假的总归是假的,长不了,大学生反而误了自己的名声,毁了自己的前途。

目前,国家各级部门都十分关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舆论,政策,措施等各方面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条件,以便大学生能尽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面对外部条件的支持,大学生应认识改变自身影响就业的不利条件,合理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尽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篇二: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西安财经学院2012级行政管理有关

于大学生就业心理

班级:行政1203班

成员:张 徐 、张 也

许文垚、崔愉慧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一、前言摘要

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面对各种毕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择业方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同时,面对着国家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和每年庞大的高校求职大军,各高校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消极心态。作为大二的学生,两年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就业既是个人问题,又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新闻上一直在报道大学生就业压力之大,专家也表示“将有六成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大学生面对就业又是怎样认识的呢?从此次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略窥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三、调查内容方式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周边专科本科及研究生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靠什么就业”、“去哪儿就业”、“如何就业”、对薪资要求收获和对就业形势的认识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大学生“靠什么就业”

大学生想要就业,自身必须具备满足就业要求的条件,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最为根本的所在。我们分别对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实习经历、考试证书这几方面做出调查。结果显示,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6.7%、36.7%、36.7%和9.9%。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大学生心中专业技能和实习经历是能促进就业的重要方面,而学习成绩和所取得的考试证书则影响相对较弱。

同时,询问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时,也有36.7%的人认为是缺乏经验,其余有23.3%的人认为是择业观的影响,26.75的人认为是就业信息不全和16.7%的人认为是机制不健全所影响的。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大部分的大学生心目中社会经验不足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巨大瓶颈,大学生因初入社会经验不足,从而导致就业心理负担较重。

(二)大学生“去哪儿就业”

清楚了大学生心中“靠什么就业”后,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大学生心中就业的理想“地方”,这里主要分为就业区域和就业行业。

1、大学生“去哪儿就业”之就业区域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差距显而易见,其中北上广超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中部中小城市及港澳台地区经济层次分布明显,他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2.6%,51.2%,7%,9.3%,而选择这些地区的原因中,生活条件好,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创业环境这三个方面,则以37%,34.8%,26.1%的比例成为众人选择的热点。

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北上广经济最为发达,但却不是众人的首选,究其原因,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竞争及消费都高于沿海发达地区。而沿海发达地

区却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求并且能够支付得起。

2、大学生“去哪儿就业”之就业行业

毕业了想干嘛?去企业事业单位,考公务员,还是自主创业?这些都是临近大学毕业的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因此这也是本次调查的一个重中之重。调查显示,有33.3%的人会去企业工作,有30%的人想进入事业单位,有13.3% 的人选择报考公务员,也有20%的人希望可也自主创业。

这项调查显示,虽然公务员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但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绝大多说人还是放弃了这个传说中的“铁饭碗”从而进入企事业单位,以谋求更好的发展,,而各大企业单位则是大学生角逐的重要场所,事业单位则是以其稳定的工作环境和较好的福利位居大学生求职去处榜首。

(三)大学生“如何就业”

大学生进入社会将会“如何就业”则是对大学生就业渠道的调查,对于就业渠道,我们例举了人才网、校园招聘会、社会招聘会、亲友帮助及媒体这几个方面。通过调查显示,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15.6%、39.1%、34.4%、4.7%、

6.2%。

数据告诉我们,招聘会是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渠道,无论是校园内还是社会上的,都会引起毕业生们的重视,而网络和媒体也成为一个重要渠道,大学生们也有一定的关注,而亲友的帮助也为大学生就业减轻了压力。

(四)薪酬要求及收获

大学生为了生活最终进入社会,并要逐步承担起生活的重担,那么,薪酬工资就成为大学生选择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调查中有46.6%的人对薪资的要求是3500元以上,而有30%的人认为薪资应在2500到3000元之间,16.7%的人则认为薪资水平介于3000元

到3500元之间,有6.7%的人则认为薪资在2000和2500元之间比较符合实际。虽然在如今经济形势下3500元的工资已非常普遍,但是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这份工资得来的将不会是那么容易,这也是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努力奋斗的一个目标。

而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出入社会,要想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份能够支撑起生活的工资,同时获得从业经验、良好的专业技术、先进的管理模式、广泛的人际关系、到海外工作的机会也是诸多大学生的重要目的。为此我们也针对此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得出了结论。20.9%的人希望获得从业经验,25.4%的人希望获得良好的专业技术,而希望获得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广泛的人际关系的人分别为23.3%,同时也有7.1%的人希望获得到海外工作的机会。这些都告诉我们大学生在初入社会时所考虑的不仅仅是薪资,更多的则是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五)大学生心中的就业形势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毕业人数逐年大幅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也清楚的意识到毕业后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这种态势下,广大大学毕业生对目前求职形势的看法是什么呢?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只有10%的人持乐观态度,36.7%的人觉得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而53.3%的人保持着平常心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

从大学生的这种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大学生就业心理)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给在校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还是有绝大部分的人以平常心或乐观的心态对待就业这一问题。

五、 总结报告

大学生就业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篇三: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摘要】: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 问题 对策

【正文】: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只有正确认识了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心理,并克服不良心理,我们大学生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大学生的求职择业心理千姿百态,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功利心理和求名心理:这两种心理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当今有些大学生的择业动机不再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而更多的是为了获取高收入、高地位。有些大学生并不了解某些职业的内在要求或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某些工作,单纯追求“名望高、名誉好”的单位。

二、安全心理:在选择职业时有些人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那些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单位。甚至是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不要冒什么奉献去赚大钱,有份稳定工作就可以。

三、求闲心理和求便心理: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追求舒适、清闲的心态,有些追求离家近或生活便利。由于事业与家庭、工作与生活常常有许多矛盾,造成许多不便,从而在择业时产生了这些心理。

四、竞争心理:竞争心理与安全、求闲和求便心理形成对比。有些大学生本来已经找到了收入稳定且待遇高的工作,但是却不满足于一成不变,整天清闲无所作为,他们更愿意参与各种竞争,情愿快节奏、高效率地干,并希望工作之余能自由自在地享受。

五、从众心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现场寻找热门职业,报考的人数越多,她们对那些职业的渴求越大。求职择业是一项严肃郑重的大事,一定要认真考虑,谨慎从事, 自身实际出发,决不能“跟着感觉走”,盲目从众。

六、奉献心理:这是一种良好的择业心理。凡是拥有这样心理的人,大多是树立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择业观的人。只有我们大学生这样的拥有心理,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大学生的对就业、择业的心理。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时经常会遇到挫折,这又会使大学生产生很多心理障碍:焦虑,自卑,孤傲等,这些心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大学生择业的这些心理障碍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总结如下几点: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

1、择业认知心理的偏差。

(1)自我估价的偏差这种偏差存在两种极端。一是自我估价过高,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盲目自信或自负。在择业中,往往认为大多数的职位都与自己的才能不匹配,结果失去大量的就业机会,造成 “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现象。二是自我估价过低,不能觉察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夸大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伴随着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自卑心理,不敢面对择业。

(2)对专业对口的认知偏差。相当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就业必须专业对口,才能才尽其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过分苛求专业对口。其实大学生应该意识到每

位毕业生不可能都专业对口。这种偏差致使许多学生对于非本专业的只需稍做努力和调整就能够胜任的职业视而不见,人为的使就业渠道变得狭窄。

(3)对职业认识的偏差。大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缺乏全面了解职业渠道和信息,对职业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规定说明,以及社会对求职人员的隐性潜在要求,包括衣着装饰、礼仪习惯、劳动素质,就业意识等方面了解甚少,多数的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仅靠他人的舆论、什么职业”热“就向往什么样的职业。

(4)对社会认识的偏差。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存在较多的想象成份,对影响择业的因素认识不足。因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对社会的了解没有全面,实际的体验,有的把社会想象的比较美好,对社会的复杂情况及影响就业的因素知之甚少,因而择业的期望值往往偏高,不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脱离了社会的实际要求。社会心理学认为,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冲突越大。

2、大学生择业人格方面存在问题。

(1)择业个性倾向方面。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呈现功利化取向,即择业时越来越看重经济、待遇和个人发展等实际功利因素,很少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区工作;目光短浅,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工作条件,经济收入等眼前利益,忽视职业的长远发展;求稳守旧,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仍是大学生愿意选择的工作单位。

(2)择业过程中暴露出诸多不健全的人格心理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缺乏自信心或过于自负,竞争或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等等。这些人格特征不仅会影响个体择业能力的发挥和择业活动中的表现,而且会影响个体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社会原因 :

1、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增大了择业的竞争力。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而就业总需求则增大缓慢。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激增无疑将使已经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更加失衡,甚至畸形发展,使大学生产生就业危机感。

2、部份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制约着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大中企业采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也实行“精简分流,精兵简政”。

三、学校原因

1、学校教学的某些缺陷。当前我国大学生因就业难而产生心理障碍与很多大学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有密切联系。“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择业产生自卑和焦虑的主要因素。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凭与实际水平不太一致,学校开设的专业课“不太适应社会的需要,学科知识陈旧,影响他们的择业。”

2、择业心理指导工作滞后。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种种心理适应问题。如何对待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改革步子加快,竞争激烈,信息量大.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解决毕业生心理适应问题更显得迫切。

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造成个人就业的困难,这种非理性情绪的不断散,不但危害自己,也危害社会。所以,我们必须运用心理手段加以调适。

具体对策如下:

一、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己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大学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适

在择业中,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特别要注意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等。

三、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择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而科学的工作。学校不但要深化教学改革,更新狭隘陈旧与实际需要脱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学校应设专门的择业指导机构,通过专题讲座,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心理测试、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择业能力进行专门和科学的指导。

相信在我们各方的努力之下,可以使我们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的到端正,从而更好贡献社会。

【参考文献】:

1.冯岚.《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西南民族大学校报

2.刘燕.《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试》.社会研究

标签:大学生就业 心理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